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反问句变陈述句.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反问句改陈说句【篇一:五年级反问句改陈说句】一、反问句变陈说句练习【一】反问句改陈说句方法:1、将句中的一定词改为否认词,或将否认词改为一定词。
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莫非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二】、反问句变陈说句练习1、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莫非不是真谛吗?3、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4、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5、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6、居里夫人只需在专利书上签个字,全部的困难不是都能够解决了吗?7、我们怎能忘掉老师的谆谆教育?8、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喜的歌吗?9、我们播下的种子怎么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10、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害怕反动军阀?11、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12.要想获得好成绩 ,不勤苦学习怎么行 ?13.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人呢 ?14.王老师带病工作,我怎能不感人呢?15.要想获得好成绩 ,不勤苦学习怎么行 ?16、说出的话莫非能够不算数吗 ?17、我们碰到困难怎么能退却呢?18、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19、这块地里的菜秧莫非不是我种下的吗?20、这点小事,莫非还要妈妈费心吗?21、小明真聪慧,我怎么比得上他呢?22、这件事莫非我不会做吗?23、莫非还有什么东西比这礼品更宝贵吗?24、这么重的东西 ,我怎么拎得动呢 ?25 、大千世界 ,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26 、我们千千千万个一般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27 、这湿润冰凉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28 、这么远 ,箭哪能射获得呢 ?29 、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周八方望一望呢?30 、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人呢?31、谁一辈子不出错误呢?32、水浇多了 ,花能不死吗 ?【篇二:五年级反问句改陈说句】2.不好勤学习,自然不可以获得好成绩。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要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改变语序:将问句的主语和谓语调换位置。
2.去除问句的疑问词:将问句中的疑问词去掉,保留剩下的部分作为陈述句。
3.改变语气:将反问句的疑问语气转变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4.添加上下文信息:根据上下文的情境加上相关的信息,使反问句变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以下是具体的例子:
1. 反问句:"Are you going to the party?"
陈述句:"You are going to the party."
2. 反问句:"Do you like ice cream?"
陈述句:"You like ice cream."
3. 反问句:"Aren't we going the wrong way?"
陈述句:"We are going the wrong way."
4. 反问句:"Do I have to do all the work myself?"
陈述句:"I have to do all the work myself."
5. 反问句:"Isn't she the most talented singer?"
陈述句:"She is the most talented singer."
需要根据具体的句子结构和语境来确定如何改写反问句为陈述句。
反问句如何改陈述句的方法
反问句是一种表达请求、建议或疑问的表达方式,其末尾通常带有问号。
如果想要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修改: 1. 忽略反问句中的问号。
反问句所表达的是疑问,而不是请求或建议,因此只需要把疑问句改为陈述句,不需要改变反问句本身。
2. 删除反问句中的“?”。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时,不需要保留反问句中的“?”,如果必要,可以选择将其删除。
3. 改变陈述句的句式。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时,可以考虑改变句式,例如将陈述句改为倒装句、省略主语、变换谓语等。
例如:
反问句:为什么她不来帮忙?
陈述句:因为她不来帮忙。
反问句:她难道不应该来帮忙吗?
陈述句:她应该来帮忙。
反问句:他问我们应该怎么办?
