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典型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5
机电一体化实践案例一、机器人焊接在某汽车制造厂中,机器人焊接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工艺。
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控制,机器人可以精确地执行一系列焊接操作,包括点焊、弧焊、激光焊等。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了焊接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二、自动化生产线在某半导体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已广泛应用于产品加工和组装。
通过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线上的设备可以相互配合,实现产品的自动化检测、传输、加工和包装。
这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电动自行车装配某电动自行车制造公司采用自动化装配线来组装电动车。
通过将机械、电子、信息等技术与传统制造工艺相结合,自动化装配线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车架、电池、电机等各个部件的组装,并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某重型机械制造厂,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
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控制,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复杂、危险的任务,如切割、搬运、装配等。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障了工人的安全。
五、自动化包装机在某食品生产车间,自动化包装机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设备。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包装机能够自动识别产品、包装材料,并执行包装操作。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保证了包装质量的一致性。
六、数控机床操作在某机械加工厂,数控机床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设备。
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控制,数控机床可以精确地执行各种复杂加工操作,如车削、铣削、磨削等。
这不仅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七、智能电梯控制在某高层建筑中,智能电梯控制已成为重要的设施。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梯能够根据楼层需求自动调度,并实现快速、平稳地运行。
这不仅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也提高了乘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八、电力系统的监控与维护在某大型工厂中,电力系统的监控与维护已成为重要的环节。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力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控、故障诊断、预防性维护等功能。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8.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omputer Inter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方面的研究工作。
CIMS 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制造业相结合的产物,是机械制造业的一次技术革命。
(1) CIMS 的结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械工业自动化已逐步从过去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向高效率、低成本的多品种、小批量自动化生产方式转变。
CIMS 就是为了实现机械工厂的全盘自动化和无人化而提出来的。
其基本思想就是按系统工程的观点将整个工厂组成一个系统,用计算机对产品的初始构思和设计直至最终的装配和检验的全过程实现管理和控制。
对于CIMS ,只需输入所需产品的有关市场及设计的信息和原材料,就可以输出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
它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将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各种自动化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借以获得最佳经济效果的生产经营系统。
它利用计算机将独立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柔性制造系统(FMS ),管理信息系统(MIS )以及决策支持系统(DSS )综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产品订货、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过程的自动化。
它是一种把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分析以及其它支持功能合理地组织起来的计算机集成系统。
CIMS 是在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将制造工厂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使其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要求的高效益、高柔性的智能生产系统。
由此可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在新的生产组织原理和概念指导下形成的生产实体,它不仅是现有生产模式的计算机化和自动化,而且是在更高水平上创造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
从机械加工自动化及自动化技术本身的发展看,智能化和综合化是未来的主要特征,也是CIMS 最主要的技术特征。
智能化体现了自动化深度,即不仅涉及物质流控制的传统体力劳动自动化,还包括了信息流控制的脑力劳动自动化;而综合化反映了自动化的广度,它把系统空间扩展到市场、设计、制造、检验、销售及用户服务等全部过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案例一、项目背景。
你想想啊,咱们平常的垃圾桶,就是个傻愣愣的大桶子,啥也不会,扔满了还得靠人去发现。
在这个高科技时代,这怎么能行呢?于是就有人想到,要是垃圾桶能变得聪明点,像个小机器人一样,那该多好啊。
比如说,它能自己知道什么时候满了,还能方便人们扔垃圾,甚至可以分类垃圾呢。
二、系统设计。
1. 机械结构部分。
垃圾桶的外壳设计得很有讲究。
它可不是普通的方形桶了,而是有一个流畅的曲线造型,这样既美观又方便清洁。
外壳采用了坚固又轻便的塑料材质,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力,毕竟有时候可能会被不小心撞到。
为了实现垃圾分类,这个垃圾桶内部被分成了几个小隔间,就像小房间一样。
每个隔间都有一个单独的入口,而且入口的大小和形状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垃圾设计的。
比如说,可回收垃圾的入口比较大,可以让瓶子、纸张之类的轻松塞进去;而厨余垃圾的入口就小一些,防止大的非厨余垃圾混进去。
在垃圾桶的底部,还有一个特殊的机械装置。
这个装置就像一个小升降机,当垃圾桶满了的时候,它可以把垃圾慢慢往上顶,这样就可以提醒人们这个垃圾桶已经满了,需要清理了。
2. 传感器部分。
首先是满溢传感器。
这个小玩意儿可是个大功臣,它就安装在每个隔间的内壁上。
当垃圾堆积到一定高度,快要满出来的时候,满溢传感器就像一个小侦察兵一样,立马察觉到,然后把信号传给控制系统。
还有物体识别传感器,安装在入口处。
这个传感器可神奇了,它能识别出你扔进去的是什么垃圾。
比如说,你拿着一个塑料瓶靠近可回收垃圾入口,它能准确判断这是可回收物,然后打开入口的盖子让你扔进去。
要是你拿着个香蕉皮靠近可回收物入口,它就会“傲娇”地不让你扔,提示你要扔到厨余垃圾入口。
另外,还有气味传感器。
要是垃圾桶里的垃圾开始散发难闻的气味,气味传感器就会察觉到,然后启动一个小风扇,这个小风扇会把新鲜空气吹进垃圾桶里,同时把臭味通过特殊的通风管道排出去。
3. 控制系统部分。
这个控制系统就像是垃圾桶的大脑。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专题:全自动波轮洗衣机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本案例分析旨在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在全自动波轮洗衣机中的应用。
全自动波轮洗衣机是一种主要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洗涤、漂洗、脱水等功能的家电产品。
2. 系统设计原理全自动波轮洗衣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原理:- 传感器:通过安装在洗衣机中的传感器,实时感知洗涤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水位、温度、转速等,从而调整系统的运行状态。
- 控制模块:洗衣机内部的控制模块根据传感器的反馈数据,控制电机、阀门、泵等装置的运行,实现不同洗涤阶段的自动切换。
- 电机:洗衣机内部的电机主要驱动波轮的旋转,实现洗涤和脱水功能。
- 水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水系统包括水泵、水位传感器和阀门等,用于调节洗衣机内部的水位和水温,以及实现洗涤和漂洗功能。
- 漂洗和脱水系统:通过控制水泵和电机的运行,实现洗衣机的漂洗和脱水功能。
3. 设计优势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在全自动波轮洗衣机中具有以下优势:- 自动化程度高:通过传感器和控制模块的配合,实现全自动洗涤过程,减少用户操作的复杂性。
- 精确控制: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洗衣机内部的各种参数,控制模块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精确的控制,提高洗涤效果。
- 节能环保:通过精确控制水位、水温和转速等参数,洗涤过程更加高效,节约水电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 故障自诊断: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模块的配合,实现故障自诊断功能,减少维修和维护成本。
4. 案例分析以某款全自动波轮洗衣机为例,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现了以下功能:- 洗涤过程中,通过水位传感器感知水位,控制水泵的运行,保持适当的水位;- 根据用户设定的洗涤程序,控制电机的转速,实现不同洗涤阶段的切换;- 通过温度传感器感知水温,调节热水和冷水的进水量,控制洗涤温度;- 在漂洗和脱水阶段,控制水泵的运行,实现漂洗和脱水功能。
5. 总结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在全自动波轮洗衣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