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与服饰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中国古代戏剧服饰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地区风格、材料和色彩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戏剧服饰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发展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在唐代,戏剧表演开始兴起,戏剧服饰也逐渐形成。
随着戏剧艺术的发展,戏剧服饰的样式和色彩也逐渐丰富起来。
到了明清时期,戏剧服饰的基本样式已经形成,并为后世所沿用。
二、地区风格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地区风格非常明显。
例如,北方的戏剧服饰以华丽、繁复著称,而南方的戏剧服饰则注重轻盈、秀美。
不同地区的戏剧服饰也在不断相互影响和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各地特色的戏剧服饰。
三、材料和色彩古代戏剧服饰的材料以丝绸、棉麻为主,色彩则以红、黄、蓝、绿等鲜艳的颜色为主。
不同颜色和材料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性格。
例如,红色代表忠诚、黄色代表威严、蓝色或黑色代表粗犷等。
同时,戏剧服饰的纹样和图案也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四、结论中国古代戏剧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
研究古代戏剧服饰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戏剧服饰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它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沈从文对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贡献以及他对服饰考古的独到见解。
在当今社会,重读《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使我们重新审视古代服饰的历史背景、研究方法和现实价值。
一、古代服饰的历史背景要研究古代服饰,首先需要对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有充分的了解。
古代服饰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反映。
从商周的冕服、秦汉的深衣、魏晋的衫袄到唐宋的幞头、明清的霞帔,古代服饰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样式和体系。
二、沈从文对古代服饰研究的贡献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他对古代服饰也颇有研究。
他的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演变及其社会文化内涵。
古装剧⼗⼤经典造型(图)现在的古装剧⼈物造型⽤千奇百怪来形容⼀点也不过分。
雷⼈造型层出不穷,令⼈眼花缭,同⼀个⼈物在不同的剧中,造型相差⼗万⼋千⾥。
不过,也有⼀些造型因为太经典,得以在不同的剧中重复出现。
下⾯就总结出古装剧中⼗类⼈物最常见的造型,将它们与真实形象进⾏对⽐,看看相似度有多⾼。
1、特务。
代表:锦⾐卫、⼚卫造型特征:⿊⾐⿊帽⿊披风,从头⿊到脚。
寓意:昼伏夜出;⾐⿊⼼更⿊。
电影《东⽅不败》剧照。
锦⾐卫真实形象。
2、王爷。
造型特征:⾦冠黄袍寓意:尊贵古装剧中常见的王爷形象。
(注:皇族同时也是⾂⼦,也有统⼀的官服)明代亲王常服像。
3、皇帝造型特征:毓冕寓意:天下⾄尊,独⼀⽆⼆。
古装剧中常见的皇帝形象。
(注:冕服是最隆重的礼服,⾮⼤典不⽤。
当前许多影视剧关于冕服犯了三个通病:把冕服作为帝王的标志,只有皇帝⼀⼈可穿;把冕服当做常服,皇上们⼀天到晚穿冕服,上朝办公乃⾄去后宫也不例外:搭配千奇百怪,把冕冠与各种⾐裳混搭。
