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应用分析 牛银魏
- 格式:docx
- 大小:28.32 KB
- 文档页数:3
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应用分析牛银魏发表时间:2018-06-13T15:56:54.8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作者:牛银魏[导读]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热泵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除地源热泵等技术被成熟应用建筑和生活中。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建筑勘察规划设计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空气源热泵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供暖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北方严寒地区设计超低温热泵机组也有了较好的工程案例,为更好发展推广应用空气源热泵供暖,文中论述了工程应用中系统设计、末端设备选取、热媒温度确定、系统安装运行应考虑的问题和做法,并对空气源热泵供暖区域做了分析,提倡在严寒地区的供暖期与其他热源耦合互补的利用空气能供暖。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应用分析1导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热泵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除地源热泵等技术被成熟应用建筑和生活中,近年空气源热泵又有了快速发展。
目前,不但在寒冷地区开始推广应用,在严寒地区的新疆、呼和浩特、沈阳也具有规模应用的成功案例。
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空气源热泵企业的发展态势,将在未来几年逐渐呈现打破当前应用南北区域划分的限制。
2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构成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通过空气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供暖或供应热水。
以热泵为热源的供暖系统即为热泵供暖系统。
空气源热泵不仅可作为分散供暖的热源,也完全可以用做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
目前,热泵供暖末端设备可采用:地板辐射供暖、风机盘管供暖、散热器供暖。
3热泵供暖末端设备由于空气源热泵的特点和能效比的关系,空气源热泵供应的热水温度应处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工况,这就决定了供暖末端宜采用低温的散热设备。
目前采用的末端设备是:地板辐射供暖、风机盘管供暖、散热器供暖,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需求。
低温地板供暖提高了舒适度,有效节约能源。
《低温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和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能源利用方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低温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以其高效、稳定、环保的特性,在供暖、制冷及生活热水供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基本原理与特点低温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逆卡诺原理,通过少量的电能驱动压缩机,从空气中吸收低温热能,经过循环系统提高其温度后,为室内提供暖风或生活热水的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热泵效应,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
低温空气源热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效节能,能够将低品位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环保无污染,运行过程中无任何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三是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下的供暖、制冷及生活热水供应。
三、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技术研究1. 气候适应性研究低温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针对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研究者们对热泵的制热性能、抗寒性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优化热泵的内部结构、提高制冷剂的环保性能等手段,提高了其在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2. 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控制技术在低温空气源热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热泵的自动开关机、自动调节温度、自动除霜等功能,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行效率。
3. 复合能源系统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研究者们将低温空气源热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复合能源系统。
例如,将太阳能、地热能等与热泵相结合,实现了多种能源的互补利用,提高了系统的综合性能。
四、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前景与挑战低温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其将在供暖、制冷及生活热水供应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空气源热泵在建筑供热中的应用分析哎呀,说起空气源热泵在建筑供热中的应用,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咱先来说说啥是空气源热泵。
这东西啊,简单讲就像是一个神奇的“热能搬运工”。
它能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热量,然后把这些热量“搬”到咱们需要供热的建筑里。
你想想,这不就像是从大自然的“大口袋”里掏出温暖送给咱们嘛!就拿我之前去的一个小区来说吧。
那是个冬天,冷得人直哆嗦。
我走进小区的一户人家,他们家刚安装了空气源热泵来供热。
一进门,哇塞,那暖洋洋的感觉简直太棒了!主人家跟我讲,以前他们用传统的供热方式,不仅费用高,而且效果还不太好。
有时候房间里这边热那边冷,特别不均匀。
但是自从装了空气源热泵,整个屋子都能保持舒适的温度,而且费用还降低了不少呢。
空气源热泵在建筑供热中,优点那是相当多。
首先,它非常节能环保。
不像那些烧煤烧油的供热设备,会产生一堆污染物,对环境可不友好。
空气源热泵就不一样啦,它只是从空气中“借”点热量,对环境的影响小得很。
这就像是我们在做一件爱护地球妈妈的好事儿!而且啊,空气源热泵的安装也比较灵活。
不管是新建筑还是老建筑,都能找到合适的安装位置和方式。
不像有些供热设备,非得在建造的时候就规划好,后期想改可就麻烦了。
还有呢,它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就拿电费来说吧,虽然它也耗电,但是比起传统的电暖器之类的,可节省不少钱。
