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五) 苏轼词两首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04.50 KB
- 文档页数:7
课时跟踪检测(五)苏轼词两首(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故垒.(lěi)磊.落(lěi)累.赘(lěi)罪行累.累(lěi)B。
饥馑.(jǐn)谨.慎(jǐn)觐.见(jìn)怀瑾.握瑜(jǐn)C.伦.理(lún) 沦.落(lǔn)腈纶.(lún) 羽扇纶.巾(lún)D。
莽.原(máng)欺罔.(wǎng)茫.然(máng) 竹杖芒.鞋(máng)解析:选B A项,“累赘”的“累"应读léi;C项,“沦落”的“沦"应读lún,“羽扇纶巾”的“纶”应读guān;D项,“莽原”的“莽”应读mǎng。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同“花”,花白.C。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
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
卷起千堆雪. D.都门帐.饮无绪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4.名句默写.(6分,任选6句,每句1分)(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词解析苏轼词两首解析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定风波》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中的课文,那么在苏轼的这两首词中,我们应该掌握哪些要点呢,下面为同学们总结了这两首词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还有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4分)(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分)答:⑴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⑵(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本题3分,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课时跟踪检测(五)苏轼词两首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樯橹..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C.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解析:选D“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杰出的。
今义:轻浮放荡的。
C项,古义: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
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
3.下列各句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塞上长城空自许B.举酒欲饮无管弦C.足下蹑丝履D.君当作磐石解析:选B“管弦”代指音乐。
4.下面六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
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做盆景的树种很多。
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⑥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答:解析:文段的叙述对象是广东盆景,据此可断定③是首句;②⑥构成因果关系,叙述广东盆景的特点;④①⑤叙述其历史。
顺序应是:对象—特征—历史。
参考答案:③②⑥④①⑤5.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1)(2)参考答案:(1)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6.下面是“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第二单元第5课第三课时6.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093(C)A.公瑾.(jǐn) 樯橹.(lǔ) 羽扇纶.(lún)巾B.酹.(lèi)江月雄姿.(zī) 早生华(huā)发C.狼狈.(bèi) 已而.(ér) 何妨吟啸.(xiào)D.芒.(mánɡ)鞋料峭.(qiào) 一蓑.(shuāi)烟雨【解析】A.纶:ɡuān;B.华:huá;D.蓑:suō。
7.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094(D)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B.遥想浪涛尽小乔初嫁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D.周郎任平生山头斜照【解析】A.姣—娇;B.涛—淘;C.川—穿。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095(C)A.大江..东去(长江)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B.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已而..遂晴(已经)D.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故国..神游(古战场)【解析】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9.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096(D)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0.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097(B)A.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首句中的“莫听”的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解析】“吟啸”既指低吟,又指长啸。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答案★★ D解析任:听任,任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 B.千古风流C.多情....应笑我 D.同行皆狼狈★★答案★★ D解析D项“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C项古义:多愁善感。
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3.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答案★★ B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答案★★ D解析李煜应属婉约词人。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课苏轼词两首(二)现代文阅读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
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
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
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
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沦.陷轮.流伦.理道德羽扇纶.巾B.墙.壁蔷.薇不稼不穑.帆樯.如林C.俊俏.讥诮.刀剑出鞘.春寒料峭.D.木槿.觐.见怀瑾.握瑜谦虚谨.慎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尽,风流人物淘:冲刷B.樯橹灰飞烟.灭烟:像烟一样C.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写“小乔初嫁”,意在以美人衬英雄,赞颂周瑜年少得志。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5.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① 。
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环境可以影响心境,② 。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
第二单元第5课第三课时6.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093(C)A.公瑾.(jǐn) 樯橹.(lǔ) 羽扇纶.(lún)巾B.酹.(lèi)江月雄姿.(zī) 早生华(huā)发C.狼狈.(bèi) 已而.(ér) 何妨吟啸.(xiào)D.芒.(mánɡ)鞋料峭.(qiào) 一蓑.(shuāi)烟雨【解析】A.纶:ɡuān;B.华:huá;D.蓑:suō。
7.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094(D)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B.遥想浪涛尽小乔初嫁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D.周郎任平生山头斜照【解析】A.姣—娇;B.涛—淘;C.川—穿。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095(C)A.大江..东去(长江)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B.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已而..遂晴(已经)D.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故国..神游(古战场)【解析】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9.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096(D)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0.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097(B)A.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首句中的“莫听”的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解析】“吟啸”既指低吟,又指长啸。
品味人生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飞不到高空。
课时分层作业(五)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故国:古战场B.卷起千堆雪.雪:比喻浪花C.一蓑烟雨..任平生烟雨:沙湖道中雨D.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C[C项,这里指由眼前的风雨上升到人生中的风雨。
]2.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11162040】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____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A[要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子的主语来确定句子顺序。
]3.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B项为借代,其余为比喻。
]4.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1162041】A.词,又称“长短句”“诗馀”“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C[“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
课时跟踪检测(五)苏轼词两首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樯橹
..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华发:花白的头发。
C.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
..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回首向来
..人物
..萧瑟处B.千古风流
C.便纵有千种风情
..
..D.同行皆狼狈
解析:选D “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杰出的。
今义:轻浮放荡的。
C项,古义: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
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
3.下列各句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塞上长城空自许B.举酒欲饮无管弦
C.足下蹑丝履D.君当作磐石
解析:选B “管弦”代指音乐。
4.下面六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
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做盆景的树种很多。
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⑥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答:
解析:文段的叙述对象是广东盆景,据此可断定③是首句;②⑥构成因果关系,叙述广东盆景的特点;④①⑤叙述其历史。
顺序应是:对象—特征—历史。
参考答案:③②⑥④①⑤
5.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1)
(2)
参考答案:(1)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6.下面是“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
参考答案:画面整体为圆形,寓意全国;中间是“法”字和日期“12·4”;“水”部形如喇叭,寓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的传播;“去”部形如钥匙,寓意通过法制宣传开启法律知识之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
(3)苏轼的《定风波》中“”一句写雨滴打在竹林上发出响声不要感到扫兴,如果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了。
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答案:(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二、阅读理解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