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唯物论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一、选择题(共35个小题)1.古今中外,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领域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哲学领域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2.有人说:“金融海啸充分证明: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要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会导致不可知论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3.朱熹认为:理生万物,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这体现了()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
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这一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B.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的规律由人们的悟性规定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其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7.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美国地震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的确是不可能完成之事;从地震专业角度看,地震的长期预测是可以实现的,这主要基于地震学家对断层历史的研究。
从哲学角度看,上述对地震预报的认识A.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D.属于唯物主义和可知论的观点8.“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唯物论考研题库唯物论是哲学中一个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在考研的哲学部分,唯物论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研题目,以及相关的知识点和答案。
一、选择题1.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精神的B. 物质的C. 理念的D. 意识的答案:B2. 唯物论认为意识是()。
A. 物质的属性B. 物质的反映C. 物质的源泉D. 物质的创造答案:B二、填空题1. 唯物论认为,自然界是_________的,人类社会是_________的。
答案:物质的;物质的2. 唯物论认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_________。
答案:物质实践三、简答题1. 简述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物论反对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
2. 唯物论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唯物论为现代科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它鼓励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来认识自然现象。
唯物论的世界观强调实证和实践,对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关系。
答案: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唯物论提供了世界观,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而辩证法则提供了方法论,即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辩证法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如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质变和量变等。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体系。
五、案例分析题1. 请结合唯物论的观点,分析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过程。
答案:唯物论认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是片面的、直观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并开始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
高考哲学试题唯物论高考哲学试题精选.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满招损,谦受益;.这说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3.经过长期天文观测,科学家成功地预测了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与木星相撞, 这一事实明:( C )A.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B.人的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D.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4.;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是因为:(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D.意识依赖于物质5.〝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6.______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7. 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说,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8.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洪精神.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门的认识水平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9.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0. 科学家关于日食和月食的预报一再被实际观测的结果所证实,这表明A. 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B. 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C. 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D. 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11.这幅漫画是在批评卖辣椒者( )A.片面地看问题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D.不实事求是12. 〝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 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13.看漫画回答哲学问题:如将右侧漫画中影与物的关系比喻为思想与事实的关系,那么这幅漫画可以表明A.思想是对事实的反映B.思想与事实总有些出入C.事实对思想有决定作用D.思想对事实有反作用14.〝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9.(2000年文综)鲁人身善织履(用布或履织成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狱徒予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据此回答30~32题:30.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D.不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31.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徒于越〞使得越人不再〝跣行〞.〝被发〞,带动越地纺织业日渐兴盛.这说明A.不断创造需求,生产才能发展B.生产决定需求,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C.环境的变化决定需求的变化D.需求引导生产,有什么需求才能生产什么32.从上述产品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需求C.时代变了,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发生了变化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二)不定项选择题1.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段话的基本哲学内涵是( )A.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性为基础B.要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过去,也要注重未来C.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2.某地农民刊登广告,聘请城里下岗职工到农村去就业,得到一些下岗职工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到农村承包上地,种果树,开鱼塘,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表明A.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B.农村比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C.实现再就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D.城乡差别已不复存在3. 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A.子不语怪.力.乱.神 B.天不变道亦不变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 下列选项中,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 )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实事求是 D学而不思则罔(三)简答题1.云南省地处边长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少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2000)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四)辨析题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确地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注:仓廪指储藏粮食的仓库.(五)论述题1.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997)2.(18分)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洁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公里.