这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过,空气源热泵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比如说,在特别寒冷的地区,它的效率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毕竟太冷的话,空气中的热量也不那么好“抓”嘛。
还有,如果安装和维护不当,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毛病。
有一次,我碰到一个朋友,他家的空气源热泵出了点问题,供热效果不太好。
我跟着他一起找原因,原来是安装的时候管道没接好,漏了一些热量。
这就告诉我们,安装和维护空气源热泵可得找专业的人员,不能马虎。
在实际应用中,要想让空气源热泵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还得根据不同的建筑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型号和配置。
《低温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日益加剧,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作为其中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其应用领域广泛,尤其在寒冷地区,其独特的优势使其备受瞩目。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概述低温空气源热泵是一种以大气为低温热源的供暖与制冷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吸收环境中的低温热量,经过热泵的压缩、升温,将热量传递给需要供暖或制冷的场所。
在寒冷地区,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环境中的低温资源,实现高效供暖,同时避免了传统供暖方式对环境的污染。
三、低温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研究1. 技术原理研究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的核心在于其工作原理。
在寒冷环境下,热泵需要克服环境温度低、热量提取困难等问题。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热泵的效率、降低能耗,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优化热泵的设计、改进热交换器等关键部件的性能,可以提高低温空气源热泵的效率。
2. 适用性研究低温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的适用性是其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特点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确定低温空气源热泵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范围。
此外,还需要研究如何根据具体环境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实现最佳的运行效果。
3. 系统性能评价系统性能评价是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系统的能效比、运行稳定性、环保性能等指标进行评价,可以了解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
同时,还需要对系统的维护成本、使用寿命等进行综合评估,为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四、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在建筑供暖领域,低温空气源热泵可以替代传统的燃煤、燃气等供暖方式,实现高效、环保的供暖。
其次,在农业领域,低温空气源热泵可以用于温室供暖、养殖场供暖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空气源热泵技术在供暖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煤改电”等环保措施的实施,为满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中对空气质量的要求,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的方式越来越普及,和燃煤相比,空气源热泵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能效比最高的热水设备之一,在不同的工况下,热泵每消耗1kW电能就从低温热源中吸收 2~6kW的免费热量,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逆卡诺循环;锅炉;供暖正文:1、空气源热泵的基本原理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实现的。
空气源热泵热水装置,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四大部件组成,通过让工质不断完成蒸发(吸取环境中的热量)→压缩→冷凝(放出热量)→节流→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从而将环境里的热量转移到水中。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能量转换,是利用其压缩机的作用,通过消耗一定的辅助能量(如电能),在压缩机和换热系统内循环的制冷剂的共同作用下,由环境热源(空气)中吸取较低温热能,然后转换为较高温热能释放至循环介质(如水、空气)中成为高温热源输出。
在此因压缩机的运转做工而消耗了电能,压缩机的运转使不断循环的制冷剂在不同的系统中产生的不同的变化状态和不同的效果(即蒸发吸热和冷凝放热)从而达到了回收低温热源制取高温热源的作用和目的。
2.空气源热泵的特点(1)空气源热泵系统冷热源合一,不需要设专门的冷冻机房、锅炉房,机组可任意放置屋顶或地面,不占用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施工安装十分简便。
(2)空气源热泵系统无冷却水系统,无冷却水消耗,也无冷却水系统动力消耗。
另外,冷却水污染形成的军团菌感染的病例已有不少报导,从安全卫生的角度,考虑空气源热泵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3)空气源热泵系统由于无需锅炉、无需相应的锅炉燃料供应系统、除尘系统和烟气排放系统,系统安全可靠、对环境无污染。
(4)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不必设置备用机组,运行过程中电脑自动控制,调节机组的运行状态,使输出功率与工作环境相适应。
(5)空气源热泵的性能会随室外气候变化而变化。
《低温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空气源热泵技术在低温环境下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集高效能、节能和环保为一体的热力技术,低温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技术,分析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在各种环境下的适用性,并对现有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二、低温空气源热泵工作原理低温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自然环境中的低温热能进行供暖或供冷的技术设备。
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通过输入少量电能,将环境中的低温热能提取出来,并通过转换过程实现热量的有效利用。
在寒冷地区,该技术可利用环境中的空气热量,提高供暖系统的效率。
三、性能特点低温空气源热泵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能:在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为寒冷地区的供暖提供可靠保障。
