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09.91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城南中学林珊珊STS教育是把科学理论知识、科学应用技术、科学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
高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一、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开展STS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物理理论知识。
掌握物理理论知识是学生应用物理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生只有打好物理理论知识的基础,才会知道应当如何应用物理科学技术,否则,学生将不能理解物理科学应用技术的使用原理。
谈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这个问题时,部分物理教师会感到很困惑,他们提出一个疑问:若自己向学生讲述物理科学理论知识,而学生不愿意自主学习,该怎么办呢?高中物理教师要让学生愿意学物理理论知识,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物理理论知识。
以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课为例。
物理教师可在教学前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在解放初期,汽车驾驶员都不喜欢开国产车,他们都喜欢开日本车。
汽车驾驶员都说,国产的车开起来启动慢、刹车也慢、转个弯也慢,若自己给汽车一个指令,国产汽车半天也反应不过来;而日本车则不同,自己只要给日本车下达一个指令,它就能够迅速地完成驾驶员的指令。
物理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驾驶员给国产车下达指令,国产车不能迅速地加速、减速和转弯,而日本车却能快速完成指令呢?为什么两种汽车的性能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到这是由于两种车加速和减速时的加速度不同。
此时,学生就对汽车的性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就想了解要如何通过控制加速度的指标来提高汽车的性能。
这时,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与加速度有关的知识。
物理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物理理论知识,就要在课前导入的环节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物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乐于自主地学习理论知识。
二、结合项目的任务,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科学技术物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物理理论知识以后,如果学生仅仅只会用应用物理理论知识做习题,他们将不能理解学习物理理论知识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思想的策略及思考
1、强调实践性和可视化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让学
生多进行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物理现象,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可视化思维能力。
2、注重实际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
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来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3、培养分析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从客观
事物的本质出发,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4、引导学生思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让
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课堂渗透STSE教育的实践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
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而STSE 教育则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高中物理课堂中,STSE教育的渗透并不普遍。
老师往往面临课程内容繁杂、时间紧迫的困境,难以将STSE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
因此,有必要开展对高中物理课堂中STSE教育的实践探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将STSE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STSE教育理论,探究高中物理课堂中STSE教育的实践方式,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教学策略,评价实践效果,并展望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重要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高中物理课堂中渗透STSE教育的实践方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研究,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将STSE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STSE教育的概念和理论框架,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理论支撑和价值;2. 调查高中物理教师对STSE教育的认识和态度,了解目前教师在将STSE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3. 基于实践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STSE教育实践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策略和方法;4. 推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向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和社会实践、探索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实践,旨在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STSE教育理论介绍STSE教育理论是以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综合性教育理论。
其核心理念在于将科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渗透【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物理实验教科书中sts教育主要是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采取渗透式的教学.而与物理有关的案例是不胜枚举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于选取恰当的、合理的sts教育内容,以有效地达到“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的教育目标,那么,教育内容的选取则不应忽视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科学一般来说,科学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社会相联系的,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成为当前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在享受近代工业革命和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突然发现自己正亲手制造着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
江河污染、土地沙化、洪水泛滥……是的,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于社会的同时一定要慎重地考虑它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说.应该有一点、应该听一点悲观的论调。
sts教学就是针对科技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能力的公民而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
在实验教科书中,sts教育的思想有所加强。
例如,在教材交变电流一章中介绍了2003年8月美国东部的一次大停电给社会、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当然,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著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博帕尔毒气泄漏、世田谷通信中断等,通过这些高科技事故的反思,应该使学生懂得,世界上重大科技事故儿乎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关,客观上表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同时是一部灾难史。
此外,可以通过对臭氧层的保护、用电安全问题、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光污染、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研究,强化学生的群体意识,强化使命意识,强化未来意识,眼下当务之急,就是强化一点忧患意识。
如何将STS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摘要:将sts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是新课改的要求,是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目标的需求。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联系现实生活,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新动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与其他学科结合,体现物理学科开放性并从中渗透sts教育。
关键词:sts教育高中物理物理教学sts(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的词头缩略语)教育是以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来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它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强调教育教学的现代化、社会化,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发展性、人本性及互动性等特点。
在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更应当注重与社会需求、与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
中学物理学科内容本身就与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将物理知识与sts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十分必要,也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笔者以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一、联系现实生活,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新动态由于实施sts教育是与传统教育不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学和生活、社会的联系以体现新课标新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联系更多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学习物理知识,从而使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这一新课标的新理念。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信息科学技术、现代航空航天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大型及超大型集成电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光、激光全息摄影、防伪技术等等,使物理课具有时代的气息。
