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腈纶生产中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因素

腈纶生产中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因素

腈纶生产中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因素
腈纶生产中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因素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界定和内涵

1.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界定和内涵(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 与实证分析,周杰琦) 目前学界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界定仍未达成共识,全要素生产率是个内涵和外延模 糊的概念(郑玉歆,1999)。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界定对于本文后续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研究都尤为重要。荷兰学者Tibergen(1942)将时间因素引入到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开创性提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全要素生产率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最早起源于Solow(1957)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其目前已成为分析经济增长源泉以及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Solow 经济增长理论,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种生产投入要素(如资本、劳动投入、 能源、自然资源等)贡献之外的、由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管理创新、社会经济制度等因素所导致的产出增加。在此意义上,全要素生产率也称为Solow 剩余。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被解释为生产函数的整体移动,而要素投入变化则指要素投入沿着生产函数本身的移动。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全要素生产率被解释是外生的技术进步,因此,技术进步独立于经济体的其他任何变量而产生。有的学者认为,Solow 剩余“测量了我们在经济增长源泉中无法全部解释和分析的因素”,它不仅包含:依赖创新推动的技术进步、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提升,还包含了一系列未知的复杂因素,如数据测量误差、模型变量遗漏、模型设定偏误、经济周期波动的干扰等。然而,Jorgerson 和Griliches(1967)却认为,Solow剩余不过是投入要素不恰当测量所造成的结果,如果投入要素被正确测量,Solow 剩余则不复存在。由上可见,即便从索洛剩余的角度来界定全要素生产率,学术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和外延也未能形成一致的认识。这种局面容易导致有关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出现混乱,甚至妨碍该研究领域的深入向前发展。 以中国情况为例,目前,由于概念定义、数据处理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国内外研究对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的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分歧,比如,Young(2003)测算的结果为1.4%,Chow (2002) 测算的结果为2.68%,郭庆旺等(2005)测算的结果为0.891%。不过,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表明中国经济是典型的粗放型增长,因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为了使本文后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结果与其它研究更具可比性、允许采用多种方法估测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后面的实证结果能够得到清楚的解释,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及其内涵做出更为全面而广泛的解释。笔者分析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刨除了资本、劳动、土地、能源、原材料等要素投入的贡献和作用之外,其它所有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的有机综合体。本文所指的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包括Solow 经济增长理论假定的非体现的、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进步(如创新的管理和组织方法、研究开发投入、创新活动、政策法律等),还包含了与资本质量提高、劳动者素质改进紧密联系的体现式的技术进步(如投资先进的现代化设备、教育进步所引起的劳动者素质提高)。按照体现型技术的理论,技术进步可以体现在要素投入质量上的改进。就资本投入而言,体现型的技术进步意味着,资本设备在设计、质量和功效方面的改善。对劳动投入而言,体现型的技术进步意味着,劳动者教育水平的提高及知识技能的改进。此外,随机因素和数据测量误差也包括在全要素生产率当中。 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源的类别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变化率、技术效率变动率、资源配置效率、规模效率变化等等。技术进步变化率不能完全表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从经济学意义来看,技术进步主要是指新的知识和技能、新生产工艺、新采用的设备或改进的旧设备、研究开发以及新组织管理框架等在经济生产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进而引起人们劳动生产率、经济活动水平的提高。技术效率变动率也不能完全代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技术效率刻画了生产中现有技术的使用状况,Farrell(1957)首先提出了技术效率的估测方法,Farrell(1957)的技术效率是指在给出一定要素投入下,某企业的实际