)明代皇帝常服像宋代皇帝常服像唐代皇帝常服像皇帝冕服(明神宗万历)徐达(明中⼭王)李⽂忠(明岐阳王)史浩(南宋会稽郡王)4、宫⼥。
代表:妃嫔、⼥史造型特征:丫鬟头(注:历代宫⼥服饰差别较⼤,但⽆论如何皇家的管家(⼥史)们穿得不会太差,形象要体现皇家风范,尤其是常服与妃嫔们相似)明代宫⼥5、太监:造型特征:三⼭帽(注:许多影视作品中的宦官形象其实是根据明代宦官形象设计的,⾐裳千差万别,但多戴三⼭帽)戴三⼭帽穿⾚⾊蟒⾐的明代宦官戴乌纱穿曵撒的明代宦官(站⽴者)6、官吏代表:包拯海瑞造型特征:模仿戏曲(注:影视中官吏的形象以宋代和明代风格为主,⽽且多模仿戏曲中形象设计,⽐帽缘镶边、加帽正)戏曲中的包公形象包公画像海瑞画像宋代官员常服半⾝像明代官员常服坐像造型特征:红⿊搭配(注:古装剧中的衙役皂⾪形象以模仿明代为主,添加了很多戏曲元素)明代衙役(左⼀左⼆)8、⼤侠。
代表:楚留⾹、杨过造型特征:长发飘飘寓意:潇洒倜傥(注:在古代披头散发的除了稚⼦以外都不算正常⼈,不是犯⼈、疯⼦、⼟匪、强盗就是亡国毁家的标志,所以......)⼤侠没有标准形象,找⼀个正常点⼉的当代表9、书⽣。
关于影视剧中民族服饰研究
在影视剧中,民族服饰经常被用来强调人物的身份、地区、文化背景等因素,并为角色赋予独特的外在形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族服饰:
1. 中式服装:中式服装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服饰。
在电视剧中,常见的中式服饰有汉服、旗袍、唐装等。
这些服饰常常用来展现角色的历史背景、身份和文化底蕴,如大清王朝官员穿着的龙袍和蟒袍、民国时期女性穿着的长衫、短褂等。
2. 蒙古族服装: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服装鲜明特别。
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蒙古族服饰,如马褂、长靴、呼伦贝尔蒙古族女人的饰品等,这些服饰通常用来表现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3. 土家族服装: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服饰多数是比较朴素的,同时也很实用。
在影视剧中,土家族的服饰常常出现在历史剧中,如《武则天》中武则天治国的长袍就采用了土家族的设计。
4. 壮族服装: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服装以红、绿、紫为主色系,形式多样。
在电视剧中,壮族服饰经常出现在历史剧中,如《南明风云》中清军和壮族军队的服装都很醒目,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
总之,民族服饰是影视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服装,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呈现和传承。
文/雷切尔 绘/李 鹏 学姐,最近我看了几部古装电视剧,剧中角色的衣服都很华丽!但我总觉得那些衣服样子都差不多,不同朝代的古人的衣服都是一样的吗? 当然不是!跟着我来逛一次中国古代服饰展就能明白了,每个朝代的古人都有自己的着装风格和不同样式。
好奇女孩小艺学姐雷切尔在这里你会看到西汉早期的女子服饰样式。
好像和我在电视剧里面看到的不一样!这件是宫女的衣服吗?看上去很朴素! 这个人偶有真人大小,其服饰是参考真实存在的文物设计的,还原度非常高! 同一个朝代的服饰也会因为社会环境而变化,汉朝经济恢复后的服饰造型相对繁复一些。
汉这件衣服的原型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素纱襌衣,衣服的主人是西汉吴氏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地位比宫女高多了。
西汉早期,战乱才刚刚平息,经济发展百废待兴。
因此,当时古人所穿的衣服并不会像电视剧上展示的那么华丽。
补充说明一下,素纱襌衣的整体重量只有四十八克,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就凭这高超的织造技术,造价一定很高。
