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的形态和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7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一、牙体解剖生理---牙齿的演化特点:1.形态:单---同形牙---异形牙2.数量:多---少3.替换:多牙列----双牙列4.牙根:无----有5.附着:端生---侧生---槽生6.部位:分散---集中一、牙体解剖生理---概论分类功能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组成牙位记录发育牙齿的分类牙齿的组成与功能牙位记录牙体应用术语牙体长轴: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假想线。
线角:两个面相交。
点角:三个面相交。
外形高点:牙体轴面上。
接触区: 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接触区或邻接处。
牙冠表面解剖标志---突出牙尖:锥体形舌隆突:半月形(前牙舌面近颈缘)结节:小突起(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嵴:细长形(牙冠表面)切嵴边缘嵴牙尖嵴三角嵴轴嵴颈嵴斜嵴横嵴牙冠表面解剖标志---凹陷窝:不规则凹陷沟:细长形凹陷--发育沟:两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相融合;--副沟:发育沟以外的沟。
点隙: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交汇处或某些发育沟末端形成的点状凹陷。
裂:钙化不完全。
斜面:组成牙尖各面牙齿的发育萌出:牙冠出龈到咬合接触。
萌出顺序:乳牙,I---II---IV---III---V 下I最早,上V最晚。
恒牙,上颌61243578或61245378下颌61234578或61243578下6萌出最早,发育最早,上8或上7最晚。
萌出规律:1.明确的时间和顺序2.左右对称同时萌出3.下颌早于上颌同名牙4.女孩略早于男一、牙体解剖生理---牙体形态外部形态(1)各牙齿代表的外形(2)上下同名恒牙对比(3)乳牙特点及与恒牙对比(4)牙体应用解剖(5)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牙髓形态(1)髓腔的解剖标志(2)根管系统(3)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4)恒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5)乳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中切牙形态:近中缘、切缘---直---似直角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发育沟:2个,切1/3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舌窝、切嵴、边缘嵴、舌隆突邻面---切嵴在牙体长轴唇侧,接触区切1/3离切角稍远切端---唇侧为缘、舌侧为嵴牙根---圆三角形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尖牙形态:圆五边形,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较长---90°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唇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中1/3与颈1/3交界舌面---五嵴一突二窝(远中舌窝大)切端---四嵴、四斜面牙根---卵圆三角形,根最长,冠根1:2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唇-五边形,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远中,舌尖偏近中(牙合)面-窄长,颊舌径>近远中径,较直或偏颊侧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外形高点:中1/3邻面---近中沟,近中颈部凹陷,接触区近(牙合)缘偏颊侧(牙合)面---两尖,两点隙,三条沟牙根---多有分叉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前磨牙形态:(牙合)面-卵圆形,颊舌径≈近远中径,偏向舌侧唇侧-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近中,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外形高点:颈1/3,颈嵴新月形舌面---舌尖特小,短而圆钝,仅为颊侧1/2---外形高点:中1/3邻面---颊尖顶位于牙体长轴上(牙合)面---横嵴,近中窝小、远中窝大牙根---扁单根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磨牙形态(冠):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解剖结构