影响生产效率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生产效率的原因及对策 1、各工序每天的生产计划没有人统筹安排,各自为政,导致前道与后道脱节,车间半成品积压过多。 对策:工厂所有的生产要有一个人负责统筹安排,要有计划的生产,前后道要衔接流畅,尽量一单一单完整的完成生产。 2、生产过程中数量的管理失控,各个生产工序之间数量没有交接,导致几乎每单都有尾数,影响生产效率。 对策: A.从胚进厂开始,每一款的数量都要有明确的标示,数量要清点准确。 B. C、 喷漆完成后,生产者需清点数量并做好标示,并报喷漆主管登记后,移交给贴纸工序,并由贴纸主管接收签字确认。 D、喷漆工序领胚时,要对照订单数量,清点准确无误后方可生产;(大单一次生产不完的,也要统计每次领取的数量,最后一次领胚时,要统计累计所领的胚与订单数量是否一致,如有不足,必须由收胚部门补足数量后方可进行最后一批的生产)。领胚时如发现与胚上面的标示不一致(货号、规格、数量)时,需由喷漆主管与收胚人核对无误,确保数量正确情况下方能生产,否则暂停生产该货号。 E、贴纸完成后,清点数量并做好标示,移交给喷油或包装工序,并由喷油主管包装主管接收签字确认。 F、 3、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完善,检验程序不完整,制程检验基本没有,任何一个工序错了,大都要到最后一道才知道,甚至要到客人发现才来返工,耗时耗力。 尤其是油漆环节没有严格的检验,对整个订单的生产带来很大问题,影响生产进度。 对策: 4、样品无专人保管,生产过程中丢失没人负责,导致检验没有参照物,拍大货样时找不到样品,拍的大货样照片与样品又不一样,客人不接受,又是返工。没有样品的生产单过多,生产时由谁来确认可以生产?生产时找样品的时间花太多,影响生产进度, 对策: 5、车间现场混乱,在制品各工序没有标示,卫生状况差;导致找货,搬货的时间拉长;通道不畅,又容易造成半成品、成品碰撞坏,造成补数。 6、工人实行计件也有不利之处,上下班时间不统一,没事做时又可以不上班,管理人员无

工业工程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答案

《基础工业工程》习题答案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D 6.A 7.B 8.C 9.D 10.D 11.C 12.B 13.A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率就是产出与投入之比。因为生产率实际上就是衡量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尺度。生产率高低表明每一元钱的资源能够得到多少元钱的产出。产出与投入的比值越大,即生产率越高,意味着用同样的资源消耗能够生产较多的产品;或者说生产同样的产品,而花的成本较少。较高的生产率表明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说生产率是一个衡量上蹿下跳的效益的指标。 2. 1)提高生产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2)提高生产率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 3)提高生产率可以增强获利能力、增强竞争力。 4)生产率提高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3.生产率管理是一个较大的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容包括根据系统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和调节。 4.生产率测评的意义:生产率测定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生产率的定义是进行生产率测定的依据;生产率测定是提高生产率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 生产率测定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生产率的变化,通过测定取得定量数据,有了鉴别和评价的依据,生产率的提高才不是一句空话。 5 1)按生产系统投入资源或要素分类 ⑴单要素生产率含义:生产过程的总产出与某一种资源的投入比; ⑵多要素生产率含义:生产过程或系统的总产出与几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 ⑶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含义:生产过程或系统的总产出与全部资源投入量之比; 2.)按生产系统运作结果分类 ⑴狭义生产率含义:只考虑直接的资源投入产出结果的各种要素生产率; ⑵广义生产率含义:生产系统从投入到产出转换过程的总绩效或效能。 3)按生产测评方式分类 ⑴静态生产率含义: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

关于索洛残差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思考

关于索洛残差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思考 摘要:本文认为索洛提出的残差法在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在理论上虽然具有可行性,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科学性的问题。笔者对中国1952-2004部分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索洛残差法计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平稳性检验并论证了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不具可信度,并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TFP)索洛残差经济增长 一、对索洛残差法和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思考 易纲、樊纲、李岩指出,索洛的主要的理论缺陷来源于以资本存量代替资本服务。这样难以对资本进行准确的估算,另外在实际中资本往往有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而新旧资本的使用效率也不一样,因此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笔者却认为不仅如此,运用索洛残差法估算全要素生率的可行性值得商榷,因为该方法实质是求残差,而具体使用时又往往是通过计量的方法获得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这里面本身已经存在一个计量的随机误差项,如此计算出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缺乏准确性,如果回归样本数过小,其计算数值根本不具有代表性。 克鲁格曼认为,如果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技术进步的话,亚洲各国的技术进步几乎为零。而近年来的实证研究也越来越多倾向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过低,我国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资本的投入。笔者当然同意这种现状的存在的确可以部分解释计量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过低。本文将采用索洛残差的一般方法,根据面板数据,来试图构建一个关于经济增长的大样本回归,以此测算我国及各省各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分析实证结果证明索洛方法的应用性值得商榷。 二、模型和测算 笔者采用索洛模型 在数据上,笔者采集了1952-2004年的GDP,L,K。由于我们更多地关注1978年之后的生产函数形式,从1952起至1978,每隔3年取一次数据,在回归时将他们与1978年之后的数据视为连续数据,这样就相当于加大了1978年之后

