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虚拟化及数据加固软件指标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4
商业购物中心服务器网络虚拟化集成服务要求一.服务器和存储要求1.服务器是整个集成的核心设备,在系统运行中要达到满足一下目的a、24小时无间断运行;b、服务器资源利用率高;c、保障服务器安全性和可靠性;d、新业务系统上线快速部署;e、实体服务器少,应用服务较多;2.服务器虚拟化配置要求a.VMware vcenter6虚拟化管理平台,可以管理所有的虚拟机或者物理主机,可以添加资源池和虚拟化交换机,在后期可以添加新的主机和集群.支持VDP备份。
b.物理主机VMware ESXI6.5平台,每个物理CPU都包含授权。
c.虚拟机支持Windows,Red Hat,SuSE Linux,HP-UX,Centos Linux等平台。
d.虚拟化搭建高性能集群,创建所有应用虚拟化主机,创建资源池,和虚拟网络和VLAN。
e.所有虚拟机创建在SAN架构存储上面。
支持虚拟机迁移和在线漂移。
2.服务器物理配置满足以下要求服务器要求:标配2颗物理CPU,CPU满足E5-2650V4或以上的CPU,内存要求256G 2400T内存,500W铂金双热插拔电源,最少要求4个千兆网卡,阵列卡支持RAID0.1.5.10.50.6等阵列,带双FC端口HBA卡,支持8G或16G的传输速度。
带远程支持端口,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虚拟硬件,远程安装系统或软件,支持远程开关机,端口支持远程判断硬件使用情况,收集硬件日志等。
支持Windows,Red Hat,SuSE Linux,HP-UX,Vmware等操作系统3.存储物理配置满足以下要求存储必须是冗余双控制器每个控制器Intel Xeon 5600CPU/8GB数据保护缓存,支持缓存扩展;存储控制器带有8 个FC 端口和 4 个SAS 端口(2 条BESAS 总线);最大支持512个主机;支持15 个 3.5 英寸SAS/闪存驱动器—3U,可扩展到75个盘位每个阵列的最大总端口数量8,每个阵列支持的最大2/4/8Gb/s速度FC端口数量8个支持最大容量225TB支持最大池数为10,支持512个LAN,最大LAN大小16TB支持SAS、SATA、SSD 磁盘混插;支持2x 10/100/1000管理端口支持基于控制器的快照及复制支持32位及64位Windows,Red Hat,SuSE Linux,HP-UX,Vmware;冗余电源和风扇存储初始配置可用容量达到5TB或者以上。
服务器虚拟化平台性能测试性能指标与对比分析服务器虚拟化平台是当今企业部署应用程序和存储数据的核心方案之一。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虚拟化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硬件成本,并实现灵活的业务部署。
然而,虚拟化平台的性能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因此性能测试和指标比较分析成为了评估和选择虚拟化平台的重要依据。
一、性能测试的意义和方法性能测试旨在评估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在处理工作负载方面的表现。
这些工作负载可能包括CPU密集型任务、内存密集型任务、磁盘I/O和网络流量等。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了解平台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选择合适的虚拟化平台提供参考依据。
在性能测试中,常用的指标包括吞吐量、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等。
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量,响应时间表示系统响应用户请求的速度,而并发用户数则表示系统同时能够处理的用户数量。
这些指标综合考量了平台在不同方面的性能表现。
为了进行性能测试,可以采用负载测试工具模拟真实的工作负载,并监控系统的性能数据。
这样可以根据各项指标的表现,对不同虚拟化平台进行对比分析。
二、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1. 吞吐量对比分析吞吐量是评估虚拟化平台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反映平台在处理任务时的效率。
通过测试不同负载下的吞吐量,可以比较不同平台在处理工作负载时的优劣。
在比较吞吐量时,需要注意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CPU性能、内存容量、网络带宽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虚拟化平台。
2. 响应时间对比分析响应时间是用户体验虚拟化平台性能的直接指标。
较低的响应时间意味着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用户请求,提高用户体验。
通过监控平台的响应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平台的性能。
在比较响应时间时,需要确保测试环境尽可能接近真实生产环境,这样才能准确反映平台的表现。
同时,还需要注意响应时间可能受到网络延迟、磁盘I/O等因素的影响。
3. 并发用户数对比分析并发用户数是评估虚拟化平台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的重要指标。