2. 节能环保:利用自然环境中的低温热能,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
3. 安装灵活:可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安装方便,无需额外资源投入。
4. 智能化控制: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可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人工操作成本。
四、低温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研究现状目前,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原理研究:通过对热泵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2. 适用性研究: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环境特点,研究低温空气源热泵的适用性,为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 技术优化研究:通过改进设备结构、提高材料性能等手段,优化低温空气源热泵的性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寿命。
五、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未来,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将朝着更高效率、更环保、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为推动该技术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技术研发:继续投入研发资源,深入研究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低温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研究》篇一摘要:低温空气源热泵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利用设备,利用自然环境中的低温空气资源进行热量收集与利用。
本文通过对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分析其工作原理、技术优势以及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性能表现,以期为该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一、引言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技术需求日益迫切。
低温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设备,以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在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技术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二、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低温空气源热泵主要利用逆卡诺原理,通过少量电能驱动压缩机工作,从低温环境中吸收热量,经过循环系统提升温度后供应给用户。
其工作原理包括四个主要环节:热量吸收、压缩过程、放热过程和膨胀过程。
这一过程实现了能量的高效转移与利用。
三、技术优势分析低温空气源热泵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 高效节能:利用自然环境中的低温资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2. 环保性:运行过程中无污染物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的环保要求。
3. 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尤其在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
4. 智能化控制: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与智能调节。
四、应用场景分析低温空气源热泵在以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 供暖领域:在北方寒冷地区,可替代传统的锅炉供暖方式,实现高效、环保的供暖。
2. 制冷领域:在夏季高温时期,为建筑提供空调制冷服务,降低能耗。
3. 热水供应:在家庭、宾馆、学校等场所,提供稳定的热水供应服务。
4. 农业领域:在农业温室、养殖场等场所,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动物养殖。
五、性能表现与实践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低温空气源热泵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在供暖领域,其高效节能的特点显著降低了运行成本;在制冷和热水供应领域,其稳定的性能和环保性受到用户好评;在农业领域,其提供的稳定温度环境有效促进了作物生长和动物养殖。
《低温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作为绿色能源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负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其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原理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逆卡诺原理,通过少量电能驱动压缩机,从低温环境中吸收热量并转化为高品位热能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通过这四个部分的循环工作,热泵可以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低品位热能,并将其转化为高品位热能供人们使用。
三、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领域1. 家庭供暖与制冷:低温空气源热泵可替代传统的锅炉和空调设备,为家庭提供供暖与制冷服务。
其节能环保的特点,使得家庭能源消耗得到降低。
2. 工业领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热泵可提供稳定的热能供应,满足生产工艺需求。
同时,其低能耗、高效率的特点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3. 农业温室:在农业领域,低温空气源热泵可为温室提供稳定的热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4. 区域供暖:在城市集中供暖系统中,热泵可与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泵等相结合,形成多能互补的供暖系统,提高供暖效率。
四、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的研究重点1. 技术优化:通过改进压缩机、冷凝器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热泵的能效比和稳定性。
2. 适用性研究:针对不同地域、气候条件,研究低温空气源热泵的适用性和性能表现,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3. 环境影响评估:对热泵的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以确保其绿色、环保的特点。
五、未来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改进,提高能效比和稳定性。