影响克劳斯法转化率的因素

影响克劳斯法转化率的因素 1、前言 对于硫化氢酸性气的治理,国内外普遍采用克劳斯法使其转化为硫磺加以回收利用。由于受到克劳斯法热力学平衡及可逆反应的限制,装置总硫转化率最高也只能达到96%-97%,为此仍有少量硫化物以SO2等形态排入大气,即损失了硫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我国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SO2的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新污染源≤960mg/m3,现有污染源≤1200mg/m3。这就要求装置硫回收率高于99.6%。 影响硫磺回收装置总硫回收率的因素主要有硫回收催化剂本身的性能及装置操作运转情况等。 2、影响克劳斯催化剂性能的因素 硫磺回收催化剂的性能和硫磺回收装置的转化率受催化剂失活的影响较大,其中失活的原因有多种,包括由于热老化和水热老化引起的比表面积下降、SO2的吸附及硫酸盐化、硫沉积和炭沉积等。以下将讨论实际设计和操作方法来控制克劳斯催化剂的失活,重点是通过提高克劳斯催化剂的性能来提高催化剂抗失活的能力。 2.1克劳斯催化剂的性能 性能优良的克劳斯催化剂应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大的孔容、合理得孔分布、较高的压碎强度和较低的磨耗。 a)比表面积、孔容、孔结构。 使用最广的硫磺回收催化剂是无助剂的球型氧化铝催化剂,其特

性是高比表面积、合理的孔分布及较好的物理特性等。 b)压碎强度 催化剂强度高,在运转过程中不会破碎,运转周期长。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一些粘合剂可以增加催化剂的强度。 c)水热稳定性 克劳斯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对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和活性稳定性都有一定影响。水蒸气和氧化铝可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合物从而使小孔破坏,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导致催化剂强度降低和活性下降,因此在制备催化剂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入各种助剂,以保持催化剂骨架的稳定性。 d)磨耗 因为过多的催化剂粉末会导致压降增加、发生沟流和硫磺块的形成,并在冷凝器中会产生硫雾及硫阻塞。因此催化剂必须抗磨。 e)堆密度 催化剂的堆密度也是催化剂的重要指标。堆密度与催化剂的孔容孔径分布有关。一般催化剂的堆密度大相对孔容就较小。为使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孔容,就要求催化剂的堆密度向轻质化发展。 f)活性组份 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在原单一催化剂的基础上,除了添加助剂外,还添加各种活性组份。如为了脱除漏“氧”添加铁,为了提高催化剂有机硫水解活性添加钛等等。SCOT尾气加氢催化剂一般浸有钴钼或钼镍活性组份。活性组份在催化剂的表面分布与催化剂的活性有

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及对策措施

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及对策措施 铸造公司是为集团公司提供钢铸件的分公司,主要生产五十铃最新技术的高档商用车汽油、柴油发动机缸体、缸盖及变速箱、车桥等铸件。根据公司组织培训学习的布置,通过对铸司现生产状况的调查,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及对策措施建议如下: 一、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 1、人员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员的熟练程度不高,人员数量差缺较多,员工结构不合理,员工稳定性较差,员工士气低落,总之都可以总结为:不会做或不愿做。 2、设备工装问题:集中表现设备没有维护保养时间导致设备维护保养差,设备故障率高,维修人员的工作重心是维修而不是保养预防,坏哪修哪,修好了这里坏那里,一天忙个不停,必然会导致设备生产时的停停敲敲。 3、现场物流问题:仓库与收发衔接不好,配料效率低;收发人员对生产开始与中途生产配合度不高,导致待料;物料整理不好,标识不清,导致停工翻找等等。 4、生产产品种类过多的问题:现在铸司生产100多种产品,每天每条线生产 5、6种产品,每天换模具的时间都在100-120分钟,影响生产效率。 二、提出的对策措施建议: 1、人员问题:对差缺的人员及时补充,并进行技术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各自岗位的操作技能,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

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员工队伍。 2、设备工装问题:生产部门协调,给设备部维修保养设备的时间,设备部针对影响现生产的主要问题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把设备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设备技术人员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做好备件的准备工作,不要出现发生设备故障而没有备件的情况,造成延长停机时间;对设备维修人员加强培训,养成良好维修习惯,提高维修质量,防止同样故障反复出现。 3、现场物流问题:做好仓库与收发衔接,提高配料效率;按公司的生产计划,各部门一体化办公,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减少待料问题; 4、生产产品种类过多的问题:建议把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外委加工,减少生产产品的种类;生产部在安排每天生产计划时,尽量少品种多量,每天减少换模具次数,降低每天的生产准备时间。 以上是通过学习,对于现生产中存在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及对策措施的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把老师讲授的知识、方法带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意识的去思考相关问题,并且让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最终成为自己的工作风格和工作习惯,用以剖析,解决其它问题,这样,就能迅速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生产管理者。

