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1.1.2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2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抚顺六校协作体”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选择题:(本大题共 60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中 1-40题每小题 1.5 分,41-60 小题每小题 2 分)。
2018 年 1 月 31 日,我们观测到了“红月亮”的美丽景象。
此现象是由于月亮被地球的本影挡住后转成了暗红色,而太阳的光线通过地球表面的大气折射到月亮上面再反射回来。
由于红光穿透力强,而其他光都被吸收了,所以看到的是红月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红月亮”所处的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是A. 太阳系B. 地月系C. 河外星系D. 银河系2. “红月亮”应属于A. 行星B. 恒星C. 卫星D. 彗星【答案】1. D 2. C【分析】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
【1题详解】太阳系“红月亮”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D正确。
【2题详解】“红月亮”就是月球,月球为地球的卫星,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花是红色的,叶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葡萄是紫色的。
我们赞扬它们的美丽,你可曾想过是谁响着地球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3.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B. 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 是地球上大气运动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D. 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等4. 下列人类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A. 水能B. 天然气C. 地热能D. 风能【答案】3. A 4. C【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
【3题详解】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故B错误;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地震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故C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转化成生物能间接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就是地质时期的以生物能的形式处存下来的太阳能,故D错误;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的能量,故A正确。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抚顺六校协作体”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中1-40题每小题1.5分,41-60小题每小题2分)。
2018 年 1 月 31 日,我们观测到了“红月亮”的美丽景象。
此现象是由于月亮被地球的本影挡住后转成了暗红色,而太阳的光线通过地球表面的大气折射到月亮上面再反射回来。
由于红光穿透力强,而其他光都被吸收了,所以看到的是红月亮。
据此完成1-2题。
1.“红月亮”所处的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B.地月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2.“红月亮”应属于()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花是红色的,叶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葡萄是紫色的。
我们赞扬它们的美丽,你可曾想过是谁让江山如此多娇?俗话说:“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
”太阳源源不断向地球辐射能量,影响着地球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B.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是地球上大气运动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D.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等4.下列人类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A.水能B.天然气C.地热能D.风能太阳活动高峰时会发生太阳风暴现象,其产生的高速带电离子流往往给地球造成严重影响,据此完成5-6题。
5.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A.极昼和极夜B.黑子和耀斑C.太阳风和磁暴D.光球和色球6.耀斑爆发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有()A.全球各地地震频繁B.抚顺地区出现极光C.有线通讯衰减或中断D.引发“磁暴”现象2017年8月8日,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①B.②C.③D.④8.2017年11月21日起,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开始持续剧烈喷发,阿贡山火山喷发的岩浆直接来自地球的()A.地壳上部B.地核C.下地幔D.上地幔9.关于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
高一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3分,共9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 地月系B. 行驶中的汽车C. 木星D. 等待发射的人造卫星【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详解】组成宇宙的物质称之为天体,木星为行星,属于天体,C正确。
地月系是天体系统,A错误。
地球属于天体,行驶中的汽车、等待发射的人造卫星是地球的附属物,不是天体,B、D错误。
故选C。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A. 总星系B. 太阳系C. 地月系D. 银河系【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天体及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四个层次,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属于行星系统,卫星绕着行星运动.地球的卫星是月球,组成地月系。
【详解】天体系统有四个层次,包括总星系、星系、恒星系统、行星系统。
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属于恒星系统,行星绕着恒星运动。
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B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需要熟记天体系统的组成即可解答此题。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正确的序列是A. 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B. 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D.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答案】C【详解】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
最高层次的是总星系,然后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
最小层次的是地月系。
故选C。
读“人民币版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4. 该版面景观是A. 青藏高原B. 桂林山水C. 长白山D. 泰山5. 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 冰蚀作用B. 流水侵蚀作用C. 风力侵蚀作用D. 海浪侵蚀作用【答案】4. B 5.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流水侵蚀作用。
抚顺市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是人口分布比重随海拔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人口很少,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低②降水少③土壤贫瘠④光照弱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除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社会因素主要有( )①经济状况②家庭规模③历史文化④市场物价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人口很少,主要原因是随海拔升高,气温会降低,低温不适合人类生存,①正确;海拔高的地区利于地形雨的形成,降水较多,②错误;海拔高的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土层薄且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③正确;在海拔高的地区光照强,④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C。
