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欲速则不达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01 KB
- 文档页数:2
齐景公游于牛山文言文翻译原文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
”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
可数百步以马不进,尽释车而走。
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译文齐景公到马踏湖去游玩,骑马传递公文的人从国都之中赶来拜见说:“晏婴病得很厉害,即将死去,恐怕您在他死前赶不上见他。
”齐景公立刻起身,传递公文的骑士又赶到了。
齐景公说:“赶快坐上骏马拉着的马车,让马夫韩枢来驾车。
”行走了几百步,齐景公认为马夫赶得不快,就夺过缰绳代替他驾车;大约驾车走了几百步,又认为是马不向前跑,就把车马丢下而徒步奔跑。
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认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注解1.烦且:良马名。
2 传骑:骑马传达公文的人。
3 谒:进见。
4 婴:齐国大夫晏婴。
5 疾甚:病重。
6 遽:急忙。
7 趋:疾走,这里是快走。
8 乘坐:马拉的车。
9 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0 辔:缰绳。
11 御:驾车。
12 天下:终于。
13 释:放弃。
14 并使:使寓意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可以引致最终的失利。
做人处事都应当放远眼光,著重科学知识的累积,厚积薄发,自然可以水到渠成,达成一致自己的目标。
许多事业都必须存有一个痛苦绝望、努力奋斗的过程,而这也就是将你锻炼身体得勇敢,并使你蜕变、并使你有力的过程。
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往往事与愿违,大多数人知道这个道理,却总是与之相悖。
历史上的很多名人是在犯过此类错误之后才懂得成功的真谛。
宋朝的朱熹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然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经过一番苦功方有所成。
他以十六字真言对“欲速则不达”作了一番精彩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表明本节是对第五节“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的说明而举的例子,晏婴是春秋时齐国的思想家。
字仲,谥平,亦称晏平仲。
古诗勤勉之道在有恒翻译赏析文言文《勤勉之道在有恒》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
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
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
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
孔子日:“欲速则不达。
”孟子日:“其进锐者其退速。
”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
或问其术,则日:“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有道,灌溉以时耳。
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
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
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
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释】①壅(yōn):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
②芒芒:疲倦。
【翻译】勤勉没有别的方法,在于有恒心(持之不懈)而已好马虽然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会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反而先到因此要办一件事,学习一种技艺,真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善于运用精力罢了现在有的人有志向学习,已然发奋学习,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天后,懈怠的心情渐渐生起,最后荒废了学业孔子说“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孟子说“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个种树的人,树的枝叶茂密、果实繁盛,别人赶不上他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便说:“我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只是识别物性,辨别适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规律,灌溉浇水按照适合的时间罢了一般的人在刚种下树苗时,总是早晚仔细察看,我听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种植果树已经很长时间,他人早已厌倦、淡忘,我却更加勤快了”宋国有个担心禾苗长得慢、就一颗颗拔起一点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急忙跑到田里看,禾苗却枯死了。
课文解读
“欲速则不达”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即公孙杵臼,是《秉笔直书》中崔杼所立的国君。
晏婴即“晏子使楚”的晏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国相,曾辅佐三代国君治理齐国,做景公的丞相达48年之久。
题目“欲”是想要的意思;“不达”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意思,“目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指快速到达;“则”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可以解释为“却”“反而”。
合起来是说,想要快,(因为太着急,采取了错误的措施)反而慢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由于主观努力错误不快反慢的故事。
起事突然,而且紧急。
怎么“突然”呢?齐景公正在东海之滨游玩,心情放松。
既然能出来玩,说明有晏婴在朝,他完全放心。
对晏婴病危,他丝毫心理准备都没有。
怎么“紧急”呢?“危在旦夕”,晚一点“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因为“紧急”,所以必须“火速赶回”;因为“突然”,所以齐景公会急火攻心,乱了阵脚。
以方寸大乱的心态去应付火速赶回的问题,就难免干出“欲速则不达”的事情来。
这是事情的开头。
第2自然段,主、客观两方面都急上加急:第二个驿使“飞马”又至,“催请”“速回”;齐景公“急得霍地站起来”,是不能自已的下意识的动作。
第3自然段写景公在心急火燎时采取措施:“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注意,虽然齐景公这时“十分焦急”,虽然他有些失控“高声喊”起来,但是为达到“火速回去”的。
欲速则不达的意思发音:yámiáo Zhang释义:比喻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做坏事。
来源:吕宋《魏子杂记》,“妙子勉励;煞费苦心;一无所获。
”如果你渴望成功,即使你付出了努力,最后你也会一无所获。
好的园丁会耐心等待,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
两个。
什么叫欲速则不达?三个。
什么叫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浪费时间【yù sù zé bù dá】解释:不从实际出发,想的快是达不到目的的。
