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32.00 KB
- 文档页数:22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期中)考试物理(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B.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 不论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都相互吸引D. 不论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都相互排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选B.2. 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量及距离的关系遵守哪个定律()A. 牛顿定律B. 库仑定律C. 安培定律D. 焦耳定律【答案】B【解析】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量及距离的关系遵守库伦定律,故选B.3. 关于点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B. 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C. 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D.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不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C.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一个带电体的形状及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和电量多少无具体关系,故ABC不符合题意;D.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不存在,故D符合题意.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电场是人为设想出来的,其实并不存在B.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产生的,电场对处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C. 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着电场D. 电场是一种特殊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答案】A【解析】电场是电荷及变化磁场周围空间里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但它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只要有电荷,就一定有电场,故A 错误,CD 正确;电场的力的性质表现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称为电场力,故B 正确;此题选项错误的选项,故选A .点睛: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与通常的实物不同,它不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我们通常称之为场物质.5. 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二者的距离保持一定.若把它们各自的电量都增加为原来的3倍,则两电荷的库仓力大小将变为原来的 ( )A. 3倍B. 6倍C. 9倍D. 不变【答案】C【解析】由库伦力的公式2Qq F k r =,当距离保持不变,把它们各自的电量都增加为原来的3倍时,22339Q q Qq F k k r r⋅'==,所以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 6. 下列描述正点电荷电场线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C. D.【答案】A 【解析】 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无限远的直线,且电场线不闭合,因此BCD 错误,A 正确. 故选A. 7. 如图所示,一点电荷先后置于匀强电场中的A 、B 两点,则该点电荷在这两点所受的电场力(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D. 大小不等,方向相反【答案】B【解析】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处处相同,根据F=Eq 可知,同一个试探电荷放在A 、B 两点时,所受电场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B 正确.故选B .8. 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的原因A. 灰尘的自然堆积B. 玻璃具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D.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答案】D【解析】【分析】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故选D .点睛:本题通过我们身边现象考查带电体的性质,即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带电体更易吸附灰尘.【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9. 下列哪个措施是为了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 )A. 在高大的烟囱中安装静电除尘器B. 静电复印C. 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装上避雷针D. 静电喷漆 【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静电现象的应用于防止.ABD 均为静电现象的应用,C 为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选C .10. A 点为已知电场中的一固定点,在A 点放一电量为q 的电荷,所受电场力为F ,A 点的场强为E ,则( )A. 若在A点换上-q,A点的场强方向发生改变B. A点场强的大小、方向与q无关C. 若在A点移去电荷q,A点的场强变为零D. 若在A点换上电量为2q的电荷,A点的场强将变为2E 【答案】B【解析】电场强度FEq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得出的,其大小及方向与试探电荷无关;故放入任何电荷时电场强度的方向大小均不变,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1. 关于磁场、磁感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磁场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人们假想出来的B. 磁铁周围磁感线的形状,与铁屑在它周围排列的形状相同,说明磁场呈线条形状,磁感线是磁场的客观反映C. 磁感线可以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D. 磁感线类似电场线,它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到S极终止【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磁针放在磁体的周围受到力的作用,说明磁体在周围空间产生了磁场,磁场是一种客观物质,选项A错误;BCD.人们为了形象地描绘磁场,用图形——磁感线将抽象的磁场描绘出来,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其客观上并不存在,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为小磁针,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动,最终规则地排列起来,显示出磁感线的分布特点,并非磁场的客观反映.电流的磁场和磁体的磁场的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从N极到S极,在磁体内从S极到N极,不像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不闭合.由此可知选项B、D是错误的,选项C正确。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七次学分认定考试(期中)地理(文)试题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一省道从该地南部经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④四地中,与其各自正南方的过境省道之间的地势落差最小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寒假期间,某研学小组成员到该地考查,返程途中看到了太阳落入地平时的美景,则最有可能欣赏到此景观的地点是A. ①B. ②C. ③D. ④2016年11月18日14时7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圆满完成预定任务,返回舱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安全着陆,两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平安落地,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30多天的新纪录。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远在巴西圣保罗(西三区,不考虑夏令时)的留学生在当地观看返回舱落地直播的时间约为A. 18日3时7分B. 19日1时7分C. 18日9时7分D. 17日3时7分 4.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作为飞船着陆场的原因是 ①气候湿润 ②地形平坦 ③草场广阔 ④人口稀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用于指导农业耕种时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即是一个节气。
