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精神的形成及其对先进群体队伍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辉县市“1+4”多彩产业扶贫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作者: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年第12期摘要: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辉县市地处太行深山区,是河南省“三山一滩”重点区域,关注该市产业扶贫发展经验模式,对于解决脱贫致富问题,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义重大。
近年来,辉县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收入为保障,以稳定脱贫不返贫为目标,立足县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产业资源优势,针对太行山区脱贫产业链条短、覆盖面小、集体经济弱等问题,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产权改革,谋划构建以“党建引领”,以“红色文旅”“绿色康旅”“特色农产品+”和“光伏电商”新兴产业为主导的“1+4”多彩产业扶贫体系,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太行山区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的脱贫路径,补齐了发展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多彩产业扶贫模式很好地体现了特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较好地把握住了产业发展规律、区域发展规律和扶贫发展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为其他地区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辉县市;“1+4”多元产业扶贫模式;经验启示辉县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面积2007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街道,540个行政村,人口92万。
作为河南省“三山一滩”重点区域,该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万人,其中大部分位于太行深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辉县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收入为保障,以稳定脱贫不返贫为目标,立足县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产业资源优势,针对太行山区脱贫产业链条短、覆盖面小、集体经济弱等问题,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产权改革,谋划构建以“党建引领”,以“红色文旅”“绿色康旅”“特色农产品+”(中药材、食用菌、山楂等)和“光伏电商”新兴产业为主导的“1+4”多彩产业扶贫体系,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太行山区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的脱贫路径。
辉县市地处河南省北部。
北依太行,南眺黄河,东南与新乡市接壤,西北与山西陵川、壶关交界,距省会郑州100公里。
全市辖11镇15乡,总面积2007平方公里,人口76万。
辉县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耕地总面积89万亩。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有粮仓之称。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料等。
山区水丰林茂,盛产山楂、核桃、板栗、苹果、柿子等各种果品。
其中山楂、核桃产品居河南之首。
还有杜仲、全虫、山茱萸、五灵脂等名贵药材1020种。
地下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锌、耐火土及花岗岩、大理石、白云石、石灰岩等20余种。
其中煤炭储量21亿吨,花岗岩储量30亿立方米,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辉县市远古为共工氏族居住地,殷商后称共国,汉置共县,隋设共城县,明洪武元年始称辉县。
198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辉县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耕地总面积89万亩。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有粮仓之称。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料等。
山区水丰林茂,盛产山楂、核桃、板栗、苹果、柿子等各种果品。
其中山楂、核桃产品居河南之首。
还有杜仲、全虫、山茱萸、五灵脂等名贵药材1020种。
地下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锌、耐火土及花岗岩、大理石、白云石、石灰岩等20余种。
其中煤炭储量21亿吨,花岗岩储量30亿立方米,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辉县市城市建设初具规模。
自1988年撤县改市以来,从城市规划到市区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市区长期规划为25平方公里,市区修建了东外环、西外环、南外环以及中心大道、新建街等市区交通道路。
古塔市场、新辉市场、华合市场等商业网点已在市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商业网络区,成为全市人民购物的中心。
辉县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
