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电子模块五(任务4)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10
移动通信技术课后答案【篇一:移动通信技术(第2版)薛晓明期末复习材料(终极版)第二版课后答案】考到哪份卷子,使用者请记住了,不要考得太好了,不然容易出事的,不要太贪心,差不多就好!a卷单项选择:1. 无线小区形状的选择,正六边形小区的临区中心间距离为_____【】a.rb. 1.414rc. 1.732rd. 0.5r2. 3g设备wcdma载波最小带宽为_____【】a.5mhz b. 1.6mhz c. 1.25mhz d. 1.23mhz3. gsm系统所用的多址方式为_____【】a.码分多址b. 时分多址 c. 频分多址 d. b与c都用4. 在gsm系统中,bsc与bts之间的接口称为____接口。
【】a.abisb. a c. b d. f5. 1992年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warc)根据itu对于imt-2000的业务量和所需频谱的估计,划分了_____带宽给imt-2000。
【】a.60mhz b. 230mhz c. 170mhz d. 120mhz填空题1.鉴权的作用是______防止_______,同时通过拒绝_______用户的______而保护gsm移动网络的_______。
2.vlr是存储用户____的动态数据库,当漫游用户进入某个______区域时,必须在msc相关的vir中______,vir分配给移动用户一个_______(msrn)。
3.信道编码主要包括纠错编码和______。
纠错编码的______是通过对信源编码的数据增加一些________对信源编码的数据进行_______。
以使在接收时能从接收的______中检出由于传送过程中引起的_______从而进行纠错。
4.由于码分多址的码是采用________,这样就给信号带上了伪装,如果对方不知道所用的码,是______破译的。
即便知道码,窃听者也_______靠近_______才能收到_________。
名词解释1. 信源编码:信源编码的主要作用是将信源送出的模拟信号取样、量化、编码,并对编码后的信号去掉信源多余的冗余信息,以达到压缩信源信息率,降低信号的传输速率、缩小信号带宽,从而提高通信的有效性2. 频分多址(fdma):把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成若干个等间隔的互不重叠的频道,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3. 同频干扰: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并对接收同频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4. 位置登记:移动台向基站报告其位区状态、身份标识和其他特征的过程5.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库。
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本课程旨在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内容和目标,以及概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手段,并且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目标包括: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了解移动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具备设计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
本教学课件将根据以上目标分为多个模块,详细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内容。
请继续阅读后续章节以获取更多信息。
教学课件《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着重讲解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信号传输: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信号传输过程,包括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等步骤。
通过掌握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研究者可以理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过程,并能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频谱分配: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频谱分配原理和方法。
频谱是移动通信系统中非常宝贵的资源,合理的频谱分配可以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和干扰抵抗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频谱分配的基本原理、常用的频谱分配方法以及频谱的管理与规划。
调制解调: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调制解调技术。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本课程将详细介绍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调制解调方法。
信道编解码: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解码技术。
信道编解码技术主要用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本课程将介绍信道编解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编解码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通过研究《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为进一步深入掌握和应用移动通信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1·介绍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是指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本文档提供了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的习题答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技术。
2·信号传输与调制2·1 信号传输●什么是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有哪些常用的方法?●请解释模拟信号传输和数字信号传输的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2·2 调制技术●什么是调制技术?调制技术的作用是什么?●请解释调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调制方式。
3·无线传输与信道编码3·1 无线传输●无线传输有哪些特点?请解释其与有线传输的区别。
●请说明无线传输中常见的天线类型及其特点。
3·2 信道编码●什么是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作用是什么?●请介绍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及其特点。
4·移动通信系统架构与接入技术4·1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请介绍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各个模块的功能。
●请解释移动通信系统架构中的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
4·2 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接入技术有哪些?请分别介绍其原理和特点。
5·LTE与5G移动通信技术5·1 LTE移动通信技术●请介绍LTE移动通信技术的架构和关键技术。
●请解释LTE移动通信技术中的OFDM和MIMO技术。
5·2 5G移动通信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有哪些特点和应用场景?请解释其与LTE的区别。
●请介绍5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毫米波通信和大规模MIMO技术。
6·文档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习题的完整答案及相关示意图,以供参考。
7·法律名词及注释●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用于在移动终端之间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
●信号传输:指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过程。
●调制技术:将低频基带信号调制到高频信号传输的过程。
●无线传输:指通过无线电波将信息传输到远距离的过程。
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移动通信技术的全面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网络架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技术、扩频技术、编码技术等。
3.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和协议,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方法。
4.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如5G、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移动通信技术概述(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2)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3)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和特点2.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1)调制解调技术(2)多址技术(3)扩频技术(4)编码技术(5)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6)数字信号处理技术3.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和协议(1)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2)移动通信网络的协议(3)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4.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1)5G技术(2)物联网技术(3)移动互联网技术(4)其他新兴技术5.实践教学(1)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2)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3)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验室实践,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网络规划与优化等技能。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
1G(first generation)表示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如现在已经淘汰的模拟移动网。
1G无线系统在设计上只能传输语音流量,并受到网络容量的限制。
1G时代的街上随处可见公共电话亭以及等着打电话的人,大家腰带上都别着BB机【多媒体】展示BB机图片2.2G时代:手机能上网了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
一般定义为无法直接传送如电子邮件、软件等信息;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传送的手机通信技术规格。
不过手机短信在它的某些规格中能够被执行,它在美国通常称为“个人通讯服务”2G时代手机还没有那么普及,只是一个打电话的工具,想上网的人只能跟玩游戏的人一起挤在网吧里,小灵通的信号也不好,所以出现联系不上的情况,人们还是会选择发电报和传真3.3G时代:随时随地无线上网3G时代,最火的手机还数iPhone 3G。