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如“芒种”一般在6月6日。
下图为某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收获进度示意图。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卷(文科倾向)一.单项选择题:1. 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 治大国,若烹小鲜D.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司马迁评价的是道家的主张,C项是指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也是道家主张。
AB属于儒家思想,D属于墨家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AB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2. 某思想家认为:“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
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A. 无为而治B. 礼法并用C. 礼乐仁政D. 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明君懂得这些,所以不培养仁爱之心而加强威严之势。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而材料主张“有为”,故A项错误;儒家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材料只强调“法”的作用,故B项错误;儒家孟子主张礼乐仁政,与材料强调严刑峻法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法家主张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的严刑峻法。
3.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内容反映的是“兼爱”和“尚同”的思想,因此它是墨家学派的主张,故选C项;A强调“仁”,为儒家思想,B强调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属道家主张,D强调“以法治国”和加强专制统治,为法家学说,均不符合题意。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的是()1.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A.电子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用电场线直观地描绘了电场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D.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B.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C.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D.摩擦起电会使物体所带的总电荷量变多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的电量一定很小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C.只有体积和电量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D.两个带电的金属小球,不一定能将它们作为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处理4.a、b是空间电场中的两个点,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小B.该电场一定是点电荷产生的电场C.该电场是匀强电场D.正电荷在a、b两点受力方向相同5.关于电场强度与电势及等势面的描述,下面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B.电场强度不变,电势也不变,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一定高C.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一定为零D.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的方向6.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下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t1、t2时刻分别经过M、N两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电场可能是由某正点电荷形成的B.带电粒子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电势能逐渐增大C.M点的电势低于N点的电势D.带电粒子在M点所受电场力大于在N点所受电场力7.一金属容器置于绝缘板上,带电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于容器中,容器内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抗药性的个体才能够生存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地理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 自然选择能让生物定向变异,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B【解析】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下来了,其他个体不能生存。
青霉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使具抗药性的个体进行了选择,A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C错误;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2.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B. 生物的种内斗争是一种选择过程C. 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没有影响D. 突变对生物进化有积极意义【答案】C【解析】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A正确;生物的竞争分为种内竟争种和种间斗争,是一种自然选择过程,B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本地食物链的稳定性受损,可能改变了自然选择的方向,及生物进化方向可能发生变化,C错误;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有积极意义,D正确。
3. 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耐药B.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对细菌的抵抗能力较弱D.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答案】D【解析】残留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耐药,A正确;耐药菌是突变形成的,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B正确;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难以抵抗致病菌,C正确;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繁殖,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疫苗无关,D错误。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第八次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者”,一是“自我”。
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一个国家在“自我”民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
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
国家文化形象的客观依据是国家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们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送到村一级。
这些数字折射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
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根基。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第八次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者”,一是“自我”。
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一个国家在“自我”民众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
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
国家文化形象的客观依据是国家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们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送到村一级。
这些数字折射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
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根基。
