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黄抗体生产及应用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94.50 KB
- 文档页数:25
抗鸡球虫卵黄抗体制备及初步应用作者:钱玮霖指导老师:徐前明(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合肥 230061)摘要:本项目旨在研制抗鸡球虫卵黄抗体,为防治鸡球虫病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利用对临床所分离的球虫,经超声波裂解制备粗抗原,然后将所得抗原分别于弗氏完全佐剂和不完全佐剂混合,经肌肉注射方式对鸡蛋进行免疫,收集免疫后的卵黄;采用饱和硫酸铵法分离卵黄中的抗体,并用聚乙二醇浓缩获得较高浓度的抗体;采用凝集试验确定其抗体水平,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进行抗体纯度分析;最后将所分离的抗鸡球虫卵黄抗体用于鸡感染球虫保护试验。
结果表明:(1)临床所分离得球虫多为混合感染,达3种以上;(2)蛋鸡经免疫后,经凝集试验可证实其抗体水平可达1:28,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后抗体大小为67.0kD 和23kD,且纯度较高。
基于上述情况,认为本试验制备出抗鸡球虫卵黄抗体方法并初步阐明了其抗鸡球虫的基本功能。
关键词:鸡球虫病;卵黄抗体;保护试验引言鸡球虫病广泛存在于养鸡业中,常造成大批死亡,其死亡率可最高达80%,且病愈鸡生长严重受阻,抵抗力降低,易继发其他疾病。
每年,全世界因为鸡球虫病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1]。
因此,鸡球虫病是养鸡业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在我国,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由于气温高、湿度大,这种环境利于球虫卵囊的孢子发育,本病常常呈暴发性流行,危害更加严重。
然而,目前对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绝大部分多依赖于药物的预防和治疗上,即化学合成药物和抗生素两大类,自从1936年首次出现专用抗球虫药以来,已报道的抗球虫药达40余种,但是因为球虫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大量使用化学药物势必会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问题等,这也是当今养禽业所遇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上述问题存在,为临床防治鸡球虫病提出紧迫任务。
卵黄抗体在禽胚孵化过程中逐渐进入禽胚血液,为刚出壳雏鸡提供被动免疫保护,在雏鸡疾病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
抗甲型流感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活性评价及其应用研究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快、抗甲流病毒的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同时有效疫苗的制备难度很大,因此寻找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甲型流感防治药物成为目前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卵黄抗体(Egg yolk immunoglobulin, IgY)具有来源广、特异性好、安全无残留、性能稳定及价格合理等优点,在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采用灭活甲型流感病毒为抗原免疫产蛋鸡,制备特异性IgY,对IgY的体内外抗病毒活性及其在甲型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为特异性IgY在甲型流感的预防、治疗及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1抗甲型流感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1.1以灭活甲型H1N1流感病毒A/广东/732/2009(H1N1)pdm09和A/加利福尼亚州/7/2009(H1N1)pdm09毒株及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A/广东/622/2009(H1 N1)和A/广东/749/2009(H3N2)毒株为抗原分别免疫蛋鸡获得特异性IgY。
采用PEG沉淀法得到IgY纯度95.80%,回收率93.01%。
1.2经ELISA检测,不同抗原免疫产生的抗体效价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 mg/mL的IgY的最高效价达3200,最高效价在卵黄中可持续6周,高效价抗体(>2500)在卵黄中可持续10周以上。
2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卵黄抗体的体外活性评价主要对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A/广东/732/09(H1N1)pdm09 IgY的抗病毒活性进行了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的评价。
2.1琼脂扩散和荧光免疫实验,结果表明IgY能与病毒颗粒结合并使其产生沉淀;Western Blot分析和HI实验,结果显示IgY能与病毒表面的主要膜蛋白神经氨酸酶(NA)、血凝素(HA)、核蛋白(NP)及基质蛋白(M)发生特异性结合,能有效抑制病毒对红细胞的凝集作用,1.0mg/mL的IgY能完全抑制红细胞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为128。
2019.05作者简介:吴卫东(1979-),山东省菏泽市人,研究生,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通信作者:魏中锋(1978-),陕西省扶风县人,研究生,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鸡法氏囊和腺病毒精制卵黄抗体制备与应用吴卫东1魏中锋2※徐梅2蔡文利1(1,山东省菏泽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274000;2,山东省菏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740001)摘要:利用当地分离的禽法氏囊和腺病毒流行株制备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后制备高免精制卵黄抗体,通过多次加强免疫,以PEG6000沉淀提取和微滤孔滤膜过滤获得精制卵黄抗体,并对卵黄抗体的质量进行检验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卵黄抗体的预防和治愈效果较好。
