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赏析(一)2012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47
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的英国作家及其作品1,埃德蒙·斯宾塞:生于1552年,卒于1599年1月13日。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代表作有长篇史诗《仙后》、田园诗集《牧人月历》、组诗《情诗小唱十四行诗集》、《婚前曲》、《祝婚曲》等。
他的诗用词典丽、情感细腻、格律严谨、优美动听,对后世诗人有很大的影响,被后人称之为“诗人的诗人”。
从思想内容说,他的诗歌既有人文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思想,还带有清教徒的伦理宗教观念和强烈的资产阶级爱国情绪。
2,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英国诗人,剧作家。
1564年3月6日生于坎特伯雷一富有鞋匠之家,1593年5月 30日卒于伦敦附近的德特福德。
马洛革新了中世纪的戏剧,在舞台上创造了反映时代精神的巨人性格和“雄伟的诗行”,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写作有剧本《帖木儿大帝》(Tamburlaine)、《浮士德博士的悲剧》(The Tragical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Dr. Faustus)、《马耳他岛的犹太人》(The Jew of Malta)、《爱德华二世》(Edward II)和《迦太基女王狄多》、《巴黎的大屠杀》。
另有代表性诗作《激情牧人的情歌》。
3,威廉·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4月23日,卒于1616年4月23日。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beth)。
著名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概述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
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国最主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乌托邦》(Utopia)批评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设计了一个社会平等、财产公有、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国。
Utopia现已成为空想主义的代名词,但乌托邦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严肃思考的结果。
《乌托邦》开创了英国哲理幻想小说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从培根的《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勃特勒的《埃瑞璜》(Erewhon)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科幻小说。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创作繁荣,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 1552-1599)的长诗《仙后》(The Faerie Queene)歌颂女王,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他创造的"斯宾塞诗体"每节诗有九行,韵律复杂,具有柔和动听、萦绕耳际的音乐性。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他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是《论说文集》(Essays),共58篇。
这些文章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制度以及婚姻、爱情、友谊、园艺、读书等,文笔典雅,略带古风而又明白畅达。
英国戏剧起源于中世纪教堂的宗教仪式,取材于圣经故事的神秘剧和奇迹剧在14、15世纪英国舞台上占有主导地位,随后出现了以抽象概念作为剧中人物的道德剧。
到了16世纪末,戏剧进入全盛时期。
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冲破旧的戏剧形式的束缚,创作了一种新戏剧。
第二讲英国“文艺复兴”文学2.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作为一场席卷欧洲的文化运动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的转折。
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以美术、雕塑、文学艺术等的繁荣为标志,经由中欧、法国,最后传到不列颠。
“复兴”在这里指对欧洲古典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艺术的重新挖掘和张扬,是指欧洲的文艺经过漫长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的黑暗时代后又重新恢复了古典时代的辉煌。
在英国,“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为都铎王朝时期文学的繁荣。
代表人物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互相推动,它们根植于中世纪,却又共同从成了一种与中世纪决裂的历史局面。
首先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
地理和科学的新发现。
哥伦布达伽马16世纪德意志神学家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人文主义的张扬;基督教神学的改革。
2.2 英国文艺复兴根据文坛和文学创作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英国文艺复兴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第一,15世纪末---16世纪前半叶,复兴初期,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印刷术传入英国推动了人文主义文化的传播。
代表: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第二,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文艺复兴的鼎盛时代。
代表: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斯宾塞的诗歌第三,从莎士比亚去世到17世纪中期。
英国文艺复兴的晚期,运动逐渐走向低落。
代表:哲学家及散文家弗兰西斯培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特征是诗歌和戏剧成为英国文坛的主流。
2.3代表作家及作品2.3.1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其父为皇家法官。
希望其成为律师1504,26岁成为下院议员。
反对亨利七世,退出政坛。
15.9,亨利八世即位,恢复政治生涯,次年被委派位伦敦助理行政官,官至财政部长,下议院议长和帝国大法官。
因反对亨利八世与教会对抗被斩首。
作品:《乌托邦》乌托邦系拉丁文,意思是不存在的地方。
