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1.28 KB
- 文档页数:1
“719”洪水在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中的运用分析及晓光【摘要】通过分析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7·19”(2016年7月19日)暴雨洪水上游来水量、蓄滞洪水量,说明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运用在防御“7·19”暴雨洪水中发挥了滞蓄洪水的重要作用.【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大陆泽;宁晋泊;“7·19”洪水;蓄滞洪区【作者】及晓光【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大陆泽及宁晋泊原均为天然洼地,海河流域1963年特大洪水后,1966~1968年根治海河工程在滏阳新河入口向上游延伸修建了东围堤(老漳河左堤)和北围堤(洨河左堤),两洼正式成为蓄滞洪区。
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是海河流域第一大滞洪区,全国第三大滞洪区,是海河流域的关键防洪工程,对保护下游黑龙港地区、天津市、华北油田、京九铁路等重要设施至关重要,在流域防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位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一级支流滏阳河系中游,河北省邢台市东北部,京广铁路以东。
大陆泽和宁晋泊以邢(台)南(宫)公路(S324省道)为界,以南为大陆泽,以北为宁晋泊。
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面积2041km2,其中大陆泽面积581km2,容积8.62亿m3;宁晋泊面积1460km2,容积26.90亿m3。
大陆泽和宁晋泊蓄滞洪区滞蓄上游多条河流的洪沥水。
洺河、南澧河(沙河)、顺水河(七里河)、牛尾河、马河(李阳河、小马河、白马河)及留垒河等汇入大陆泽,集水面积1.0158万km2,洪水汇集后由北澧河(北澧新河)承泄入宁晋泊;滏阳河、北澧河(北澧新河)、泜河、午河(泲河)、北沙河(槐河)、洨河等流入宁晋泊,艾辛庄以上集水面积1.4877万km2。
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涉及邢台市的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广宗县和平乡县等8个县,以及大曹庄管理区,涉及乡(镇)48个,其中大陆泽15个,宁晋泊40个,858个村。
陵川县2016年7月18-21日强降雨天气过程总结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陵川县2016年7月18-21日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陵川县2016年7月18-21日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主要受到低涡、切边线、低空急流以及黄淮气旋的共同影响的结果;在气旋向北移动的过程中,陵川县有暗区出现,说明此时有干气流侵入陵川县。
干空气的侵入增加了大气的不稳定性,空气中的气流在上升过程中,这种不稳定能量将会进一步释放,对流的不稳定性继续增强;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各高空处的比湿值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低层比湿的增加趋势十分明显,从高空500hP位置处一直到地面上存在有一致的上升运动,该上升运动在700~500hPa之间达到最大。
关键词:强降雨;环流形势;物理量场;陵川县引言强降雨天气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在夏季出现的较为频繁,持续性的强降雨天气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
强降雨天气是由大尺度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进行预报一直是当前预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陵川县2016年7月18-21日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旨在为强降雨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1强降雨天气实况2016年7月18日18时至19日18时,陵川全县普降大到暴雨,全县12个乡镇中10个达到暴雨,6个大暴雨,3个特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主要集中在县域东部和南部6个乡镇。
据气象部门和水利部门统计,该日全县平均降雨量达到145.2mm以上,其中:降雨量达150mm以上的区域分别为:古郊乡锡崖沟村341mm、东上河村289mm、东庙华村238.5mm;马圪当乡小磨河336.3mm、横水村283.7mm、灵岩寺村276.5mm、古郊村268.4mm;六泉乡咀上村182.5mm;夺火乡夺火村278.1mm、凤凰村229mm、圪台河村162.5mm。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给城市的交通、排水系统以及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从气象层面来看,这场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一个强降水天气系统影响所致。
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该天气系统在济南市附近形成了一个较为明显的闭合涡旋,导致大范围的降水。
具体而言,从19日晚到20日凌晨,济南市的降雨量高达1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200毫米。
这种强降水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包括水汽来源充足、大尺度环流条件有利以及局地地形因素等。
从城市排水系统来看,当前济南市的排水系统相对较为滞后,难以应对如此大范围和强度的降雨。
由于排水系统不能及时将降雨水排走,导致了城市内部的积水现象严重。
特别是低洼地区和容易积水的地段,积水深度甚至达到了数十厘米,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
一些排水设施的堵塞和破损也加剧了排水问题的恶化,使得城市内部的积水更为严重。
从城市交通系统来看,这场暴雨天气过程给济南市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道路积水严重,许多交通要道和主干道被淹没,导致车辆无法通行。
一些行人也因为无法过水而受困在道路上。
由于交通堵塞,公交车和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也无法正常运营,给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从居民生活来看,这场暴雨天气过程给济南市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由于交通受阻,许多人无法按时上班或上学,造成了严重的人员流动问题。
由于城市内部的积水,一些低洼地区的居民的居家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他们不仅无法通行,还可能面临居住地被水淹或居住环境恶化的问题。
一些商店和超市也受到了影响,导致生活物资的紧缺。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的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一个强降水天气系统影响所致。
这场暴雨给济南市的交通、排水系统以及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类似的天气过程,济南市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减少暴雨天气对城市生活的负面影响。
