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基础知识:社会影响之从众与服从
- 格式:doc
- 大小:25.32 KB
- 文档页数:2
“从众”“服从”傻傻分不清?应该很多考生都遇到这个问题,“从众”和“服从”这两个概念总是傻傻分不清,而且在做题的时候常常出现混淆的情况,尤其是做概念反选题的时候常常选不出来。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种:①自己对这两个概念还不是特别理解。
②学者们的观点不统一。
1、从众: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相对于服从而言,从众是自愿的行为。
如:人云亦云。
影响从众的因素:①个体的特点。
首先是年龄和性别。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从众,儿童比大人更容易从众;其次是知识经验;最后是个性特征。
②群体因素。
首先是群体的一致性强弱;其次是群体的权威性高低。
③刺激物的因素。
首先是刺激物的清晰性;其次是刺激物的内容。
2、服从: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
相对于从众而言,服从是非自愿行为。
如:屈打成招。
影响服从的因素:①命令者的权威性。
②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
③情境压力。
对于这两个概念,不同大咖的教材说法不一样,在做题的时候总会导致我们混淆,我们来感受下不同版本的教材对这两个概念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1、章志光的《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给出的定义如下: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服从即按照他人命令行动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之一。
2、而在冯忠良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给出的定义则是: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乍一看,怎么感觉章志光的从众概念和冯忠良的服从概念特别像?这也许就是导致我们混淆的原因了,但是没关系,我们看出题人是从哪个本书来出题,由此判断出题人倾向的答案是哪个就可以选出来了,我们来做一下下面这两题来区分一下。
第十一章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变化。
社会影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第一节他人在场一.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社会促进是指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他人在场促进了活动的完成,并且提高了活动效率。
(蚂蚁搬土实验)社会抑制是指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他人在场不是促进活动,而是干扰了活动的完成,而且抑制了活动效率。
两个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不管是结伴效应还是观众效应,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的效应.(思考:影响因素是什么?)二.关于他人在场的理论解释—-优势反应强化说(查荣克) 由于他人在场,我们每个个体会提高自己的动机水平,优势反应就会增强,越熟练的工作完成得越好(促进),反之,越不熟练的完成得越差(抑制).三.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某个任务的时候,个人付出的努力会比他自己单独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付出的努力更少一些。
解释:(1)在群体的情况下,大家一起完成活动的时候,对于活动中的每一个人,他的责任意识会下降;(2)心理学觉得,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意识,在群体中所做事情的成果被淹没在群体中其他成员的成果当中了。
例子:和尚挑水吃,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四.去个性化指一个人在群体当中,去做某种活动的时候,因为他对这个群体的认同,就淹没了对自己个人身份的感知,即失去了个性感,认为所做事不是他自己的责任而是群体的责任.积极的方面:防暴警察维护社会秩序消极的方面: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1895年出版《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研究集群行为,集群行为一个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人们在集群的时候去个性化了。
例子:1985中国足球5。
19事件;网络的虚拟化也实现了心理上的去个性化第二节从众、服从和顺从一.从众(带非理性的色彩)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使之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倾向。
(即随大流现象)分类:真从众--口服心服权宜从众——口服心不服不从众经典实验:(1)谢里夫的经典实验-在某种情况下,我们是要以别人的观点行为作为我们做出行为的依据的。
《社会心理学》易错知识点在学习社会心理学的过程中,有不少知识点容易被误解或混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其中的易错点。
一、从众与服从从众和服从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
从众指的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观点、行为,以与多数人保持一致。
而服从则是在权威命令下,被迫做出的行为。
易错点在于,很多人认为从众和服从都是出于外部压力而做出的被动行为,没有意识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从众更多是受到群体规范和社会影响的驱动,个体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自愿性;而服从则是对明确的权威指令的回应,通常伴随着对不服从可能带来后果的恐惧。
例如,在一个班级中,如果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某种学习方法,个别同学也跟着采用,这是从众;但如果老师强制要求全班同学必须使用特定的学习方法,这就是服从。