文化形象的认知历程与文化体系的结构一致,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
只有真正深入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即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穿越种种文化现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国家的精确的文化形象。
中华文化有其深沉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浸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但对待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国人曾经陷入迷茫。
这里面既有一味埋头于历史的封闭自恋,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轻视和不屑。
中国人的许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给以越来越多的尊重。
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注于当下中华民族肌体中的精神血液,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
不容否认,从中华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保守性的材料,但同时需要看到,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创新的传统。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化学试卷(理科倾向)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B. 若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C. 凡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答案】B【解析】A、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放热反应△H<0,若△S<0,高温下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吸热反应△H>0,若△S>0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故A错误;B、固体硫燃烧时要先变为气态硫,过程吸热,气体与气体反应生成气体比固体和气体反应生成气体产生热量多,但反应热为负值,所以△H2>△H1,故B正确;C、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引发条件才能进行,如氢气和氧气需要点燃才能发生反应,故C错误;D、△H=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错误;故选B。
2.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B.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C. 由C(石墨) === C(金刚石) ΔH=+1.5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 H2(g)的燃烧热是285.8kJ·mol-1,则2H2O (l)==2H2(g)+O2(g) ΔH=285.8kJ·mol-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故A正确;B.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也放出热量,所以测得中和过程所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B正确;C.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由石墨生成金刚石吸热,说明金刚石能量高,故C正确;D.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氢气的燃烧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燃料的计量数是1不能是2,故D错误;故选D。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抗药性的个体才能够生存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地理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 自然选择能让生物定向变异,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B. 生物的种内斗争是一种选择过程C. 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没有影响D. 突变对生物进化有积极意义3.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耐药B.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对细菌的抵抗能力较弱D.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4.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90%,a基因频率为1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 75%B. 50%C. 42%D. 21%5.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改变B. 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改变C. 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一定会变D. 基因型频率变化基因频率不一定会变6.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工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 自然选择的结果与人工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一致的C.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D. 所有选择过程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7.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 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 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 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8.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是两地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 他们的祖先不同B. 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C. 变异的方向不同D. 岛上的生物没有进化9.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一、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给.予jǐ 挟.带xié 咋.舌zhà 脊.梁jǐ 翘.首以待qiàoB. 挣.脱zhēng 巢穴.xuè 兴奋..xìng 山冈.gāng解.甲归田jiěC. 埋藏.zàng 透露.lòu 看.座kàn 道行.heng 济.济一堂jǐD. 窥伺.sì 逮.捕dài 余荫.yìn 关卡.qiǎ 壮志未遂.suì【答案】D2.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 愁怅聘礼防碍真缔不肖子孙B. 履行严峻衷心捍卫事过境迁C. 谴散眈误惋惜翱游寻章摘句D. 鬼崇揣摹报歉慷概撼天动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惆怅、妨碍、真谛;B项;C项,遣散、耽误、遨游;D项,鬼祟、揣摩、抱歉、慷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去年暑期上映的国产动漫电影《大鱼海棠》,曾陷入两极分化的舆论环境中,有人称赞其灵光四溢,有人则批评其立意浅薄,真是见仁见智....。
②我们总是对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现象有很多的不满,但我们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有乱扔垃圾、横穿公路、随意插队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③他博观约取,师心自用....,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
④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⑤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⑥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军演,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马革裹...尸.,也要捍卫主权。
A. ②③⑤B. ①④⑥C. ②④⑤D. ③⑤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见仁见智:比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用在此处合适。
不可理喻: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根据语境,应用“独具匠心”。
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
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
