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若干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按照新国家标准,规范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评价何梓年【摘要】@@ 一引言rn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质检总局于2010年8月18日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GB/T50604-2010<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评价标准>,该工程建设标准将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期刊名称】《太阳能》【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4页(P6-9)【作者】何梓年【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一引言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质检总局于2010年8月18日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50604-2010《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评价标准》,该工程建设标准将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有: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昆明新元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九阳实业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北京北方赛尔太阳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能索阳(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桑福莱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市赛恩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银川瑞明太阳能有限公司、广东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合肥美菱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8家单位。
五年前,我国第一项在民用建筑中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 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发布实施,五年来对推动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促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规范对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评价,本标准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9章和8个附录,各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系统与建筑集成评价;5. 系统适用性能评价;6. 系统安全性能评价;7.系统耐久性能评价;8. 系统经济性能评价;9. 系统部件评价。
项目可行性研究通常存在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建议2011-03-16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决定项目是否有收益、有可操作性的重要依据。
我国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在投产之后发生明显亏损,造成巨额的项目投资浪费,而这些项目都是依据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并获得有关部门批准才建设的。
这说明,现行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存在问题,有必要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项目开发的成功率。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委托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机构(以下简称可研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工程技术人员占大多数,经济、管理、法律、市场营销策划、企业文化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很少,导致目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可研机构对项目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运输条件、水、电、气、通讯的现状和“三废”排放与处理等项目建设的硬环境较为重视,并专门安排专家研究和落实。
而对项目所在地的地区产业政策导向、当地的税费政策、税费优惠与收费透明度、当地对项目所需人才的吸引力与人员配套成本等影响项目的投资软环境因素则很少进行深入研究。
2、可研机构一般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项目的平面布局、工艺技术、设备选型等项目硬件建设方案上,而对项目投产后支撑项目正常运作和项目与外部系统进行信息、商品交换所需的软件上,却仅对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做较粗浅的研究。
对项目投产后管理模式与管理技术、品牌推广与市场营销策略、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建设、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配置等缺乏研究。
3、重视项目生产系统硬件研究,轻视项目储、运、销系统所需硬件的研究。
项目可研办法仅要求对项目的运输条件进行研究,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可研机构也只是对项目所需的运输协作条件做了研究,对为项目提供与项目的生产系统匹配的储、运、销硬件系统则基本没有深入的研究与论证。
4、可研机构一般都将项目的市场调查交由项目业主完成,把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简化为将项目业主提供的市场调查数据放在电脑中运算了事。
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如何降低能耗节省能源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新课题。
以最低的能耗获得最多的收益是研究的重点。
笔者通过剖析项目节能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在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制领域提供些许参考意见,为促进编制的完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制问题改进措施一、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的概况项目节能评估包括能源供应情况评估、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项目能源消费和能效水平评估、节能措施评估等工作,其目的是对项目用能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作为评估结论的重要依据,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节能评估的需要和精度时,应通过复核校对后引用。
对于能源消耗量、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效益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定量结果,如属改扩建工程,应分析项目范围内其他建筑现状、特别是同类建筑的用能特点和状况、主要耗能设备及存在问题,以及项目实施后对原用能情况的改善作用等。