作品由两部分组成,整部作品都是托马斯莫尔与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的对话组成。
十一:塞万提斯●作品:田园小说《巴拿索神山瞻礼记》,剧本《努曼西亚》、长篇小说《佩尔西雷斯和塞西斯蒙达》和中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集》。
●《训诫小说集》:《训诫小说集》是塞万提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延伸,具有鲜明的塞万提斯风格,是继薄伽丘的《十日谈》之后给予西方文坛影响最深的短篇小说集。
这个集子里共有12篇小说,按照其风格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与当时流行的意大利小说风格相近。
这些作品以当时脍炙人口的王公贵族、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题材,注重情节的描述,内容轻松活泼,情调高雅。
第二类为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一般以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现实为题材,语言快捷辛辣,含义深邃,富有寓意。
这类作品对欧洲现当代的小说的影响颇大。
●《堂吉诃德》✧思想内容:①小说描写了穷乡绅堂吉诃德阅读骑士小说而入迷,带着仆人桑丘行侠仗义的故事。
②通过堂吉诃德身处资本主义已经兴起的时代却企图以恢复骑士道来扫尽人间不平,揭示了这种主观幻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的巨大落差,在肯定堂吉诃德良好愿望的同时,对造成其产生不切实际幻想的骑士小说予以了彻底的否定。
③通过对主仆二人的几次行侠游历,作品广阔地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现实。
小说涉及到宗教、道德、法律、文学和艺术等领域,揭露了西班牙封建统治的没落与腐朽,以及教会的腐败与反动,对人民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
✧堂吉诃德的形象:①堂吉诃德形象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正面的喜剧人物,是一个悲剧性和喜剧性混杂在一起的人物形象。
②堂吉诃德身上既有落后的旧观念,又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他年近半百,唯一的爱好就是读骑士小说,为此而执迷不悟,找出破烂的甲胄和长矛,外出行侠仗义,不仅没有帮助别人,反而还害人又害己,成为一个疯疯癫癫的旧骑士。
但是,一旦他忘记了骑士小说,不提骑士道,他就见解精辟,学识丰富,俨然一位知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处处流露出人文主义的思想观点。
③堂吉诃德目的与手段的矛盾,造成悲剧性和喜剧性在这一人物身上的有机融合。
文艺复兴时期外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一、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十四世纪初到十七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它对欧洲乃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概念--------文艺复兴(名词解释)时间: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领域:思想解放运动意义和影响:对欧洲对人类重大深远影响三、文艺复兴的产生(原因)1、社会历史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地理大发现2、文化自身发展:基督教文化价值体系和世俗文学价值体系的激烈碰撞、市民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文学倾向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核心是追求现世(朴素唯物主义)幸福(积极乐观精神)的人本主义(弘扬人性原欲),即活着为幸福(乐感文化)和或者为赎罪(罪感文化)。
3、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和文艺复兴一起构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四、人文主义:1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2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
主要内容:(1) 用人权反对神权。
(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其中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
人文主义是人本精神与基督教精神的结合。
绝限性:反对封建思想而不反封建王权;反教会腐败、愚弄而不反对宗教本身。
人文主义还迈出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第一步—肉体解放。
五、人文主义文学(名词解释)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主流。
它集中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愿望,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及人物形象塑造分析作者:田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8期摘; 要:外国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学的重要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坛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自文艺复兴之后,外国文学名著更加重视突显人文主义,将人作为描写中心对象。
本文将举例赏析外国文学名著,并简单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希望能为外国文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外国文学名著;赏析;人物形象塑造作者简介:田燕(1985.8-),女,汉族,陕西渭南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渭南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2外国文学名著的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名著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尽相同。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名著提倡以人为中心,突破了以神为中心的传统桎梏,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名著充满了理性主义,进入十九世纪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日益兴盛,到了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进一步拓展了文学审美领域。
