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14.89 KB
- 文档页数:3
美丽乡村典型经验和成效美丽乡村是中国农村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旨在通过保护乡村自然环境、传承乡村文化、改善乡村居民生活,实现乡村的绿色、宜居和可持续发展。
一、美丽乡村的典型经验:1. 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注重生态保护,采取多种措施,如建设水生态园、生态示范村,推行有机农业,制定农田保护政策等。
例如水生态园的建设,通过改善水体环境、增设湿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实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提高了水源质量,为乡村发展提供了保障。
2. 产业发展:美丽乡村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例如发展农村旅游、乡村民宿、农产品加工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例如修建道路、改善供水供电、建设学校和医疗设施等,促进农村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
二、美丽乡村的成效:1. 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美丽乡村的发展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的发展带动了乡村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 传承乡村文化:美丽乡村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乡村传统建筑、乡土文化等,激发了农村居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义:1. 坚持生态优先: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乡村的绿水青山,为乡村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支撑。
2. 依托乡村特色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应充分利用乡村自然、人文资源,依托乡村特色产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与城市的互联互通。
4. 强化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乡村治理,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自治组织的能力和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一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
1. 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通过民主自治和村民参与,提高农村建设的凝聚力和积极性。
村民应参与农村规划、环境整治、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 注重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应注重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并将乡村旅游资源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3. 岗位转移和技能培训:对于贫困地区的乡村建设来说,岗位转移和技能培训是关键。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帮助他们从传统农业转向农村产业、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实现就业增长和脱贫致富。
4.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要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修复。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生态农业、推进污水治理等措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乡村形象。
5. 合理规划和完善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要合理规划,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
包括道路、电力、供水、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乡村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条件。
6. 加强宣传和品牌塑造:美丽乡村建设要加强宣传,树立乡村形象和品牌。
通过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推介农产品等方式,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增强外界对农村的认知和了解。
以上是一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它将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村民主体作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中国农村将迸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经验材料汇编(10篇)1. 推进生态修复,打造宜居乡村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等,不断推进乡村的生态建设。
同时,我们还整治了乡村环境,提升了乡村的美观程度,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保护了生态环境,为乡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品质我们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修建、中小学校舍改造、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等。
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3. 推进精准扶贫,助力脱贫致富我们注重精准扶贫,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扶贫对象台账、推进产业扶贫等,为贫困户提供帮助,助力脱贫致富。
同时,我们也注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全村经济的发展。
4. 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乡土文化我们注重加强文化建设,推出了一系列乡土文化活动,包括乡村戏曲、民俗活动等,弘扬乡土文化,增强了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5. 建立社区管理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我们注重建立社区管理机制,通过推进村务公开、村民议事会等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充分发挥村民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乡村治理效率。
6.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色乡村品牌我们注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规划设计、景观美化、废弃物治理等,打造出色乡村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助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
7. 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我们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等措施,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8. 促进就业创业,带动经济增长我们注重促进就业创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培训、就业创业扶持等,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打造乡村经济增长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9. 加强社会保障,落实民生保障我们注重加强社会保障,落实民生保障,为困难家庭提供救助和帮助,让每个村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
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地方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分享。
本文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水资源、土壤资源和生物资源。
采取科学的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的肥力。
同时,加强水源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污染。
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二、发展特色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特色产业。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可以提高乡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地区的特色产业可以是农业、旅游、手工业等。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市场营销。
通过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要注重市场营销,通过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三、改善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乡村的交通便利性,改善乡村的生活条件。
同时,要注重环境卫生的改善,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保持乡村的整洁和美观。
四、加强组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乡村的组织建设。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乡村自治组织,加强乡村的管理和服务。
通过建立村级委员会、村民议事会等组织,可以提高乡村的自治能力,增强乡村的凝聚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乡村的干部队伍,提高乡村的管理水平。