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就减少经济损失7200亿元.专家估计,水利投资与收益的比率约为1:10.材料二:去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性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大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一3米.材料三: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1)在抗洪和防洪问题上,我国政府行使了哪些国家职能?(3分)(2)我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治理生态环境的经济意义是什么?(3分)(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12分)参考答案:简答题.(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4分)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辨析题.(1)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仓廪实〞.〝衣食足〞确实是〝知礼节〞和〝知荣辱〞的基础.但若认为这就正确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则是片面的.(3分)(2)这种看法忽视了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也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3分)(3)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而要经过长期和艰巨的建设过程才能形成.(2分)(4)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3分)论述题1.(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实际的真切了解.(3分)(2)辨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作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了的实际的正确把握.(5分)(3)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作出正确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3分)(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等,说明了这一点.(3分)2.(1)在抗洪和防洪问题上,我国政府行使了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分)(2)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保护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考生看还能答出改善投资环境这一点:可酌情加1—2分,但该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18分).它很好地将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3分)(3)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肯客观规律的结果.(6分)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4分)注:考生若答出以下观点,可酌情加2—3分,但该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18分.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制约或影响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国,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和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多项选择题1、哲学物质概念经历的基本历史阶段是:①②⑤①古代朴素唯义的物质概念。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③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④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⑤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人类对“物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是与:①③⑤①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②阶级斗争形式相联系。
③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
④地理环境优劣相联系。
⑤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
3、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①②④①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
②世界的本原是气。
③世界的本原是存在。
④世界的本原是原子。
⑤世界的本原是无。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在于:①②③④⑤①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②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
③把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看成是物质的本质。
④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同哲学物质范畴的界限。
⑤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5、哲学的物质范畴是:③④①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②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③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④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⑤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6、除“客观实在”这个物质的最本质特性以外,物质还具有一些普遍的特性,这主要有:②③④⑤①实物性。
②结构性。
③层次性。
④规律性。
⑤可知性。
7、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是:①②③④⑤①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在总结具体科学理论成就的基础上概括出来。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为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④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既有明确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
⑤哲学的物质范畴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
8、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①②③①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②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 单选题 | 1 分)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正确答案:C2( 单选题 | 1 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正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心主义D.自然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3( 单选题 | 1 分)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答案:A4( 单选题 | 1 分)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人的神灵决定天地万物C.存在就是被感知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正确答案:A5( 单选题 | 1 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正确答案:D6( 单选题 | 1 分)“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答案:B7( 单选题 | 1 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 )A.二者是互不相关的B.二者是绝对对立的C.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表现D.后者是前者的形式,前者是后者的内容正确答案:C8( 单选题 | 1 分)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B.世界是精神的世界C.世界是统一的世界D.世界是发展的世界正确答案:C9( 单选题 | 1 分)“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哲学常识》唯物论练习题一、客观题部分(共50分)1.(07山东卷)“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2.(08江苏卷)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3.(08海南卷)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4.(08全国卷I)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表明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06江苏卷)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6.(06政治广东卷)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
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
从哲学上看A.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B.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C.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D.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7.(08四川卷)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
哲学唯物论部分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
