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用药
- 格式:doc
- 大小:794.50 KB
- 文档页数:26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与注意事项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鼻、喉、气管、肺等呼吸器官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及注意事项。
一、鼻炎用药与注意事项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喷嚏等。
治疗鼻炎可采取药物治疗,常见的用药包括抗组胺药和局部鼻用类固醇。
1. 抗组胺药:抗组胺药能够缓解过敏原引起的鼻黏膜水肿和瘙痒感。
常见的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右美沙芬等。
使用抗组胺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 局部鼻用类固醇:局部鼻用类固醇能够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如鼻塞和鼻痒。
常见的局部鼻用类固醇有麦考酚酸氯雷他定、氟替卡松等。
使用时需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注意使用时间和剂量。
二、咳嗽用药与注意事项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症状,分为干咳和有痰咳。
对于不同类型的咳嗽,药物治疗也有所不同。
1. 干咳:干咳常见于支气管炎和过敏性咳嗽等疾病。
治疗干咳可采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可待因等。
使用镇咳药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产生依赖性。
2. 有痰咳:有痰咳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治疗有痰咳可采用祛痰药,如氨溴索、盐酸氨溴索等。
使用祛痰药需坚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帮助痰液排出。
三、哮喘用药与注意事项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疾病,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和气促。
治疗哮喘主要包括控制性治疗和急性发作时的缓解性治疗。
1. 控制性治疗:控制性治疗是指长期使用的药物,旨在控制哮喘症状的发作和减少炎症反应。
常见的控制性治疗药物有吸入型皮质类固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使用控制性治疗药物时需坚持按时使用,严格控制剂量。
2. 缓解性治疗:缓解性治疗是指用于急性发作时的药物,能够迅速缓解气道痉挛。
常见的缓解性治疗药物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等。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指南中文版
呼吸系统疾病涉及到多种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等。
针对这些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指南:
1. 哮喘,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治疗和急性发作治疗。
控制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吸入类固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类固醇。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的治疗主要包括吸烟戒断、支气管扩张剂、类固醇和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药物。
3. 肺炎,肺炎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抗生素,常见的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
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同时,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疗效或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呼吸系统用药1. 引言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功能的各种疾病。
呼吸系统用药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呼吸系统用药,包括药物分类、药物作用机制和常见的临床应用。
2. 药物分类呼吸系统用药可以根据其药物作用机制和临床适应症进行分类。
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呼吸系统用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主要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气道,从而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呼吸道通畅性。
常见的支气管舒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
2.1.1 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舒张气道。
常用的β2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福莫特罗等。
2.1.2 抗胆碱药物抗胆碱药物主要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减少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舒张气道。
常见的抗胆碱药物有异丙托溴铵、托溴米溴铵等。