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此处不合语境。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褒义词,符合语境。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B. 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
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 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 日前,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如果有一天”或者“当……的时候”;B 项,主谓搭配不当,主干为“看吃相暴露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应删除“看”;C项,缺少主语去掉“在……身上”。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
此题选项A“如果有一天”和“当……的时候”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5.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
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从文中说“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可推断前一空的内容是用了类似“绝对不”的说法,因此B.D选项排除。
第④空【并且】1、用在两个动词词组之间,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
2、用在复合句,后一半里,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而且】1、表示递进。
2、表示强调,多与其他的连接词共同使用,加强要强调的内容。
在此空要比较出那个更恰当,难度很大。
因此暂时放弃比较,看第⑤空,我们可以清楚地注意到“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就(那么、那、便)”是一组假设关系的关联词,那这样就很容易排除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①悔相道之不察.兮察:审察②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恶:哪里③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爱惜④辟土地,朝.秦楚朝:使……朝见⑤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赡:足,够⑥谨.庠序之教谨:重视⑦保.民而王保:保护⑧彼且奚适.也适:适合⑨何意.致不厚意:意料⑩阿母谢.媒人谢:道歉A. ②④⑤⑥⑨B. ①③⑦⑧⑩C. ②⑤⑥⑧⑨D. ①③④⑦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察:看清楚,爱:吝啬,保:保全,适:到,谢:辞决。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因《离骚》对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深远,后代文人常常模仿《离骚》作诗,人们就把文人称作“骚人”,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骚人”指的就是文人。
B.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初七”指七夕,即农历七月七日。
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设酒脯瓜果于庭中,以祈求爱情。
C. 律诗四联八句,要求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全诗通押一韵,其中首句和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
D.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之一,与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并称“乐府双璧”。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在初七晚上“乞巧”(乞求智巧,乞求技术);C项,首句不一定押韵;D项,和《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诸多心理过程而存在的心理现象或曰心理特性。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始动因素,并且总是伴随各种心理过程存在。
审美心理过程也是从审美注意开始的。
注意通常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大类。
所谓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绮丽的自然风光引起我们的审美注意,多是这种类型。
而有意注意,是指那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审美注意,多属这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的注意尽管有所区别,但在审美实践中常常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许多情况下,两种注意是同时存在(虽有所侧重),或者交替进行和互相转化的。
例如我们观看舞台上的演出,先是有意注意使我们把视觉和听觉集中于舞台上的角色,当新的角色登场,我们的注意力随即转向新的角色,这时就自然过渡到无意注意了。
关于引起审美注意的原因,除了审美主体的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如审美需要和兴趣,心境和情绪状态)以外,主要是审美对象具有各种能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
如鲜艳的色彩、和谐的组合、适度的比例、流畅的线条等等。
这些引起注意的审美属性中,最重要的是对比强度和新异性。
以对比强度而论,属于互补色的红与绿,配合得宜,彼此都可增强对方的强度(鲜明度)。
“绿叶扶红花”是美的,而尤以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显得更美。
因为“万绿”作为背景和陪衬,更加突出了“一点红”的强度。
倘若叶花等量,红绿各半,那审美效果怕要削弱许多。
对比强度还表现在,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中,动的对象更容易引起注意。
蔚蓝的天空,苍鹰翱翔;浩瀚的大海,巨轮披浪;无际的平川,列车飞驰;明亮的舞台,角色变换等等。
在人们的视野中,苍鹰、巨轮、列车、角色等因其动很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而天空、大海、平川、舞台,因其相对静止而往往成为注意中心的陪衬。
当然,这绝不是说只有动态才显示美,而静态就不显示美。
动态和静态在特定的场合各有其美,而且二者常常同时存在、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以审美对象的新异性而论,最好的例子是当代青年人的服饰。
青年人都希望将自己打扮得更美一些。
一件设计新颖的服装,常引起一些人的青睐,于是他们竞相模仿,形成“流行热”。
之后,一种造型、色彩更新颖的时装又悄然兴起,于是他们又开始模仿和追求。
又如,欣赏过韩美林动物画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他笔下的动物格外可爱,给人的美感享受格外丰富。
这是什么原因呢?它逼真么?恰恰相反,他的画多是变形画,线条非常简洁,圆弧形运用较多;色彩铺张,斑驳交错。
韩氏画法的核心是突出了一个“新”字。
唯其如此,他的画能引起更多观赏者的审美注意,以至几度出国展出,都引起轰动,盛誉不衰。
(选自陶功定《美学》,有删改)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注意是人们在面对一定对象时所产生的心理特性,是伴随诸多心理过程而存在的心理现象,其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B. 人们不产生审美注意,就不能产生审美心理过程,审美对象的鲜艳色彩、适度比例、流畅线条等审美属性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
C. 注意一般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前者具有自觉性、目的性,有时需要意志努力,而后者不需要意志努力,不具有目的性。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审美实践中常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和互相转化,因而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与艺术作品时的审美注意各有侧重。
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人们观看舞台演出时,能在有意注意的作用下去听、看演员的表演,而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出现的新角色则是无意注意的表现。
B. 人们产生审美注意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因是审美对象具有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内因是人们有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
C. “万绿丛中一点红”比“绿叶扶红花”更具美感,前者互补色之间的对比强度更大,“万绿”有效突出了“一点红”的强度。
D. 静态和动态都可显示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各有特点;在一些场合,动态和静态同时存在,彼此辉映,产生很好的美感效果。
1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面对浩瀚的大海和在大海上披浪前行的巨轮,人们往往将具有动态美的巨轮作为注意的中心,而将静态的大海视为陪衬。
B. 当代青年人喜爱用设计新颖的时装打扮自己,他们不断追求在设计方面更新颖的时装,在社会上掀起一次又一次“流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