所谓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即通过对项目用能科学性、合理性分析,估算项目综合能耗,提出节能降耗措施,出具审查意见,从源头上分析项目能耗水平及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和节能目标的影响,杜绝用能不合理项目的开工建设,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节能评估已是投资项目审批、核准以及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
二、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制的问题及现状1、由于编制节能评估报告的项目大都尚处于科研阶段,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因此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项目的节能措施没有针对性、内容不具体、深度不足、节能措施过于等。
节能措施应涵盖项目选址与总平面布局、建筑设计、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各方面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细化的节能技术措施方案。
节能措施如缺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及能源的回收利用等情况,宜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措施,如太阳能光热利用、空气源热泵、雨水回收利用、浅层地热能、风能等。
中国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标准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CECA/GC 1-2015主编部门:中国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批准部门:中国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执行日期: 2 0 1 6 年 6 月 1 日中国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中价协[2015]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及中价协各专业委员会:为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建设项投资估算制办法,依据目前行业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在原规程的基础上,我协会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该规程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汀,形成了2015版《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审规程》CECA/GC 1—2015。
现该规程予以正式发布,自2016年6月1日起实行。
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审规程》CECA/GC 1—2007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2015年12月31日前言为加强行业的自律管理,提高工程造价咨询成果质量,规范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成果编制办法和深度要求,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中价协)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CECA/GC 1—201 5(以下称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浯、一般规定、费用构成、编制依据、编制办法、格式要求、质量管理等。
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和工程造价人员在承担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时应参照本规程的有关要求执业和从业,各地方工程造价协会和中价协各工作委员会可依据本规程对投资估算咨询成果进行检查。
本规程是结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造价术语标准》GB/T50875—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3GB/T 51095—2015等文件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CECA/GC 1-2007的修订。
因行业的特殊性和投资估算的编审习惯等原因,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各有关单位和工程造价人员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修订时补充与完善。
第十一篇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和概预算文件编制深度1 投资估算给水工程、排水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防洪工程、燃气工程、热力工程、环境卫生设施工程投资估算的文件组成、编制办法及深度,应按建设部颁发的《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文)文件执行。
园林和景观工程投资估算的文件组成、编制办法及深度可参照《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文件执行。
1.1 投资估算文件组成1.1.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1.2 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及使用外汇额度。
1.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投资估算分析。
1.1.4钢材、水泥(或商品混凝土)、锯材、沥青及其沥青制品等主材需用量。
1.1.5主要引进设备的内容、数量和费用。
1.1.6资金筹措、资金总额的组成及年度用款安排。
1.2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应包括的内容:1.2.1 工程概况:包括建设规模、工程范围,并明确工程总投资估算中所包括和不包括的工程项目费用。
如有几个单位共同编制时,则应说明分工编制的情况。
1.2.2 编制依据:具体说明投资估算编制所依据的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使用的定额、主要材料价格和各项费用取定的依据及编制方法。
1.2.3 征地拆迁、供电供水、考察咨询等费用的计算。
1.2.4有关问题的说明:投资估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3 投资估算编制内容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如图1.3所示:建筑工程费第一部分工程费用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建设投资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建设项目总投资预备费用价差预备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图1.3 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图1.3.1 建筑工程费1主要构筑物和管道铺设的工程费用估算应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设计规模、工艺流程、建设标准、设备选型和主要工程套用相应的估算指标、概算指标、概算(综合)定额或类似工程的实际投资资料进行编制。
无论采用何种指标或资料,都必须将其价格和费用水平调整到工程所在地估算编制年度的实际价格和费用水平,并结合工程建设条件和特点、按照指标使用说明对实物工程量进行调整。
6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2008N O .03SC I ENC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学术论坛伦理作为企业伦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并未得到专门反映。
我们应该逐步地开展对会计伦理信息披露的审计,一方面保证会计伦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说服力,增强企业相关利益者对所披露会计伦理信息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促使企业加强会计伦理建设,净化企业内部环境,从而使得会计行为从失范过渡到规范。