2.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常用于控制炎症反应。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有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2.3 抗生素抗生素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可以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特定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而特定抗生素则对特定的细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常见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3. 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呼吸系统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β2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β2受体,使细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扩张气道。
•抗胆碱药物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减少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舒张气道。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减轻气道炎症。
•抗生素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的增殖。
4. 常见的临床应用呼吸系统用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支气管舒张剂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能够缓解气道痉挛、减少喘息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控制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呼吸系统用药培训简介呼吸系统用药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深入研究,新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涌现。
对医务人员而言,持续的学习和培训是必要的,以保证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服务,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为医务人员进行呼吸系统用药培训提供参考。
呼吸系统疾病1.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特征为变异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常见症状包括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
哮喘的治疗主要分为控制治疗和急性发作治疗。
1.1 控制治疗控制治疗主要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药物。
常见的药物包括:•长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例如沙美特罗)•吸入型肾上腺皮质激素(例如布地奈德)•白三烯受体阻断剂(例如孟鲁司特)•可扩血管药物(例如格列本脲)控制治疗的目标是降低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减少急性发作的发生。
1.2 急性发作治疗急性发作治疗主要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
常见的药物包括:•短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例如沙丁胺醇)•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例如异丙托溴铵)•系统性糖皮质激素(例如泼尼松龙)急性发作治疗的目标是尽快缓解症状,控制发作。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征为气流受限,通常与吸烟有关。
常见症状包括气促、咳嗽、咳痰等。
COPD的治疗主要分为控制治疗和急性加重治疗。
2.1 控制治疗控制治疗主要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药物。
常见的药物包括:•β2-肾上腺素激动剂(例如沙美特罗)•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例如异丙托溴铵)•吸入型肾上腺皮质激素(例如布地奈德)控制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防止急性加重。
2.2 急性加重治疗急性加重治疗主要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和系统性糖皮质激素。
常见的药物包括:•短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例如沙丁胺醇)•系统性糖皮质激素(例如泼尼松龙)急性加重治疗的目标是尽快缓解症状、改善通气功能。
呼吸系统用药一览表(呼吸内科)呼吸系统用药一览表(呼吸内科)
以下是一份呼吸内科常用的药物清单及其用途。
支气管舒张剂
- 氨茶碱: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
- 哌卡特: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痉挛的紧急治疗,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 皮质类固醇: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用于控制气道炎症和减轻哮喘症状。
抗生素
- 青霉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 强力霉素:适用于治疗某些耐药菌引起的严重呼吸道感染。
- 头孢菌素:广谱抗生素,可治疗呼吸系统各类感染。
粘稠剂
- 止咳糖浆:用于缓解痰液黏稠、引起咳嗽的症状。
- 祛痰药:如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可帮助清除呼吸道积聚的痰液。
其他药物
-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喷嚏等症状。
- 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用于缓解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疼痛。
