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0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2. 学会关心、尊重和回报父母,培养感恩之心。
3. 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促进家庭和谐。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父母多爱我”为主题,通过讲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付出,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我们应该珍惜并回报这份爱。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对于家庭观念和感恩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父母的付出和关爱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感受,需要引导他们更加关注和珍惜父母的关爱。
四、重难点:重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难点: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忆生活,分享父母的爱师:孩子们,我们都有父母,你们还记得那些父母为你做的、令你感动的事情吗?生自由分享,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父母为自己辅导作业,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父母为自己过生日等。
师:是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总是为我们付出,希望我们能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母多爱我》。
(二)新课学习1. 了解父母的爱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父母是怎么爱我们的吗?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播放短片《父母的爱》。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自由发言,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父爱的伟大,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母爱的细腻等。
师:是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他们总是为我们付出,希望我们能健康成长。
2. 感受父母的爱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那些父母为你做的、令你感动的事情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的爱。
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师:是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他们总是为我们付出,希望我们能健康成长。
3. 回报父母的爱师:孩子们,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回报他们呢?生自由发言,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为父母做家务,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好好学习等。
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本文内容为第十单元,标题为“父母多爱我”,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课本的内容。
本篇说课将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展开,介绍教材的组织结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结构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摘自《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小故事,告诉孩子要学会适应变化。
•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了解父母悉心呵护的爱。
•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多种呵护和尊重的方法,让孩子深刻体会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
•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源泉——父母的爱。
2. 教学目标本单元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达到以下目标:•理解学会适应变化是必要的。
•了解并感受父母的关爱是无价的。
•掌握尊重和呵护父母的方法和要领。
•体会父母的爱是幸福的源泉。
3.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以情感教育为主要手段,比较适合采用多媒体讲授、个案教学以及学生角色扮演等形式,旨在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和乐观情绪,以及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流程设计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他们的兴趣,创设课堂氛围,带点调侃性质的问题或故事,如下:•谁愿意跟我交换衣服床单枕头啊?•你们会喜欢新朋友,还是嫌烦呢?•有人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个小故事么?2. 学习第一部分:•通过小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引导学生认识和正确认识变化,学会适应变化是必要的。
•激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猜测故事背后的寓意,并让他们感悟这个寓言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和指引。
第二部分:•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了解父母悉心呵护的爱。
•学生观摩整个故事,感受其中的感情元素,了解父母的辛苦和心情。
第三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多种呵护和尊重的方法,让孩子深刻体会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
•让学生表述他们想象中的“完美”的父母是什么姿态、行为等。
第四部分:•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源泉——父母的爱。
•让学生表达父母关爱使他们深感幸福的情感,从而感悟父母对他们的爱的不可替代性及重要性。
3. 练习分别进行以下练习:•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心情,以便更好地珍惜和尊重父母的爱。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并理解故事传递的道德教育主题。
2. 能够通过故事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感悟孝顺的重要性。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
4.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学会感恩和尊敬父母,关心家人。
5.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内容和道德教育主题,感悟孝顺的重要性。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
三、教学准备1. 课本、教案、黑板、粉笔、挂图等教学工具。
2. 故事《父母多爱我》的PPT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观看一段视频或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体验。
3.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的故事,我们要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并学会感恩和尊敬父母。
Step 2 故事阅读与讨论1. 教师朗读故事《父母多爱我》,引导学生阅读,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小明在故事中为什么动了偷糖的念头?动了偷糖的念头是对父母的爱吗?b. 小明父母是怎样关爱小明的?他们为小明做了哪些事情?c. 通过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和启发?3. 教师总结道德教育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孩子应该懂得感恩和尊敬父母。
”Step 3 感恩父母活动1.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张表格,表格上列有一些问题,让学生填写关于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和付出。
2. 学生阅读问题并回答,然后与同桌分享,并彼此交流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 教师引导学生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
4. 学生自由书写,教师鼓励学生写下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不必拘泥于形式。
Step 4 展示与反思1. 鼓励学生将自己写的感恩父母的信展示给全班同学,并选择一篇进行朗读。
2.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为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第十课,主要讲解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如何珍惜和回报这种爱。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和爱护家人。
教学目标1.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需要珍惜和回报。
2.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尊重和爱护家人。
3.学会表达感激之情,增强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1.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需要珍惜和回报。
2.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尊重和爱护家人。
教学难点1.如何表达感激之情。
2.如何增强感恩意识。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笔、教案、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家庭照片,询问他们对家庭的感受。
2.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或者看一段家庭视频来介绍父母对子女的爱。
二、讲解1.通过教材内容,讲解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爱。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和爱护家人。
三、拓展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讲述自己感恩的事情和感激的人。
引导他们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回答学生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困惑。
四、课堂练习1.分角色扮演,让学生演绎如何表达感激之情。
2.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和爱。
五、总结1.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真正珍惜和回报父母对子女的爱。
3.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需要珍惜和回报。
通过拓展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感激之情,增强感恩意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比如,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来讲述家庭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2.了解孝顺的含义,懂得尊敬父母、尊重长辈3.意识到孝顺是品德修养中基本的方面教学重难点1.学习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爱和关心的事例,理解亲情内涵。