出自《论语·鲁兹》:“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薄利也。
”速度:快。
大卫·爱登堡:是的。
详细解释1.【解释】:速度:快;达到:达到。
意思是太心急达不到目标。
2.【出自】:论语鲁兹:“欲速则不达。
欲速则不达,薄利也。
”3.【语法】:复杂句型;做定语和从句;名字4.延伸资料:《韩非子》还记载了一个欲速则不达的故事:春秋末期,齐王齐景公正在海边玩耍,突然接到侍者的报告:“丞相颜英病重,非常危险!”晏婴是一个长期帮助齐景公治理国家的英雄,他的威望很高。
龚京得到消息后,非常着急,立即下令回京。
他选择了更好的司机和更好的马车。
在车上,他不停地催促,“快跑!快跑!”虽然马车跑得很快,但龚静觉得太慢了。
于是他把司机推到一边,拿起鞭子,自己开车。
这样跑了一段时间,他还是觉得不够快。
他很担心,所以他跳下车跑掉了。
跑了一会儿后,他累得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
当然,宫静跑不过四条腿的马。
他一心想要快,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更慢,根本达不到他的预期目的。
这就是“欲速则不达”及相关问题的答案。
希望“欲速则不达”这个问题对你有用!以上是关于欲速则不达的意义的优质回答。
希望能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等内容,请关注或收藏本站。
欲速则不达是什么意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景公遽起。
趋—急速,使驺子韩枢驭之。
”景公急忙起身:“趋驾烦且之乘。
疾甚—病重,传骑又至,恐公后之: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
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
烦且—良马的名,反而达不到目的出自。
婴——齐国大夫晏婴: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景公游少海:“晏婴病重,不讲效果。
尽—终于:“快驾烦且那辆马车,赶了大约几百步,传骑从中来谒曰。
乘—马拉的车,让主管韩枢驾车。
景公曰。
遽—急忙。
单纯追求速度:单纯追求速度,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
辔—缰绳。
”跑了几百步。
注释。
释—放弃。
”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干脆下车去跑。
御—驾车,夺辔代之御,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
景公说,不讲效果,夺过缰绳代替他,快要死了:传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
谒—进见。
译文。
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
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尽释车而走:“婴疾甚且死意思意思: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庚寅科,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出,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欲速则不达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译文: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
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缠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摸两里路。
欲速则不达趁便问那摆渡的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
”我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
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没有马上站起来。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欲速则不达①子夏②为莒父宰③,问政④。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①选自《论语·子路》。
②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
③莒父宰:莒父地方的总管。
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④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译文:子夏到莒父做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年方九岁(__________)知事亲之理(____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香侍奉父母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赵广拒画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建炎③中陷贼④。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
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而广平生实用左手。
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
②小史:书童。
③建炎:南宋高宗年号。
欲速则不达【原文】子夏为莒父(1)宰(2),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3),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第十三》)【注释】(1)莒父:莒,音“举”。
莒父,鲁国邑名。
(2)宰:邑宰,即邑长,为地方长官。
(3)欲速则不达:比喻操之过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翻译】子夏做莒父的邑长,请教孔子如何治理政事。
孔子说:“不要贪求快速,不要只看重小利。
操之过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只看重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评析】“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雍也》)孔子希望子夏当个度量大的儒者。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除了体现在为私为我的轻重,也体现在心的容量的大小,也就是“心胸”、“度量”、“肚量”、“气度”、“器量”、“志气”等的大小。
其实一个人如果心性修养越好,思想也越接近正道,心也越纯真善良,心也越洁净,也就越无私无我,心的容量也会越大,也越接近先天本性,所以他也就越能通达事理,也就越能成就大事。
如果心性不修养好,心的容量也不会扩大,如果想完成大事,那就会既费时又费力,不知不觉会“欲速”,会心急。
其实孔子要提醒子夏的也许就是:要担当大任,修养也要更好,度量足够大,大事就易成,心急、贪求快速、看重小利、急功近利正是没有修养心性,容量没有扩大的表现,时时重视修养好自己的心性,度量就能扩大,事理就能通达,自然能成大事。
如果用心在时间和功利上,而不是心性修养,恰恰是钻到具体事情中,向外求解决办法了,其实要用心,所谓“心想事成”。
【延展】1、古今中外有许多修养很好的人,气度非凡、有大智慧的人,他们往往遇大事能从容不迫、临危不乱,高瞻远瞩、胆识过人。
试举一个历史故事说说看。
2、“宰相肚里好撑船”,虽然有恭维逢迎的成分,但是在上位者如果心胸肚量不够大,也真的无法“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枵腹从公”,也无法协调好许多人事物,那样的人可能无法胜任,就算勉强当了官,很可能会损人不利己。