五、加强宣传教育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和文明乡风建设活动,可以引导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要注重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乡村居民的技能水平,增强乡村的创新能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一、基础设施建设:1. 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建设现代化农村路网,提高乡村交通便利性。
2. 发展绿色能源:鼓励农村地区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3. 完善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排灌能力,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产业发展:1. 推动农业现代化: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2. 发展乡村旅游业: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3. 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农产品在线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
三、公共服务:1. 提高教育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待遇,增加农村教育资源。
2. 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鼓励医生到农村执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四、生态环境保护:1.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2. 发展生态农业:倡导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严格控制农村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五、文化传承与传播:1. 保护乡村文化遗产:重视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修缮和保护传统建筑、村落、文物等,加强对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的传承和培育。
某市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做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乡村振兴是当前的重要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某市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
某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优化公共服务。
首先,加强道路建设,改善乡村道路的硬化程度,确保道路通行畅顺。
其次,加强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乡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某市还加强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畜禽养殖品质。
二、推进农田整治和生态修复农田是乡村的重要资源,保护农田、改善农田质量对于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至关重要。
某市大力推进农田整治和生态修复,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农田利用率和产量,推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产出。
同时,该市还加大了对农田环境的保护力度,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并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三、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收入。
某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保护和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和乡村民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同时,该市还提供了相关的培训和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创业,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业产业是乡村经济的支柱,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对于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某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该市注重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产出质量。
五、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市注重保护乡村的文化遗产,通过修缮古建筑、收集和整理民间传统艺术和习俗等方式,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
同时,该市还加强了乡村教育和科普活动,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养和乡村文化认同感。
和美乡村建设主要做法及经验美乡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的综合性改革,旨在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为了实现美乡村建设目标,我国不断探索和积累了许多有效的做法和宝贵经验。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农村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的关键。
在美乡村建设中,我们注重加强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修建或修缮道路,方便农民出行和商品出入;加强水库、水井、灌溉设施的建设,保障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电商发展。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美乡村建设的关键。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优化农业产品结构。
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理念,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通过培育农业产业链,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注重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通过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植被覆盖和农药使用管理,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田防洪工程,提高农田的防洪能力和保育能力;通过推行农田生态补偿政策,调动农民保护农田生态的积极性。
四、实施农民转移就业政策农民转移就业是美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我们注重通过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向城市转移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通过创办乡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引导农民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旅游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五、关注农村教育与文化建设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是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注重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通过改造农村学校和幼儿园,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通过修建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通过推进农村电商和互联网普及,提高农民信息获取和自我学习能力。
打造美丽文明村的实践经验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打造美丽文明村的基础。
我们村在上级政府支持下,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我们修缮了村内的道路,实现了村内道路硬化,方便了村民出行。
我们加强了供水供电设施的建设,确保村民生活用水用电安全。
我们还修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设施,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加强环境治理环境治理是打造美丽文明村的关键。
我们村实行了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制度,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我们加大了卫生保洁力度,设置了垃圾箱,定期清理村内卫生,保持了村庄的整洁。
对于养殖业,我们采取了生态养殖模式,减少了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村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弘扬文明乡风弘扬文明乡风是打造美丽文明村的核心。
我们村积极倡导文明风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们加强了道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乡风。
开展了“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激发了村民争相向善向上的积极性。
我们加强了文化宣传,举办了文艺演出、书法比赛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还加强了村规民约的建设,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四、发展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经济是打造美丽文明村的重要保障。