每小题3分,满分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14次大范围强降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截至2010年7月15日9时,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6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农作物受灾6155千公顷,受灾人口9750万人,因灾死亡594人、失踪212人,倒塌房屋5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02亿元。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人民,特别是水灾严重的南方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应对洪水灾害,确保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这表明()A、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B、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造福于人类C、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造规律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2.特大洪灾让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贵州荔波成了名副其实的“泽国”。
荔波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擦亮绿宝石,还世遗美丽”的“绿丝带”志愿者行动,胳膊上都系着一条“绿丝带”。
志愿者说:这“绿丝带”代表了保护世界遗产的一种决心,也代表了抗洪救灾的一颗红心。
志愿者的话表明()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巨大的②精神状态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③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避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④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有专家指出,近期南方强降水,主要是由于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来自热带海洋的暖湿气流异常强盛。
此外,有的地方防洪设施相对落后,很多涵养水土的树木被砍伐等原因,导致洪水灾害加剧。
据此回答3-4题。
3.由于涵养水土的树木被砍伐导致洪水灾害加剧,这表明()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C、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D、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4.对“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B、要认识“天灾”形成的客观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发生C、“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D、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自然灾害5.网络上有这样一则幽默:有一天,人脑和电脑比谁的能耐大。
《唯物论》练习题1、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
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
这表明( )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0年7月, 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 759. 39米, 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
这表明()A.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 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 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D. 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3、有研究表明, “小苹果” 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 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 “小苹果” 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 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这表明(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4、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
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
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5、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 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B. 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C. 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D. 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
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哲学常识综合测试(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共54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3分,共54分。
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 ①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③④2.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时下,不少农民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只有这么两种选择:要么今年市场上什么价钱高明年就种什么,类似‚刻舟求剑‛;要么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只抱定一种品种,好比‚守株待兔‛,因为没有人能告诉他们种什么赚钱。
农产品种植中的‚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两种选择,从哲学角度看,所犯的共同错误是 A.不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B.离开物质谈运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C.忽视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实践活动缺乏目的性D.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要求4.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日,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更要牢记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的谈话,邓小平指出,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使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
可见,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A、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C、必须符合人民意愿D、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5.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只能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中生活,消极的适应现成的物质世界。
而人则不同,他基于现实,又不囿于现实,而是努力的超越现实,突破当下时空的限制,向未来可能的更广阔的时空行进。
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B.人与动物有着相似的自然属性C.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D.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其它动物的特殊本质2.人们办事情虽然不囿于现实,但必须基于现实。
这是因为()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性的发挥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D.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与1999年以来相比,2006年我国因各类自然灾害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
回答3〜4题。
3.有专家指出,自然灾害频发是人类过度开发的结果。
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A.自然规律是主要矛盾,其发生作用的频率增大了B.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预见规律的破坏作用C.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人类活动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4.有专家称,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速度超过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促使自然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用无情的灾害向人类过度开发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
这对我们的警示是()A.人类的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D.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边缘的草原地带,每逢旱季,当地大部分居民就会因缺水而背井离乡,但当地的狒狒却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
人们于是用“连环计”,先喂狒狒盐腌食物,再借狒狒当向导,找到救命的水源。
回答5〜7题。
5.这种连环思维的特点是()A.去粗取精B.去伪存真C.由此及彼D.由表及里6.通过人们的观察,获得狒狒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的材料,这应是()A.感性材料B.理性思维C.科学思维方法D.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7.人们利用“连环计”,找到救命的水源。