:颊面---两尖,近中尖略宽---颊轴嵴,近中明显---颊沟(中1/3)---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三尖,近中宽大,卡式尖---舌轴嵴不明显---远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磨牙形态(冠)---长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偏向舌侧颊面---2.5尖,近中颊最宽,远中尖最窄---颊轴嵴,远中不明显---颊沟(中1/3),远颊沟---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两尖,大小相近---舌轴嵴不明显---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外形---复杂长方形,4点角---5尖,颊尖低圆,舌尖高锐,近中颊尖最大,远中尖最小---4边缘嵴---5三角嵴,远中颊尖最长,远中尖最短---窝沟点隙---中央窝,近中窝(小)---3点隙---5条发育沟(4条起源于中央点隙)(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远中颊沟下7---田字形---C型根下6---尖嵴窝沟斜面最多下5---三尖型,两尖(H/U),畸形中央尖最多见下4---前磨牙中体积最小的,横嵴下3---近远中斜缘交角>90°下1---全口牙体积最小,舌窝及边缘嵴不明显,形态最对称,切嵴靠近牙体长轴上123---解剖特征--舌隆突上3---近远中斜缘交角≈90°,颈嵴颈中1/3上4---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的,牙尖远中斜,近中沟牙齿的解剖形态---乳牙解剖特点1.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2.颈嵴突出,冠根分明3.乳磨牙干根短,根分叉明显4.上III牙尖偏远中5.下颌乳前牙舌面边缘嵴和颈嵴均较恒前牙明显6.下IV四不像7.下V颊侧三尖等大,尖窝不清晰8.乳中切牙宽冠宽根9.6>7>8(恒牙),IV<V(乳牙)牙体应用解剖(一)切牙上颌--邻面接触区和2舌窝顶端为龋病的好发部位;--1牙根较圆且直,拔除时可用旋转力;--2牙根常有弯曲;--2外形常有变异或先天缺失。
哺乳动物牙齿分化全部知识点(一)哺乳动物牙齿分化全部1. 哺乳动物牙齿分类•哺乳动物的牙齿可分为尖形牙、剪形牙、臼形牙和犬牙四类。
•尖形牙:主要用来刺穿和撕裂食物,一般为单尖形。
•剪形牙:有两个尖头,用于咬断和剪切食物。
•臼形牙:带有多个尖头,用来研磨和嚼碎食物。
•犬牙:一般为尖形或锥形,用于紧紧抓住和撕裂肉食。
2. 牙的结构•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
•牙冠:位于牙龈以上的部分,通常是可见的部分。
•牙根:嵌入在牙槽骨中的部分,用来提供支持和固定牙齿。
3. 牙齿的功能•不同类型的牙齿在进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完成咀嚼和消化食物的任务。
•尖形牙适用于刺穿和撕裂食物。
•剪形牙用来剪切食物,如切断肌肉或嚼碎植物纤维。
•臼形牙的多个尖头能够对食物进行研磨和嚼碎。
•犬牙用于抓住和撕裂肉类食物。
4. 牙齿的进化•哺乳动物牙齿的分化是一个长期的进化过程,随着物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不同的食物习惯和生存环境对牙齿的形态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进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牙齿逐渐特化为特定的功能,以应对特定的生态需求。
•牙齿形态的变化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5. 牙齿的保健•牙齿的保健对于哺乳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线是常见的保持口腔卫生的方法。
•饮食结构合理、避免过度进食糖分和酸性食物,对牙齿的保护也至关重要。
•牙齿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疾病的扩散和牙齿的丧失。
通过以上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哺乳动物牙齿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以及牙齿的进化过程和保健方法。
牙齿的多样性和特化适应使得不同物种的哺乳动物能够适应不同的食物来源和生态环境,保持牙齿健康对于其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牙齿保健习惯和定期的口腔检查可以预防牙齿问题,保持口腔健康。
牙齿的分类牙齿的分类:切牙、尖牙、双尖牙、磨牙四类:牙齿的分类之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左、右、上、下共8个,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主要功能是切断食物,为单根。
牙齿的分类之尖牙俗称犬齿,位于口角处,左、右、上、下共4个,牙冠仍为楔形,切缘上有一突出的牙尖,主要功能是穿刺和撕裂食物,为粗壮而长大的单根。
