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晋景帝司马师简介:控制曹魏政权的旷世枭雄
- 格式:docx
- 大小:4.05 KB
- 文档页数:1
摘抄司马昭司马师专制朝权,目中无人的描写
司马昭和司马师都是西晋末年的重要人物,他们相继掌握了政治大权,建立起专制朝权。
他们的统治方式异常强硬,对于那些不听从自己的权威、反对自己的人,经常采取残酷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目中无人的傲慢态度,不把人民的利益和民众的权益放在眼里。
一、司马昭的专制统治
司马昭在掌握政治大权后,大肆清洗异己、强化国家的中央集权,打压地方势力,力图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体系。
他不仅过度强化了政府机构和军队的管理,还大力推行法家思想,强化庶民的控制和管制,使得国家和民众的负担都增加了很多。
同时,他对待百姓也缺乏温情,时常对民众实行严苛的法律制裁,迫使老百姓不得不忍受他的专制统治。
司马师是司马昭之子,颇有权势。
他在政治上仍然沿用父亲的路线,大规模地削弱地方的权力,严格控制各大城市和州县当局,使得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更倾向于君主专制。
同样的,他也常常采用强硬措施来限制民众的自由,例如削减百姓赋税抬高征收标准,禁止农民自由迁移和开辟新田。
而他对于那些不听从自己指挥的人也非常严格,经常采用杀戮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力。
三、目中无人的傲慢态度
司马昭与司马师在他们的统治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傲慢态度。
他们根本不把人民放在眼里,在日常政治操作中,往往会忽视群众的利益和民心。
他们命令自己的手下部下,不惜动用杀戮手段来压制质疑和反对自己的人。
同时,在言辞和动作上,他们也表现出了高傲自大的气概,总是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宰和民众的救世主,所以不管做什么事都义正言辞,自以为是。
这种傲慢态度让人感到不满,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们作者的口气。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曹魏的司马懿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
导语:司马懿政变三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就是司马懿发动的一次政变。
此次政变司马懿彻底铲除了曹爽一党,应该说此次政变的目的就是铲除
司马懿政变
三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就是司马懿发动的一次政变。
此次政变司马懿彻底铲除了曹爽一党,应该说此次政变的目的就是铲除曹爽。
高平陵遗址
公元249年的正月初六,皇帝曹芳去给他祖先上坟,上坟的时候带着曹爽他们一行人。
在曹爽看来,那一天只是很平常的一天,不过是去过个场,曹爽万万没想到,自己刚一出门,家里大门就被关上了,家里的兵权也被人弄走了,这下他就傻了,兵也没有,家又回不去,消息传不出去,怎么样也没法翻身。
司马懿正是抓住这个弱点,全部准备妥当就去送信给皇帝曹芳,要求他赶紧把军权都从曹爽手里拿出来,这曹爽怎么怎么祸国殃民,其实这时候曹芳也只能听司马懿的话了,因为如果不听,他的下场跟曹爽会一样。
司马懿聪明就聪明在,他还会忽悠,他让人去忽悠曹爽,说绝不杀他,只是不给他军权。
曹爽当时用脚趾头想想也不能相信啊,不过那时候曹爽也慌了,就顺势答应了。
这样,司马懿也没有大动干戈就把曹爽给干掉了,当然等曹爽回到洛阳城,肯定是死路一条。
这次政变中需要重点表扬一下司马师,司马师豢养了三千死士,就像现在的敢死队,这帮人也在这次政变中帮了大忙。
这一次的政变是司马懿早就做准备的,他拿到了曹魏的最大股份,这下他就安心了,他给子孙铺好了路,他在这一刻就是这个气数将尽的曹魏的主人了。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司马伦简介西晋八王之乱之琅琊郡王司马伦生平导语:司马伦(?301年4月13日),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之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母柏夫人,是西晋八王之司马伦(?—301年4月13日),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之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母柏夫人,是西晋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
司马伦,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母为柏夫人。
曹魏嘉平初年(249年),封为安乐亭侯。
五等制建立后,改封为东安子,拜谏议大夫。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封他为琅琊郡王。
因让散骑将刘缉收买工所的人打算盗窃御裘坐罪,廷尉杜友以法断刘缉弃市,司马伦应与刘缉同罪。
有司奏司马伦爵位重又是亲属,不能连坐。