参考文献[1]王开田.论会计伦理规范的基本范畴及特征[J].财会月刊,2002(2).[]卢丽娟会计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初探[]财会通讯,3(3)[3]王棣华.会计伦理与会计管理[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9(4).对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冯成祥白繁义林洪(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300074)摘 要:本文依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新的标准和规定,对我国现行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路体系从项目效益评价、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目标持续性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现存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公路项目后评价探讨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1(c)-0216-02我国开展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历经16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进入“W T O ”后过渡期,评价体系的不足逐步显现。
本文立足于《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就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若干问题探讨如下:1现行评价体系的不足根据交通部交计发〔1996〕1130号文,我国公路后评价项目包括五类:a .国家重点公路建设项目;b .40公里以上的国道主干线项目或100公里以上的国道及省道高等级公路项目;c .利用外资的公路项目;d .特大型独立公路桥隧项目;e.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项目,评价体系由概述、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目标持续性评价、结论等6个部分组成,作者通过对现行体系的深入研究,认为存在如下不足。
给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若干问题2009-7-10 17:22:25【摘要】给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的合理选择、方法的正确使用至关重要。
对项目未达产年、项目敏感性分析、水价改革、投资方式、项目后评价等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选择最佳设计和投资方案,合理地确定售水价格,从而起到预测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盈利率,从宏观的角度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效益,促进国家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BOT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以较省的投资,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颁布和修改,标志着我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已进入规范化阶段。
给水项目为市政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范畴,中国勘查设计协会市政设计协会技术开发部于1993年10月已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了《给水排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细则》(送审稿),后又进行了修编,但许多技术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项目的取舍逐渐为经济规律所制约。
国家计委早在一九八九年就已规定,投资在五千万元以上的工程,均需对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和评估。
因此,自一九八九年以来,我院经济评价工作在各个领域积极开展。
多年来,我曾前后对北京市第九水厂二期工程、三期工程、湛江市一期供水工程、顺义县第三水厂扩建工程、新疆库尔勒供水工程等建设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工作,参阅了大量资料和案例分析,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将会影响经济评价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建设项目的取舍。
现在把我遇到的给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分述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1项目未达产年(投产年)中的问题给水项目,特别是规模大、投资高、建设周期较长的给水项目,一般都不能在建设期结束时立即满负荷运转,它们需要有1~2年的投产期。
在投产期,项目既有建设资金的投入,又有部分成本的消耗和利润的回收。
因此,在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成本和利润计算等问题上易出现错误,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资金使用计划投资主体、投资来源和筹资方式是经济评价工作的基础,资金使用计划是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关键。
工作中我们有时受评价工作周期的限制,为简化计算,很容易忽略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将建设期与投产期分开,认为资金在建设期已全部使用,投产期只是分系列投产和试运行,而不发生建设费用;或者认为工程无投产期,建设完成后直接进入达100%生产能力的生产期。
这样的资金使用计划对于规模大、投资高、建设周期较长的给水项目显然是不科学的,将直接影响项目经济评价的计算指标。
正确的资金分配方法是根据地区用水量预测,充分考虑投资来源、筹资方式及资金使用要求,按施工进度列出详细准确的资金使用计划表。
例如北京市第九水厂三期工程高日供水量为50万m3/d,总投资约25亿元,建设周期共5年,其中2年投产期,这样的给水项目就更要严格认真地做好工程估算,安排施工进度,考虑逐年涨价因素及各种不可预见的费用,列出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
1.2年成本费用的计算年成本费用是指项目在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和费用,它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组成,是计算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又一基础数据。
在计算未达产年的总成本时,我们有时只注意到可变成本随生产水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其与正常生产年的可变成本有所不同,却忽略了由于未达产年固定资产投资也与正常生产年不同,从而使固定成本发生的变化;或者统一将正常生产年的总成本乘以投产百分比作为投产年的总成本处理。
以上两种计算未达产年成本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未达产年的成本计算分两部分,一是根据实际生产水量计算年可变成本,二是根据资金使用计划,确定该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年固变成本。
还应特别引起注意的是,由于构成未达产年总成本的各个因素都与正常生产年不同,使经营成本发生变化,流动资金及流动资金利息也受到影响。
总之,在项目未达产年中,工程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经营成本、流动资金等均不是固定数值,且与正常生产年数值不同。
1.3年利润总额的计算给水工程属城市基础设施,是非盈利性项目。
目前,国家考虑市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对给水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值定的较低为6%,由此确定的水价较低,从而使项目的盈亏平衡点较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