◎ 具体来说,这是唐末的贵族女性服饰,参考原型是《簪花仕女图》中的女性形象◎ 宋朝女性喜欢在外层穿直领对襟的长袖长衣,有的时候会长至膝盖甚至脚面,显得整个人亭亭玉立 咦?这是唐朝的衣服吧! 常听大家说唐朝以胖为美,我是通过人偶的身形判断出来的,哈哈!答对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学姐,这是宋朝贵族小姐的衣服吗?这次你说错了!在宋朝,很多普通的百姓都会穿成这个样子!前面给你看的都是贵族的衣服,到了宋朝,由于整个社会经济繁荣,一般女性也有机会穿上华丽的衣服了。
你可以留意一下电视剧《水浒传》,里面普通女性也是穿着这种感觉的服装!唐宋每个朝代都会经历兴起、盛世、衰落的过程。
唐朝的服饰也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简单变复杂,再从复杂变简单。
早期的唐朝服饰比较简单,在经历了南北朝之后,服饰上多了一些来自少数民族的装饰元素;盛唐时期,衣服变得宽松而奢华;《簪花仕女图》展现的是唐末时期的服饰,衣服依旧宽松,但华丽程度已大不如前。
国风戏曲服装知识点总结一、历史发展国风戏曲服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戏曲表演,早在殷商时期,古人就开始有了歌舞戏曲表演,而在周代歌舞团体的设立表演中又增加了服饰的变化。
到了宋代,随着汴京和临安城的兴盛,以及戏曲、歌舞的繁荣,戏曲表演服饰日益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国风戏曲服装在不同朝代有了不同的演变和发展,最后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戏曲服装的特点1. 舞台服装的造型丰富多变,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 每个角色的服装都有其独特的形象和特色,通过服装来展现角色的性格、身份和社会地位。
3. 色彩浓烈大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表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4. 民族特色浓厚,中国传统戏曲服装多以汉族传统服饰为主,也兼收并蓄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使之更显得丰富多彩。
三、国风戏曲服装的分类国风戏曲服装根据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剧情,可以分为男性服装、女性服装以及儿童服装等多种类型。
其中男性服装一般包括皇帝、宰相、将领、文官、武士等角色的服饰,女性服装则包括皇后、贵妃、宫女、戏子、家姑等角色的服饰,儿童服装则是对少年角色的服饰。
四、国风戏曲服装的设计原则1. 符合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服装应该与角色的人物定位和戏剧情节相符,更好地展现角色的形象和气质。
2. 颜色和图案的搭配要富有变化和层次感,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一步加深角色的形象特点。
3. 要考虑服装的舒适度和舞台表现效果,服装的设计要符合角色的行动要求和表演需要。
4. 服装的材质和面料应该选取高质量的材料,考虑到服装的耐磨性和抗皱性,以及对舞台光线的透过效果。
五、国风戏曲服装的色彩与图案1. 色彩的运用:中国戏曲服装的色彩非常丰富,既有明亮鲜艳的颜色,也有深沉含蓄的色调。
比如在武生角色的服装中,通常使用红色、蓝色、黑色等颜色,而花旦角色的服装则偏向于浅色和柔和的调子。
2. 图案的表现:中国戏曲服装的图案设计特点是面积大、内容丰富、色彩丰富,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
影视服装类目表影视服装类目表一、概述影视服装是指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角色所穿戴的服装。
它不仅仅是角色的衣着,更是通过服装设计师的巧妙搭配和创意设计,为角色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持。
影视服装的设计与制作需要考虑到角色的特点、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等因素,以达到更好地表达角色性格和故事主题的目的。