当时的手机屏幕不大,有后置摄像头但是像素并不高清,虽然没有前置摄像头无法自拍,只能老老实实的听歌,根本不能同时用相机,而且网络慢得吓人,用的最多的还是短信和QQ,上网还需要拨号才能上4.4G时代: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且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
4G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解量子信息的研究领域载,比家用宽带ADSL(4兆)快25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5.5G时代:万物互联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是4G (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后的延伸。
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峰值速率达到Gbit/s的标准,以满足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大数据量传输;空中接口时延水平需要在1ms左右,满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实时应用;超大网络容量,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满足物联网通信;频谱效率要比LTE提升10倍以上;连续广域覆盖和高移动性下,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0Mbit/s;流量密度和连接数密度大幅度提高;系统协同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表现为多用户,多点,多天线,多摄取的协同组网,以及网络间灵活地自动调整⏹【学生】聆听、思考⏹【教师】小结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在便携式智能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上通过无线的方式(Wi-Fi或蜂窝网络)实现通信的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移动通信技术是一门涉及无线通信原理、网络架构、信号处理、移动终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关键手段,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移动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系统组成。
掌握无线信道特性、调制解调技术、编码与复用技术等基本原理。
熟悉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协议和关键技术,如 GSM、CDMA、LTE 等。
理解移动终端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射频电路、基带处理等。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常见问题。
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
能够进行简单的移动通信实验和测试,获取并分析相关数据。
具备跟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场景2、无线信道特性电磁波传播特性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3、调制解调技术模拟调制技术(AM、FM、PM)数字调制技术(ASK、FSK、PSK、QAM 等)调制技术的性能比较和选择4、编码与复用技术信道编码(卷积码、Turbo 码等)交织技术复用技术(TDM、FDM、CDM 等)5、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GSM 网络架构和协议CDMA 网络架构和协议3G(WCDMA、CDMA2000、TDSCDMA)网络架构和协议 4G(LTE、LTEA)网络架构和协议5G 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展望6、移动终端技术移动终端的硬件组成(射频模块、基带模块、电源管理等)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Android、iOS 等)移动终端的应用开发基础7、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划与优化频率规划与分配覆盖优化和容量优化干扰分析与抑制8、移动通信新技术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大规模 MIMO 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边缘计算与雾计算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全) 、移动通信简介(3学时)1、课程定位:(1)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构成移动通信网的基木要素(Grasp basic concept and element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 (2)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关键技术基本原理(grasp key tech ・ and basicpri nciplc of communi cat io n. System )・2、课程目标:(1)为在网络运营商和ISP从事移动网络和关技术规划、建设、维护和优化奠定基础(Provide found, for construction> plan> maintenance and optimization in network operators)。
(2) 为相关设备供应商开发维护等奠定基础(Provide found, for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in equipment supplies)o (3)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location, charging, trans, and Wlan technologies) o (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原理的英语表达。
3、教学重点:移动通信系统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 of mobile system) >蜂窝移动通信组网原理(networking principle of mobile cellular communication) >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key technologies of mob订e communication) > 移动通信系统结构(system structure of mobi1e system) 4、参考书《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人学出版社,郭梯云等。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祁玉生等。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系统,掌握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熟悉无线信道的特性、传播模型和衰落机制。
(4)理解移动通信中的调制解调技术、编码技术和多址接入技术。
(5)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组网技术和频率规划。
(6)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和位置管理技术。
2、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参数,评估系统的优劣。
(2)具备设计简单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包括频段选择、小区规划等。
(3)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解决移动通信中的实际问题,如信号覆盖优化、干扰消除等。
(4)能够跟踪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2)激发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课程内容1、移动通信概述(1)移动通信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移动通信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无线信道(1)无线信道的特性,包括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
(2)传播模型,如自由空间传播模型、OkumuraHata 模型等。
(3)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的概念和影响。
3、调制解调技术(1)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 ASK、FSK、PSK 等。
(2)现代调制技术,如 QAM、OFDM 等。
(3)解调技术和性能分析。
4、编码技术(1)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如卷积码、Turbo 码等。
(2)交织技术和纠错性能评估。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目录一、课程名称二、适用专业三、必备基础知识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的地位2、课程的作用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1、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及系统构成,工作方式及编码与调制。
2、电波传输特征及信道特征,电波传输特性的估计及噪声,干扰。
3、移动通信的组网及相关网络结构,覆盖和信道共用,信令。
4、小灵通的网络结构,特点及业务。
5、GSM系统的特点,系统构成、移动性安全性管理,系统业务及GPRS系统6、CDMA系统特点,系统构成、移动性安全性管理,功率控制及业务。
7、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及结构,关键技术,WCDMA、CDMA2000、TD-SCDMA等技术。
8、4G的技术指标, 4G的架构,接入系统及软件系统,4G的关键技术。
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输特性模块二: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模块三: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与结构模块四: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性和安全性管理模块五: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模块六: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八、说明1、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2、模块学时分配3、考核方法及手段4、注意事项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二、适用专业:移动通信技术三、必备基础知识:在学习《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之前,我必须学习一下课程及课程及课程的作用:《低频电子线路》,学会分析低频信号在通信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信号在电路中的传输原理;《高频电子线路》,学会分析电路对信号的作用,包括放大和滤波等原理,会设计一般的无线电收发设备;《无线电调试工》,根据学习应该学会一些无线电终端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分析故障等技能;《数字通信原理》,学会分析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及通信系统的运行等;《信号与系统》,学会分析信号及信号在系统中的变换等;《智能传感器技术》,了解传感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设计一些通信中常用的传感器;《通信终端设备原理与维修》,学会分析通信终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现代交换技术》,了解分析现代通信中的常用的新的一些交换技术极其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