全市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煤炭、电力、化工、机械、医药、纺织、建材、造纸、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60多种产品获省优、部优奖;农业逐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瘦肉型猪、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和山楂生产基地等四大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关于在全镇组织开展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三平”精神和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学习雷锋活动的安排部署,根据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关于在全县组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三平”精神和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新宣[2012]14号)文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组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三平”精神和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以下简称“三种精神”)教育实践活动。
特制定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的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学习弘扬“三种精神”为主题,以提高全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建立学习弘扬“三种精神”长效机制,让“三种精神”成为建设“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大镇”的强大力量,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精神支撑、营造良好道德环境。
二、活动要求l、广泛传播雷锋精神。
按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青少年”的总体要求,全面客观真实地传播雷锋事迹,让雷锋的成长经历和感人事迹妇孺皆知。
坚持与时俱进,深入学习宣传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引导人们更好地领会雷锋精神的真谛、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引导人们更好地学习弘扬雷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助人为乐的宝贵品格、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推动雷锋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2、持续弘扬“三平”精神。
深入持久地宣传以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三平”精神,引导人们深刻认识雷锋精神就是在平凡、平静、平常之中体现出来的为民精神、奋斗精神、持续精神。
全镇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岗位、扎根基层,安于平凡、甘于奉献,共同大力弘扬“三平”精神。
3、深入宣传“新乡先进群体精神”。
我县及我镇的先进典型众多,是“新乡先进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新乡先进群体先进事迹体会 (4)
一、新乡先进群体的先进事迹
新乡市先进群体在践行共产主义理想和实践理想,抗击疫情保障社会稳定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乡各界人士都勇敢投入抗击疫情的斗争中。
他们不仅在防控疫情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表现出了无私奉献、勇敢和冷静的精神。
农民工则努力前往各地工作,以履行责任;受制度限制的贫困家庭则将家家户户联合起来,在防控疫情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新乡先进群体先进事迹体会
1、勤勉劳动、勇敢和冷静的精神。
新乡先进群体所表现出的勤勉劳动、勇敢和冷静的精神,是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的。
他们克服了害怕、畏惧,勇往直前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前沿,他们的表现值得赞赏和尊重。
2、无私奉献的精神。
抗击疫情时,新乡先进群体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和努力,为新乡市逆行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的英雄精神值得敬仰和学习。
3、联合力量。
新乡先进群体表现出强有力的集体联合力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抗击疫情,使千家万户安心安枕。
4、实现价值观念。
新乡先进群体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动来实现价值观念,他们全力以赴地为无私奉献,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以极大的努力和无私奉献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这充分体现了每个人对社会发展的献身精神。
综上所述,新乡先进群体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勤勉劳动、勇敢和冷静的精神,联合力量,无私奉献的精神,实现价值观念,这些无私奉献和实践理想的行为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敬,新乡先进群体对抗疫情的英勇表现,真正将共产主义理想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去。
“回龙精神”读后感
为充分发扬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当好优秀党员团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院多名优秀党团员到新乡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实地参观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回龙村是地处豫西北与山西搭界的太行深山之中不足千人的小山村,张荣锁同志自1993年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面对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战天斗地,艰苦创业,送电筑路,治理荒山,发展经济,倡导新风,8年间,使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走向富裕,走向文明。