如何用DEAP进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一、软件的具体操作 1.建一个文件夹,里面必须有四个文件(Dblank;deap;deap.000;123.dta)前三个文件在一般下载的DEAP Version 2.1中都有,直接复制过来就可以,第四个文件是一个数据文件,一般先在excel中先输入,再复制到一个记事本下就可以,注意在记事本下的数据只有数据,不包括决策单元的名称和投入、产出的名称,并且一定要先放产出,后是投入。例子具体见123电子表格和123记事本。 2.对命令Dblank文件进行修改,修改后保存为12 3.ins文件 3.打开deap软件,运行123.ins 4,回车后自动会有123.out 注意事项:(1) 123.dta;Dblank;123.ins都用记事本打开; (2)数据文件名和命令文件名一定要一样,如例子中都用123 (3)文件夹中一定要包括deap.000文件,如果没有这个文件,打开deap软件,就会出现一闪就没有了的情况。 二,结果的分析 在文件夹中打开123.out,看如下: 1) firm crste vrste scale 1 0.687 1.000 0.687 drs 2 0.814 1.000 0.814 drs 3 0.319 0.709 0.450 drs 4 1.000 1.000 1.000 - 5 1.000 1.000 1.000 - 6 0.336 0.425 0.791 drs 7 0.642 0.648 0.991 irs 8 0.379 0.381 0.994 irs 9 0.702 0.750 0.936 irs 10 1.000 1.000 1.000 - 11 0.304 0.461 0.659 irs 12 0.352 1.000 0.352 irs 13 1.000 1.000 1.000 - 14 0.594 0.929 0.639 irs 15 0.402 1.000 0.402 irs mean 0.635 0.820 0.781 firm:代表例子中的15的样本 crste:技术效率,也叫综合效率 vrste:纯技术效率 scale:规模效率(drs: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irs:规模报酬递增) crste=vrste×scale 2)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探讨 影响生产效率的表象之一——生产车间的原因 1、人员问题: 集中表现在人员的熟练程度不高,员工结构不合理,员工稳定性较差,员工士气低落,纪律松散,总之都可以总结为:不会做或不愿做。 2、设备工装问题: 集中表现设备维护保养不善导致故障率高,机修人员的工作重心是维修而不是保养预防,坏哪才修哪,修好了这里坏那里,一天忙个不停,必然会导致设备生产时的停停敲敲。 3、现场物流问题: 仓库与收发衔接不好,配料效率低;收发人员对生产开始与中途生产配合度不高,导致待料;物料整理不好,标识不清,导致停工会翻找等等。 4、工艺品质问题: 生产工艺,品质标准不明确,经验错误未加预防而重犯,成功经验未能总结推广。。。。这些现象不但导致没有生产效率,还会导致错误作业。 5、现场管理问题: 现场混乱导致物料的大量查找与重复搬运,工作场所与工作台面混乱阻碍生产作业顺畅进行,任务分解不合理,很多作业员上班时间内并未有效的工作。 影响生产效率的表象之二: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原因 1、计划管理问题: 出货计货——生产计划——物料进度/外协进度计划,各种计划间缺乏衔接,生产负荷,车间负荷,工序负荷间缺乏平衡,必然导致生产停停走走。生产前期工作缺乏充分准备,生产指令缺乏合理性,让生产流程的衔接性,平衡性遭到破坏,生产过程与进度缺乏有效控制,导致作业计划无法落实,也无法针对异常进行有效的补救。 2、运作问题: 运作流程经常脱节,计划和车间,车间与班组之间的信息不畅通大大妨碍了管理效率;各单位间缺乏协调,配合,服务意识,也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人力的给生产效率带来障碍。 3、工作方法与习惯: 管理干部未能在工作中摸索,总结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水平,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立法(如:工作优先级原理,报备管理,抗干扰管理)未能科学分权与分责管理,有效分挥下属的作用,必然导致:忙,盲,茫(匆忙,盲目,茫然) 4、异常处理: 各种异常未能及时终止,(尤其是品质异常),并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让生产陷于停顿,管理人员未能认真进行生产巡查,无法大巡查中发现问题,就更谈不上指导与解决问题了,生产瓶颈总是得不到补强,同样的生产障碍接二连三的出现在生产过程中。 5、单位生产领袖的匮乏: 每个生产干部的都应该是该单位的精神领袖,具备引导与推动下属全力以赴完成工作的组织能力,这样就要求管理干部得处处带好头,做好榜样,示范作用。长此以往必能形成“战斗力”,对于怕吃苦,怕吃亏,爱计较个人得失的干部来讲,是不可能做好单位的生产领袖的。因此,基层干部队伍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 影响生产效率的本质之一:不是外因的外因 1、订单问题: 具有高难度,需要成本,高代价的订单太多,会挫伤了生产员工的干劲与士气,零碎的