谏议大夫刘毅反驳说:“王法赏罚,不论贵贱,然后才可以使礼制齐一刑典显明。
司马伦明知御裘不同寻常,却不明白地告诉手下,本与刘缉同罪,可以按亲属和地位酌量减罪,而不能置而不问。
应该按法律折中,如杜友所说。
”晋武帝认为刘毅说的对,然而司马伦是自己亲叔父,所以下诏赦免了他。
等到了封国,任东中郎将、宣威将军。
咸宁年间(275年―279年),改封为赵王,升为平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后进安北将军。
元康初年(291年),迁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守关中。
司马伦刑赏不公,引致氐族、羌族反叛,于是被征召回京。
不久拜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与皇后贾南风(晋惠帝皇后)及其母郭槐结交很深,谄媚侍奉中宫,为贾后所亲信。
要求任录尚书,张华、裴頠坚决不同意。
又要求当尚书令,张华、裴頠又不同意。
生活常识分享。
司马氏专权司马氏专权是指司马懿家族领袖司马懿(第一代)、司马师和司马昭(第二代)及司马炎(第三代)在不同时期控制魏国实权的局面,司马炎以祖上二代基础,最终篡魏为晋。
家族权力发展河内士族世家河内人司马防,为诸生世家,有子八人,当时号称「八达」。
司马氏的首领司马懿是司马防的第二子。
曾祖西汉司马钧,父司马儁曾为颍川太守。
司马防本人历任洛阳令和京兆尹,曾推荐少年的曹操为洛阳北都尉。
晋身权力核心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魏实施缔造者、汉丞相曹操以河内郡士族世家之后的司马懿为文学掾,开始了在曹魏阵营的生涯,司马懿时年29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40岁时,献计曹操使孙权袭关羽后方,解樊城之战之危。
又进言表明态度支持曹操称帝,开始得到了曹操的信任,职位已渐渐升迁到丞相军司马,并在曹丕继任魏王后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曹魏建立后,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年间司马懿职任最高升到抚军大将军,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同为大将军,并受曹丕遗诏辅政,正式进入权力核心。
曹叡朝时,司马懿斩孟达、破公孙渊和抵抗诸葛亮北伐,独当一面,在老臣死尽的魏国是为朝廷的有力依靠,势力与曹氏和夏侯氏亲族相当。
其他家族成员司马朗,司马防的长子。
跟随曹操,早卒,有名声,最先在汉末群雄割据于董卓手下工作。
司马孚,司马防的第三子。
曹魏大臣,位至太傅,有相当威望,未跟随当时的司马炎进行簒夺政权的活动。
在晋朝建立后仍甘为曹魏臣子,保护曹魏遗裔。
世代专权第一代:司马懿专权(249-251年)曹叡临终时,令时年60岁的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曹芳。
司马懿官都督中外诸军,正式掌有兵权。
景初三年(239年)曹芳即位,曹爽排斥司马懿,在政治上发动正始改革,司马懿被逼沉寂政坛数年。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见曹爽以为年届70岁的他无力反扑,遂发动政变(高平陵事变),曹爽被迫放下军政两权,其后曹爽更被冠以谋反之罪被处决。
【名人故事】司马炎的故事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
他出生于曹魏权臣世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皆是曹魏时期权倾朝野的人物。
司马炎在继承父亲司马昭的爵位和权力后,逐步掌控了曹魏的朝政。
公元 265 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
司马炎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政权。
他分封宗室子弟为王,以拱卫皇室。
然而,这一举措却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在政治上,司马炎致力于整顿吏治,提倡节俭。
他曾下诏严禁奢侈,力图扭转社会风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阶层的奢侈之风又逐渐兴起。
军事方面,司马炎有着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公元 280 年,他发兵灭吴,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统一之后,司马炎认为天下已定,便开始懈怠政事。
他沉迷于享乐,后宫妃嫔众多。
据史书记载,他的后宫人数多达上万,以至于他常常不知道该宠幸谁,于是就坐着羊车,羊车停在哪个妃嫔的宫门前,他就留宿在哪。
在经济上,司马炎推行了占田制和课田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定的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然而,好景不长。
司马炎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他明知太子司马衷智力低下,却依然坚持立他为太子。
这导致在司马炎死后,西晋的政权迅速陷入混乱。