陈述句:我们应该按照他的意见做。
反问句:他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陈述句:他们不遵守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时,需要确保语句的语义没
有改变,同时不能改变反问句的表达方式。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4、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一般至少扩两处)1.局部扩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反问句变为陈述句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和技巧:1. 使用反问句的关键词或短语进行转换。
例如,反问句“你难道不知道吗?”可以转换为陈述句“你应该知道的。
”2. 将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时,注意调整语序和词语的选择。
例如,反问句“难道你不是想要成功吗?”可以转换为陈述句“你肯定是想要成功的。
”3. 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转换为肯定形式。
例如,反问句“难道你不是喜欢她吗?”可以转换为陈述句“你肯定是喜欢她的。
”4. 将反问句中的疑问词转换为陈述句中的具体信息。
例如,反问句“你难道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可以转换为陈述句“你应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5. 注意反问句的语气和语调,在转换为陈述句时保持相应的语气和语调。
例如,反问句“你难道不明白我的苦衷吗?”可以转换为陈述句“你应该明白我的苦衷。
”6. 根据反问句的语境和意义,选择适当的转换方式。
例如,反问句“难道你真的相信他说的话吗?”可以转换为陈述句“你不应该相信他说的话。
”7. 注意反问句的语义和逻辑关系,在转换为陈述句时保持相应的逻辑关系。
例如,反问句“你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可以转换为陈述句“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8. 使用适当的语气词和连接词来加强陈述句的语义。
例如,反问句“你难道不明白吗?”可以转换为陈述句“你肯定明白的。
”9. 注意反问句中的语气和语调,转换为陈述句时保持相应的语气和语调。
例如,反问句“你难道不知道这个事实吗?”可以转换为陈述句“你应该知道这个事实。
”10. 使用具体的描述和细节来加强陈述句的表达。
例如,反问句“你难道不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吗?”可以转换为陈述句“你应该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以上是将反问句变为陈述句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表达更加准确和清晰。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3.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4.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你不努力研究怎么能取得好成绩?6.你自己发现的。
我怎么帮你?7.那不是浪花弹的一首快乐的歌吗?8.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9.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10.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11.它听到弦响怎么可能不害怕?12.我们怎么能容忍浪费能源呢?13.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14.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15.你怎么能这样做?16.别人能做的,我们不能做吗?17.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18.怎样才能忘记母亲的爱?19.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二、按要求改变句式,意思不变。
1、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2.你不是和以前不一样了吗?3、这本书难道不是你的吗?。
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的例子大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反问句,这种问句通常是以问句形式表达一种肯定的含义,或者是说话者希望得到别人的反驳,展开一种讨论的方式。
然而,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改写反问句来表达更加精准、直接、清晰的语言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来探讨一些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的例子,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
1. 反问句:难道你不喜欢去旅游吗?陈述句:我喜欢去旅游。
2. 反问句:难道你不觉得这个电影很好看吗?陈述句:我觉得这个电影很好看。
3. 反问句:你不是说你不会做饭吗?陈述句:我不会做饭。
4. 反问句:难道你还没听说过这个消息吗?陈述句:我已经听说过这个消息了。
5. 反问句:你难道不知道这是我的家吗?陈述句:我知道这是你的家。
6. 反问句:难道你不觉得这个建议很有用吗?陈述句:我觉得这个建议很有用。
7. 反问句:你难道不知道这个游戏有多难吗?陈述句:我知道这个游戏有多难。
8. 反问句:你不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吗?陈述句: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
9. 反问句:难道你不知道这个地方很危险吗?陈述句:我知道这个地方很危险。
10. 反问句:你难道不想试试这个新菜谱吗?陈述句:我想试试这个新菜谱。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的过程其实就是将问句中包含的一种假设或猜测转化成清晰、明确的陈述语言。
这样一来,我们的语言表达就会更加简单、明了、自信,避免了用问句表达自己想法可能引发对方质疑或困惑的情况。
当然,有时候反问句的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比如在辩论或者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反问句来强调自己的观点,引导对方思考问题。
但是,对于一些表达自己想法的场合,这种方式有时反而会显得不够直接和自信。
因此,在具体运用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环境来灵活选用。
最后,总之,反问句和陈述句各有优点和适用场合。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让大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自信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怎样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一、方法: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按着步骤去做,那肯定不会出错。
下面就试试吧。
(太阳)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先完成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哪能射(不)到呢?”这时的句子根本就不通顺,但还没有完成,我不去管它。
接着做第二步:去除疑问词。
这句句子里的疑问词是“哪能……呢”,我把它们都用删除记号删去,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射(不)到?”第三步:把问号改成句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句子已经说完了,当然得加句号。
到这一步,句子已经基本通顺了。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一般来说,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一个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这样,句子就可以变成“这么远,箭肯定射不到。
”经过这样的四步,反问句就成了陈述句。
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就不难了。
二、练习:(一)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1、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也悲痛。
2、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的局面吗?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就不能有今天的局面。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4、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我们吃的穿的,没有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5、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我应该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