二、古代历史类服装1.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历史类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服饰有汉服、唐装、宋装等。
汉服是指中国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其特点是宽袖大襟,裙袍长袍多用丝绸制成。
唐装则源于唐朝时期,以宽松舒适为特点,常见有长袍、马褂等款式。
宋装则以细腻精致为主要特点,常见有对襟衫、褙子等款式。
2. 日本古代服饰日本古代历史类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服饰有和服、袍装等。
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民族服饰,其特点是宽松、颜色丰富,常见有振袖、色无袖等款式。
袍装则多见于武士、贵族等角色,以黑色为主要颜色,注重线条的简洁和刚毅的气质。
三、现代时尚类服装1. 西方时尚在现代时尚类影视作品中,西方时尚常常成为设计师们的灵感来源。
西装是男性常见的正式服饰,其特点是修身剪裁和优雅大方。
连衣裙则是女性常见的时尚单品,有各种不同款式和长度可供选择。
2. 亚洲时尚亚洲国家的影视作品中也展示了独特的时尚风格。
韩国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服饰有韩服、校园制服等。
韩服是韩国传统民族服饰,其特点是宽松舒适,注重颜色搭配和细节处理。
校园制服则展示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和学生身份。
四、特殊职业类服装在影视作品中,不同职业的角色通常有着特殊的服装需求,以凸显他们的身份和工作性质。
1. 警察制服警察制服是警察在履行职责时穿戴的服装,其特点是严谨、正式和威严。
常见的设计元素包括警徽、肩章、腰带等。
2. 医生制服医生制服是医生在医疗工作中穿戴的服装,其特点是洁白、干净和专业。
常见的设计元素包括白大褂、口罩、手套等。
3. 军人制服军人制服是军人在执行任务时穿戴的服装,其特点是严谨、稳重和战斗力强。
20种汉服形制介绍1. 旗袍: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通常由长衫和裙子组成,女性常穿。
2. 襦裙:襦裙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女性汉服,上衣为襦(ru)领式设计,下摆多层纱裙。
3. 长袍:一种常见的男性汉服,通常由长袍、腰带和内衬组成,常见于历史剧或正式场合。
4. 背心衫:也称为"褡裢坎",是男性汉服中的一种上装,没有袖子,适合夏季穿着。
5. 对襟衫:这是一种男女通用的传统汉服,前襟两侧对称开襟设计。
6. 袍子:类似于长袍,但长度更短,并且没有腰带,常用于日常穿着。
7. 衫裤:一种传统的男性汉服,由上衣和长裤组成,适合日常生活。
8. 工作服/劳动服:汉服的一种变体,结合了传统元素和现代实用性,常见于工作场合。
9. 童装: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汉服,通常采用亮丽的颜色和可爱的图案。
10. 礼服:一种正式场合穿着的汉服,常见于婚礼、庆典等重要场合。
11. 朝服:古代官员在朝廷上穿戴的汉服,根据官职不同有不同的等级。
12. 宫廷装:专为皇室贵族设计的华丽汉服,常见于历史剧或宫廷展览。
13. 文胸袄:一种女性汉服,由胸衣和外罩组成,强调胸部曲线。
14. 鸽子裙:一种女性汉服,有多层裙摆,看起来像鸽子展翅飞翔。
15. 花褶裙:流行于明清时期的女性汉服,裙身下摆呈现出花瓣状的褶皱。
16. 四川汉服:四川地区特有的一种汉服,以其独特的样式和绣花工艺而闻名。
17. 清代汉服:清代汉服是清朝时期的传统服饰,注重细节和刺绣装饰。
18. 民国汉服:民国时期的汉服,结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呈现出简约而时尚的风格。
19. 古装剧汉服:在电视剧或电影中经常见到的重现历史场景的汉服。
20. 客家汉服:客家地区的特色汉服,注重实用性和耐穿性。
中国戏曲服饰分类中国戏曲服饰分类大衣箱传统戏曲中角色穿的衣服,统称“大衣”。
置放文服蟒、官衣、帔、开氅、褶子等的衣箱,称为“大衣箱”。
一、富贵衣富贵衣,即“穷衣”,是大衣箱中第一件戏衣。