Vol.37 No.4Dec. 2020第37卷第4期2020年12月黑龙江气象HEILONGJIANG METEOROLOGY 文章编号:1002-252X(2020)04-0001-032020年两次北上台风产生的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刘玉娇1,林虹1,裴永燕2(1.牡丹江市气象局,黑龙江牡丹江157000;2.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气象台,黑龙江富锦156300)摘 要:本文利用降水实况、大尺度环流背景及相关物理量场,分析2020年9月初两次北上台风 在牡丹江地区产生的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两次台风过程副高均北抬东退至日本海附近,在中高纬地区形成阻塞形势,对台风的北上十分有利;冷空气的入侵均在华北地区,进而台风弱,在北上过程中冷暖空气交汇,形成能量锋区,温带气旋获得动力和能量;高、低上升运动,利于水的输送,为暴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有利;地形抬升作用有利于局地大暴雨的发生& 关键词:大暴雨;极端天气;地形作用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local heavy rainstorm caused by two northward typhoons in 2020LIU Yu-jiao 1, LIN Hong 1, PEI Yong-yan 2(l.Mudanji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Heilongjiang Mudanjiang 157000;2. Meteorological station of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Sanjiang Administration Bureau ,Heilongjiang Fujin 156300)Abstract : Based on the precipitation, large-scal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and related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thispaper analyzes the local heavy rain weather process caused by two northward typhoons in Mudanjiang area in early September 20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wo typhoons, the subtropical high moves northward and retreats eastward to the sea of Japan, forming a blocking situation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which is very beneficial to the northward movement of typhoons .The cold air intruded in North China, and thentyphoon degeneration weakened. During the northward movement, cold and warm air converged to form energyfront area, which made extratropical cyclone obtain power and energy. High altitude divergence and low altitudeconvergence promote strong vertical upward movement,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transport of water vapor and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rainstorm3 terrain uplift plays a significantrole in the occurrence of local rainstormKey words : heavy rain, extreme weather, topographic effect1引言台风是影响中国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影响我 由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暴潮及其引发的灾害链所国的台风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 &台风 人 , 中国收稿日期:2020-9-1第一作者简介:刘玉娇(1990-),女,黑龙江省宾县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工程师.2黑龙江气象第37卷各个经济部门都有严重影响。
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极端天气现象频频发生。
2016年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极端暴雨,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本文将对这场极端暴雨的基本观测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提供参考。
二、暴雨形成原因1. 气象背景7月20日,郑州市位于中国华中地区的内陆城市,这时正值梅雨季节,气候湿热。
高温和湿度的组合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 大气环流暴雨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
郑州位于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的交汇带,气温骤降会形成冷涡,引发对流云团发展,进而导致暴雨天气。
三、暴雨观测数据分析1. 降雨量从观测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7月20日的降雨量异常巨大,全天的降水量达到了历史上罕见的400毫米以上。
这一降水量几乎相当于郑州市年平均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可见极端暴雨的突发性和猛烈程度。
2. 降水强度分析降水强度数据,我们发现短时间内的降雨强度非常大。
部分小时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极大地增加了地表径流和城市内涝的风险。
3. 降水分布根据观测数据,降水分布呈现出集中性和不均匀性。
郑州市南部和东部地区降雨量较大,西部和北部地区降雨量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增加了城市内涝的程度。
四、极端暴雨导致的影响1. 水域涨水郑州市临近黄河,暴雨直接导致河水迅速上涨。
未能及时疏通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不足,使得部分地区周围的水面上涨过快,形成洪水。
2. 内涝灾害暴雨导致郑州市城区多个区域出现严重内涝灾害。
市政设施无法应对巨大的径流量,导致道路积水、密集低洼地区内涝等问题,车辆和行人无法通行。
3. 居民生活受到打击暴雨造成城市供电中断、交通瘫痪、通讯中断等问题,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五、极端暴雨应对措施1.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加强气象观测网络的建设,提高对极端天气的预测和监测能力,及早发出预警信息,提醒民众做好防范准备。
区域治理调查与发现暴雨预报一直是天气预报的难点。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交接地带,暴雨是常见自然灾害之一,因境内不同地区气候差异性明显,暴雨呈雨点分散、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局部性明显且危害程度大特点,易引发交通瘫痪、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村庄冲毁、农田被淹、人员伤亡等灾害。
2016年7月22日受高空低值系统和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成都市出现暴雨天气,本文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为本地强降雨天气预报积累经验,也为地方政府抗旱、防汛、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一、环流形势结合前期天气背景形势,从7月中旬开始,由于受到高原波动显著增加影响,成都市境内降雨天气日数频繁增多。