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很多人会错误地认为态度必然决定行为。
然而,事实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直接。
虽然积极的态度往往可能导致积极的行为,消极的态度可能导致消极的行为,但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这种关系。
比如,情境因素、社会规范、个人的能力和资源等。
一个人可能对环保持有积极的态度,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缺乏垃圾分类的设施或者周围人的不配合,可能无法落实环保行为。
另外,人们有时会为了符合社会期望而表现出与内心态度不一致的行为。
三、归因偏差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我们常常会出现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就是一个常见的易错点。
基本归因错误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其内在特质,而忽略了外部情境的影响。
比如,看到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大声争吵,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个人脾气不好,而忽略了可能是当时的环境极度紧张或对方受到了极大的挑衅。
相反,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我们往往会更多地归因于外部情境。
这种自我服务偏差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四、社会认知中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对某个群体的概括性、固定的看法。
这是一个容易出错且具有潜在危害的认知方式。
一方面,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我们对某个群体的成员产生不公正的判断和对待。
社会⼼理学笔记第⼗五章从众、依从和服从本章要点从众的概念服从和依从的定义从众的原因服从和依从的⼼理机制依从⾏为诱导策略服从的经典实验服从的原因第⼀节从众、依从和服从概述⼀、基本概念从众、依从和服从属于社会中常见的社会影响现象,三者都是个体或群体态度与⾏为朝着社会占优势的⽅向变化的现象,这⾥的优势⽅向可以是多数⼈的⾏为⽅向,或者是互动对象的期许,也可以是权威的命令。
从最轻的“简单暗⽰”到最重的“强化灌输”都包括在社会影响范围内。
根据⾏为原因和⾏为表现的不同,社会影响可以划分为从众、依从和服从三种主要类型。
(⼀)从众的概念社会⽣活过程是⼀个群体互动的过程,群体成员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获得各⾃需要的信息。
个⼈需要⽤从众的⽅式在最⼤可靠程度上使⾃⼰迅速适应⼀种⾃⼰缺乏判断资源的环境。
从众的⾏为⽅式对于个⼈具有重要的社会适应意义。
⼀个社会从社会功能的执⾏到社会⽂化的延续,保持多数⼈的观念与⾏为⼀致都是必要的,社会有共同的语⾔、共享价值观与共同⾏为⽅式,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才能够顺利进⾏,社会作为整体才能顺利运作和延续。
从个⼈的⾓度说,⼀个⼈只有在更多的⽅⾯与社会的主导倾向取得⼀致,才能够适应其赖以⽣存的社会,否则他将困难重重。
(⼆)依从的定义依从指⼈因为他⼈的期望压⼒⽽接受他⼈请求,⾏为符合别⼈期望的现象。
(三)服从的定义个体或群体在权威命令之下,控球直接的或规范的压⼒⽽做出命令指定⾏为的现象。
⼆、从众、依从与服从的联系与区别三、少数⼈的影响第⼆节从众⼀、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三)不从众三、从众⾏为的利⽤与控制(⼀)有益从众团体共识是团体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共识暗含着正确性,对群体成员如何⾏为提供了启发。
(⼆)不良从众的控制⼀个良性的群体,需要发展民主氛围,减少群体的压⼒,以使不良的从众倾向受到控制。
研究表明,如果群体给予从众者较多的赞赏和对偏离者不能宽容时,就会诱导更多的从众⾏为。
心理学考研基础知识:社会影响之从众
与服从
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既然这世界不是只有我们一个人,那我们的行为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别人的影响。
如果让你站在几百人的面前做个演讲,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有压力,那如何克服和看待这个压力呢,心理学家拉塔纳提出了社会影响理论。
有些人抗干扰能力强一些,有些人则弱一些,还有些影响则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考研心理学社会影响要涉及的内容。
心理学考研基础知识:社会影响之从众与服从
(1)从众:
①含义: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俗称“随大流”。
自愿是从众的重要特点。
②功能: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促进个体适应社会。
③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生活中最普遍的从众形式);反从众。
④原因: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高。
⑤影响因素:群体因素(群体成员一致性高、凝聚力强、群体规模在3~4人时,从众行为较多);个体人格因素(自我评价高、独立性强的,从众少);情境的明确性(越明确,从众行为越少);其他因素(性别、智力对从众可能也有影响,但结论不明确)。
⑥从众实验:谢里夫社会规范实验;阿希知觉判断实验。
(2)服从:
①含义: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②服从实验:米尔格莱姆电击实验。
③原因:“合法权利”、“责任转移”、归因。
④影响因素:命令者的权威性;被试的道德水平;诱骗入门的策略;权威的接近程度;受害者的靠近程度。
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他人的数量、重要性和接近性。
拉塔纳曾用光的作用来类比。
光照在平面上,平面接收到的“光量”,不仅取决于开了多少灯,而且取决于灯泡的瓦数,以及它与平面的接近程度。
个人所受来自他人的影响与他人的数量、他人的重要性以及他人与个体的接近性有关。
从众与服从是属于社会影响的典型表现之一,也是考研心理学中经常会考查的内容,各位考生应给予一定的关注,祝复习顺利。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