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1 小数乘法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2)
- 格式:doc
- 大小:178.01 KB
- 文档页数:5
爽爽文库汇编之第9课时解决问题(2)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而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有的问题不止一种解法,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检查。
4.学生认真倾听、思考。
28吨,应缴水费多少元?1.82×25+2.58×(28-25)=53.24(元)答:应缴水费53.24元。
5.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李丽到外婆家的路程为8km,她乘出租车去外婆家需付多少车费?8+(8-3)×1.6=16(元)答:她乘出租车去外婆家需付16元车费。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8分钟)1.完成教材第18页第6题。
2.教师讲解例题。
(1)我市市内通话的收费是这样规定的:前3分钟内共收费0.2元,以后每超过1分钟(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费)加收0.1元。
小华的爸爸打了8分14秒市内电话,需要多少电话费?(2)叔叔家住北京,小明的爸爸给叔叔打长途电话,根据中国电信长途电话的资费标准:①国内长途电话每6秒0.07元(不足6秒按6秒收取)。
②国内长途电话每日零时至7时,按通话费0.6倍优惠收取。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讲解。
(1)答案:0.2+(9-3)×0.1=0.8(元)答:需要0.8元电话费。
(2)答案:①10.25×60÷6≈103103×0.07=7.21(元)②10.25×60÷6≈103103×0.07×0.6≈4.33(元)③11×0.3=3.3(元)答:选择第③种方式最省钱。
③IP卡业务,每分钟0.3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收取)。
问:如果小明的爸爸与叔叔通话10.25分钟,选择哪种方式最省钱?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P16例9及练习四第6~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
迁移推理,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都坐过什么车?(学生自由回答,有坐公交、出租车、自家的轿车、骑自行车和走路等)教师:同学们应该都有坐出租车的经历吧,有没有人注意过出租车是怎样计费的呢?二、探索新知1.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出示:收费标准:3 km以内7元;超过3 km,每千米1.5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标签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汇报。
(1)出租车3 km以内(含3 km)收费7元。
(2)单程行驶3 km以上部分每千米1.5元。
(3)不足1 km按1 km计算。
2.出示教材第16页例9。
教师:题目中的乘客坐了6.3 km的路程,你们能帮这个乘客算算共需要付多少钱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
同桌相互交流订正。
)教师引导:(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 km,但不足1 km按1 km计算,那共需要付7km的费用。
(2)收费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3 km为界限分为两个收费标准。
(3)前面3 km应付7元,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P15例8,完成教科书P17“练习四”第2~5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引发应用估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值,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回顾反思,感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东是个“小书迷”,昨天去逛新华书店,看中了三本故事书。
在他回家向妈妈要钱买书时,妈妈给了他100元。
小东拿到钱后犹豫不决,因为他忘记三本书的具体价格了,只记得其中两本的价格是三十几元,另一本的价格是十几元,他不知道这些钱到底够不够。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100元够吗?每本书的具体价格都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后会回答出100元买这三本书够了,虽然不知道每本书的具体价格,但可以通过估算来推测三本书的总价,三十几元加三十几元,结果不会超过80元,再加上一本十几元,不会超过100元,所以够了。
师:感谢大家帮助小东解决了困惑。
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不用精确计算,通过推理、估计也是能够找出结果的。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问题,唤醒学生估算意识。
有意识地“绕开”具体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来推断结果,体会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1.出示例题,整理信息。
课件出示教科书P15例8。
师:从题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学生从题中知道: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
还买了0.8 kg肉,每千克26.5元。
要求的是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以及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师:同学们收集到了这么多的信息,怎样整理这些信息才能一目了然呢?【学情预设】学生会想到很多方法,教师提示由于题中的信息较多,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总结拓展(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和步骤的理解。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因为这一部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和步骤的关键阶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解决问题(二)分段计费人教新课标1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二)——分段计费学校:陇田镇华林小学任教老师:郑华生科目:数学任教年级:五年级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二)——分段计费【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6页例9,练习四第6~9题。
【教学目标】1、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正确解答分段计费这类实际问题;2、通过回顾与反思,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热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新课前老师先做一个小调查,同学们都坐过什么车?(生自由回答,有公交车、出租车等)你知道出租车是怎么收费的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出租车计费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一)、阅读与理解1、提出问题李叔叔坐出租车,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示例9动画、主题图)。
2、整理信息师归纳: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分两段计费的,3km 以内是一个收费标准,为一段;超过3 km 是另一个收费标准,又为一段。
(引入新课)3、理解题意 学生交流讨论:(1)你怎么理解“3 km 以内7元”?你能举例说明吗?(2)问题中行驶里程是6.3 km ,根据收费标准,应按多少千米计算呢? (3)求费用总和,对照收费标准:应该把全程分成两段,前面3km 收费( )元,后面剩下的( )km ,每千米按1.5元计算。
指名汇报。
师:根据讨论结果,也可以利用线段图整理数学信息。
课件演示,直观教学。
(二)分析与解答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答。
(1)教师启发:我们已经理解了题意,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动手计算了,接下来就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
(2)学生尝试解答。
2、组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1)预设一(分段计算):生:我是分两段计算的,前面3 km 为一段,应付车费7元;后面4 km 为一段,每千米1.5元,应付车费是1.5×4=6(元);再把两段应付的车费合起来就是13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研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第2课时)》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小数的概念和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卡片,学生练习册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概念和运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新课:讲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3.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解决问题》教案课题解决问题(例8例9)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进行估算。
