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扰素、病毒唑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60.22 KB
- 文档页数:1
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
罗春龙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16(1)13
【摘要】目的观察对比分析干扰素α-1b与病毒唑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差异,突出干扰素的治疗优势,服务于临床.方法选取我院儿科粪便轮状病毒抗原(RV-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的患儿6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照组使用病毒唑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治疗开始腹泻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腹泻时间(3.8±0.9)d优于对照组的53.33%、(6.5±1.0)d,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优于病毒唑,能够缩短腹泻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总页数】1页(P65)
【作者】罗春龙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江苏扬州,22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
【相关文献】
1.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4例疗效分析 [J], 谭玉玲
2.小儿氨基酸联合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J], 朱英莉
3.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 [J], 黄远军
4.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 [J], 尹晓文;李芳君;张惠荣
5.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疗效分析 [J], 葛品;黄启淦;林海;程肇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铵、特布他林联合应用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
25(9):453-460.[2]B rva,,s eoK.H o dderr,M J r av i t l les m,et a1.H eal t h out c om es f o l l ow i ngt r ea t m ent for sl x m on t hs w i th once dai l y t iot ropi u m com par ed w i th t w i ce dai l y s al m et e r o l i n pat i ent s i n pat i e nt s w i th C O PD【J].T hot ax。
2003.58(5):399-404.53[3]O t l onnel l.D E,Fl uge.T,Ger ken F,et a1.Ef fe ct s of t i ot r op i u m on l u nghy pe ri nfl a ti o n,e l y s pn voea and e x e rc i se t ol er anc e.i n C O PD[J].E ur R e spi rJ,2004,23(6):832-804.[4】B eeh K M,Beier j.Buhl r,et a J.Ef fi ca cy of ti otr opi u m br om i de(Spi f i va ?)I n p at i e n t s w i t l l chroni c—obs tr uct ive pul m onar y di s ea se(C O PD) of di ff ere nt s ev er i ti entv[J].Pneum ologi e,2006,60(6):341-346.(收稿日期:2010—05—10)(本文编辑:马艳丽)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陈梅枝郭爱红【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背景就要强调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及传播途径,突出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该病的现状,以及干扰素α-1b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前景。
据报道,轮状病毒是目前最常见的婴幼儿腹泻病原体,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婴幼儿死亡率较高。
当前的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疗法,缺乏特效药物治疗导致患者病程延长和病死率上升。
开展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重组人干扰素α-1b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已在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因此值得探索其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评估其对患者的症状缓解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验证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该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也希望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促进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医学的进步和患者的健康。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一组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者,他们年龄跨度在1岁至5岁之间。
该组患者经过严格筛选,均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且未接受过其他干扰素α-1b治疗。
这些患者在入组前进行了详尽的病史记录和临床检查,包括病程时间、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
患者的家长或监护人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配合医疗团队进行治疗和观察。
研究对象的选择严谨而又具有代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的整体情况。
通过对这些患者的治疗观察,我们希望能够验证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摘要: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引起的儿童腹泻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
结果显示,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且治疗后病毒排泄量减少,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重组人干扰素α-1b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作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选择之一。
引言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老年人身上,常见于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生活环境中。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病程轻者可在数天内自愈,但重症患者可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造成危害。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药物,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来缓解患者症状、减少病毒排泄和促进康复。
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范围为6个月至3岁。
所有患儿均为首发感染,无其他重要基础疾病。
2. 研究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0.5μg/kg,连续治疗7天;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口服补液、抗呕吐药等。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腹泻严重度、病毒排泄量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1. 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为3.2天,而对照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5.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腹泻严重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2. 病毒排泄量观察组患儿的病毒排泄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减少时间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关键词干扰素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病原多为轮状病毒,多发生在10月—1月季节。