司马炎统治后期,由于他的放纵和疏忽,使得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加之宗室诸王之间为争夺权力相互攻伐,最终引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刚刚统一不久的西晋王朝陷入了严重的动荡和危机之中。
回顾司马炎的一生,他既有统一全国、开创“太康之治”的功绩,也有因晚年的懈怠和决策失误给国家带来灾难的过错。
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封建帝王在权力、欲望和责任之间的挣扎与抉择。
司马炎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所推行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他在政治、军事和继承人选择等方面的失误,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司马昭为什么说“这天下江山是我哥哥司马师的”?导语:司马师,字子元。
他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对头司马懿的长子,路人皆知其心司马昭的哥哥,一统三国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由于《三国演义司马师,字子元。
他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对头司马懿的长子,路人皆知其心司马昭的哥哥,一统三国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司马师和乃父司马懿、乃弟司马昭一样成了奸诈、阴险的代名词,标准的一个乱世奸雄,反派人物。
然而,倘若我们能够抛弃以蜀汉为正统的“罗贯中思想”,仔细研读一下历史,你会发现:司马师其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公元208年,司马师出生于河内世家大族司马氏家中。
《晋书》中说他“雅有风彩,沉毅多大略”。
司马师很小的时候,便有名气,与当时名士夏侯玄、何晏齐名。
何晏评价他“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
”赞他有治国之才。
成年后,司马师掌管选才之法,推贤任能,整顿纲纪,使文武大臣各司其职,朝野肃然。
可以说,倘若生在治世,司马师一定是一位能臣。
可惜天下并不太平。
当时已是三国末期,那些曾经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英雄们早已风消云散,零落殆尽。
曹操已死多年,诸葛亮也在五丈原被司马师的父亲司马懿给活活气死,“鞠躬尽瘁”了,一直活到七十一岁的吴大帝孙权也死了,天下只剩下司马懿一个英雄在那“荷戟独彷徨”。
自古以来,能力与权力始终是要相配的。
能力超强的司马懿当然不甘心久居人下,他加紧了篡夺曹魏政权。
而当时横在他面前最大的障碍是曹爽,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式人物。
公元249年,司马懿以雷霆手段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了曹魏政权。
生活常识分享。
晋朝的奠基者——绝世双壁司马师司马昭(上)近日新上映了一部电视剧叫《虎啸龙吟》,这部电视剧是关于司马懿的,剧情还可以比较符合历史,当然也加了很多的曲解。
比如司马懿前半生写的太好了,后半生又太坏了让观众有点接受不了这种剧情的反转,不过比起一些神剧来说还是贴近历史的,这部剧除了司马懿外也写了他的儿子的故事,就是司马师和司马昭。
电视剧里因为要写他们的父亲所以对他们的描写比较简单,但历史上他们是一对绝世双壁。
司马懿在熬死了魏国的三代皇帝和宿敌诸葛亮后就去世了,但是他的志向却没有丢弃而是被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接替了。
可谓虎父无犬子啊,司马懿一生非常能干,也生了很多儿子。
但是最有名也最出息的就是他们兄弟俩了。
让我先介绍一下大哥司马师吧。
司马师,字子元,生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他出生的那一年是他父亲告别宅男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有一对很厉害的父母,母亲是春晓太岁,张春华。
就是那个十几岁就能果断杀人灭口的狠女子。
父亲自不必多说了,人中的龙凤被称为冢虎的司马懿。
有这样的父母教导,孩子肯定会很出色但性格也会很特殊。
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个推论。
司马师长相随母亲,算是个有颜值的官三代。
家里从祖父算起至少两代多人为官。
司马师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程度都很高,又有夏侯玄(魏国宗室之后)和何晏(曹操的干儿子)以及曹爽(大将军曹真的儿子)这些贵族子弟做同学。
起跑线比别的子弟至少高几级。
而且他和父亲不像,没有鹰视狼顾的非主流的样子。
这么出色的人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能。
这就是任性啊。
司马师长成青年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他父亲已经是魏文帝曹丕的心腹了,所以对儿子的各方面就特别照顾,经常带着司马兄弟尤其是司马师去历练政务和军事。
但是立业之前要成家,司马懿给自己找个什么样的儿媳妇呢,媳妇的娘家很有势力是朝廷的宗室贵族。