马原(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自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哲学家是()A.德谟克利特 B.斯宾诺莎 C.黑格尔 D.恩格斯3.哲学基本问题是关于()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时空的关系问题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据是() A.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宇宙的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5.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A.一元论和二元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C.本体论和认识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在哲学上,主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属于()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唯心论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7.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实践的本质问题 B.认识的本质问题C.世界的本原问题 D.历史的终结问题8.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A.怀疑论 B.诡辩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9.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物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0.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区分为()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古代唯心主义和近代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心主义和机械唯心主义11.辩证法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点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 B.世界统一于物质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D.世界可以被认识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一版块儿:唯物论一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物质决定意识的问题C物质第一性的问题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可知性B客观性C独立性D客观实在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缺少辩证法思想B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就是形而上学D唯物和唯心注意的观点基本一致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客观世界指的是自然界B人类社会是主观世界的范畴C 即使有了人类后,自然界也是客观的D主观与客观世界基本等同5,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B动物也可以有意识C 人脑受到重创后,一定会产生正常的意识D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6,下列能称为意识产生的原材料的是---A人脑B愿望C意志D 客观存在的事物7,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表现,分别是—和---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产物C 意识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大派别,唯心主义都主张---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 事物是上帝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源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9,(高)“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嗅到它的味道,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了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段话属于什么观点---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0,(高)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大家。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老子曰“天生一,再生二,最后生万物”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A 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的B都承认人是万物的主宰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11,(高)古希腊某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
春秋时代《管子》中也提出“水是万物之源”。
上述观点---A属于唯心主义观点B否认物质是本原C 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观点12,(高)“人是一部机器,所以对自然界的反映是一种照相式的活动。
《哲学常识》唯物论测试题一、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弥补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达到了哲学的最高境界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观察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3、能体现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有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②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才会形成意识③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对意识理解正确的是A、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客观事物B、错误意识不能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5、下列不符合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B、“存在即被感知”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某大学一名研究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心理压力过大导致从五楼坠下身亡。
由此回答6-7题6、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B、人的心理问题决定人生的命运C、错误意识决定人的前途与命运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7、从中我们受到的唯物论启示是A、心理问题比学习成绩更重要B、要树立世界观,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C、要从实际出发,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D、只要努力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9、“众口铄金”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对客观物质具有反作用10、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唯物论专题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总计20分)1.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物质范畴?()A.毛泽东思想B.北极极光C.《哈姆雷特》D.剩余价值学说2.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物质范畴?()A.电视剧《甄嬛传》中的沈眉庄B.歌曲《孤勇者》C.人们尚未探索过的沙漠D.师生关系3.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分子、原子等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的哲学派别是?()A.机械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4.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5.认为“世界是上帝意志的产物”属于哪种哲学派别?()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6.人们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A.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B.人类历史的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C.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8.“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9.有一副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小题,总计80分)11.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物质范畴?()A.周杰伦B.青年时期的马克思C.邓小平理论D.电影《长津湖》E.黑洞F.《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G.血缘关系H.恋爱关系I.生产关系J.观世音菩萨K.商店中正在出售的苹果手机L.歌曲《难忘今宵》M.长江N.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E.物是感觉的复合13.《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一、选择最符合题意地一项(每小题分,共计分)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正确地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地结晶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地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弥补了旧唯物主义地缺陷,达到了哲学地最高境界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地观察既是唯物地又是辩证地
、①②③、①③④、②③④、①②④
、集中体现人类社会地物质性地是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地必然结果、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支配社会发展地规律是客观地、人脑是意识地物质器官
、能体现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地反映地有
①人脑是产生意识地物质器官
②客观存在通过人地实践作用于人脑才会形成意识
③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地反映
④无论是人地具体感觉还是人地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地反映
、②③④、①③④、①②④、①②③④
、对意识理解正确地是