他带领群众凿山开洞,在悬崖绝壁上修起了一条“生存路、团结路、致富路”,结束了高山农村不通公路的历史,他用好作风带出了好班子,他带领群众种香菇、栽果树、修公路、搞旅游,使全村脱贫致富;他慷慨解囊、扶贫济困,先后拿出9万元帮助孤寡老人、病人、残疾人和困难学生,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荣获央视“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十大人物”,受到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张荣锁同志一心为公、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感动,深受教育。
尤其是他致富不忘家乡,捐献百万家产,带领群众凿山修路,不计名利、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使大家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我院号召优秀党员干部、团员要学习张荣锁同志不求索取、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通过参观学习,交流体会,全体优秀党员团员振奋了精神、开阔了视野,纷纷表示要学习宣传张荣锁事迹,要把回龙村干群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团队精神带回去,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实现计科院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辉县小知识1、辉县古称(共城)。
2、家乡辉县在远古时期曾经是(共工氏)部族的集聚区。
3、传说中的共工是一位(治水)英雄,被后世尊称为(水神),但是他的方法主要是(堵),所以最后遭到了失败。
以后,(大禹)治水汲取了他的教训,注重(疏),这才取得了成功。
4、历史传说中,共工氏与颛顼帝经常发生矛盾和战争,跟共工相关联的最著名的传说是(共工怒触不周山)。
5、西周的周厉王时期,亦即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baodong”,残暴的周厉王被赶跑后,大臣们商议,由共国的共伯和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共和行政)。
6、现在辉县文昌路一带所保存的(共城遗址),是这一历史事实的实物见证资料。
7、共伯和代行王政的这一年,亦即公元前841年,被称为(共和元年)。
8、(共城遗址)是开创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新纪元的标志,从此,中国历史有了较为准确的纪年史。
9、共伯和被众人拥戴推举,代为天子,这种王位产生制度是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和以后的(王位世袭制)之间的一种特殊王位继承制度,被称为(共和制)。
10、共伯和代行王政的历史,开创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先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页。
11、2006年,共城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左传》中首年记录的列国中的第一大事是《郑伯克段于鄢》,文中所叙(大叔出奔共)一句,“共”就是现在的辉县。
13、战国时代被秦王灭掉的六国中,最后一个国君(齐王田建)被流放并客死于辉县。
14、孔子弟子三千人中,有72圣贤,其中的(子羔),全名叫(高柴),是辉县东关人,他以(宽厚仁义)而著称。
15、辉县的很多地方,流传着汉代(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16、我市有很多处自流井,这些自流井都被赋予了跟刘秀有关的历史传说,比如赵固东耿村和拍石头富庄西部的(扳倒井),说明在汉代,家乡辉县就已经是一个十分引人注意的地方。
17、三国时期,家乡辉县隶属于(魏国)。
18、西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常常在辉县太行山前的竹林里面活动。
河南新乡先进群体先进事迹体会 (2)
河南新乡先进群体是河南建设的中流砥柱,也是我们老乡争创最先进的群体。
河南新乡先进群体真正做到了“兴在新乡、惠
在新乡”,他们事业精神般的走在了前列,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赢得了广大人民的高度赞誉。
今天,河南新乡先进群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使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比实现人民的最大利益更重要。
比如说,他们毅然决然放弃过去剥削民众的不良习惯,他们把资源优化利用,把经济推上了快车道,他们努力改变河南的现状,不断努力改善民生,使全省的人民都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整治了污染源,让城市空气更加清新,他们开展了大力的法律宣传活动,使普通百姓成为了法制的受益者。
总之,河南新乡先进群体一直是河南社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河南新乡先进群体以他们的精神和行动,把新乡建设成一座繁荣昌盛的城市,也给我们老乡带来了无尽的启迪。
他们的身体力行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能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只要有了执着的信念,就能让我们的老乡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走向繁荣昌盛。
河南新乡先进群体的先进事迹令人鼓舞,他们的事业精神和勤奋使我们充满向上力量,学会去发挥自己作为一个普通老乡的社会责任,努力学习,追求卓越,将自我价值发挥到最大,及至把我们的家乡推向工业革命,建设更加繁荣的国家。