关键词:鸡;法氏囊;腺病毒;卵黄抗体;试验鸡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可引起免疫抑制性的鸡的烈性传染病[1]。
近几年,鸡法氏囊和腺病毒对目前鸡养殖业已造成重大危害,尤其在有些地区还存在禽法氏囊和腺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
本试验用从当地分离的鸡法氏囊和腺病毒流行株病毒制备成二联油佐剂灭活疫苗后,经过对150日龄的蛋鸡进行3次免疫后,制备出抗鸡法氏囊和腺病毒二联精制卵黄抗体,有望对当地鸡法氏囊和腺病毒疫情进行有效控制。
1材料1.1毒株及疫苗毒株为由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当地流行株,疫苗为本实验室制备的鸡法氏囊和腺病毒二联灭活油乳剂疫苗。
1.2试验鸡卵黄抗体鸡有本地某种蛋鸡养殖场提供150日龄产蛋鸡50只,SPF 鸡购自济南斯帕法斯家禽有限公司。
1.3试验主要仪器电子天平购自日本岛津(Shimadzu)公司、高速冷冻离心机购自德国SIGMA/西格玛公司。
1.4试验试剂法氏囊琼扩标准抗原、法氏囊琼扩标准阳性血清,鸡腺病毒I 亚群IV 型琼扩标准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购江苏农科院家禽研究所。
聚乙二醇6000购自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
2方法2.1产蛋鸡免疫对试验产蛋鸡每只鸡颈部皮下注射鸡法氏囊和腺病毒二联灭活疫苗0.5ml/只,2周后加强免疫胸部肌肉注射灭活疫苗0.5ml/只,在第4周后进行最后一次加强免疫颈部皮下和腿部肌肉各注射灭活疫苗0.5ml/只。
卵黄抗体的制作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卵黄抗体的制作卵黄抗体是治疗鸡新城疫(ND)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一种特效药,于20世纪90年代,利用免疫学理论研究生产的新药,具有特异性诊断、治疗和预防作用。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上,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制作方法将新城疫I系苗、传染性法氏囊强毒苗连续注射健康无病产蛋鸡三次,第一次1个免疫量,第二次2个免疫量,第三次3个免疫量。
待3周后收集母鸡所产的蛋,无菌采取蛋黄,加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20的混悬液,测定效价,加入抑菌剂,然后进行分装,在0℃以下保存备用。
卵黄抗体成分与效价卵黄抗体也称母源抗体、IgG抗体。
是母体血液中小分子抗体IgG通过胎盘、输卵管、滋养层传给后代。
保存入卵的蛋黄中,若孵化出鸡雏,则对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有特异的抵抗作用。
这种抵抗作用称为抗体,其分子结构称为单体Ig,由2条多肽重链和2条多肽轻链组成。
沉淀系数7S,分子量,含糖%。
现已发现有四种IgGT型重链同种异型,也称作四个亚型并含硫的半胱氨酸。
具有抗感染、抗菌、抗病毒作用。
由于氨基酸排列顺序具有高度可变性,能接触到抗原的物质,并发生特异结合,产生中和作用,从而体现特异作用。
卵黄抗体好与否的标准是用HA和HI试验测定的稀释倍数,称为效价,Iog2的指数越大,效价越高,通常把1∶64效价称为高免卵黄抗体,其半衰期为4天左右,因此,用卵黄抗体替代主动免疫时间在2周~4周,应科学选择使用日期,注意半衰期,计算保护期,当降到临界线时,应及时补充。
卵黄抗体的作用诊断作用:卵黄抗体具有沉淀素的特性,当诊断时,若怀疑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可采取病料5克,加灭菌生理盐水10毫升,研磨,加抗菌剂抑菌,置于冰箱过夜,作为未知抗原,制作备用琼脂板,打成梅花状七孔后,同时加入未知病料抗原和已知的卵黄抗体各一份,约毫升,25℃放置24小时~72小时,出现肉眼可见白色沉淀线,为阳性反应。
卵黄抗体的提纯及应用
卵黄抗体是一种针对鸡蛋卵黄中的蛋白质进行识别和结合的抗体。
由于鸡蛋卵黄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营养成分,因此卵黄抗体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食品科技领域等。
卵黄抗体的提纯方法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多种技术。
其中,离子交换层析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该技术的步骤包括:将混合溶液加到已经平衡好的离子交换层析柱中,洗脱非特异性吸附物质,然后用适当的洗液洗脱目标蛋白质。
凝胶过滤是用孔径大小分列的凝胶包装柱,通过洗涤和吸脱的方式,将目标蛋白质从其他混杂物中分离出来。
亲和柱层析则是通过将特定的亲和剂固定在某种无机或有机材料上,制成柱后,再利用亲和剂与目标物质的特异性结合,从而将目标物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利用目标物质与亲和剂之间的特定相互作用使其分离,可以保持目标物质的天然构象,纯度相对较高。
卵黄抗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食品科技等领域。
在生物学中,卵黄抗体可用于免疫印迹实验、免疫沉淀实验、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多种实验。
在医学中,卵黄抗体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在食品科技领域,卵黄抗体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也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某些成分。
总之,卵黄抗体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适的提纯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卵黄抗体,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