6、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7、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8、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9、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10、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12、你都是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1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1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1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1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1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18、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19、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20、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2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2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23、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24、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25、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2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7、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1、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怎样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学习指导2008-02-25 10:14:26 阅读26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在考试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题目,一开始我总是错,后来老师教给了我们一种好方法,老师说,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按着步骤去做,那肯定能做出来。
试用之后,我发现自己再也没有错过。
比如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的《太阳》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当我拿到这句句子时,我按照老师说的方法,先完成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哪能射(不)到呢?”这时的句子根本就不通顺,但还没有完成,我不去管它。
接着做第二步:去除疑问词。
这句句子里的疑问词是“哪能……呢”,我把它们都用删除记号删去,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射(不)到?”句子去掉了疑问词,不应该再有问号,这就是我要做的第三步:把问号改成句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句子已经说完了,当然得加句号。
到这一步,句子已经基本通顺了。
最后要完成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一般来说,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一个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这样,句子就可以变成“这么远,箭肯定射不到。
”经过这样的四步,反问句就成了陈述句。
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多简单!反问句怎样变换成陈述句【举例】例1 把肯定式的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例2 把否定式的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解答】反问句变换成陈述句是句式训练的一个难点。
反问句又可分为肯定式的反问句和否定式的反问句两种。
把反问句准确地变换成陈述句,关键在于很清楚地区分两种句式的不同点。
不同点搞清楚了,相互交换就好办了。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下面几点不同:1.语气和用途不同。
陈述句是用陈述来断定人或事物的某种情况。
比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有所不同。
1)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且答案是唯⼀的,也是肯定的(⾃问⾃答)注意: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问号,⽽有些特殊的句⼦也可以⽤感叹号。
反问的作⽤是加强语⽓ ,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反问句式不但⽐⼀般陈述句语⽓更为有⼒,⽽且感情⾊彩更为鲜明。
三.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法和步骤:1 加:即加上反问词和语⽓词( “难道 +吗”或“怎么 +呢”)例如:(难道)改⾰开放是⼀个伟⼤的创举(吗)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有“不”去“不” ,⽆“不”加“不”)例如:难道改⾰开放不是⼀个伟⼤的创举吗(?)4、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意思应和原来的是否⼀样总结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法步骤:⼀加,⼆反,三改,四查做练习巩固⽅法步骤: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不参加体育活动。
⼆.出⽰:两个句⼦主要掌握反问句2)难道我不爱我的爸爸妈妈吗?我怎么不爱我的爸爸妈妈呢?2、反例如难道改⾰开放(不)是⼀个伟⼤的创举吗。
3、改即把“。
”号改成“?”号2、这幅画是我们班丽丽画的。
3、⽗母⾟⾟苦苦把我们养⼤,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法步骤例句:我们怎么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呢?1、删:先删去反问词(怎么…?呢、难道…?吗,等等),有的句⼦可适当再加上很”都” 等,使句⼦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如:我们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2.反:看句⼦⾥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不”去“不”,⽆“不”加“不”)。
如:我们不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3、改:把“?”改成“。
” 如:我们不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
4.查:检查修改后的句⼦的意思和原句意思是否⼀样。
总结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法步骤:⼀删,⼆反,三改,四查。
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法步骤⽐较,看看有何异同反问句变陈述句的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欢乐的歌吗?3、这⾥的景⾊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练习: 1、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方法
要将一个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将动词或助动词提到句首,并添加疑问词或反义疑问词:
陈述句:She is going to the store.
反问句:Is she going to the store?
2.在句末添加反义疑问词或疑问代词,并将句子变成否定形式:
陈述句:He did his homework.
反问句:Didn't he do his homework?
要将一个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去除反义疑问词或疑问代词,并将句子变成陈述形式:
反问句:Is she going to the store?
陈述句:She is going to the store.
2.去除反义疑问词或疑问代词,并将句子变成陈述形式,同时改变动词形式(如果需要):
反问句:Did he do his homework?