2. 多能互补:未来,低温空气源热泵将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地源热泵等)相结合,形成多能互补的供能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丝路技术·111·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应用及节能分析——以西藏地区某校园太阳能为例谢 莉(南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0)摘 要:结合空气源热泵节能技术,利用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优势,采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技术,设计了清洁高效供暖方案,促进光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进一步降低了供暖系统运行费用。
实现了清洁能源再生利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 经济性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建筑供暖引起的CO 2排放量达7.8亿吨,SO 2排放达338万吨,NO 2排放达182万吨。
供暖碳排放量已接近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威胁着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及人体健康,与我国城镇化发展初衷以及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相悖。
因此,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任务紧迫。
西藏地区属于寒冷地区,光热利用潜力巨大。
依托当地太阳能资源优势,推进以使用清洁能源为主的供暖建设进程,促进光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是重要的供暖系统发展方向之一,对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
一、项目概况项目位于拉萨地区,为某学校两栋教学楼增设集中供暖,单栋建筑面积为32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46平方米。
项目所在区域无市政热力管网,根据现场调研以及技术分析,采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形式集中供暖。
二、系统原理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蓄热水箱、辅助加热系统(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控制系统、供热管路系统。
图1 系统原理1.温差循环:当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温度T1与储热水箱内的温度T2之差≥10℃时,集热循环泵P1、P1’启动,将集热器内的热量储存至储热水箱内。
而当T1-T2≤3℃时,集热循环泵P1、P1’关闭,集热循环停止;如此反复逐步加热蓄热水箱内的水。
2.换热管路防冻循环:当集热管路中温度T3低于5℃,换热循环泵P1开启进行循环,当T3升高至10℃时,关闭循环泵P1,以防止循环管路冻堵。
3.集热管道系统防冻:在系统管道上设置防冻带,当T5≤3℃时,集热系统防冻带启动,当T5≥8℃时,防冻带停止。
《低温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低温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具有高效、稳定、环保等优点,在供暖、制冷、热水供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概述低温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空气中的低温热能,通过热泵技术将低品位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部件,将低温热能转化为可利用的高温热能。
该技术具有高效、稳定、环保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供暖、制冷、热水供应等领域。
三、低温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研究1. 供暖领域应用在北方地区,低温空气源热泵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医院、办公楼等场所的供暖系统。
通过与地暖、散热器等供暖设备相结合,可实现高效、舒适的供暖效果。
同时,该技术可充分利用空气中的低温热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2. 制冷领域应用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低温空气源热泵可作为空调系统的辅助设备,实现快速降温和节能降耗的效果。
通过与空调系统相结合,可有效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比,降低运行成本。
3. 热水供应领域应用低温空气源热泵还可应用于热水供应领域,如家庭热水器、宾馆热水供应系统等。
通过利用太阳能、空气能等低品位热能,结合热泵技术,可实现高效、稳定的热水供应效果,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技术难题与挑战尽管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在应用中具有诸多优点,但仍面临一些技术难题与挑战。
例如,在极端低温环境下,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有待提高;此外,设备的初投资成本较高,需要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来降低成本,提高普及率。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设备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五、结论与展望低温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低温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低温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的供暖制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低温空气源热泵(简称“热泵”)是利用环境空气作为低温热源,通过特殊的工艺,提取并转移热能的一种设备。
这种设备既可用于冬季供暖,又可用于夏季制冷,而且无需依赖传统能源,具有很高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本文将就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低温空气源热泵主要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进行工作。
其工作原理可简单概括为:通过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部件,将环境中的低温热能进行提取和转移,然后通过换热器等设备将提取的热能转化为可用的热能或冷能。
这一过程中,热泵系统主要依靠电能作为驱动力,因此具有很高的能效比。
三、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领域1. 供暖领域:在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传统的供暖方式如燃煤、燃气等存在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
而低温空气源热泵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低温热能进行供暖,既节能又环保,因此在供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制冷领域:在夏季高温时,空调是人们常用的制冷设备。
而传统的空调设备在高温环境下效率较低。