即在青褶子上缀若干块不规则的杂色绸缎,表示衣服破烂,满缀补丁。
为穷途潦倒的书生所穿。
这些书生后来又发达富贵了,故名“富贵衣”。
二、蟒蟒,传统戏曲中龙袍、蟒袍的简称。
模仿明代蟒衣制成。
在明代,蟒衣是皇帝的特赐品。
其样式为圆领大襟,宽袖,袖褃下有摆,绣有各种蟒纹。
单蟒面都斜向;坐蟒则面正向,尤贵。
中国封建社会,服装色彩的等级制在戏曲服装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以蟒袍为例,明黄色蟒始终为帝王、后妃专用,五爪明黄蟒则为皇帝的龙袍。
蟒袍最初有五色:红、绿、黄、白、黑,即后来的上五色;至清末,又增加紫、粉红、湖色、深蓝、秋香或古铜色,即后来的下五色。
十色蟒称“双堂蟒”。
大衣箱备男蟒十件,女蟒五件。
1、男蟒有十团龙老生蟒、散团龙小生蟒、打龙净角蟒和改良蟒。
2、女蟒有旦角蟒、老旦蟒和镶边女蟒(花衫蟒)。
旦角蟒,为后妃、公主、郡主、贵妇、女将等穿。
穿时,颈围大云肩,腰际挂玉带,内系裙子。
老旦蟒,为神话剧中的王母、传统戏中的太后、年老郡主、一品诰命夫人所穿。
其角色由老旦扮演,故称“老旦蟒”。
穿时不加云肩,腰围玉带或系丝涤,内系裙子。
镶边女蟒(花衫蟒),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早年扮演《贵妃醉酒》的杨贵妃时创作的,具有“梅派”特色的服饰。
三、官衣官衣,是模仿明代文武官常服“团领衫”而制作。
上层人物到一般官员穿的礼服,还有些武将在上朝办公时候都可以穿。
它的一个特点是:前胸后背缀有方形“补子”两块,上绣飞禽或走兽,以衣色来区分官秩,分男官衣和女官衣。
1、男官衣,除男官衣,还有判官衣、丑官衣、改良男官衣和女官衣。
2、女官衣,式样同旦角蟒,腋下无摆,长仅过膝,穿时腰际挂玉带。
老旦穿时可腰际可系丝涤。
老旦穿紫、秋香、古铜色女官衣,故又称“老旦官衣”。
浅析《满城尽带黄金甲》服饰文化的运用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一部经典的古装剧,其中服饰文化的运用也是非常出色的。
首先,《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服饰色彩鲜艳夺目,给人以华丽的视觉冲击。
比如,主角苏菲的服装,采用了紫色、绿色、红色等颜色,给人以浓郁的古典气息,让人眼前一亮。
此外,服装的设计也非常精致,比如苏菲的服装上有精美的花纹,给人以极其精致的感觉。
其次,《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服饰文化还体现在服装的细节上。
比如,苏菲的服装上有
精美的饰品,如黄金甲、珠宝等,这些饰品都是古代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出古
代服装的华丽和精致。
此外,服装的细节也体现了古代服装的特点,比如苏菲的服装上有
精美的褶皱,这些褶皱都是古代服装的特色之一,可以体现出古代服装的精致和优雅。
总之,《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服饰文化运用非常出色,既体现了古代服装的华丽和精致,又体现了古代服装的特色,让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服装文化。
古装剧不是服饰史教科书
来源:中国新闻网古装影视剧多年来广受观众欢迎,然而几乎每有一部古装影视剧热播,各种各样批评其不符合史实的“知识帖”就会在网络上疯传,其中服装设计因最为直观而成为众矢之的,从早些年的电影《英雄》到电视剧《甄嬛传》,再到近期热播的《武媚娘传奇》,“乱穿衣服”的指责不绝于耳,《武媚娘传奇》的重新剪辑更把这一话题推上风口浪尖。
这些批评究竟是一些人不明就里的一厢情愿,还是服装设计师们真的太过不学无术呢?
完全遵照历史设计服装:
技术上难实现,艺术上没必要
“影视作品故事发生年代距今越久远,创作者发挥度越大,年代越近对历史的忠实度一般来说则越高。
但影视剧毕竟是艺术创作而不是考古节目,不是纪录片,更不是服饰史教科书,服装设计没必要完全遵照历史。
要了解历代服饰的真实情况,应该看史料而不是古装影视剧。
”从事电影人物设计实践与研究多年的北京电影学院教师夏晓春说。
许多观众要求古装剧的服装设计完全遵照历史,这在专家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
据夏晓春介绍,汉代的服饰只有从马王堆帛画中依稀可见其踪影,原貌细节难以考究,拍摄相关题材的作品,服装设计师必须发挥创造力。