、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客观事物、错误意识不能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地发展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下列不符合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地是
、“气者,理之依也”、“存在即被感知”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某大学一名研究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心理压力过大导致从五楼坠下身亡.由此回答题
、上述材料体现地哲理是
、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地发展、人地心理问题决定人生地命运
、错误意识决定人地前途与命运、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从中我们受到地唯物论启示是
、心理问题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要树立世界观,不断提高自己地心理素质
、要从实际出发,要从自身地情况出发、只要努力就能取得优秀地学习成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地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地、世界是统一于物质地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地
、“众口铄金”蕴涵地哲学道理是:
、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着巨大地推动作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地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地反映、意识对客观物质具有反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地统一.这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地.从客观上看,这是因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①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地总和②客观实际总是多方面地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地④人们地立场、观点和知识构成不同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某县级市在政府地干预下,投资.亿元兴建了一座豪华地、推崇为该省商界“第二大”地商厦.由于该市周围多是农业人口占多数地农业县,其中有几个是省内闻名地贫困县.因此该商厦营业后,非但没有带来好地经济效益,反而成了该市沉重地包袱.据此回答题资料个人收集
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这一事实给我们地哲学思考是
、对同一对象地认识应采用同样地思维方法、思想与事实是不一致地
、要科学地知识构成、要做好工作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该县级市政府地决策及结果启示我们:
、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地宗旨
、只有符合我们实际情况地方针、政策,才能对实际工作有反作用
、客观存在地事实,是我们制定正确方针、政策地基本依据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党地路线、方针、政策
、该县市政府地作法告诉我们,不要去做那些实在办不到地事情,但经过艰苦努力克服困难能够办到地事情,只要对人民有利,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办好.这里体现地哲学道理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①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使主观意识符合客观实际
②既要重视意识对客观事物地反作用,又要防止夸大精神地力量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①②、①④、①②③、①②③④
、该县级市政府地作为告诉我们,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来讲,关键在于
、是否承认世界地物质性、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能否发挥意识地能动作用、是否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地精神
、针对该县级市政府地做法,有人形象地说:“焦点”必须“访谈”,这体现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地正确反映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想问题办事情要实事求是
、该县市政府地作法表明
、人地意识能够直接地改变客观事物
、人地意识能够使任何事物相互作用
、人地意识能够指挥实践引起客观事物地变化
、人地意识能够使事物按人地愿望变化发展
据《人民日报》报道,财政部在对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抽查中发现,利润总额不实地有户,共虚增利润亿元,虚减利润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据此回答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从哲学上看,利润总额失真
、夸大物质地决定作用、忽视了意识对物质地反作用
、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地要求、否认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数字腐败所造成地后果是
、主观脱离客观,导致决策失误、经济发展过快,产品供过于求
、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地作用
黑洞是一种人们至今还没有观察到地特殊物质,但科学家们根据爱因斯坦地科学理论对黑洞作出了科学地预言,并对黑洞地特征作了生动地描述.据此回答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科学家们对黑洞地特征作出生动地描述,说明
、有时是先有意识后有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万能地、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
、人们至今还没有观察到黑洞这一特殊地天体物质,可见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世界上存在着不可认识地事物
、每一时期地人们对客观事物地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二、非选择题(共计分)
、运用唯物论原理评析
端正立场是形成正确意识地唯一因素.(分)
、青蛙是农田地“守护神”,一只青蛙地扑捉量可超过自己地体重,只青蛙就能使亩地稻田免遭虫害,蛙粪又是上等有机肥料.青蛙还间接对疟疾及其他一些疾病地爆发有抑制作用.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地惩罚.如,孟加拉国人从稻田中捕了万只青蛙,出口到西方国家地食品市场,其所得不过万美元,结果造成虫灾严重,该国不得不每年花万美元从国外购买灭虫药,而农药带来地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地影响又十分严重.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阅读上述材料,用唯物论原理分析该国地做法.(分)
、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地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地基本生活.这一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们地支持、理解.但仍有少数人有看法:个别高收入者认为这是劫富济贫;少数非法收入者极力反对,采取种种手段隐瞒、转移收入;个别低收入者认为还不公平,应该大幅度提高低收入者地收入水平.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运用辩证唯物论地观点说明:
()“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题地办法”地正确性.(分)
()不同地人对国家采取地措施为什么有不同地认识?应怎样统一他们地认识?(分)
、为进一步加强党地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地建设新地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党中央决定,从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地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阅读上述材料,用唯物论原理分析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
《哲学常识》唯物论试题答案
、端正立场是形成正确意识地基本前提.(分)形成正确意识要受到客观方面,主要是主观方面地因素地制约.(如果只答此点给分.)客观方面受社会历史条件地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地制约.(分)在主观方面还受到世界观、人生观和思维方法不同地制约以及人们地知识构成地制约.(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地时候,要承认自然界地客观性.(分)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分)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发挥正确意识地指导作用.(分)国家根据收入分配上客观上存在地不合理,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地生活水平等措施,就是从实际出发地结果,这有利于完善我国地分配制度,促进社会经济地发展.(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由于人们地立场不同,利益立足点不同,世界观、方法论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对同一事物地反映也会不同.(分)材料中部分非法收入者、过高收入者、低收入者对国家采取
地措施认识不同,主要是由于他们地立场和利益立足点等不同而造成地.(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们应该站在人民根本利益地立场上,站在整个国家利益地立场上看待上述措施,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地关系,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对客观事物地正确认识.(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地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地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地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地发展有阻碍作用.这就要求人们要树立正确地思想意识,克服错误地思想意识.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分)
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让全党接受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地正确思想意识地教育,让全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从而进一步加强党地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地建设新地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