新娘的父亲是夏侯尚,新娘的舅舅是曹真。
职位和级别还在司马懿之上,所以司马懿算是为了儿子找了个白富美。
虽然这是一宗政治联姻,但是这两个小夫妻并没有想太多。
晋武帝司马炎的简介资料晋武帝司马炎是晋朝第一位帝王,他结束了三国鼎立的时代,建立了统一中国的晋王朝。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晋武帝司马炎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晋武帝司马炎简介司马炎出生于公元236年的温县,表字安世。
曹魏时期的太傅司马懿是他的祖父,司马师是他的伯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之中的司马昭是司马炎的父亲,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曹魏三司马。
司马炎为嫡长子,所以在众臣的支持下被立为晋王世子。
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猝死,司马炎承袭晋王位和相国之职。
次年2月,司马炎通过“禅让”的手段从魏元帝曹奂手里得到了皇位,结束了曹魏政权,建国晋,年号泰始。
司马炎登基称帝2年后,青州等地发生洪灾,他下令开仓救灾。
公元274年,司马炎开凿山脉,引黄河入洛水,开通漕运。
公元279年,通过登基后数十年的经略,晋国日益强盛,吴国已经衰落,很多大将举兵投降了晋国,一统全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司马炎下令大军开拔攻吴。
耗时一年,晋国灭亡吴国,统一了天下。
灭吴之后,司马炎成为了天下共主,他也失去了进取之心,从此荒废朝政。
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逝,死时55岁,在位24载,死后入葬峻阳陵。
司马炎怎么篡位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承亡父司马昭的权势地位,称晋王,官享相国,一举掌控了曹魏政权的军事行政大权。
同时,司马炎认为代魏自立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积极的为学习曹丕篡汉的事而做准备。
司马炎先是授意一些亲信心腹之人前去劝说魏元帝曹奂将皇位禅让给自己。
曹奂迫于压力,知道自己没有反抗的资本,于是在公元266年2月写下传位诏书:“晋王司马炎一族三代辅佐大魏曹氏,扶保幼帝,吞并蜀国,战功赫赫功劳盖世,天下都承受了司马氏族的恩惠,现在我代表上天把皇位禅让于晋王司马炎,魏国上下都当顺应天命,恭敬新帝。
”司马炎假装谦让推脱了几次,最后在朝中文武大臣的集体再三恭迎劝谏之下才接受了曹奂的禅让诏书。
2月8日,司马炎祭天称帝,改国号为晋,后世称为晋武帝,他把曹奂礼封为陈留王。
【晋朝历史】正史中司马炎代魏建晋真相揭秘:司马家族的崛起故事得从曹魏咸熙二年说起,也就是公元265年,此时距邓艾、钟会灭蜀不过短短两年。
时值八月,天气可能还有点炎热,晋王司马昭因中风崩于露寝,享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谥曰文王,王太子司马炎继承了王位和相国,加何曾侍中、丞相,司马望为司徒,石苞为骠骑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继续控制着曹氏的军政大权。
同年十二月,司马炎也做了几个月的精心准备,效仿曹丕代汉建魏的故事,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西晋,司马炎为晋武帝,改元为泰始元年,大赦天下,封魏帝曹奂为陈留王。
曹奂被司马炎废掉之后,迁居邺城。
在封禅台上,看着台下文武群臣和数万甲士不禁有点心寒,此时的曹奂不知有没有想过先祖曹操横槊赋诗时的豪情和东临碣石时的壮烈,自己死后又如何面对曹氏的列祖列宗,也许他并没有想过。
可笑的是在曹奂出城之时,司马懿的亲弟弟司马孚泪流满面的握着曹奂的手说:“臣到死的那天都是魏国的臣子。
”不知此时曹奂心里又是何想法,当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司马孚和司马师控制京师,参与了政变,并且十年之后,前任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政,率宫人讨伐司马昭,在宫门处被杀,百官都不敢前往,唯有司马孚枕尸痛哭,难道这些举动是为司马氏赎罪?还是纯粹作秀?曹奂不敢想,即使想也没有用,天下已经不姓曹了。
曹奂在邺城生活了四十年才病逝,享年五十六岁,比司马炎多活十年左右。
曹奂也许是在司马氏的监视下悲惨的生活了四十年,不过终究是平安的渡过了这几十年,重要的是曹奂的子孙在晋一朝皆为陈留王。
司马炎称帝建晋后,追谥祖父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亲司马昭为文帝。
司马家族的皇位是由司马炎的祖父、伯父和父亲铺平了道路,先后残酷的屠杀了曹氏势力以及忠于曹氏的重臣。
此时的司马炎在政治上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是他的政治路走得并不顺畅。
司马昭的妻子是魏国名臣王朗的孙女,魏晋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王肃的女儿,生有司马炎和后来为齐王的司马攸,司马炎虽为长,但也许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大多父母都有溺爱小儿子的毛病,司马昭也不例外,欲立司马攸为世子,主要的是司马攸恭俭孝悌,温和聪慧,有政治才能,与司马炎不相上下。