学习河南新乡先进群体先进事迹体会3月28日至31日,在开发区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四新的带领下,龙湖街道屯北社区党委部分两委成员参加了2017年赴新乡学习先进群体精神第一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先进群体的共同精神就是信念坚定、心系群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在学习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同志事迹时,感受到吴金印40多年来,心不离群众,身不离劳动,干一处响一处,走一路富一路,毫无保留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在他的带领下,山区群众凭着自己的双手,让荒山野岭粮棉丰收瓜果飘香。
近年来,吴金印制定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四化”协调发展战略,使唐庄镇走上升级转型的快速发展道路。
同样裴春亮在2005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后,个人出资800多万元为村里购买农业机械、平整土地、兴修水利。
又出资3000万元兴建裴寨新村,为全村每家每户盖了一座上下两层的农民公寓。
发展温室大棚500余亩、750余座,每亩年均增加收入2.5万元。
投资10亿兴建春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让全村父老乡亲“家家都有股份、人人都是股东”,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新时期全国村支书的典型代表范海涛,先后出资80多万元为村里打深水井、修路、修建健身活动场地、支持村民参加养老保险。
为从根本上改变南李庄村的落后面貌,2010年孟电集团出资1.6亿元,为351户村民每户无偿建造一套270平方米的复式别墅。
当代愚公张荣锁,1993年,担任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150名党员民兵组成了筑路大军,挺进深山峡谷,挖地穴、搭窝棚、睡草铺、安营扎寨。
苦干了三年多,劈开九座山头,打通四个遂道,开山凿石830万立方米,修建了8公里长的盘山挂壁公路。
路修通后,张荣锁制定“一变、二建、三发展”的脱贫思路,带领全村群众先后栽种各种果树35万棵,建起果品加工厂,发展旅游事业,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景区年接待量达到120万人次,农户年收入达到5—10万元。
弘扬新乡精神,争做实干青年——学习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有感X月X日至X日,作为第X期青年管理英才选拔培训班成员,我们来到河南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
以史来贺、吴金印、张荣锁及裴春亮等为代表的新乡先进群体平凡又伟大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得数度落泪。
从人性角度朴素的共情上升到对党性的思考,新乡先进群体“信念坚定、心系群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精神,让我们对党性的理解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升华,也让我心中的四个疑问找到了答案。
一、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意义何在?新乡革命传统教育存在特别之处——集中出现在建国以后。
与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不同,他们没有战争年代舍身炸碉堡的壮烈,却是耐得住寂寞在平凡岗位上为群众实实在在地谋幸福。
他们不是临危受命,却是主动敢想敢为,让人感到震撼。
这份精神的延续也意味着党性的光辉被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着,具有强劲生命力。
二、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么做?他们竭尽所能把金钱、生命奉献出去,这样做值不值?在学习了新乡先进群体的事迹之后,我认为他们内心深处是没有这个价值判断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触发了他们这么做?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榜样的力量。
史来贺曾说,他为什么选择从部队回到农村?是因为雷锋的精神感染了他。
榜样的带动力量是无穷的,是正向的。
我认为这也是新乡先进群体集中出现的原因之一。
二是把群众当亲人的情怀。
看不得群众吃苦,看不得群众祖祖辈辈困在大山改变不了贫困的命运。
所以宁愿牺牲奉献,也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三、他们为什么能做成功?做和做成是两个概念。
谈意愿、表态度都很容易做到,但要做成功,却是由很多因素决定。
新乡先进群体之所以在带领群众干事创业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认为取决于两点:一是个人杰出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
不论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张荣锁、裴春亮,还是和群众共同脱贫的史来贺、吴金印,都证明了自身干事创业的能力以及面对艰难困苦和家庭变故时的坚强意志。
二是背后强大的后盾。
辉县精神的形成及其对先进群体队伍的影响2016年6月7日《人民日报》将“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辉
县精神定位为太行山党员干部的优秀品质。
“辉县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辉县人,涌现出一大批典型。
当前“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展开,引导更多的人学典型当先进做合格共产党员,是现在重要的政治任务。
笔者试图从辉县精神对辉县市先进群体队伍的影响入手进行研究,为县乡两级树典型、学先进、做合格共产党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辉县精神的形成
“辉县精神”的形成,应追溯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县委领导班子、面对的是一个“山穷、水穷、地穷、人穷”的辉县,平原面积不足1/3,东北部干旱少雨,中西部洪涝频发。
1953年--- 1963年十年期间六次发水,并导致山洪暴发。
为确保新乡市、天津市等卫河下游城市以及广大平原地区和京汉、新焦铁路的安全,中央提出“以蓄为主”的治水方针,按照中央精神和苏联专家的建议,将在辉县唯一的平原地区修建大型水库,届时,辉县西部20余万亩肥田沃土将被淹没在常年设计水位之下,近20万人将远移甘肃、青海一带。
且搬迁试点工作已在城关、胡桥、占城等乡镇展开,迁往甘肃山丹县的辉县人有101户,503人,但面对甘肃的不毛之地,外迁群众极度思念家乡屡屡出现“卖了裤子,卖了袄,买上车票往家跑”的现象。