22日前,成都市以高温多云天气为主,近地层的水分蒸发速率较快,有很大不稳定能量积聚,增强大气层结不稳定性水平。
相较于前期,成都市气压下降22hPa左右,对冷空气入侵有利。
22日08时500hPa 实况图(图1),暴雨天气出现过程中,500hPa中高纬呈“两槽一脊”环流形势,有一低涡在威海到巴尔喀什湖,随后在蒙古北部地区逐渐形成阻塞高压,有低槽出现在川西高原西北部,且在后部有-1℃负变温区,槽前西南气流控制整个川西高原。
同前期相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88线明显加强并逐渐向西延伸,最后达到贵州、湖南沿线上。
反气旋环流基本控制整个四川盆地,成都也不例外。
22日20时,出现在川西高原低槽东移时逐渐南下,低槽后存在西北气流促进大量冷空气不断向成都入侵,同时,来自西太平副热带高压在向西延伸过程中同南海暖湿气流及西北气流在成都交汇辐合,逐渐形成强烈上升运动,为强降雨天气提供有利动力条件。
700hPa和850hPa,受西南气流影响,大量水汽开始输送到成都上空,高空相对湿度增加,为成都市带来充足水汽供应,为暴雨天气提供源源不断水汽条件。
地面形势,成都市受低压前部西南气流控制,有高空低槽配合,促进强烈上升运动,推动短时暴雨天气产生。
图1 2016年 7月22日08时 500hPa环流形势二 、物理量场诊断分析2.1水汽条件对22日水汽条件分析,成都市上空水汽充沛,川西高原南部到西昌和丽江一带湿度数值相对较大,温度露点差数值不超过1.0℃;成都市大部分地区500hPa比湿数据几乎都在6g/kg以上,具备暴雨出现水汽条件。
doi:10.11676/qxxb2024.20230094气象学报泰山地形对一次副高边缘大暴雨过程影响的观测分析*郑丽娜1 孙继松2ZHENG Lina1 SUN Jisong21. 济南市气象台,济南,250102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1. Jin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Jinan 250102,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evere Weather,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2023-06-16收稿,2023-09-04改回.郑丽娜,孙继松. 2024. 泰山地形对一次副高边缘大暴雨过程影响的观测分析. 气象学报,82(2):155-167Zheng Lina, Sun Jisong. 2024.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the topographic effect of Mount Tai on an extreme rainfall event occurring at the edg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82(2):155-167Abstract Intense observations of precipitation around the Mount Tai during an extreme heavy rain event in autumn 2022 in Shandong province by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radars, wind profilers and satellites are analyzed and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are explor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 heavy rain event in Shandong occurr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ong southerly flow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and the period of heavy rainfall was concentrated from 23:00 BT 1 October to 02:00 BT the next day. The 100 mm rainfall contour showed a "reverse bow" shape, stretching across the north and west sides of the Mount Tai, with over 170 mm of precipitation at each center. In contrast, rainfall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Mount Tai was significantly weaker. (2) Heavy rain belts corresponded to the convergence line-mesoscale vortex system on the ground. The mesoscale vortex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Mount Tai formed due to the encounter of the cold flow around the north side of the mountain and the warm flow around the south side. It resulted in a strong precipitation center with single-peak precipitation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Mount Tai. The convergence line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mountain was sustained and rebuilt, resulting in longer precipitation time and greater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on the north side of Mount Tai. Hourly precipitation on the north side exhibited a double peak pattern. (3) The two precipitation peaks observed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Mount Tai corresponded to the two parallel echo bands of radar reflectivity. The first echo band was located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ount Tai and remained quasi-stationary for a long time,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ascending branch of the horizontal vorticity circulation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Mount Tai.