陈述句:He did his homework.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方法,但转换句子的具体方式还取决于句子的内容和语境。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去掉语气词。
(呢、吗等)4、将“?”变“。
”。
练习: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2.这个企业的老总难道不是因为经济问题落马的吗?3.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4.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死神的到来?5.别人能做的事,难道我不能做到吗?6.我们怎能甘当落后呢?7.朝鲜人民怎么会忘记志愿军战士呢?8.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怎能不高兴呢?9.难道你的爸爸不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吗?10.同学们怎能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呢?11.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革命精神,怎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呢?12.凡卡怎能再呆在这个吃人的城市里呢?13.要想取得好成绩,怎能不刻苦学习呢?14.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不是打败了吴王夫差吗?15.这个企业的老总难道不是因为经济问题落马的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练习:将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朝鲜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志愿军战士。
(2)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很高兴。
(3)你的爸爸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
(4)同学们不得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
(5)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凡卡不能再呆在这个吃人的城市里。
(7)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不行。
(8)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打败了吴王夫差。
反问句与陈述句相互转换的方法反问句与陈述句相互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法转换方法,非常重要且有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方法,并提供一些实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转换规则。
一、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转换为直陈句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基本规则:(1)反问词语的位置要保持不变,例如:"Are you going to the party?"(你要去派对吗?)转换为"You are going to the party, aren't you?"(你要去派对,对吗?)。
(2)短语动词的位置也要保持不变,例如:"Did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你完成作业了吗?)转换为"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didn't you?"(你完成作业了,是吗?)。
(3)如果反问句中有情态动词,将其转换为陈述句时,需要在情态动词后面加上主语和动词原形,例如:"Could you help me?"(你能帮我吗?)转换为"You could help me, couldn't you?"(你能帮我,对吗?)。
2.以下列出了一些典型的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的实例:(1)反问句:"Isn't it a beautiful day?"陈述句:"It is a beautiful day, isn't it?"(2)反问句:"Have we met before?"陈述句:"We have met before, haven't we?"(3)反问句:"Do you like ice cream?"陈述句:"You like ice cream, don't you?"(4)反问句:"Will you come to the party?"陈述句:"You will come to the party, won't you?"(5)反问句:"Could you lend me some money?"陈述句:"You could lend me some money, couldn't you?"二、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需要注意以下四个基本规则:(1)将主谓语顺序交换,例如:"You like ice cream."(你喜欢冰淇淋)转换为"Like you ice cream?"(你喜欢冰淇淋吗?)。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技巧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反问句的特征是问中有答,如果能读出句中的答案,那么答案就是反问句即将变成的陈述句。
如果不会,可以按下面的规则来变!1、先删去反问语气词(怎、怎能、怎么、难道、岂、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再看,看反问句中有没有否定词(例如:不、无、没有)等,有的话给删去,没有的话给加上。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例①: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解析:先将肯定词“有什么”改为否定词“没有什么”;再将“问号”改为“句号”。
例②: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解析:先去掉反问语气词“怎”;再将将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最后将疑问助词“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例③: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解析:去掉“怎么”;将“不令”改为“令”;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反问语气词(怎、怎能、怎么、难道、岂、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将陈述句的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陈述句的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有的,看陈述句中有没有否定词(例如:不、无、没有)等,有的话给删去,没有的话给加上。
3、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
例题(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千难万险难道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吗?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呢?3、巍峨高山难道不是是英雄坚张不屈的精神象征吗?4、难道谁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吗?5、我们难道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吗?6、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难道不严惩吗?7、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难道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吗?8、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难道能忘记吗?9、战士们怎能离开自已的阵地呢?10、我们的学校,不正是在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吗?11、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12、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1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14、美丽的香港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15、作为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16、他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值得大家学习吗?17、字典不正是我们的朋友吗?18、这件事怎能不让人高兴呢?19、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0、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22、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23、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24、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25、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26、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27、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28、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29、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30、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31、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32、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33、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34、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35、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36、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37、白石老人看后好不吃惊,这不是自己“练笔”时扔掉的废画吗?38、这上面明明标的是本人的名字,怎么能说是你的呢?39、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40、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4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4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4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4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45、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4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47、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48、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49、那平静的“湖面”不是被它踩碎的吗?50、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51、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吗?52、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吗?20、游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53、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不是一条道吗?54、这个世界上怎么没有您最想要的东西呢?55、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呢?56、这本书真好看,怎么不叫人喜欢呢?57、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58、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59、网络丰富多彩,怎能不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呢?60、难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61、我们怎么不爱自己慈爱的母亲呢?62、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难道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63、作为少先队员怎能不讲文明,有礼貌呢?64、