2、能应用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运用小数乘法的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综合和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你能迅速比出大小吗?3.8×3() 121.78×3.98()82.5×4.12()106.1×3.08 ( ) 18学生思考、讨、论填空。
师: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就能很快的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展示。
复习用哪个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一、教学例8。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陪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吗?(是)师:看!今天妈妈又要去超市买东西了(课件出示情境图),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妈妈解决一下。
(课件出示例8)1、阅读理解。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1)小组合作找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2)把我们发现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
2、分析解答。
(1)讨论方法。
师:要想知道妈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10元或20元的鸡蛋,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要知道买完大米和肉之后还剩多少钱)(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那么如何计算还剩多少钱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展示算法。
生1:计算器计算。
生2:用竖式计算。
(3)理解估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2)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灵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解决。
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方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未知量和已知量。
(2)教师示范如何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3)学生尝试自己列出方程,并求解。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方程解决。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讨论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课堂小结,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到了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9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P16例9,完成教科书P18“练习四”第6、7、8、9题。
▶教学目标1.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自主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通过回顾与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解答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出租车计费方面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都有乘坐出租车的经历吧?作为消费者,大家对出租车的计费标准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交流各自课前调查的情况。
【学情预设】学生交流、汇报课前调查到的信息。
如:武汉市出租车起步价为3千米10元,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8元;黄石市出租车起步价为2千米7元,超过2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7元……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出租车的计费标准是不同的,那么如何计算实际付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出差到陌生城市乘坐出租车的小王叔叔算一算车费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查,感知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习新知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科书P16例9。
1.阅读与理解。
师:仔细阅读,大家读取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图文,找出的已知条件有: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3km以内7元;超过3km的部分,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
小王叔叔乘坐的出租车的行驶里程是6.3km。
要解决的问题是要付多少钱。
师:大家是怎样理解这个“收费标准”的?【学情预设】学生说出这个“收费标准”的含义:3km是一段,即上面说的“起步价”;超过3km的又是一段,每千米按1.5元计算,行驶了几千米就有几个1.5元。
作品编号:0115230988859532558954500001
学校:秘强市景秀镇赛班家屯小学*
教师:丽景春*
班级:凤凰队参班*
第9课时解决问题(2)
解决问题。
(4)汇报解题方法,展示解题过程。
(5)组织学生按照收费标准填写“回顾与反思”中的表格,并交流汇报。
4.小结: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而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有的问题不止一种解法,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明确收费变少的原因。
(3)学生独立解
答,教师巡视,汇报结
果。
(4)学生代表汇报
解题方法及过程。
(5)学生独立填
写,教师巡视指导,同
桌互相检查。
4.学生认真倾听、
思考。
(含33吨)以内的每吨2.58元,
超过33吨的每吨3.54元。
(1)张华家上个月的用水量
为24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1.82×24=43.68(元)
答:应缴水费43.68元。
(2)李红家上月的用水量为
28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1.82×25+
2.58×(28-25)=5
3.24
(元)
答:应缴水费53.24元。
5.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
下:
李丽到外婆家的路程为8 km,
她乘出租车去外婆家需付多少车
费?
8+(8-3)×1.6=16(元)
答:她乘出租车去外婆家需付
16元车费。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18页第6
题。
2.教师讲解例题。
(1)我市市内通话的收
费是这样规定的:前3分钟
内共收费0.2元,以后每超
过1分钟(不足1分钟按1分
钟计费)加收0.1元。
小华的
爸爸打了8分14秒市内电
话,需要多少电话费?
(2)叔叔家住北京,小
明的爸爸给叔叔打长途电
话,根据中国电信长途电话
1.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
2.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讲
解。
(1)答案:0.2+(9-3)×
0.1=0.8(元)
答:需要0.8元电
话费。
(2)答案:
①10.25×60÷6≈103
103×0.07=7.21(元)
②10.25×60÷6≈103
的资费标准:
①国内长途电话每6秒
0.07元(不足6秒按6秒收取)。
②国内长途电话每日零时至7时,按通话费0.6倍优惠收取。
③IP卡业务,每分钟0.3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收取)。
问:如果小明的爸爸与叔叔通话10.25分钟,选择哪种方式最省钱?
103×0.07×0.6≈
4.33(元)
③11×0.3=3.3(元)答:选择第③种方式最省钱。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
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
书
六、教学反
思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出租车的收费标准。
通过对两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使学生清楚地厘清解题的思路,掌握解题的方法,为列式解决问题扫平了学习障碍。
同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