2.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孝顺的含义。
3.强化学生尊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学生回想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情况,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
2.理解孝顺的含义,并通过课文和影片进一步了解和引导学生。
3.独立完成课文和影片后的思考题,强化学生尊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前置知识的检查(5min)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出“亲情”这个概念,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
第二步:自我体验和情感交流(10min)学生回想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情况,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的事例,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让家长的爱学生体现出来。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内涵。
第三步:示范教学(20min)通过讲解课文和影片,引导学生对孝顺的含义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尊敬父母、尊重长辈。
每一段讲解停一下让学生思考一下,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步:思考与交流(10min)独立完成课文和影片后的思考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问题的解答中反复强调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思想,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合理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孩子在思考中形成缘起缘落的体验。
教学后续1.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对于教育时间的计划,应关注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
2.继续加强孝敬父母的思想,通过其他材料或场合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深入了解孝敬父母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情感。
总结这节课的教学方案是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够感受到孝顺、尊敬和尊重是很容易的。
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交流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强化了对家庭关系的感受。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的主题。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并教育学生如何理解和尊重父母,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也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并能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感激父母的爱,并愿意回报父母的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并能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案例分析:通过呈现生动的父母爱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父母的爱。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父母爱的感受和经历,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制作感恩卡、写信给父母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场景,引起学生对父母爱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一些父母爱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父母的爱。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父母爱的感受和经历,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制作感恩卡、写信给父母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体会父母默默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
2.培养初步的整理收集资料的能力,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
3.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一些做法,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在实践中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一些做法,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难点:体会父母默默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爱需要理解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红猫蓝兔前几天收到一封小朋友的来信,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一件很心烦的事,想请红猫蓝兔帮帮他!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心事?(播放视频,红猫蓝兔)2.孩子们你们一定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吧!生活中父母还有哪些做法让我们不能理解?学生充分回答。
3. 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4.小组代表展示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交流,我们发现爸爸妈妈的做法其实都包涵着他们对我们浓浓的爱,因此我们遇事要多处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多一分理解。
(板书:爱需要理解)活动二:爱需要沟通过渡: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委屈、伤心。
你有没有想过父母也有不开心和心痛的时候呢?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1.播放东东爸爸读信的录音。
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位妈妈,看她的内心有多纠结,多痛苦。
(播放短片:无奈的母亲)3.在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今后我们该怎样做?教师小结: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想让你变的坚强,却又心疼你受苦。
他们怕你做错事,走错路,却又不敢多说。
爸爸妈妈就是这么纠结和无奈。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要敞开心扉,遇事要多和爸爸妈妈沟通。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好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吧!请在爱心卡上写下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吧!活动三:爱需要表达 1.制作亲情卡,在卡上写下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知道父母爱他们,但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习惯了长辈的呵护,一切都觉得理所当然,他们很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爱,这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
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形式是多样的,三年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父母深层的爱或者其他隐藏形式的爱。
因此,要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
教学目标:1.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培养理解父母的感情,懂得倾听父母的心声。
2.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爱,滲透爱父母的教育。
3.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4.在讲述父母爱我们的故事中,理解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想生活细节,感受父母默默的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
教学准备:1.调查长辈为自己取名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名字的来历----发现爱谈话导入: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师生交流、汇报。
听了这么多名字的故事,你有什么发现吗?生回答。
小结:名字里蕴含着爸爸妈妈美好的期望和祝福,他们这么用心地为我们起名字,爸爸妈妈多爱我们啊!【板书:父母多爱我】活动二:“小小记录员----寻找爱”1.师:同学们,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请用心想一想,他们每天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把他们做的事记录在“爱心树”的叶子上。
如果叶子不够,大家可以自己添加。
如果有重复的事情,请大家在叶子上做上标记,不同的事情做不同的标记。
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拿出自己的爱心树,讨论完成以下题目:(1)父母为我们做的事你都记下来了吗?(2)父母重复做的事多吗?分别重复了几次?(3)父母为你做的哪些事是你平时没有注意到的?(4)听完同学们的统计结果,你想说什么?2.生交流谈体会,并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他却有些疑惑,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吧。
打开教材P67页,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
问: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师:妈妈和外婆不一定是真的爱吃鱼头,你们是妈妈的孩子,妈妈是外婆的孩子,她们这样做是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
5.师:父母关爱你的感人的故事一定不少,讲给大家听听吧!
生:爸爸妈妈的爱藏在我的保温杯里。
冬天,妈妈让我用保温杯装水,这样就可以喝热水,不会着凉了。
生:妈妈怕我吃螃蟹会划破嘴,就用牙签挑好了给我吃。
生:妈妈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做早饭、烧开水,她怕吵醒我,就把厨房门关好。
三、展示交流,深化理解
1.师:古人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得到。
2.问:在刚才的交流中,有的同学提到了自己的妈妈,有的同学提到了自己爸爸,那么在你眼中,妈妈的爱像什么?爸爸的爱又想什么呢?
生:妈妈的爱像阳光,总是给我温暖,让我不再感到寒冷。
生:爸爸的爱像灯光,在外迷茫的时候,给我指明方向。
生:爸爸的爱像一把大伞,为我遮住所有的风吹雨打。
生:爸爸的爱像一缕清风,吹散我心中的阴霾。
生:爸爸的爱是一个罗盘,指引着我人生的方向。
3.师:从大家的回答中外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你们深深的爱,感受到了你们也是爱爸爸妈妈的。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爱,一起来读一读《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香的,像鲜花;
妈妈的爱是甜的,像蜜糖;
妈妈的爱是清新的,像森林中的草地;
妈妈的爱是宁静的,像蓝天上的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