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65、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66、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67、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68、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69、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能参加祖国建设呢?70、任弼时同志不同意搬进新房子,他说,怎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71、沿着这条小路走,怎么不能到金明家呢?72、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怎么不感到心惊肉跳呢?73、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74、巍巍高山不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吗?75、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怎么会这样湿呢?76、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怎么不会长蛔虫呢?77、登泰山看日出不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吗?78、四周围黑洞洞的,难道不容易碰壁吗?79、对这种坏人坏事,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80、难道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吗?81、我们怎么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82、我们怎能不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呢?83、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能离开手术台呢?84、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85、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86、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87、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的方法反问句转成陈述句,听起来简单,其实有点儿意思。
比如说,看到孩子们在外面疯玩,有人就会问:“你们不知道外面冷吗?”这其实就是个反问,意思是,孩子们肯定知道外面冷,但还是在玩。
要是把这句话转成陈述句,那就是:“孩子们知道外面冷,但他们还是在玩。
”是不是感觉简单多了?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就像把一堆乱七八糟的玩具收拾好一样,一下子整齐了不少。
你看看,日常生活中,反问句可多了。
比如,你跟朋友约好一起去看电影,他突然说:“你是不是不想去了?”这时候其实是在质疑你是不是懒得去。
要是你把这句话转成陈述句,那就是:“你觉得我不想去了。
”这样听起来就温和多了,没有那么多情绪,反而显得大方。
反问句在争论的时候常常用得上,表达一种不满或者不屑。
转成陈述句,心里感觉轻松,话语间少了火药味。
再说说,转变的过程其实也蛮有趣的。
你在家里跟家人聊天,老妈一边忙活一边念叨:“你就不知道帮我干点儿活吗?”这句话其实反映的是她的期待和无奈。
变成陈述句,就变成:“我希望你能帮我干点儿活。
”这时候的语气温和了,感觉家庭氛围也跟着好了起来。
反问句带着刺儿,陈述句则显得平和,两者一对比,真是有趣。
生活中,反问句常常反映出人们的情绪。
比如,跟同事一起加班,忽然有人说:“你们不觉得这工作太无聊了吗?”这其实是对工作的不满和吐槽。
把它改成陈述句,就变成:“我觉得这工作太无聊了。
”这样说出来,大家心里会觉得轻松些。
就像在一起喝酒,大家都知道酒不好喝,但反问一句,就变成了一种共鸣,互相理解,心里都明白。
用反问句的时候,有时候不自觉地把自己给框住了。
比如,有朋友约你出去玩,你迟迟没答复,朋友就问:“你是不是觉得无聊?”这时候,实际上朋友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若是转成陈述句,那就是:“我觉得你可能觉得无聊。
”这样大家都放轻松,没必要那么紧张。
反问句往往把人推向对立面,陈述句就像在说:“来,咱们一起聊聊。
”多一份包容,少一份对立,生活自然会多几分快乐。
怎样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一、方法: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按着步骤去做,那肯定不会出错 ,下面就试试吧。
(太阳)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先完成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哪能射(不)到呢?”这时的句子根本就不通顺,但还没有完成,我不去管它。
2、接着做第二步:去除疑问词。
这句句子里的疑问词是“哪能……呢”,我把它们都用删除记号删去,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射(不)到?”
3、第三步:把问号改成句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句子已经说完了,当然得加句号。
到这一步,句子已经基本通顺了。
4、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一般来说,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一个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这样,句子就可以变成“这么远,箭肯定射不到。
”
经过这样的四步,反问句就成了陈述句。
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就不难了。
二、练习:
(一)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2、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的局面吗?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4、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5、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
6、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7、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8、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9、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
10、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
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12、你都是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1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1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1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18、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9、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20、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2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2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23、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24、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25、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2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7、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2、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很好看。
3、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5、这件事大家都同意。
6、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7、这件事大家会同意。
8、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9、这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10、不劳动,连棵花叶养不活,这是真理。
11、你不能这样蛮横无理。
12、孙悟空的本领可真大。
13、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小刚脸红了。
14、我不会忘记我俩的友谊。
15、这场报告会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答案:
反问句、陈述句变换答案
一、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答案(供参考)
1、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也悲痛。
2、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就不能有今天的局面。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4、我们吃的穿的,没有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5、我应该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
6、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没有有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7、这世界上糟糕的诗已经够多的了。
8、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9、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是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的。
10、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不顶什么用。
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不会惧怕反动军阀。
12、你都是老头子了,不要订这些东西了。
13、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1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15、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16、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都可以解决了。
18、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19、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都会向四面八方望一望。
20、海边上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2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
22、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23、说出的话不可以不算数。
24、这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25、不是自家人,也应该互相关心。
26、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是真理。
27、当农民,也需要文化知识。
二、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答案(供参考)
1、难道这活泼的小孩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2、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难道不好看吗?
3、难道顽强拼搏的运动员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4、现在的条件这么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5、难道这件事大家都不同意吗?
6、别人能做到的事,难道我们不能做到?
7、难道这件事大家会不同意?
8、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
9、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10、不劳动,连棵花叶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11、你怎能这样蛮横无理呢?
12、难道孙悟空的本领不大吗?
13、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小刚脸怎能不红呢?
14、我怎能会忘记我俩的友谊呢?
15、这场报告会怎能不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