低温空气源热泵则可以利用环境中的热量进行制冷,其效率在高温环境下仍然较高,因此也适用于制冷领域。
3. 工业领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热能或冷能。
低温空气源热泵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供暖、制冷以及工艺流程中的热量转移等,有助于降低工业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四、低温空气源热泵的优点与挑战优点:1. 节能环保:低温空气源热泵利用环境中的低温热能进行供暖和制冷,无需消耗传统能源,具有很高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2. 应用广泛:适用于供暖、制冷以及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
3. 高效稳定: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挑战:1. 技术研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以提高低温空气源热泵的效率和稳定性。
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及具体应用分析作者:喻绍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1期摘要: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供暖技术。
与传统供暖技术相比,其具有能源消耗较低以及供暖持续稳定等方面的优势,一经使用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者对其研究与关注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重点针对该项技术以及其具体应用展开全面分析,旨在提高空气热源泵技术运用水平,保证国内北方地区供暖质量。
关键词:热泵技术;供暖技术;末端设备;应用实例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使得热泵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推广与应用,地源热泵以及空气源热泵等技术,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其中空气源热泵技术发展极为迅猛,在寒冷地区以及严寒地区都得到了规模性的运用,且应用较为成功,对其进行大规模使用已成必然趋势。
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度探讨。
1、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及其应用1.1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该项技术是以逆卡诺循环原理为基础的一种环保、节能型供暖技术,其会通过系统对在空气中所获取的低温热源进行集热整合,以将其转化成为高温热源,进而完成热水供应以及供暖需求。
空气源热泵是空气源热泵技术实施关键,其可以在为分散供暖提供热源的同时,完成相应集中供暖要求。
现阶段,热泵供暖末端设备主要有散热器、地板辐射以及风机盘管等三种。
1.2供暖末端设备按照空气源热泵效能比与特点要求,热泵在进行热水供应过程中,所供应热水温度应保持在技术经济合理的状态下[1]。
因此在使用该项技术进行供暖时,要在供暖末端使用低温散热设备,以对系统运行质量提供保障。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明确,目前较为常用的末端设备主要有三种,这三种设备特征与优势并不相同。
其中,地板舒适度较好、能源消耗较低,且具有不占房间面积的优势,但其却存在着结构复杂以及需要设置填充层等方面的弊端;散热器安装较为简单、方便,维修也相对较为容易,用户可以通过温控阀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且有着泄露较少以及房间升温较快等方面的优势,但其却有着占用室内有效面积以及供暖能效比容易受到影响的问题;而风机盘管则具有投资较少、升温较快以及调节灵活等多方面的优势,施工人员可以按照用户具体要求,将其安装在顶棚或者地面,能够做到冷暖两用,但却有运行噪音以及热空气利用效率差等状况。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应用分析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是一种环保、节能的热水供应系统,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和工业领域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对于环保节能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过去,人们在取暖和供热方面主要使用传统的燃煤、燃油等方式,这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而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利用空气中的热能源进行加热,无需燃烧燃料,不会排放有害气体,不仅绿色环保,而且能够有效节约能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可以更好地指导其在实际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推动其发展步伐,为人们提供更加环保、节能的热水供应方式。
的明确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为接下来的研究和探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本文旨在探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家庭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在能源节约、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对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优缺点的全面分析,希望揭示其在解决能源问题、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的潜力,为未来的热水系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也将对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对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推动热水系统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转型,促进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热水供应技术,其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首先,在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严重加剧、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路。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马晓峰
【期刊名称】《住宅产业》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1、前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在我国能源的使用结构中,建筑能源消耗已经占到社会能源消耗的35%以上,城市中的办公、商业、医院、住宅、学校、营房等建筑依赖制冷、制热设施用能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马晓峰
【作者单位】北京科莱达集团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31.4
【相关文献】
1.邯郸地区某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性能分析 [J], 熊楚超;罗景辉;王景刚;魏莹;刘欢;侯立泉