饲料转化率及影响因素

饲料转化率及影响因素 动物类别 动物种类不同,其消化器宫、消化代谢有很大差别,同一种饲料的转化率也不一样。猪是单胃杂食动物。牛羊等是有四个胃的反刍家畜,其中瘤胃里的微生物可利用含粗纤维较多的青粗饲料合成菌体蛋白。马介于猪牛之间,也是单胃。但有发达的盲肠和结肠,也能消化利用含粗纤维较多的青粗饲料。鸡有嗉囊、腺胃和肌胃,但没有牙齿,只靠喙将某些食物撕碎,且肠道短,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短。因此,各种动物对同一种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各不同。如牛羊对粗纤维的消化率达50%~90%,马为40%,猪为2.5%~3%,鸡只能利用精饲料中和优质干草的部分粗纤维,对粗饲料的利用率几乎为零。消化率低,饲料转化率必然低,两者成正比关系。 饲料本身因素 生大豆含抗胰蛋白酶和血凝因子,它们都有抑制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使饲料蛋白消化率降低。如经加热处理,有害作用即可消失。 谷实和青饲料含有一种还原性物质,它容易和饲料中氨基酸结合,发生“褐变反应”,生成难以分解的物质,青饲料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会破坏胡萝卜素,妨碍维生素A的形成,并有碍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吸收作用;亚硝酸盐还能破坏血中携带氧的亚铁血红蛋白,造成机体缺氧状态,影响机体的正常消化代谢过程。另外,棉子饼中的棉酚、马铃薯中的龙葵精、菜子饼中的芥子甙等,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都产生不良影响。 饲料加工储藏 同一种饲料因加工方法不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不一样,如机榨的豆饼比溶剂浸提的豆粕含脂肪较多,其含能值较高,而蛋白质含量却比豆粕低;禾本科子实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经高温处理,会使蛋白质变性,反而使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降低。 饲料粉碎得过细,使饲料在瘤胃停留的时间缩短,减少了微生物作用于饲料的时间,可降低消化率10%~15%。 饲料储藏时间的延长,常导致饲料中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破坏,可利用能量的降低幅度可达20%~60%,若是储藏不好,发霉变质,轻的会严重影响适口性和利用率,严重的会导致发生疾病。 在实践中,针对饲料的特性 进行膨化、碱化、氨化等多种方法处理,消化率可提高20%~40%,饲料转化率也会相应提高。

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重庆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实证研究 在认识经济增长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阶段做出判断,揭示特定时期的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具有转折意义的特征,是理解经济增长过程,从而形成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思路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达到10.4%。随着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增长方式提出新要求,刘易斯转折点的日益临近,人口因素的变化显现出其长期隐藏的经济含义,即通过减少劳动力的供给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生产率提高。这个正在发生的变化既可以成为推动重庆经济迈向一个新阶梯的催化剂,也可能使重庆经济发展陷入一个均衡陷阱。因此,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认识经济增长阶段和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将其转化为对重庆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并以此作为框架分析重庆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及其变化,剖析重庆经济增长阶段及所面临的阶段性变化。 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按照萨缪尔森的定义,生产函数是“在技术水平既定条件下确定某一组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最大产出的关系式”。美国数学家柯布(Charles W.Cobb)与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aul Douglas)通过研究1899至1922年美国的资本

与劳动力数量对制造业产量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形式为 e K AL Y βα= 其中Y 代表产出量, K 代表资本投入量, L 代表劳动投入量,A 、α、β为未知参数。A 表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对产出的弹性系数。 给与模型规模报酬的约束,即假定1=+βα,则αβ-=1,模型变形为: e K AL Y -1αα= 对该生产函数取对数得: 1)LnK -(1LnL LnA LnY +++=αα 方程两边同除以LnK ,变形得: 1) -(LnL/LnK 1]/LnK 1(LnA [LnY/LnK α+++=) 二、经济变量及参数的确定 (一)经济增长要素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是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重要结果变量。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常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内或地区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来计算。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分为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 1.要素投入 要素投入主要是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是在流通过程中