县常委多次召开会议,由于对移民的同情,更出于对辉县河山的热爱和对国家大业的负责,辉县县委一班人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反复向上级水利部门反映,经过5次口头、书面等不同方式的请示,终于打动上级政府。
同意辉县修建水库,锁住洪水不出山,保证平原,城市,铁路不受淹的建议,于是辉县人民拉开了大开的序幕。
70年代辉县市广大干部群众在第一书记郑永和的带领下,连续大干十余年,建成中小型水库18座,修建灌溉干支渠5122条,总长3362公里;修建灌站210处,打机井5612眼,整修水平梯田29.2万亩,新造地4.6万亩。
开凿公路遂道34座,总长12425米,修建公路桥梁59座等。
各项工程总动用土石方3亿立方米,如果把它垒成一米高一米宽的长堤可绕地球7.5圈。
辉县十年大干的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单位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
诸如:郑永和、孙钊、赵恒富、崔电亮、谷占春、石宝庆、申明信、原永等英模人物。
石姑娘队、愚公移山等优秀团队。
辉县人民的辉煌业绩与创业精神,赢得了社会承认,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爱护和支持。
1974---1998年的24年间,有172个国家和地区组团341个,3164人次来辉县参观考察,“辉县人民干得好”响彻国内外。
1974年中央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辉县人民干得好》的新闻记录片使辉县这个本不闪光的农业小县,一夜之间享誉神州大地。
“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辉县精神逐步形成其精神实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百折不挠、敢为人先”。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成为辉县的“传家宝”。
二、历届党委政府将“辉县精神”作为“传家宝”
历届党委政府都将“辉县精神”,作为干事创业的传家宝。
上世纪九十年代,辉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因地制宜在全國率先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五小工业”率先成全省10个亿元县之一,演绎了“十八罗汉闹中原的华彩乐章,当时的历届领导:李维海、张和平、苗兴信都将继承辉县精神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
并号召全市向郑永和带领的老干部服务队学习,一时辉县大地又出现了“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壮烈场面,各单位领导带头职工紧随展开了大规模的义务劳动。
进入新世纪后辉县市委政府秉承“大干、实干、苦干、巧干”的精神,按照“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兴市”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务实重干、比拼赶超,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17位,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辉县人民干得好又一次再现。
本届政府更是将五个一做为施政方略,其中第一就是高举一面旗帜,就是辉县人民干得好,这面旗帜要高高举起,永远举起。
第三是传承一种精神就是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苦干、实干、肯干、能干”的辉县精神。
五个一中辉县精神的传承独占其二。
由于历届政府一以贯之的注重辉县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辉县精神已深深植入辉县人的血液之中,在“辉县精神”的感召下,辉县大地英模辈出。
三、先进群体对“辉县精神”的传承
河南三杰书记之一,辉县人民的好书记郑永和,几十年如一日,带领辉县人民战天斗地,不但改变了自然面貌,还提升了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像范清荣、张荣锁、裴春亮、范海涛等先进典型,无不有着郑永和的影子。
范清荣和郑永和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时刻把郑永和和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治山治水期间他在老书记的指挥下,冲锋在前。
老书记退而不休创建老干部服务队伍后,他又多次支助,为北干渠的顺利完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郑永和书记是我们的老领导,是党的好干部,是人民的好公仆,他时刻想着群众,在职时是这样的,离休后还是这样。
”对郑书记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范清荣父子秉承着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乡镇办火电厂的奇迹到2007年全国第一家爆破小火电机组后的凤凰涅磐,从支持贫困群众到投资3亿多彻底改变南里庄人的居住和就业环境一路走来,秉承着“辉县精神”完成了企业和南李庄村的华丽变身。
“当代愚公”张荣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带领回龙村修通了挂壁公路和“S”型隧道,使山区人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因为我们深信说了办,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共产党员面前没有困难,困难面前有共产党员的真理。
回龙村境内有一座石门水库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辉县大干的产物,许多回龙人见证和参与了石门水库的建造过程,张荣锁带领回龙人把辉县大干的精神移植到了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筑路实践之中,才成就了如今的回龙精神。
“最美村官”裴春亮,出生于1970年在辉县大干期间他还是一个小懵懂无知的孩童。
出身贫寒的他经过奋斗,成为千万富翁,在村人的希期中走上了村主任的岗位,从此他的命运便于裴寨村联系在一起,他先后到郑永和书记的战友同是
三杰书记之一的杨贵和郑书记的战友和徒弟——优秀乡党委书记吴金印处学习取经,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情怀在裴春亮身上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