本文将简单分析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名著,并举例赏析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一、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名著赏析(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名著赏析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末的意大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觉悟能力不断提高,资产阶级新文学随之诞生,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被誉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第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神曲》语言优美,描绘了地狱、炼狱、天堂三种不同的境界,表达了他对中世纪宗教主义的憎恨和对人文主义的追求。
薄伽丘的《十日谈》是第一部资产阶级人文小说,它和《神曲》并称为“人曲”,薄伽丘在小说中宣扬了人文主义,提倡追求自由、爱情与现实的幸福,坚决反对神权,激烈批判了虚伪的宗教主义与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对道貌岸然又迂腐不堪的神职人员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此外,薄伽丘非常尊重女性,他提倡男女平等,因此,他借菲利帕夫人之口说:“法律对男女应该是一视同仁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介绍关键词: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一意大利文学(人文主义发祥地)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歌集》:包括366首十四行诗和抒情短诗。
抒发对妻子劳拉真挚的爱情。
劳拉具有迷人的形体美、强烈的现实感。
形式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十四行诗的体裁。
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短篇小说集、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主题: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
运用框形结构(来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意大利人文主义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二法国文学人文主义有两种倾向:民主:拉伯雷《巨人传》(法国早期讽刺小说、欧洲第一部长篇小说) 主人公国王卡冈都亚儿子庞大固埃“请你们畅饮、畅饮知识、畅饮爱情、畅饮真理”的现世人生态度,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创立了“德廉美修道院”(理想社会)。
贵族:“七星诗社术语解释七星诗社:1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由7人组成,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诗歌进行更新。
2《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
3主要人物:龙沙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
主要成就:爱情诗。
蒙田《随感录》法国第一部近代散文集。
三西班牙文学(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术语解释流浪汉小说:1 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流浪汉小说。
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
2 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3西班牙最早的优秀流浪汉小说:无名氏《小癞子》。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的顶峰: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戏剧方面:维伽:民族戏剧之父代表作《羊泉村》:直接描写农民对领主的反抗。
主人公:劳伦霞、骑士队团长:费尔南塞万提斯称维伽为“自然的奇迹”。
四英国文学(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高峰)乔叟(英国诗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框形结构)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幻想小说)通过一位回到英国的水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
16世纪,由于新航路发现后海外贸易发达,英国国力逐渐充实,民族主义高涨,1588年一举击败大陆强国西班牙派来入侵的“无敌舰队”。
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个活动频繁、佳作竞出的文艺复兴局面。
鐘ZFr藆 鵔@譏一如在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英国是以重新发现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始的。
大学里恢复了古希腊语的教学,接着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众多的学者、作家将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意、法等国的学术和文学名著译成了早期近代英语。
哲学家、教育家、历史家、政治家、宗教人士纷纷从事著述,用不同方式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有托马斯·莫尔用拉丁文写的《乌托邦》(1516)。
这部作品借一个旅行者谈海外见闻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没有私有制和宗教压迫而崇尚学术的理想社会,而对为了能多产羊毛而大规模圈地、迫使贫苦农民流离失所的“羊吃人”的现实英国作了有力的谴责。
&顚*泎嬩?2Q忼俯 ?诗歌创作空前活跃,大批诗集出版,开一时风气的重要诗选也陆续问世,其中《杂集》(1557)发表了华埃特和萨里两人对于意大利十四行诗的仿作,使这一诗体在英国生根。
到了90年代,锡德尼等著名诗人都出版了十四行诗集,虽然仍以歌颂爱情为主,却能突破旧格局而注入新内容。
比十四行更重要的还有其他诗体,或抒情,或叙事,或讽刺,或探讨哲理,都有出色的代表作家,而成就最大的则数斯宾塞。
他的主要作品《仙后》(1590~1596)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利用中古骑士传奇的体裁,以寓言为主要手法,在精神上却反对天主教而歌颂作为英国民族象征的伊丽莎白女王,传达了正在兴起的清教主义的严峻的道德观,并且出之以优美而多变的韵文,使得斯宾塞不仅独步当时诗坛,而且成为后世讲究诗艺的作家所仰慕的“诗人的诗人”。
]P?y綴h$? 輈BS诗歌的成就还包括无韵体诗在剧本里的成功运用。
诗同剧的结合产生了这一时期文学最骄傲的成果:诗剧。
从16世纪80年代起,诗剧作者们摆脱了中古神秘剧、奇迹剧、道德剧的宗教色彩和粗糙技巧,建立了一种生气勃勃的新戏剧,敏锐、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