牙齿的分类之双尖牙:又名前磨牙,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左、右、上、下共8个,牙冠呈立方形,有一个咬牙合面,其上一般有双尖,下颌第二双尖牙有三尖者,主要功能是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牙根扁,也有分叉者。
牙齿的分类之磨牙:位于双尖牙之后,左、右、上、下共12个,牙冠大,呈立方形,有一个宽大的咬牙合面,其上有4~5个牙尖,主要功能是磨细食物,一般上颌磨牙为三根,下颌磨牙为双根。
牙齿的名称是哪些?牙齿的名称介绍:牙齿是口腔器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口腔中的牙齿形态各异,大致可分为三类:前边扁平像铲状的叫切牙(俗称门牙),上下共有8个,切牙的功能是咬断食物。
紧挨着切牙像矛状的叫尖牙(俗称犬牙或虎牙),上下共有4个,尖牙主要的功能是撕咬富有纤维的食物。
再后面的牙像不规则的四方形,表面有几个牙尖窝沟像磨盘一样叫磨牙(俗称臼齿),乳磨牙共有8个,而恒磨牙又分两小类:牙齿的名称①前磨牙共有8个;牙齿的名称②磨牙共有8-12个不等,因为第一、第二磨牙每人共有8个,还有4个第三磨牙则各人数目不一定相同。
这是为什么呢?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生活越来越好,所吃的食物由生吃变为熟食,由硬变软,而且越来越精细,需要咀嚼的力量越来越小,逐渐导致颌骨退化、缩短,造成第三磨牙没有生存区域,退化没有了;或者虽有第三磨牙,却没有足够萌出的位置,形成多种形式的阻生,称之为阻生牙。
磨牙的主要功能是磨碎食物。
牙齿的分类名称
牙齿是人体内的一种组织,通常用于咀嚼和咬合食物。
人类的牙齿可以根据其形态、位置和功能来分类。
根据形态和位置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牙齿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名称。
首先,我们可以将牙齿分为前牙和后牙。
前牙主要用于咀嚼食物,而后牙则用于咀嚼和磨碎食物。
前牙一般比后牙小,也比较细长,而后牙则更加宽大和结实。
其次,我们可以将牙齿按照其位置分为上颌牙和下颌牙。
上颌牙是指位于上颌骨内的牙齿,下颌牙则是指位于下颌骨内的牙齿。
上颌牙和下颌牙的形态和位置也有所不同。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牙齿的形态将其分为门牙、犬牙、前磨牙和臼齿等。
门牙是指位于前牙区的四颗牙齿,犬牙是指位于门牙旁边的两颗牙齿,前磨牙是指位于犬牙旁边的四颗牙齿,臼齿则是指位于后牙区的牙齿。
最后,我们还可以将牙齿根据其功能分为咬合牙、磨牙和切割牙。
咬合牙主要用于咀嚼和撕咬食物,磨牙则主要用于磨碎食物,切割牙则用于切断硬质食物。
总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将牙齿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名称。
了解不同类型的牙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我们的口腔健康。
简述牙的演化过程牙是动物们获取食物、维护牙齿和咀嚼食物的重要器官,它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可以说,牙的演化是动物的进化的重要标志。
对牙的演化过程的认识,有助于了解今天牙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牙的发展历史。
牙演化可以追溯到早期原始生物海蜥蜴,它们有细小的尖牙可以用来捕食小型藻类、爬行虫和小型鱼类。
随着大陆分裂,海蜥蜴进化为陆蜥蜴,这种动物有单齿、碎片状牙齿和复式牙齿,它们可以用来捕捉小型爬行动物和昆虫。
陆蜥蜴进化为先前的古兽类,这些陆生兽类发展了复式牙齿的结构,以适应食用更大的植物和更复杂的食物结构。
古兽类的牙齿形式被用于牙齿在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的进化中,包括远古的犀牛、犬科动物和象类。
犬科动物的牙齿特别明显,因为它们有三颗更大的“大牙”这是其祖先演化出来的特殊特征。
之后,肉食性动物和植食性动物进一步进化,形成了更复杂的牙齿形态,用来更好地捕食猎物和剥食植物。
这些牙齿有不同的尺寸,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功能。
接下来,牙逐渐形成了牙齿裂歧、孤节歧、表面牙齿和咀嚼牙齿四种形态和功能,这四种形态和功能在人类的牙齿发育的过程中得以发挥。
牙齿裂歧可以将食物分割,孤节歧可以撕碎食物,表面牙齿可以将食物磨得更加柔软,而咀嚼牙齿则可以将食物进一步混合和破碎。
以上就是牙演化的基本特征。
今天,牙的功能发挥到了更高的水平,它不仅能够帮助动物获取食物,而且还能够帮助动物摆脱危险的情况。
此外,牙的形态和结构也有所改变,以适应各种各样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
总之,牙在动物的进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演化提供了一种手段,使动物能够适应今天的环境,同时也使得人类在妥善维护牙齿的基础上,更好地享受美味美食。