2.增加蓄热装置的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互补供暖系统优化研究 [J], 闫素英;王群;高世杰;魏泽辉;赵晓燕;王胜捷
3.空气源热泵与燃气锅炉供暖系统配置研究 [J], 李昊;金光彬;王天任;钱堃;岳玉亮;齐月松;张彬彬
4.蓄热型空气式太阳能集热空气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的应用研究 [J], 王军杰
5.空气源热泵辐射供暖系统围护结构的蓄热研究 [J], 宁赛;王启民;李万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应用分析探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是一种通过空气中的热能来提供热水的系统,具有节能环保、效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进行应用分析探讨,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原理是利用空气中的热能通过热泵的工作原理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从而提供热水。
相比传统的燃气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具有能效高、环保、安全等优点。
而且,其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安装锅炉等设备,不仅能节省空间,还能节省建设成本。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无需燃烧燃料,不会产生废气和废水,符合现代社会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
其独特的工作原理使得其在恶劣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不受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几乎没有噪音,不会影响使用者的生活和工作。
其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最重要的是,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使用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和改善环境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能效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系统的工作效率会显著降低,影响使用效果。
对于一些用户来说,对于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了解不足,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和安全顾虑,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推广。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对废热的合理回收利用,以提高系统的整体能效。
在推广和应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性能、经济性、适用性等因素,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高效、节能、环保的供暖方式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方向。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如高效节能、环保、运行稳定等,正逐渐成为现代供暖领域的主流技术。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应用,分析其技术原理、优势以及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二、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技术原理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是一种利用逆卡诺原理,从空气中提取热能并加以利用的供暖系统。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热泵循环工作,将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并通过换热器等设备将热量传递至供暖系统中,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三、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优势1. 节能高效: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利用逆卡诺原理,能够高效地提取和转化空气中的热能,具有较高的能效比,能够大幅度降低供暖成本。
2. 环保友好:该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对环境无害,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
3. 运行稳定: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能够实现系统的自动调节和智能控制,保证供暖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4. 应用广泛:该系统适用于各种建筑类型和气候条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应用现状及问题目前,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一些气候寒冷的地区,其应用更为普遍。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系统的初期投资成本较高,部分用户对系统的认知度不够,以及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运行效率等问题。
五、解决策略与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措施:1. 政府应加大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降低其初期投资成本,提高用户的接受度。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认知度,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3.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使其能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下的运行需求。
4.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应用分析牛银魏
摘要:空气源热泵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供暖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北方严寒地
区设计超低温热泵机组也有了较好的工程案例,为更好发展推广应用空气源热泵
供暖,文中论述了工程应用中系统设计、末端设备选取、热媒温度确定、系统安
装运行应考虑的问题和做法,并对空气源热泵供暖区域做了分析,提倡在严寒地
区的供暖期与其他热源耦合互补的利用空气能供暖。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应用分析
1导言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热泵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除地源热泵等
技术被成熟应用建筑和生活中,近年空气源热泵又有了快速发展。
目前,不但在
寒冷地区开始推广应用,在严寒地区的新疆、呼和浩特、沈阳也具有规模应用的