给水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一般在项目投产60%左右,造成项目在未达产年所获利润为负值,即未达产年为亏损年,这是我国国情和给水项目的性质所决定的。
对于亏损年问题,国家也制定了解决办法,在《企业财务通则与会计准则》第31条中规定:“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利润弥补,下一年度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五年内用所得税前利润延续弥补,延续五年内未弥补的亏损,用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弥补。
”简言之即用赢利年补亏损年。
在给水项目现金流量表中不应出现负利润现象,可以用正常生产年的利润弥补未达产年的亏损,并在损益表中得到体现。
在经济评价工作中,项目在未达产年所遇类似问题还很多,应引起重视。
在使用了计算机程序进行评价工作以来,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已大大减少,为计算评价指标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
2有关敏感性分析中的几个问题s$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分析、预测项目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从中找出敏感因素,并确定其影响程度。
在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众多因素中,很多因素之间存在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在给水项目中,我们一般都是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费用和销售收入等因素单独发生变化对原方案的净现金流量进行调整,从而分析其对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影响,但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往往忘记了因变量应随自变量而变化,造成计算错误。
2.1建设投资额变动对敏感性分析结果的影响在敏感性分析中,当建设投资变动时,未对所得税额做相应变动是会出现计算错误的。
因为建设投资变化会引起年折旧费、大修理费及日常检修维护费的变动,并引起年成本费用、流动资金等的变化,从而使所获利润和所得税金发生变化。
从现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出,各款项除销售收入不随建设投资变动外,其余均随其相应变动,利用该表计算出的经济评价指标也会与原方案有所不同。
因此只调整原方案的投资额,而不调整与之相关的因变量是不合理的。
2.2经营成本变动对敏感性分析结果的影响同样,在考虑项目经营成本因素变化对原方案内部收益率影响时也会遇到同样问题。
项目经营成本的变化引起项目总成本费用的变化。
在产品销售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总成本费用变化将引起利润总额的变化,并使需纳所得税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只对原方案的经营成本调整,而不调整与之相关款项,将得出错误结果。
2.3销售收入变动对敏感性分析结果的影响销售收入在给水项目经济评价中是最敏感的因素之一。
从损益表中不难看出,销售收入变化会引起销售税金和附加发生变化,因为销售税金和附加等于销售收入与销售税率的乘积。
另外,从现金流量表中也可分析出,销售收入的变化使利润总额、所得税等因变量发生变化。
因此只对销售收入上下浮动,而各种与销售收入相应的款项仍按原方案计算,也是不合理的。
3有关水价的确定和革新3.1我国现形水价我国供水行业在城市缺水,水环境污染,用水浪费,供水企业亏损的恶性循环中徘徊。
目前,我国城乡供水基本上仍处于低偿供水阶段,如北京地区居民用水水价为1.0元/M3左右。
这种较低的水价,产生许多难于解决的矛盾。
首先是水质。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至水体,污水处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水源污染日趋严重,而人们对饮用水的水质要求又有所提高,常规处理有时已不能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造成水处理成本增加。
现行的1.0元/M3的水价低于制水成本,形成水价与成本倒挂。
其次是水量。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规模扩大,旅游业发达,城市人口膨胀等导致了水量需求增加。
政府需拔巨资兴建新的供水工程及改造旧的供水体系。
较低的水价造成自来水公司亏损,水厂清偿能力过低。
只能长期靠政府补贴才能维持水厂的基本开支,更不用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更新旧设备。
最后,较低的水价造成的浪费严重。
由于水价过低,大量的饮用水用于浇洒绿地、冲洗厕所、清洗汽车等,这样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又加剧了水体的污染。
水价过低引起的诸多矛盾必须靠改革水价才能得到解决,水作为一种商品,应遵从经济规律,走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
3.2经济评价中水价的确定原则《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指出,城市给水排水项目以及其它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项目的效益,除一部分可量化外,大部分难于用货币计量,如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文化水平、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等。
对这些项目应按其不同的类别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并定性描述。
《给水排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细则》中也规定了给水行业水价的确定原则,其中规定,给水行业的平均投资利润率为2.5%,全部投资税前内部收益率为6%等。
目前所进行的给水项目经济评价工作,水价即按上述原则确定的。
然而即使这样定出的水价也存在着问题。
首先给水项目具有超前性,其规模大、周期长,投资高,而且评价指标定的较低,难以吸引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使给水项目发展遇到困难。
第二,收入与水价存在的矛盾。
尽管评价指标定的不高,但由于给水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制水成本高,导至定出的水价高于现形水价,且与大多数用户的收入水平不匹配。
以北京市第九水厂三期工程为例,按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得出的水价为3.10元/M3,是现行售水价格的3倍;再加上12亿人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人还难以接收3.10元/M3的水价。
第三,新的给水项目所定水价与旧的供水体系所定水价不一致,且高于现行水价。
应结合新旧供水体系,制定出整个供水范围的统一的、易被大多数人接收的水价。
供水工程一方面为人民生活服务,另一方面又为生产和城市建设服务,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大作用。
供水水价的革新是吸引外资、保护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3.3水价革新的几点建议水价改革是使供水进入市场机制的必由之路。
但水价改革并不单纯是提高水价的问题,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
3.3.1按行业计收水价按行业计价收费是按不同的行业类型征收不同的水费。
对服务、旅游、饮料等利润高的行业应高价售水,对工业用水大户应定额限量供水,促进企业自身水处理及中水处理的应用,对基础设施等人民生活需水量行业应相对低价收费。
3.2.2按水质供水根据各行业对水质要求的不同,按饮用水和非饮用水两部分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制定不同的水价,分系统、分水管供水。
分水管供水虽在已建供水系统中实施尚有较大困难,但它是革新水价的方向,也是可行的方法,建议在新建小区做试点实行,从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逐步扩大推广。
3.3.3征收水价应包括城市排水系统成本费用3.3.4借鉴住房租金改革方法,逐年提高水价根据价值规律分质供水,分价收费,逐步实行低水价向合理水价的过度,这样的水价革新即符合居民的最终利益,又可以保护水资源,并将对改善社会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