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is the strong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horizontal vorticity due to the southwesterly low-level jet with strong vertical shear and the northeasterly airflow obstructed by the mountain at low levels in nighttime. The second precipitation echo band corresponded to a cold front cloud system. When it approached the north side of the Mount Tai, it was influenced by the leeward upslope southwesterly low-level airflow,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the radar reflectivity factor. The corresponding ground wind field was featured by a re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convergence line. (4)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Mount Tai, the ground convergence line moved southeastward under the drive of low-level cold air, causing the echo band to gradually evolve into a "reverse bow" shape and the heavy rain band also exhibited a "reverse bow" distributi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Mount Tai is located under the subsidence branch of the horizontal vorticity formed by strong vertical shear low-level jet, where precipi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north and west sides.Key words Mount Tai range, Circumferential motion, Low-level jet, Horizontal vorticity circulation* 资助课题:2023年中国气象局复盘专项(FPZJ2023—074)、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重点项目(2023ZDIANXM03)。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7期东北地区受高、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暴雨具有时间集中、强度大、地形影响大等特征。
持续大范围的暴雨常会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辽宁省年降水量不大,但是暴雨极端值很大,而且预报难度较大。
目前,暴雨预报尤其连续性暴雨的落区、强度以及起止时间的预报,仍然是辽宁省气象预报业务的重点和难点[1-2]。
本文以一次强降水天气为例,分析其过程,以期为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1天气实况受低层切变线和华北气旋共同影响,2016年7月25日辽宁省喀左县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县各乡镇均出现了暴雨量级降水,平均降水量达到57.5mm ,水泉镇降水量达到90.1mm 。
此次降水过程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特点。
2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2.1500hPa 环流形势暴雨通常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展而成。
7月24日8:00,500hPa 高空环流场温度槽明显落后于高度槽,高空槽东移发展,喀左地区受西南风的影响,副热带高压稳定;25日8:00,-12℃的冷中心与高度中心接近重合,高空槽开始减弱,喀左地区逐渐转为受平直西风影响,副热带高压南落。
高空槽前有明显的正涡度平流产生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2.2急流与切变线分析7月24日8:00至25日8:00,850hPa 低层切变东移,沿急流轴方向,有一明显的暖舌和湿舌延伸到辽西地区。
配合低层向喀左地区输送的暖湿平流,使急流轴附近上空产生位势不稳定层结,而且急流轴最大风速中心前方有明显的辐合上升运动。
低空急流的建立和切变线的形成,为7月25日喀左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3]。
2.3地面天气系统演变7月25日8:00,喀左县位于华北气旋东北侧,受东北风影响,风速较大,气旋向偏东方向移动。
3卫星云图从风云二号红外卫星云图分析,7月25日1:00—3:00,有一块状云团影响喀左地区,由于云团在移动过程中西北部又有新生成的云团,导致喀左县北部降水持续时间较长、雨量较大;7:00—9:00,有一块颜色较深的云团逐渐向东北方向扩展,云团逐渐变得更加紧密,而且颜色逐渐变深,说明积云得到了发展,云顶高度升高且云顶温度降低,对应地面降水强度较大,小时最大雨强30~40mm ;14:00,有一明显发展的云团由承德市沿东北方向向辽宁省方向发展,该云团最大影响范围延伸至吉林省东南部;20:00,云团移出喀左地区上空,喀左县处于云团北部边缘地区,该阶段以稳定性降水为主。
济南市“19810”特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
杜雪梅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
【年(卷),期】2022()7
【摘要】2019年8月,济南市遭遇历史最强台风“利奇马”的侵袭,文章着重从暴
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引发洪水对典型河道、水库及市区泉群喷涌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雨强小、分布较均匀的大暴雨,虽然会引起
河道水库水位上升,但没有发生较大洪涝灾害,对补充济南市地下水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页数】3页(P4-5)
【作者】杜雪梅
【作者单位】济南市水文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
【相关文献】
1.1968—2016年康乐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系统
2.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暖区降水和锋面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3.辽宁省极端长历时暴雨时空分布及影响系
统特征4.贵州交通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高速公路的影响5.近10年上饶市汛期区域暴雨时空分布特征与主要影响系统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首都机场2016年7·20暴雨与2012年7·21暴雨对比分析文章通过对2016年7月20日华北区域暴雨过程分析,指出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是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北抬加强,外围东南和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交汇在华北南部形成黄淮气旋造成。
通过与2012年7·20暴雨过程对比,分析了两次暴雨过程的异同。
并针对暴雨对民航生产运行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
标签:华北暴雨;黄淮气旋;民航运行引言华北地区的降水80%至90%出现在6-8月,而又主要集中在雨季,其中又以7月下半月和8月上半月最集中,几乎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60%[1]。
2016年7月19日至20日,受黄淮气旋北上影响华北区域出现了2016年首场大范围强降水天气。
北京、太原、石家庄、天津等机场都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达210.7毫米,最大小时雨强56.8毫米,多个地区打破历史极值,首都机场20日全天累计降水量161.2毫米,达到大暴雨量级。
不禁使人联想到2012年罕见的7·21暴雨。
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都具有过程雨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同时两次过程在形成原因等方面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本文即对两次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
1 天气实况对比2016年7·20暴雨过程是由黄淮气旋东移北上产生。
19-20日降雨主要影响华北、山东半岛及东北南部,21日强降雨已移动至东北。