牙本质牙髓牙龈缘牙龈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龈缘牙龈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牙冠各面命名唇侧(颊侧)舌侧近中远中右左前方后方邻面龈缘远中唇线角远中接触区牙尖嵴唇轴嵴嵴近中唇线角牙合楔状隙恒牙解剖(一)中切牙发育沟切缘远中切角远中缘生长叶牙颈线牙根近中缘牙冠舌面切端结节舌嵴舌窝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脊突舌隆突远中边缘嵴(二)尖牙牙尖远中牙尖嵴远中舌窝远中边缘嵴脊突舌隆突舌轴嵴近中边缘嵴近中舌窝近中牙尖嵴恒牙解剖(三)第一前磨牙牙合面颊侧牙尖嵴(近中―、远中―)颊尖三角嵴边缘结节舌尖舌侧牙尖嵴(近中―、远中―)舌尖三角嵴颊尖三角嵴横嵴舌尖三角嵴邻面边缘嵴舌尖近中边缘发育沟牙颈线舌根颊根近中接触区牙尖嵴颊尖恒牙解剖(四)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三角嵴近中边缘结节Caralli’s 结节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远中颊尖颊沟中央窝的颊沟中央窝近中窝舌沟远中舌沟远中窝中央沟(五)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沟远中颊尖远颊沟远中尖远中边缘嵴远中舌尖舌沟近中舌尖中央沟近中边缘嵴近中颊尖牙的组成(一)外形观察从外部观察,牙体由牙冠、牙根及牙颈三部分组成。
1.牙冠(dental crown):是指牙被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称牙冠,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1)临床牙冠:牙体显露于口腔内未被牙龈覆盖的部分,随年龄增长,特别是老年人牙龈退缩,显露于口腔中的部分变大。
(2)解剖牙冠:以牙颈为界的牙冠,即被牙釉质所包裹的部份。
2.牙根(root of tooth):是指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称牙根,正常情况下,牙根整个包埋与牙槽骨内。
是牙的支持部分。
(1)其形态与数目随功能而有所不同,功能较弱而单纯的牙多为单根,功能较强而复杂的牙,一般为多根。
多根牙的未分叉部分为根干或根柱。
(2)牙根的尖端称为根尖,每个根尖都有通过牙髓血管神经的小孔,称为根尖孔。
·根尖孔不一定在根尖的顶端,可位于根尖的四周部,为牙体本身营养来源的通道。
3.牙颈(dental cervix)牙冠与牙根交界处的弧形曲线,称为牙颈,又名颈缘、颈线。
上颌中切牙上切唇长大于宽,近切角直别左右,唇切三分发育沟,舌窝周是嵴边缘,唇切舌切各轴面,颈三就是外高点;近远中面似三角,顶为切嵴底颈线,根单粗壮唇侧宽,横剖切面三角圆,有些根尖略偏远,此乃皆是它特点。
(解释)上颌中切牙从唇面观:长度大于宽度,近中切角较直,以此区分左右,在切1/3处有两条发育沟;舌侧观:中央有舌窝,四周由近远中边缘嵴、切嵴及舌隆突围成;唇、舌侧的外形高点在颈1/3处;侧面观:近、远中面象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顶为切嵴,底为牙颈线;上颌中切牙的根为单根,较粗壮,且唇侧较宽,横剖面象圆三角形,有些根尖略偏向远中。
上颌尖牙上尖宽厚长又大,撕肉穿食永不怕,唇似五边轴嵴显,将此分为两斜面,牙尖偏近远缘短,颈中三分是高点;边缘嵴是近中长,牙尖嵴是近中短,尖到隆突舌轴嵴,近远中窝面不一,邻似三角比切突,接触区则分高低。
(解释)上颌尖牙牙冠较厚,尖长大,主要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
唇侧观:呈五边形,唇轴嵴显突,并将唇面分为近、远中斜面,牙尖偏向近中,远中缘较短突,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
舌侧观:近中边缘嵴较长,近中牙尖嵴较短,从牙尖至舌隆突有一线形的隆起叫舌隆突,将舌窝分成较大的远中舌窝和较小的近中舌窝。
邻面似三角形较切牙的邻面突。
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近,远中反之且偏舌侧。
(搜集于医学教育网)上颌第一前磨牙上4前磨牙最大,颊面形态似尖牙,尖偏远中近颈凹,轴嵴长轴是一条,两侧各有发育沟,外高点在颈嵴处;舌似卵圆小于颊,边缘不显面光滑,舌尖偏近舌中突,邻面有沟合面跨,颊舌三角嵴相对,近远中沟各当家。
(解释)上颌4是前磨牙组中最大的牙齿,颊面的形态与尖牙相似,牙尖偏向远中,近中缘近颈处稍凹,唇轴嵴与牙体长轴平行,两侧可见发育沟各一条,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
舌侧观:似卵圆形且小于颊面,光滑而圆突,各边缘界限不明显,舌尖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舌中1/3处。
有沟从合面近中缘跨过至近中面,有颊舌两个三角嵴,在中央窝由近中点隙向近中方向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近中沟;由远中点隙向远中方向越过远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远中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