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为探讨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用基因重组人a-2b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1月在我院收治确诊的7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全部病例均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标准[1],入选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均为阳性,随机分为两组:干扰素治疗组46例,病毒性对照组30例,年龄6月—3岁。
其中治疗组中男26例,女2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治疗前及治疗后72小时,收集患儿新鲜大便,作大便常规、培养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
治疗前大便常规:稀水样或蛋花样,无脓血。
大便培养阴性,轮状病毒抗原呈阳性,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理、发热人数、腹泻次数、腹泻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根据情况进行支持、对症处理,不使用抗生素,包括液体疗法,肠粘膜保护剂、止泻药物及肠道微生态调节剂。
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由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基因重组人a—2b干扰素,商品名为:利分能。
干扰素剂量为3—5万U/Kg.d,每天一次肌注,疗程3—5天。
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mg/Kg.d,每天1次静滴,疗程3—5天,治疗前、治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小板。
1.3 疗效评价按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标准[2],治愈:治疗72h内粪便状况及次数恢复正常,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腹泻次数减少至≤4次/d,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内粪便状况及次数无改变或加重,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干扰素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疗效观察作者单位:475002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讯作者:孙军英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到RV-Ag阳性的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干扰素组50例)和对照组(利巴韦林组48例),观察两组患儿止泻及RV-Ag转阴时间。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效果好。
标签:干扰素注射液;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是儿科临床多发病之一,好发于6月~2岁的婴幼儿,其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急性期易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休克而危及生命。
该病缺乏特异性治疗,笔者所在科用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住院患儿98例[1],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6月~2岁。
发热26例,轻中度脱水28例,重度脱水1例,轻咳、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5例,心肌酶CK-MB阳性32例。
对照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6月~2岁。
发热22例,轻中度脱水23例,轻咳、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例,心肌酶CK-MB阳性30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纠正脱水、补充微生态制剂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注射液(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规格:100万IU/支),剂量5~10万IU/kg(不超过100万IU/次),肌肉注射,疗程3~5 d;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疗程5 d,用药3 d后复检大便RV-Ag。
优秀病例集口服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概述姓名:石某性别:女年龄:1岁7月入院时间:2021年1月7日9时16分主诉:腹泻水样便伴呕吐3天,抽搐 2 分病史介绍现病史:患儿3天前受凉后出现排黄色稀水样便,呈蛋花汤样,无粘液脓血,无腥臭,约3次/日,量多,伴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性,无咖啡色样液体,无发热,无咳嗽,家属在家给予益生菌等对症治疗,无效。
今晨患儿突然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凝视、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抖动、意识丧失,无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无发热,持续约2分钟后抽搐自行缓解,遂至我院就诊,予收住院进一步治疗。
患儿自起病以来胃纳欠佳,精神、睡眠可,尿量少。
既往史:否认腹痛腹泻史,否认多饮多尿史,否认尿频尿痛史,否认抽搐史,否认出血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重大疾病史和治疗史。
否认异常出生及喂养史。
生长发育史正常。
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父母健在,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抽搐病史,无其他类似病史。
出生史:G2P2,足月产,顺产,无窒息病史喂养史:母乳喂养,6个月加辅食,未断奶生长发育史:2个月抬头,5个月翻身,7个月会坐,12个月会走预防接种史:按规定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糖丸、百日破、麻疹、流脑、乙脑、手足口疫苗病情特点患儿反复发热,均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24小时蛋花样大便7-8次,量多,呕吐2次,呕吐物仍为少量胃内容物,小便量少,食纳精神差,无咳嗽,睡眠尚可。
在院期间反复惊厥3次,惊厥时无发热,电解质反复检查正常范围。
查体:神志清,呼吸平稳,咽充血,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中,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余体征均为阴性,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治疗策略1.抗惊厥:患儿入院时抽搐已止,暂不予抗惊厥药物治疗,入院当天夜间再次出现抽搐,予抗惊厥药治疗。
2.补液:查体发现该患儿精神差,口唇干,两眼窝下陷,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属中度脱水,且患儿有抽搐症状,不排除电解质紊乱,予口服补液+静脉补液以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除常规治疗外,观察组给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2.4%,且观察组止泻时间及退热时间快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采用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090-02病毒性肠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病毒性疾病,发病率超过小儿腹泻发病率的80%。
半岁~2岁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儿童,若患儿病程较长,病情较严重,有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
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补液治疗方式,难以达到满意疗效,且少数患儿会因病程较长,发生电解质紊乱现象,甚至有可能导致慢性腹泻,严重危害患儿健康。
如何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病程、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干扰素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常见药物,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4例患儿采用干扰素治疗,并与其他34例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患儿作对比,探讨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其中,其中,男40例,女28例,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年龄3岁,平均年龄(0.9±0.4)岁,最短病程1天,最长病程6天,平均病程(2.5±0.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