我们村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我们引导村民发展绿色产业,如种植蔬菜、水果等,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我们鼓励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挖掘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村民增收。
我们还开展了技能培训,提高了村民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拓宽了就业渠道。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是打造美丽文明村的重要支撑。
我们村加强了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选拔了一批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提高了党员的素质。
我们加强了村务监督,实行了村务公开,让村民参与了村庄管理,提高了村民的满意度。
我们还加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形成了工作合力,为打造美丽文明村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与启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农村地区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乡村振兴等。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借鉴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与启示。
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石。
乡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应从源头抓起,重点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农村地区应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化入侵,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
采用科学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二、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
应该优先考虑土地的永久性利用价值,避免大面积的城市扩张以及低效的农田改为建设用地。
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实现农村和城市的良性循环。
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保障。
应优先投入资金改善农村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提供良好的农业托管服务,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产品的品牌化。
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产业布局上,可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等经济适应乡村特点的产业,实现农村的多元化发展。
五、注重保护传统文化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应该注重保护传统文化。
乡村的保护和发展可以通过传统村落保护、文化节庆等方式进行。
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不仅可以增加乡村的文化魅力,还可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六、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
同时,也应推动农村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和社会需求的农民人才。
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对农民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农民能够分享城市化带来的福利。
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近年来,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地方的典型经验值得借鉴和总结。
本文将就几个方面的经验进行阐述,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理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典型经验之一是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域治理等手段,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乡村的生态品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支撑。
典型经验之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交通、水电、通信、医疗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为乡村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三、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的发展不能离开产业的支撑。
典型经验之三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充分挖掘和发展当地的资源优势,培育和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例如,通过发展农业观光、乡村酒店、特色农产品等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农民素质提升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
典型经验之四是加强农民素质提升。
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管理能力和创业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发展乡村经济。
五、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乡村是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典型经验之五是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
通过保护传统建筑、传统节日活动的传承,加强乡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提高乡村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这不仅有助于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也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
六、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典型经验之六是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架构,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形成有效的乡村治理机制。
只有健全的治理体系,才能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包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强农民素质提升、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
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村西的汤归湖上,一座廊桥横跨而过,湖畔的绿柳和几排白墙黑瓦、整齐划一的独栋别墅倒映在水中,自成风景;穿村而过的汤归堰边,不时可见涤衣的村妇;杨氏祠堂边的千年古樟树下,七八个村民正坐在长廊里聊家常……
杨砩头曾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后进村。
xx年底以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踏实做事,在去年的百日攻坚中,更是全村合力打造和美乡村,眼下的杨砩头已经华丽转身。
该村还被列入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
杨砩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仙居最早的古堰汤归堰穿村而过。
在汤归堰建成前,下各平原虽有田数百顷,却因无水灌溉,只能种玉米、高粱、粟等作物,而不能种水稻,产量低,赋役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当地羊、汲两家有田3000亩,为当地富户,二公心系百姓,为解民众无水灌溉之苦,义舍家财,修堰开渠,历4年堰成渠通,终使下各平原成为米粮产区。
传说汤归堰修至后期,羊、汲二公家财耗尽,连羊婆、汲婆及家人的私房钱都捐助出来,修堰后即告破产,堰成时,民众称羊公为“博施”,称汲公为“济众”。
今仙居县下各一带已无羊、汲两姓传人。
但羊、汲二公舍财兴修水利之功却铭记在后人心中,这也是杨砩头村感恩文化的由来。
杨砩头村的改造首先是将村内原有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进行翻修。
比如村里的古戏台,建于明朝,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后来村里对它进行了修葺,现在,这座戏台已经成为村民们练习排舞、
表演节目的好去处了。
还有羊氏宗祠,里边设有汤归堰开堰人羊、汲二公的人像,是杨砩头村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礼堂。
历经了多年的风雨,这所祠堂也十分老旧了,在去年百日攻坚工作中,我们村两委带领全村,积极投工投劳,对祠堂进行整修,终于还复了它原来的面貌。
其次,让文化贯穿整个村庄美化工程,以文化造景。
村内原先有一处被雷劈中的老房子,着火变成废墟。
为了怀念羊、汲二公,去年村里将此处改建成羊汲公园。
建立感恩轩,种上绿化,铺上石子路,并且在墙面上用3D绘画展现杨砩头村千年来的历史变迁,体现了砩头人饮水不忘开堰人的感恩之情。
村内还有一棵需四人合抱的千年古樟树枝繁叶茂。
去年,随着汤归堰的整治,村里又在古樟前的水面上建起长廊,旁边的墙面上,还挂上感恩文化的诗词佳句,供村民歇息的同时铭记感恩。
最后,全村范围内营造感恩文化氛围。
村内的汤归湖,原本面积只有30余亩,湖底淤泥淤积,湖面浑浊。
去年五水共治的号角吹响之后,村两委班子抓住机遇,全力开展汤归湖治理和美化工作。
党员们带头,挽起裤管,背上锄头、铁锹,下到湖里清理水草、垃圾等,村民们也纷纷响应,全村合力护古堰,在汤归湖沿线种上各种树木花草,现如今汤归湖面积达到了70多亩,湖水清澈,环境优美。
还有村内感恩、慈孝文化氛围浓厚,原来村两委每月组织全村慈孝活动2次,每月开展慈孝之星评选1次,每季度对慈孝之星进行表彰和奖励。
而现在,村民们早已将这些活动内化于心,经常自发自动在村办公楼前的空地组织各种慈孝活动、亲自活动等等。
杨砩头村的改造,不仅仅在于外貌的转变,更多的还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将以前村里世代相传的与居住环境结合起来,让村民们的精神家园更加的丰富多彩。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