- 抗炎药物:如布洛芬、泼尼松龙等,可减轻呼吸系统炎症导致的不适。
以上只是部分呼吸内科常用药物的一览表,根据个体情况和疾病类型,具体的用药需由医生根据临床判断进行决定。
请在用药前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勿替代医师的指导,用药前请咨询专业医生。
呼吸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主要指呼吸道方面常见疾病的用药,其中感冒类药物和咳嗽类药物是本类用药中最主要的两大类。
除此之外,还包括咽喉、口腔、鼻腔方面的用药,而清热解毒类药物中的大部分也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因此也将其归纳为本章节的内容。
一、抗感冒用药感冒也称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抗感冒用药品类繁多,包括中成药、中西药结合制剂以及西药复方制剂。
其中,中成药又根据感冒的中医辩证类型而分为不同的种类;西药多数是复方制剂,由解热镇痛剂、血管收缩剂、抗组胺成分、中枢兴奋剂以及抗病毒成分等当中的几种所组成。
1、中成药中医学理论认为,感冒有感受风寒、风热等不同病因所致。
不同病因导致的感冒,使用中药来治疗时应采用不同的用药原则和不同的药物,而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多采用麻黄、桂枝、紫苏、桔梗、生姜等药性温热的解表药;而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则多采用桑叶、菊花、连翘、柴胡等药性寒凉的解表药。
中成药分类代表药物功能主治风寒感冒药参苏丸、参苏感冒片、五积散、四季感冒片、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感冒解毒灵颗粒等。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适于风寒感冒,症见怕冷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流清涕,咳漱,痰稀等。
(注:感冒解毒灵颗粒风寒风热都可以。
)风热感冒药感冒灵胶囊、桑菊感冒片、复方感冒灵片、风热感冒颗粒、柴黄片、维c银翘片、精制银翘解毒片、感冒清片等。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适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咳嗷,咳浓痰。
表里两感药小柴胡颗粒、防风通圣散、重感灵片等。
表里两解,适于表里两感、风寒风热混合型感冒,症见寒热往来,头痛眩晕,四肢酸痛,咽喉肿痛等。
暑湿感冒药十滴水胶丸、藿香正气滴丸、保济丸等。
(参见胃肠道用药章节)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适于暑湿感冒(也称胃肠型感冒),症见胸闷倦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风寒感冒药1类:包括葛根汤合剂、风寒感冒颗粒等。
该类品种具有“风寒专一性”,组方全部为解表温中药,无任何凉性成分,为强力散寒解表药。
风寒感冒初起开始服用效果最佳。
◆风寒感冒颗粒【组方】麻黄、葛根、桂枝、防风、紫苏叶、白芷、桔梗、苦杏仁、陈皮、干姜、甘草。
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个性特点】专门针对寒感冒,组方成分多,兼有止咳化痰功效。
2类:包括参苏丸、参苏感冒片、四季感冒片等。
该类品种具有以下特点:化痰止咳的感冒药;一年四季均适用;适合老人、儿童、孕妇等体弱人群,尤其经常感冒者;参苏丸和参苏感冒片还兼有滋补作用,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复发。
◆参苏丸【组方】党参,紫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半夏(制),陈皮,枳壳(炒),桔梗,木香等。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用于体弱感冒,怕冷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恶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翌日2~3次。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风热感冒者不适用;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参苏感冒片【组方】党参、紫苏叶、桔梗、姜半夏、葛根、茯苓、陈皮、前胡、枳壳、甘草、麦冬、桑白皮。
【功非主治】祛风解表,化痰止咳。
用于伤风感冒,寒热往来,鼻塞声重,咳嗽。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个性热点】有滋补成分,可以扶正固本。
尤其适合老年、妇女等体弱、经常感冒者。
◆四季感冒片【组方】紫苏叶、荆芥、连翅、大青叶、防风、桔梗、陈皮、香附(炒)、炙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
用于四季风寒感冒发热头痛,鼻流清涕,咳嗽口干,咽喉疼痛,恶心厌食。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个性特点】1、尤适于体弱感冒者:儿童、老年人、妊娠及产后,久病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者。
2、药性温和,组方虽辛温而不燥,虽发散而不烈,无过汗伤津之弊。
【疑问解答】怀孕三个月的孕妇可以服用四季感冒片吗?怀孕的妇女是完全可以服用四季感冒片的。
四季感冒片全部由紫苏叶、荆芥、连翘、大青叶、防风、桔梗、陈皮、香附、炙甘草组成,紫苏叶主治脾胃气滞、胸闷、呕恶,并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由此看来,四季感冒片是很适合孕妇感冒的,此外,儿童、老人、体虚感冒者也尤其适合。
3类:包括感冒解毒灵颗粒、感冒软交囊、感冒清热颗粒等。
该类品种的共同点是:组方相似,都有解表散寒,止痛,宣肺气作用;止痛成分居多,对于头痛,骨节酸痛可作为首选。
◆感冒解毒灵颗粒【组方】紫苏叶、板蓝根、前胡、防风、金银忍冬叶、连翘、麦冬、苦杏仁、羌活、川芎、陈皮、桑白皮、牛蒡子。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清热解毒。
用于感冒、头痛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肢体酸痛,亦可作防治流感常备药。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三次。
10岁以下小儿,一次5克。
【个性特点】①既可用于风寒感冒,又可用于风热感冒,或寒火不清感冒。
②成人和小儿两种不同规格供选择。
③具备防治流感配方,可以用于团体或全家庭集体性质感冒药。