欲速则不达的故事及意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儿童故事、童话故事、睡前故事、寓言故事、胎教故事、格林童话、其他童话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fairy tales, Folktale, idiom stories, children's stories, fairy tales, bedtime stories, fables, prenatal education stories, Green's fairy tales, other fairy tale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页共2页欲速则不达的故事及意思从前有一个小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
26.欲速则不达
相关资料: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释义】速:快;达:达到。
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用法】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欲速不达
【相反词】一蹴而就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年轻时当过赶马的车夫,从御术中的“起乘转合”中悟出许多人生道理,如“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他在周游列国的途中给弟子们讲述这些道理,子路笑他政治上到处碰壁,他用欲速则不达来推诿【成语示列】‘欲速则不达’,这不是说不要速,而是说不要犯盲动主义。
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第 1 页共1 页。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jì)从中来谒(yè)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景公遽(jù)起,传骑又至。
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zōu)子韩枢御之。
”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不进,尽释车而走。
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
划线词为人名或地名。
1.传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
2.谒:进见。
3.婴:齐国大夫晏婴。
4.疾甚:病重。
且:即将。
6.遽:急忙。
6.趋:疾走,这里是快走。
7.烦且:良马名。
8.乘:马拉的车。
9.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0.辔:缰绳。
11.御:驾车。
13.释:放弃。
14.良:好,优秀。
【译文】
齐景公到东海去游玩,传递公文的骑士从国都之中赶来拜见说:“晏婴病得很厉害,即将死去,恐怕您在他死前赶不上见他。
”齐景公立刻起身,传递公文的骑士又赶到了。
齐景公说:“赶快坐上骏马拉着的马车,让马夫韩枢来驾车。
”行走了几百步,齐景公认为马夫赶得不快,就夺过缰绳代替他驾车;大约驾车走了几百步,又认为是马不向前跑,就把车马丢下而徒步奔跑。
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认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论语子路篇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本篇引语】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原文】13·1 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1)。
”请益(2)。
曰:“无倦(3)。
”【注释】(1)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
之,指老百姓。
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2)益:请求增加一些。
(3)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译文】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子路请求多讲一点。
孔子说:“不要懈怠。
”【原文】13·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
子曰:“先有司(1),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2)?”【注释】(1)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2)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译文】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
”仲弓又问:“怎样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原文】13·3 子路曰:“卫君(1)待子为政,子将奚(2)先?”子曰:“必也正名(3)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4)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5)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7)而已矣。
”【注释】(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
欲速则不达的注释和译文
原文:
欲速则不达
韩非〔先秦〕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
”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注释:
传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
谒:进见。
婴:齐国大夫晏婴。
遽:急忙。
趋:急速。
烦且:良马的名字。
乘:马拉的车。
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辔:绳。
释:放弃。
译文:
齐景公在渤海边游玩,驿使从国都跑来进见说:“晏婴病得很重,快要死了,恐怕您赶不上见他了。
”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驿使到达。
景公说:“赶快驾上烦且拉的车,叫马车官韩枢驾车。
”车才跑了几百步,景公认为韩枢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他驾车;车又往前行了几百步路,景公认为马不往前奔,就干脆丢下车子,自己向前奔跑。
古诗欲速则不达翻译赏析
文言文《欲速则不达》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注释】⒈庚寅:指顺治七年。
⒉蛟州城:即浙江镇海县,因镇海县东海中有蛟门山,故名。
⒊小奚:小书童。
⒋木简:这里指木板。
⒌熟视:仔细看。
⒍阖:关闭。
⒎扑:跌倒。
⒏牡上:上锁。
⒐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然:……的样子。
⒑躁急:急躁。
【翻译】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
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缠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摸二里路。
趁便问那摆渡的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b/20556,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
”我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
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没有马上站起来。
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了。
我醒悟似地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接近哲理。
天底下有很多人和事都因为急躁而失败,天
黑了还找不到归宿,大概就像这样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