司马氏是怎么夺取天下的?曹氏为什么只能眼看司马氏一步步蚕食曹魏?本文导读: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马懿的生平,大家都比较了解。
简单的说,曹丕与其子曹叡都比较短命,于是曹叡死后托孤给司马懿与曹爽,而司马懿最终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于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干掉了曹爽,亲手把持了魏国的朝政。
如果曹丕泉下有知的话,恐怕此时连肠子都要悔青了。
正是因为他与曹植的太子之争,才导致日后曹魏对宗室的态度极其苛刻,始终对曹氏宗亲严防死守。
因此司马家专权之后,曹爽死后手里没兵也没权的曹氏宗亲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司马家人把持朝政,在谋朝篡位的路上越走越远。
(司马懿)悉录魏诸王公置于邺,命有司监察,不得交关。
——晋书·宣帝纪然而篡位这种事,并不是说篡就篡的。
你总得讲一个执政合法性不是?曹操能干到魏王,那是因为他接到汉天子的时候汉朝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是曹操在几十年间亲自上阵,尽复天下十三州其中之九的。
因此曹氏夺权的时候,大家就算是有不满,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人家确实是有这个实力的。
而你司马懿干什么了?装死称病耍阴谋诡计很厉害么?所以司马家族把持朝政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清除异己——篡位是不可能篡位的了,十年之内都不要想,但起码让曹魏朝廷上上下下都听我司马家的号令这事还是有戏的。
公元251年司马懿死后,他的大儿子司马师成为了司马家族新的掌舵人,开始了对曹魏朝廷的清洗。
小皇帝曹芳对此当然是十分不满的——曹爽专权的时候,起码还是我们老曹家人在把持朝政,结果赶走了曹爽变成了外姓人把持朝政了!这大汉才亡几天啊?真当我什么都不知道么?于是暗中咬牙切齿的小皇帝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实现自己的反攻大业。
事实证明,在三国这种乱世中,想找一个搞事情的机会,实在是太简单了。
公元254年,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反攻中原。
魏国上下对姜维这种日常性的北伐已经完全习惯了——诸葛亮当年都不行,你就行?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么?因此按照惯例,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被派出去跟姜维作战,出征之前曹芳总是要检阅一下部队、讲两句话鼓舞一下士气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晋景帝司马师简介:控制曹魏政权的旷世枭雄
导语:司马师(208255年),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
司马师(208——255年),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太祖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
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
他继承父亲的权力,废魏帝曹芳,平定淮南三叛,击灭东吴诸葛恪的大军。
基本控制了曹魏政权。
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师(208——255年3月23日)即晋景帝,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长子,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西晋奠基人之一。
司马师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
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
曾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
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
魏嘉平四年(252),迁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
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大败吴将诸葛恪。
正元元年(254),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太后废掉魏帝曹芳,从太后命以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次年,司马师亲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途中病死。
晋朝建立后,追尊为景皇帝。
庙号世宗。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