然而即便故事题材不那么久远,复制历史服装也不现实。
北京电影学院教师王展说,服装最基本的特征无非款式与颜色,我们今天广泛使用化工染料给衣服着色,而化工染料的历史不过200年,我国古人是用植物染色的。
“即便我们恢复植物染色技术,工艺上也很难与古人一样,颜色也必然是无法完全一致的。
完全遵照历史设计古装剧服装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实现。
”王展说。
复制历史服装不仅技术上不可行,艺术上也没必要。
王展表示,不管古装影视剧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朝代,观众总是当代人,艺术作品的服装设计必须考虑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和呈现在镜头下的视觉美感,古代服装的真实款式在今天的观众看来,很可能并不好看。
远的不说,仅仅找一张民国时期文人们心目中的美女林徽因的照片与当下的美女对比一番,便可知道审美风尚的转变有多么快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设计师可以胡乱设计服装。
知名服装设计师陈同勋曾一手打造电影《梅兰芳》、电视剧《甄嬛传》的服装,即将播出的古装剧《芈月传》的服装也出自陈同勋之手。
他说:“我们在设计服装时,对每个朝代服饰的基本特征是必须遵守的,比如电视剧
《甄嬛传》时代背景设定为清代,那么服装肯定要以旗装为基础,后妃服装较宽大,文官的补子绣禽类,武将的补子绣兽类。
至于细节,设计师的发挥空间很大,清代服饰极为繁复,原样搬到荧屏上并不好看,反倒是设计师没有独立艺术理念的表现。
”
陈同勋说,设计师除了要考虑细节,还要把握整体。
电视剧《甄嬛传》中多次出现后妃集体露面的情况,这就要斟酌衣服颜色的搭配,让镜头扫过时人物之间在着装上有所区别。
电视剧《芈月传》故事发生在秦代,历史记载秦人崇尚黑色,但设计服装时不可能让各个角色都穿黑色,那样的话画面太过压抑,远景时观众甚至看不出荧屏上的人是谁。
这些问题设计师都要考虑周全,不是一句“遵照历史”就能解决的。
如果真的遵照历史,镜头里一色黑衣,恐怕骂声要更大。
服装大体融合历史元素即可
突出作品风格、塑造人物最重要
影视剧的服装设计与时装秀的服装设计虽说都是服装设计,其实差距大到二者几乎是两个不同的行当。
陈同勋说:“时装秀侧重流行性、群体性、产品性,而影视剧的服装承担着塑造人物、突出作品整体风格的任务。
”
青年服装设计师方思哲是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的服装设计师之一,范冰冰饰演的武则天登基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方思哲一手打造。
“我没有囿于唐代的局限,而是采用大古装的概念,登基这套衣服刺绣极多、花纹复杂,领子的款式是西式的,目的是让武则天的形象和气势得到突出。
若完全按唐代风格设计,观众反而会觉得女皇气魄不足。
”
除了塑造人物,影视剧的服装还要与整个作品的风格和美学追求相统一。
夏晓春说:“一般来说现实主义作品的服装写实性强,而戏说的、写意的、表现主义的作品,服装创造性更大。
”夏晓春以《英雄》、《秦颂》、《荆轲刺秦王》三部以秦代为背景的电影做比较,清晰地诠释了这一问题。
《英雄》风格高度写意,强调大场面,武打动作具有舞蹈美,因此它的服装追求现代感,风格简洁飘逸,讲求大的色块关系而非细节。
《英雄》中的秦始皇着武士装上朝,传达的是设计师和导演对秦始皇穷兵黩武特性的认知与凸显。
《秦颂》故事与民间野史关系很大,民俗化特点突出,它的服装色彩丰富多样,款式上相对《英雄》更加贴近历史依据。
而《荆轲刺秦王》着意突出的是史诗感,它的服装因而更加写实,规避了多样的色彩,寻求一种历史的庄严与古朴。
作品的美学追求及塑造人物的需要都远比遵照历史更直接、更有力地影响着服装设计师的创作。
而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服装设计师,重要的问题不是是否符合历史,而是寄托一份直面当下的文化责任。
陈同勋说,前几年曾有某外国导演请他为一部中国题材古装电影设计服装,导演要求剧中一些角色的服装参照古罗马风格,以表现相应角色征战天下的战斗能力,遭到陈同勋的拒绝。
“中国文化不是强权文化,而是以宽广胸怀接纳世界,文化立场有偏差的作品我不会参与创作。
我认为这一点是比服装完全符合历史更加重要的。
”陈同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