根据北京气象台自动观测站资料,此次降雨过程北京地区平均累计雨量210.7毫米,超过2012年7·21暴雨,而首都机场2016年7月20日单日降雨161.2毫米,在2000年以来本场最大日降水量排名中位居第二,仅次于2012年7月21日的日降水量195毫米。
首都机场降雨从19日9时(BJT下同)开始,以小雨或阵雨为主;20日6时,雨势加强转为中雨;20日11-17时机场持续大雨。
21日7时主要降水基本结束。
总651期第九期2018年9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年7月1日信阳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蒋咏纯(信阳市气象局,河南信阳464000)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1°×1°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尺度背景、地形等方面对2016年7月1日发生在信阳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此次暴雨是在高空强盛西南暖湿气流和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下造成的一次累计雨量大、小时雨强强的区域性暴雨天气。
此次暴雨过程具备很好的天气尺度系统配置结构,信阳南部地区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右侧、低空西南急流的左前方,具备暴雨的典型背景条件;具备很好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副热带高压外围来自南海的水汽通道与低空西南急流将水汽向信阳市输送;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抽吸耦合的作用使信阳市具备有利的动力条件;降水发生前,不稳定能量大量积聚在信阳地区上空,有很好的热力条件。
关键词:区域性暴雨;地面倒槽;天气尺度;物理量场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18)25-0149-04 Analysis of a Regional Rainstorm Process in Xinyang in July1,2016JIANG Yongchun(Xiny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Xinyang Henan464000)Abstract:Based on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NECP reanalysis data,synoptic scale background,topography and other aspects,the regional rainstorm occurred in Xinyang on July1,2016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eavy rain was a regional rainstorm with large cumulative rainfall and strong hourly rainfall under the joint influence of strong southwest warm and humid air flow and ground inversion trough.The southern part of Xin⁃yang was located on the northwest sid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the right side of the upper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and the left front of the low-level southwest jet.It had the typic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the rainstorm.The water vapor channel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low-level southwest jet transport water vapored to Xinyang City;the cou⁃pling effect of high-level divergence and low-level convergence made Xinyang City have favorable dynamic condi⁃tions;before precipitation,unstable energy accumulated in large quantities over Xinyang area,which had good ther⁃mal conditions.Keywords:regional rainstorm;surface reverse trough;synoptic scale;physical quantity field1研究背景长期以来,暴雨的研究及其预报一直受到政府和气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气象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
这场暴雨给济南市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人员伤亡,对城市的交通、房屋和农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次暴雨的成因。
在19号晚上到20号白天,济南遭遇了一次强降雨天气。
这场降雨过程是由于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交汇形成的。
高温和潮湿的气候造成了大量的水汽,而冷空气的来临使得水汽凝结成云,并形成降雨。
济南市地势较低,雨水聚集在市区,导致洪水和内涝的发生。
暴雨过程中,济南市受灾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和南部地区,如历下区、市中区和槐荫区等。
这些区域的排水系统薄弱,遇到大范围的暴雨很难及时排除积水。
加上一些街道沟渠淤积,导致雨水无法顺利流出,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内涝。
济南市的市中心地区人口密集,市区道路狭窄,导致救援车辆和消防车辆无法顺利进入受灾区域。
这次暴雨给济南市的交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许多主要道路被积水淹没,车辆无法通行。
由于道路被淹没,地铁和公交系统也暂时停运,导致大量的市民无法回家或上班。
一些地下停车场也被淹没,许多汽车被水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次暴雨还对房屋和农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这次暴雨导致了济南市超过X万户的居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低洼地区的居民不得不被紧急转移。
大量的农田被淹没,农作物受灾严重,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这场罕见的暴雨天气,济南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
他们增加了排水设施的维护力度,清理了道路上的积水,组织了大量的消防车辆和救援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济南市政府还派出工作组前往受灾地区,帮助受灾群众疏散和救援。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遭遇了一次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
这场暴雨由于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交汇形成,给济南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人员伤亡。
暴雨导致城市交通瘫痪,房屋和农田遭受重创,但济南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这次暴雨的经验教训也使得济南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洪排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