◆感冒软胶囊【组方】麻黄,桂枝,荆芥穗,黄芩,苦杏仁,羌活,川芎,防风,白芷,石菖蒲,葛根,薄荷,当归,桔梗等14味。
【功能主治】散风解热。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个性特点】1.组方特色:源于中医传统名方“麻黄汤”和“九味羌活汤”加减而来,是治疗风寒感冒的良方;2.含有羌活,川芎,白芷,石菖蒲,葛根,当归,止痛效果好,对感冒带来的疼痛效果显著,同时含有黄芩,对咽喉肿痛有一定凉血消肿作用。
◆感冒清热颗粒【组方】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
一次1袋,一日2次。
发热体温超过38.5。
C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个性特点】风寒感冒药,尤适于寒感冒亦见发热者。
风热感冒药1类:包括柴黄片、风热感冒颗粒、桑菊感冒片等,该类品种的共同点是组方全部为清热解表药,无任何西药成分。
风热感冒初起服用效果最佳。
◆柴黄片(口服液)【组方】柴胡、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
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周身不适,头痛目眩,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片,一日2次。
【个性特点】适于发热感冒,较好的退烧效果。
◆风热感冒颗粒【组方】板蓝根、连翘、薄荷、牛蒡子、菊花、苦杏仁、桑枝、芦根、桑叶、六神曲、荆芥穗。
辅料为蔗糖、淀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咽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有汗,鼻塞,头痛,咽痛,咳嗽,多痰。
【用法鱼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个性特点】明显的清热利咽效果,尤适于感冒咽喉肿痛明显者。
◆桑菊感冒片【组方】桑叶、菊花、连翘、苦杏仁、桔梗、芦根、薄荷油、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个性特点】适于风热感冒头部和咽喉症状明显者;含有“桑菊饮”,特别改善风热感冒伴流眼泪症状。
2类:包括感冒灵胶囊、复方感冒灵片、维C银翘片、感冒清片等。
该类品种的共同特点是均为中西药结合制剂,添加了一些西药成分,见效较快,但有一些相关的副作用,如含有扑尔敏成分的会有嗜睡的副作用。
◆感冒灵胶囊【组方】三叉苦、岗梅、马来酸氯苯那敏、金盘银盘、咖啡因、薄荷油、野菊花、对乙酰氨基酚。
辅料为滑石粉。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用法用量1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特点分析】①中药解表扶正,西药快速解除症状,双重起效;②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干,口舌生疮,鼻塞,涕浊,咽痛,咳嗽;②加咖啡因,为中枢兴奋剂兼有镇痛作用,抗嗜睡,一定程度缓解头痛。
④两天(一盒)一疗程,方便快捷,避免感冒久延不愈的后顾之忧。
⑤缺点:止咳化痰效果差,如有咳嗽咳痰,还应配合其它止咳化痰类翁物。
【注意事项】糖尿病、上消化道溃疡、膀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甲状腺机能亢进、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慎用,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复方感冒灵片【组方】金银花、五指柑、野菊花、三叉苦、南板蓝根、岗梅、对乙酰氨基酸、马来酸氨苯那敏、咖啡因、辅助材料为滑石粉、蔗糖和淀粉。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之发热,微恶风寒,头身痛,口干而渴,鼻塞涕浊,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粘稠。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二天为—疗程。
【个性特点】比感冒灵胶囊多了一味成分:五指柑,为清热解毒药。
(叶:清热解毒,化湿.根茎:清热止咳,化痰)◆维C银翘片【组方】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芦根、淡竹叶、甘草、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13味。
辅料为淀粉(每片含维生素C49.5mg、对乙酰氨基酚l05mg、马来酸氯苯那敏1.05mg)【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扫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饭后服用。
【个性特点】含有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抗反复感冒。
◆感冒清片【组方】南板蓝根、大青叶、金盏银盘、岗梅、山芝麻、对乙酰氨基酚、穿心莲叶、盐酸吗啉胍、马来酸氨苯那敏。
【功能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发烧,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肿痛,全身酸痛等症。
【用法用量】一次3~4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器及高空作业等【个性特点】含有西药抗病毒成分吗啉胍,中西结合,互补并增强抗病毒疗效。
◆精制银翘解毒片【组方】金银花、连翘、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薄荷脑、扑热息痛。
每片重0.26克(每片含扑热息痛44毫克)。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解表退烧。
用于流行性感冒,发冷发烧,四肢酸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片,一日2次。
【个性特点】中西药结合,含解热镇痛成分。
表里两感类共同点:表里两解,适于表里两感、风寒风热混合型感冒,症见寒热往来。
◆小柴胡颗粒【组方】柴胡、大枣、党参、甘草、黄芩、姜半夏、生姜。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20g,一日3次。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不适用。
【个性特点】1.感冒伴有寒热交替(一阵热一阵冷)2.感冒伴有肠胃症状如心烦想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