影响店铺线上转化率的四大因素

影响店铺线上转化率的四大因素 转化率一直都是店铺的重中之重,但是很多店铺销量却不好,网店转化率太低该怎么办?一起来看下影响线上转化率的四大因素。 转化率指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完成转化行为的次数占推广信息总点击次数的比率。转化率越高,说明店铺元素的吸引力越高。 一、转化率定义 转化率指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完成转化行为的次数占推广信息总点击次数的比率。转化率越高,说明店铺元素的吸引力越高。所以对于淘宝卖家,转化率是最核心的数据,提升转化率也是永恒的话题。 二、影响线上转化率的四大因素 1.产品 淘宝上产品千千万,为何有的产品卖的红红火火,有的却半路夭折?针对淘宝网这个平台,有关产品本身的几个可视化数据有:类目、品牌、产品信息、售价。 类目:类目不同,购买人群不同,所导致的转化率就会有所差异。 举个简单的例子: 女装:非刚需类目主要消费人群(女性)浏览女装时大多较为随意,就算没有购买欲望,也会出于其他原因(打发时间,追寻潮流,促销活动等)去浏览页面,浏览页面的目的较为驳杂,相对转化率会偏低。 家电:刚需类目主要消费人群大多都抱着即将购买或立即购买的目的去浏览,购买需求较为明确,相对转化率会偏高。 品牌:品牌无形中赋予产品附加价值,截止13年,可口可乐的商标价值700亿美元之多。同品质、价位的产品,知名大牌往往比不知名的品牌更容易被人接受。

产品信息:产品信息包含产品参数、产品外观、产品用途等。相同价位下,你的产品参数越高,转化越高;产品外观易让购买群体接受,转化越高;产品用途多样化,转化越高。 售价:售价即为购买价,相同品质,售价越低,转化越高。 关于"产品"一句话概括:性价比高者博芳心, 性价比高,则转化率高。 2.市场 说完产品,再来谈谈所面对的市场,不管什么类目,对商家来说,市场很大,也很小。市场很大,因为淘宝本身是个互联网平台,所面向的群体不限地域,不限人群,你拥有向全国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市场也很小,因为你的产品永远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吃下这块蛋糕,细分市场是趋势也是必然。 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收集消费人群特征为其定制专属 通过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分析出你目标人群的性格特征,购买习惯,消费时间,所在地域等。根据这些数据为其量身定制产品、活动、及相应视觉等,给其营造一种,这就是我想要的,一种专属的氛围。

【最新2019】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或降为2.7%word版本 (1页)

【最新2019】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或降为2.7%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或降为2.7%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10日表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正在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并将在“十三五”时期进一步降为2.7%。 图片源自网络 请看相关报道: China should take actions to cope with its fall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 TFP ), a senior expert with a government think tank said Sunday . 1月10日,政府智囊团的一位资深专家表示,中国应采取措施应对全要素生产率下滑态势。 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 TFP ),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是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提高最终要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说,在人口红利 ( demographic dividend )消失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要寻找新动力。目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现下行趋势,他预测全要素生产率“十三五”时期会下降到2.7%。 他指出,要通过四方面措施进行调整:改革户籍制度( reform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把义务教育扩大到更大范围( exp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more people ),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labor force );解决各个领域的产能过剩( overcapacity )问题,进一步降低杠杆率( leverage ratios );创造好的制度条件、政策环境,让企业能够自由进入,并让那些不再有生产力提高潜力和没有竞争力的企业退出( create a policy environment where promising enterprises can easily enter the market and non - competitive ones are forced to exit )。