【2题详解】经济状况是指个人、家庭劳动所得报酬或其他经济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经济状况影响人口的分布,①正确;家庭规模对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没有影响,②错误;历史文化会影响人口的增长,传统的生育观念会造成人口增长,③正确;市场物价与人口增长和分布无关,④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水陆交通:交通便利处有利于人口集聚,人口较多;开发历史:开发历史早,经济水平较高,人口多;工农业基础:工农业发展水平好,则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高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较为显著;政治因素、宗教、习俗、政策等:同种信仰、习俗相同、政治信仰相同的人易于聚集在某一区域。
下图为通过手机定位回执成的程度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 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A. 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B.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高C. 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D. 人口流动可减轻四川资源环境承载力4. 专家预测未来程度春运人口流出规模将减小,其理由是()①流入区生活成本提高②流入区产业向四川转移③四川经济又较快发展④流动人口多回四川务农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3. A 4. A 【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人口流动及其影响。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 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抚顺市重点名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预测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广州市珠江新城中心商务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气候因素B.宗教因素C.经济因素D.地形因素【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中心商务区特征(具有商业和服务的功能):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茂密;【详解】A、在城市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形成原因是依靠经济因素因素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B、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才最会形成中心商务区,故与题意不符;C、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才最会形成中心商务区,故正确;D、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才最会形成中心商务区,故与题意不符.故选C.2.下图为我国农村住宅的设计图,收集的雨水经过滤池再利用。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目的是( )A.缓解水资源紧缺B.改善生态环境C.减少洪水威胁D.减少风沙危害2.该农村住宅设计最适宜推广使用的是( )A.华南地区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3.在最适宜推广的地区,如在花园中种植果树,宜选择的树种是( )A.荔枝树B.枣树C.椰子树D.桔子树【答案】1.A2.D3.B【解析】1.根据我国农村住宅的设计图中雨水的收集情况,可知收集的雨水经过滤池再利用,说明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是为了缓解水资源紧缺,故选A。
2.据以上分析可知,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是为了缓解水资源紧缺,所以适宜在水资源紧张的地区推广,结合四个选项可知,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但西北地区降水少,雨水量少,不适宜推广,故该农村住宅设计最适宜推广使用的是华北地区,故选D。
3.华北地区是最适宜推广的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荔枝树和椰子树为热带树种,AC错误;桔子树适宜在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下生长,D错误;枣树属于落叶小乔木,适宜在华北地区生长,B正确。
故选B。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 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1.1.2人口的数量变化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由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教师指出: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板书: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学生阅读课本P6图1.6。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图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2)横坐标仅仅表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吗?(3)自然增长率如何读取呢?提问: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在人类社会的什么阶段?形成原因是什么?板书:2、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生产力水平低下,低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动力数量需求减提问:原始型和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教师讲解: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转变是从死亡率还是出生率先下降开始的?(死亡率)设问:目前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是否相同?(不同)板书:3、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让学生阅读课文P6有关段落,分析世界两类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哪一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提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会变化的,在空间上也有差异的。
最后分析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知道了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
通过学习,懂得了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有变化,空间上存在差异。
教学后记。
1.1.2人口的数量变化
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由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教师指出: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板书: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P6图1.6。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图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
(2)横坐标仅仅表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吗?
(3)自然增长率如何读取呢?
提问: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在人类社会的什么阶段?形成原因是什么?
板书:2、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生产力水平低下,
低
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
动力数量需求减
提问:原始型和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转变是从死亡率还是出生率先下降开始的?(死亡率)
设问:目前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是否相同?(不同)
板书:3、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
(让学生阅读课文P6有关段落,分析世界两类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哪一
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
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
提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会变化的,在空间上也有差异的。
最后分析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知道了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
通过学习,懂得了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有变化,空间上存在差异。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