成功案例。
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空气源热泵企业的发展态势,将在未来几年
逐渐呈现打破当前应用南北区域划分的限制。
2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构成
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通过空气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供暖或供应
热水。
以热泵为热源的供暖系统即为热泵供暖系统。
空气源热泵不仅可作为分散
供暖的热源,也完全可以用做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
目前,热泵供暖末端设备可
采用:地板辐射供暖、风机盘管供暖、散热器供暖。
3热泵供暖末端设备
由于空气源热泵的特点和能效比的关系,空气源热泵供应的热水温度应处在
技术经济合理的工况,这就决定了供暖末端宜采用低温的散热设备。
目前采用的
末端设备是:地板辐射供暖、风机盘管供暖、散热器供暖,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需求。
低温地板供暖提高了舒适度,有效节约能源。
不占房间的有效使
用面积,可以自由的装修墙面、地面和摆放家俱。
具有非常好的隔音效果,减少
楼层噪音。
但地板供暖系统的结构繁杂,有8cm填充层的占用层高,会给人以压
抑感。
在二次装修时易被破坏,修复则会留有埋在地下的接头,留下隐患。
构造
层蓄热使得房间升温时间较长,热惰性大。
散热器供暖安装容易、维修简单,色
彩多样、外观优雅、极易与家装所融合,房间可利用散热器上的温控阀单独调节
房间温度,管路少、无立管、泄露亦少,设计计算较简单,房间升温快、温度调
节灵活。
但散热器供暖占用室内空间,一般热媒供水温度较高,影响热泵供暖的
能效比。
风机盘管供暖升温快、调节灵活、空调供暖两用冷暖两用、节省投资,
可根据需要安装在地面或顶棚。
但是,热空气在顶部有效利用差、运行产生噪音。
4末端设备热媒温度
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3.1.1条规定: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5℃。
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45℃。
JGJ242-2012《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中规定: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
度宜采用35~45℃,不应超过6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5℃;
风机盘管供暖一般采用的热水温度进水60℃,回水50℃;对于空气源热泵供暖进
水45℃,回水45℃。
地板辐射供暖、风机盘管供暖热水温度对于空气源热泵供
暖具有合理的能效比。
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 5.3.1散热器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散热器集中供暖系统宜按75℃/50℃连续供暖进行设计,且供水温度不宜大于85℃,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0℃。
对
于散热器集中供暖,空气源热泵供暖热水温度按75℃/50℃设计仍使能效比处在
不是合理的工况。
然而,通过对供暖系统的实际运行调查,目前北方地区大多数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就是在最冷月运行参数也远远小于设计工况。
对北
方几十个城市调查结果是:二次网供水温度约在47~63℃,回水温度约在40~50℃,运行温差约为7.8~14.7℃,温差均小于设计温差20℃。
图1是哈尔滨某
小区测试整个供暖季温度变化曲线,供暖初期供热温度低于40℃,最冷天气供热
温度为60℃。
空气源热泵的最佳工作状态是提供50℃以下的热水。
以往空气源
热泵用于建筑采暖不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于供暖散热器要求热水温度在80℃,这种工作状态下,空气源热泵的能效比太低,不经济。
通过散热器低温供暖研究
认为:60℃/45℃具有技术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
而针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热媒参数完全可以降至和生活热水供应的温度一致。
5热泵供暖系统运行
根据对供暖系统运行质调节水温曲线分析,在供暖初期和末期:散热器供水
温度仅需40℃,地板供暖供水温度仅需28℃。
对于供暖期从日平均5~10℃阶段
空气源热泵都有较经济的运行工况,而最冷月平均温度≤-10℃的地区属建筑热
工的严寒地区,在这一地区供暖期时间长,一般都在150d以上,因此有100d以
上的空气源热泵供暖运行,该时间段的供热负荷仅接近供暖设计热负荷的一半。
供暖期室外温度变化影响空气源热泵效能比COP值,因此空气源热泵供暖的效能
比应是针对供暖季的平均值。
对于严寒地区出现最冷月时应有其他热源作为热负
荷调峰,以便空气源热泵处于技术经济合理的运行工况。
6空气源热泵供暖的区域
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水系统它具有无以比拟的优点。
但供热能力和供热性能系
数随着室外气温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它的使用受到环境温度的限制,一般适用于
最低温度在-10℃以上的地区。
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采用超低温工况压缩机及低温高效404A制冷制,既能解
决空气源热泵衰减问题,同时还可有效的正常制热,可在-25℃的环境温度工作,-20℃以上可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可以实现-20℃以上不加
电辅助正常运作。
按照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确定: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10℃,寒冷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0~-10℃,夏热冬冷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0~10℃。
热泵技术的发展,超低温热泵机组是针对北方严寒地区设计的,适用环境
温度-25℃以上地区,常规热泵机组在-5℃、增强型热泵机组在-15℃以下不
能正常制热。
超低温热泵机组相对系统能效比COP更高,因机组的温度响应极快,供应热水的能力极强,即使在-25℃的超低室外环境温度下,依然能够稳定地提
供热水。
末端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可以使热泵节能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空气源热泵与水地暖的组合COP均超过3.0,具有运行能效高、运行费低的
特点。
7结语
空气源热泵在北方用于供暖完全可行,并可用做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
严寒
地区宜采用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也可在供暖期分时间段担负供暖负荷,并在最冷
月与其他热源耦合互补运行。
在做技术经济方案论证时应考虑使用所在地区的整
个供暖期运行效能比。
空气源热泵供暖末端设备可采用地板辐射、风机盘管和散
热器,采用散热器供暖的供水温度完全可与生活热水温度一致。
参考文献
[1]王如竹,张川,翟晓强.关于住宅用空气源热泵空调、供暖与热水设计要素的思考[J].制冷技术,2014,34(01):32-41.
[2]韩宗伟,王一茹,阿不来提·依米提,张艳红,杨军,孟欣.空气源热泵辅助吸收式地源热泵系统的适用性分析[J].制冷技术,2014,34(01):55-59.
[3]赵婷婷,解国珍,成建宏.空气源热泵采暖对缓解空气雾霾程度的探讨[J].建筑节能,2015,43(03):1-4.
[4]张群力,李印龙,刘宝山,狄洪发.低温空气源热泵供热方式在北方供暖地区的适宜性研究[J].建筑科学,2015,31(02):14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