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题名:从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分析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作者:邹智杰,张宇涵,李斯,张银,黄元臻,姜昀灿,陈明东,郑家盛 摘要: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从2004年先开设至今,经过了数年发展,已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新生学科,从五个方面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北斗定位系统。 引言: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五个。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对这五个因素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正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一、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手段,适应新的工艺流程的能力。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从2004年开设至今,经过了数年发展,已成为了一个较成熟的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和空间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定的管理和经济知识基础,能运用数字工程技术对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网络化传输、可视化表达、智能化决策的复合型空间信息产业、技术与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进入社会后将成为熟悉专业技能、拥有高新科学技术的社会劳动者。因而随着劳动者的个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也随之提高。这正体现出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而且越是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而且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中的3S技术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如何,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然而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在已有的文献研究中有涉及到税收、基础设施、融资约束、进出口贸易、政策体制、腐败、经济制度、文化、市场化以及进入退出行业等各个方面,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税收环境的影响。税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其在《国富论》中指出,税收通过征税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及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收入的减少对于投资和资本的积累都是阻碍因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罗秦认为税负轻重直接影响企业净利润,从而改变投资流向,一国税收管理与服务的水平亦直接影响企业纳税成本的高低。何轩通过对我国30个省份的税收、创新活动及企业生产活动的数据分析表明高税率将抑制企业生产性活动水平,经济发达省的制度质量和生产性创业活动报酬都相对较高,有利于激发生产性活动,因而创新水平高、资源配置合理、企业生产率增长速度也相对较快,经济发展呈现良性循环。宋丽颖通过CEG模拟得到企业税负变动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要素效率且呈负相关关系,许可和王瑛也得到了类似结论。在一些理论中,将税收设定为人们享用公共产品和劳务相应付出的代价,政府作为公共经济活动的中心,处理好“税收”这一“对价”,是企业发展良好运行所必要的外部条件。 其次,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基础设施投资不仅能影响宏观经济增长,也能在微观层面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及其要素投入结构,如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能降低运输成本和生产折旧。张光南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基础设施空间溢出能显著降低本地制造业的生产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信息共享、加快人力资源流动等途径产生。以及张志和周浩基于微观数据说明中国公路、铁路、政府规模、城市化水平和进出口贸易(经济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都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高速公路虽然在总体上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平均影响很小,但是显著提高了小城市企业和距离大城市较远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网络基础设施也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企业生产计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同等生产条件下,利用IT技术可以降低资源约束的影响,合理安排生产,释放企业产能,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率。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也通过促进劳动力技能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层面的组织变革,从而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从理论上看,企业网络嵌入有助于企业获取和培养多样性的资源和能力,但是过度的网络嵌入也会致使企业间信息冗余,过度投资必然会带来企业边际投资效率的降低以及竞争的加剧;另外维系企业间网络关系必然会使企业面临协调网络中诸方利益等问题,从而使企业付出超额的成本费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因此,中国IT投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激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竞争力,将成为提高企业生产率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基础设施不仅直接对企业生产率起作用,还通个过影响融资、出口等因素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率。 再次,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关于融资信贷对企业的影响,己经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其中,将国企和民企进行比较发现国内民营企业存在融资约束,直接影响其生产率,生产率显著依赖于内部资金积累的民营企业一旦内源融资不足,在外部融资存在难度的背景下,其生产效率必将受到拖累。在出口企业中,国有出口企业和非国有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都能显著影响企业生产率,但是国有出口企业与非国有出口企业相比,贸易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程度更大。从内外源融资约束来分析得,内源融资约束对企业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先递减后递增,外源融资约束对企业生产率的边际促进作用逐渐递增,但都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外源融资约束值小于临界值时,外源融资约束的下降对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有抑制作用,当外源融资约束值大于临界值时,外源融资约束的下降就会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另外,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联系也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出口贸易对生产率的影响可以归为三类:出口对企业生产率没有效应,从总体层面发现企业“走出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摘要:通过从载体DNA方面、重组DNA方面、受体细胞方面、转化方法及转化方法操作方面来探讨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关键词:转化、转化率、载体、重组DNA、受体细胞、 Ca2+诱导转化法、电穿孔转化法、三亲本杂交结合转化法、PEG介导的细菌原生质体转化。 重组质粒DNA分子通过与膜蛋白结合进入细菌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转化的广义概念则指细菌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DNA而发生基因型改变的生命现象。 转化率是指DNA分子转化受体菌获得的转化子的效率。通常有两种形式表征转化率,当待转化DNA分子数大于受体细胞数的条件下,转化子数与用于待转化处理的DNA分子数或质量的比例;转化率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是在受体细胞数相对于转化DNA分子数大大过量时,转化子数与用于转化处理的受体细胞的比例。 实际上转化并不限于实验室内发生,它也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发生。曾在肺炎双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血流感杆菌中发现[1]。只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转化的细菌种类较少,即使发生了转化,转化效率也较低。下面重点探讨影响转化率的因素,转化率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载体DNA方面 2.重组DNA方面 3.受体细胞方面 4.转化方法及转化方法操作方面 1.1 载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转化率的高低,不同载体转化同一受体细胞,其转化率明显不同。这根本上取决于载体的类型和其空间构象。载体的类型方面:与受体细胞亲和性较强的载体进行转化时,其转化率明显比与受体细胞亲和性较低的载体高。载体的空间构象方面:与开环结构或线性结构的质粒载体相比,自然双螺旋闭环结构的质粒载体的转化率较高。此外,经体外酶切酶连操作后的载体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2000-2008 江春1 吴磊2滕芸 3 内容摘要:本文使用序列DEA和当期DEA方法测算了中国2000至2008年的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在规模报酬固定的假设下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和技术变化指数。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国及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发生下 降,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持续降 低是同期资本产出比率迅速上升造成的,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收 入分配不合理,同时也反映出金融体系的不健全。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DEA;资本产出比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迅猛,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资源消耗巨大、要素配置效率差、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始终让人们疑虑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究竟如何,经济增长到底是来源于要素的投入还是来源于效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经济学者的广泛重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被视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胡鞍钢,2003)[1]。 Chow(1993)[2]开启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TFP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资本积累,而改革开放后TFP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颜鹏飞和王兵(2004)[3]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测算得到第一个阶段——1978-1991年间,中国TFP年均增长为-0.17%;第二阶段1992-2001年间则为0.79%。Y oung(2003)[4]采用自行调整后的数据测算1978年至1998年间中国的TFP增长率为1.4%等等。但是目前这类研究对中国TFP增长率的估计存在较大分歧,即便针对同一时期的研究,不同学者 作者简介:江春(1960—),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武汉,430072),教授。研究方向:宏观金融 理论与金融发展理论。 吴磊(1980—),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武汉,430072),博士生。研究方向:金融发 展理论。 滕芸(1982—),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武汉,430072),博士生。研究方向:金融发 展理论。