再如,教师应当分析物理哪些知识点易于结合sts教育,并把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重点、焦点问题,系统地罗列出来,在教学到相应知识点的时候,注意与这些问题结合起来,把现实问题与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体现了sts教育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
制度等),可逐步向独立式的STS教育过渡。
这样既不会对原有教学体系造成太大的冲击,又容易为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STS教育与物理教学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二者有差异,但没有本质上的冲突。
并且,STS教育的实施可以克服或弥补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
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长期以来是以经典物理学的内容为主的,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反映还很不充分。
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整体优势,进一步完善现代物理教学体系。
STS教育与中学物理教学相结合,其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如下的特点:(1)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STS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且其教育内容多与实践相关。
因此,STS教育的实施并未削弱实验,反而更加强调观察、实验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了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
(2)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学习起点,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选取适于自己的学习内容,达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
(3)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其开放性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取突破了教材内容的限制,教学中有效利用多种渠道获得的物理教学信息,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教学时间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和校外。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逐步摒弃封闭式的教学思想,要接受开放的、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念并实施开放式的教学。
(4)以渗透方式进行STS教育在现阶段学科教育为中心的情况下,STS教育的渗透式教学有利于保持教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容易为广大中学教师所接受,能够很好地发挥STS教育的教学效能。
(5)综合性STS教育本身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与STS教育姚俊刚 延安市延安中学 716000前言STS (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的词头缩略语)是指试图把科学置于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之中的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
浅谈物理教育中STS教育的渗透[摘要]本文就STS的概念及其产生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举例说明了STS教育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普及STS知识,增强STS意识,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而学校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物理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
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使它们融为一体,从而能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STS教育物理教育渗透教育资源STS作为一个新概念的出现仅有20多年的历史,进入我国学术界不到10年的时间,但已引起各国学术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一、STS概念及其产生从字面意义上看,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ique)、社会(society)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是这三个单词的简单排列。
概括地说: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学科。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在享受近代工业革命和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突然发现自己正亲手制造着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
例如,集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之大成的原子弹在日本爆炸,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悲剧;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带来了大气噪声和江河湖海的严重污染;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引起的土地沙化、地震、洪水泛滥……于是1968年一些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组成一个叫做“罗马俱乐部”的国际学术团体,他们对当代出现的危及人关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
对诸如人口增长、粮食生产、资源开发的极限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等进行了认真研究,其结果是触目惊心的,这些问题是关系列人类的生存与灭亡、文明的发展与毁灭的全球性问题。
早在六七十年代,美国许多著名的大学先后成立STS研究中心,专门开展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研究,并开设了STS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刻理解技术本身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如果说传统的科学各个领域都只着眼于本领域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做贡献,那么,STS则是着眼于研究系统各个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人类文明健康发展应具有的最佳状态;研究如何发挥人与社会在系统中的能动作用,研究如何建立内在的动力学机制,使得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证系统能经常处于最佳状态。
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霍尔曼在1986年提出:“我们所有人生下来就是科学家,具有对围绕我们的事物形成好奇心,但其他人却失去,也许他们学习的科学太深奥、太干、太不具人格以及离开他们的生活太远。
”物理学作为自然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也正面临着这一问题。
物理学中有些定律不能被证明,其正确性只能靠着反复的实验来检验,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科学知识,还要有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科学素养。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正是为了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这一目标。
一、STS教育理念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它探讨和揭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
STS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为学习知识、体验过程及达到职业目标提供了学习背景。
首先,STS教育中包含了对学生自然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客观地、实证地描述自然界事物的规律或者规则。
学校中的物理等自然学科的教育者就应该思考如何呈现给学生一个科学图景,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来描述价值和观念对科学探索的影响。
其次,STS教育中的“技术”是一种应用科学,是与实践有关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科学和技术截然分开,并且只有将其植根于社会分析之中,才能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普遍性。
STS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找准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的结合点为实现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物理学科中结合STS教育就尤为重要,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掌握一定的STS教育理念,还要找准中学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的结合点,并且要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找准结合点并不是照搬照拿,而是要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来选择适度的、适量的STS教育内容,必须重视和知识教学的结合,和教材内容同步。
STS教育及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STS教育的概念,接着通过对STS教育理念、与物理教学的联系以及如何融入物理教学等内容的讨论,阐述了STS教育在丰富物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还分析了STS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研究,总结了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价值。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认识,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
【关键词】STS教育, 物理教学, 渗透, 教育理念, 学生影响, 应用实例, 重要性, 未来发展, 总结1. 引言1.1 STS教育及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科技与社会(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Studies,简称STS)教育是一种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综合性教育理念。
在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原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将STS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改变。
本文将探讨STS教育的理念简介,探讨STS教育与物理教学的联系,提出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融入STS教育的方法,分析STS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分析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最终总结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者对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关注,推动科技与社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STS教育理念简介STS教育是一种融合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