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

影响生产效率的表象之一——生产车间的原因 1、人员问题: 集中表现在人员的熟练程度不高,员工结构不合理,员工稳定性较差,员工士气低落,纪律松散,总之都可以总结为:不会做或不愿做。 2、设备工装问题: 集中表现设备维护保养不善导致故障率高,机修人员的工作重心是维修而不是保养预防,坏哪才修哪,修好了这里坏那里,一天忙个不停,必然会导致设备生产时的停停敲敲。 3、现场物流问题: 仓库与收发衔接不好,配料效率低;收发人员对生产开始与中途生产配合度不高,导致待料;物料整理不好,标识不清,导致停工会翻找等等。 4、工艺品质问题: 生产工艺,品质标准不明确,经验错误未加预防而重犯,成功经验未能总结推广。。。。这些现象不但导致没有生产效率,还会导致错误作业。 5、现场管理问题: 现场混乱导致物料的大量查找与重复搬运,工作场所与工作台面混乱阻碍生产作业顺畅进行,任务分解不合理,很多作业员上班时间内并未有效的工作。 影响生产效率的表象之二: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原因 1、计划管理问题: 出货计货——生产计划——物料进度/外协进度计划,各种计划间缺乏衔接,生产负荷,车间负荷,工序负荷间缺乏平衡,必然导致生产停停走走。生产前期工作缺乏充分准备,生产指令缺乏合理性,让生产流程的衔接性,平衡性遭到破坏,生产过程与进度缺乏有效控制,导致作业计划无法落实,也无法针对异常进行有效的补救。 2、运作问题: 运作流程经常脱节,计划和车间,车间与班组之间的信息不畅通大大妨碍了管理效率;各单位间缺乏协调,配合,服务意识,也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人力的给生产效率带来障碍。 3、工作方法与习惯: 管理干部未能在工作中摸索,总结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水平,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立法(如:工作优先级原理,报备管理,抗干扰管理)未能科学分权与分责管理,有效发挥下属的作用,必然导致:忙,盲,茫(匆忙,盲目,茫然) 4、异常处理: 各种异常未能及时终止,(尤其是品质异常),并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让生产陷于停顿,管理人员未能认真进行生产巡查,无法大巡查中发现问题,就更谈不上指导与解决问题了,生产瓶颈总是得不到补强,同样的生产障碍接二连三的出现在生产过程中。 5、单位生产领袖的匮乏: 每个生产干部的都应该是该单位的精神领袖,具备引导与推动下属全力以赴完成工作的组织能力,这样就要求管理干部得处处带好头,做好榜样,示范作用。长此以往必能形成“战斗力”,对于怕吃苦,怕吃亏,爱计较个人得失的干部来讲,是不可能做好单位的生产领袖的。因此,基层干部队伍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 影响生产效率的本质之一:不是外因的外因 1、订单问题: 具有高难度,需要成本,高代价的订单太多,会挫伤了生产员工的干劲与士气,零碎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