服务器虚拟化标准服务器虚拟化是一种将物理服务器划分为多个虚拟服务器的技术,每个虚拟服务器都可以独立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这种技术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硬件资源、提高灵活性,并简化服务器管理。
在服务器虚拟化领域,存在一些标准和技术规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1. Hypervisor 标准:- Open Virtualization Format (OVF): OVF 是由Distributed Management Task Force (DMTF) 制定的一种用于在不同虚拟化平台之间移植虚拟机的标准。
它定义了虚拟机的配置和元数据。
2. 虚拟化管理标准:-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CIM): CIM 是DMTF 制定的一种标准,用于描述系统和网络管理的信息模型。
它包括虚拟化管理的方面,为不同虚拟化平台提供了一致的管理接口。
3. 虚拟化云标准:-Open Virtualization Alliance (OVA): OVA 是一个由业界领先的虚拟化和云提供商组成的联盟,致力于推动开放标准的虚拟化和云计算解决方案。
4. 硬件虚拟化标准:- 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VT) 和AMD Virtualization (AMD-V): 这是两种主流的硬件虚拟化技术,由Intel 和AMD 提供。
它们提供了在硬件层面上支持虚拟化的功能,加速虚拟机的创建和运行。
5. 网络虚拟化标准:- Open Virtual Switch (OVS): OVS 是一个开源的虚拟交换机,用于虚拟化环境中的网络连接。
它提供了对虚拟网络的灵活管理和配置。
6. 容器标准:- 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 (OCI): OCI 是一个由业界领先的容器提供商支持的开放标准,用于定义容器格式和运行时。
这有助于确保容器在不同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
7. 云计算标准:-Cloud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Interface (CIMI): CIMI 是DMTF 制定的一种云基础设施管理接口标准,用于定义云计算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交互。
★3、兼容现有市场上主流的网卡和HBA卡产品。
★4、兼容现有市场上X86服务器上能够运行的主流操作系统,尤其包括以下操作系统:Windows NT、WinXP、windows Vista、Win2000、Win2003、Windows 2008、Windows 8、Reahat Linux、Suselinux、Solaris x86、Novell、Trubolinux、FreeBSD、Ubuntu、Debian、Mac OS等等。
5、支持主流应用软件的运行,包括但不局限于数据库、中间件、ERP等。
功能性要求★1、支持HA功能,当一台物理机发生故障时,之上的VM(虚拟机)可以实现在集群之内的其它物理机上重新启动,保障业务连续性。
★2、支持在线的VM迁移功能(vMotion),无论有无共享存储,都可以实现VM在集群之内的不同物理机之间在线迁移,保障业务连续性。
★3、VM具有Fault Tolerance(容错)机制,可以保证在硬件故障情况之下,业务系统的不中断运行,保障高级别的业务连续性。
4、具有合理的内存调度机制,能够实现内存的过量使用(如共享页面技术等),保障内存资源的充分利用。
★5、支持将多个物理机组成集群,同时支持动态资源分配功能,可以实现VM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内存、存储等)可以自动地进行再分配,保障业务系统的服务水平。
★6、具有智能的电源管理功能,可以将集群内的物理机自行下电,支持节能减排的政策性要求。
★7、每个虚拟机可以支持虚拟多路CPU(vSMP)技术,以满足高负载应用环境的要求。
★8、虚拟机不但可以通过文件系统访问存储设备,而且支持直接访问裸设备,可直接使用本地硬盘或集中存储,如SAN、NAS和iSCSI 来安装虚拟机。
★9、虚拟化平台内建虚拟交换机(vSwitch),实现VM之间或与物理机之间的网络调度,支持同一物理机上VM之间的网络隔离(支持VLAN)。
10、提供防病毒接口平台,可以与第三方杀毒软件或安全软件融合,实现虚拟化环境下的安全防范。
服务器安全加固系统软件招标要求一、产品应符合:1、中办发【2003】27号、公通字【2004】66号;2、信安字〔2007〕12号、公信安[2007]861号公通字[2007]43号等文件的要求;3、投标人必须提供所投产品所有厂商针对该项目的项目授权书原件。
二、产品资质要求:1、应具有完全国有自主知识产权;2、应符合GA/T388-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主机操作系统第三级或以上标准――提供相应检测报告或证书;3、应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资质: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涉密信息系统产品检测证书(国家保密局);4. 应具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三、产品使用环境:应全面支持以下商用操作系统,包括:四、产品性能应同时具备以下各项指标:1、通过对操作系统管理权限进行三权分立、强制访问控制、强认证等对主机服务器操作系统内核层面的安全加固;2、对文件/目录进行强制访问控制;3、对进程进行强制访问控制;4、对注册表进行强制访问控制;5、对文件/服务/驱动/注册表进行完整性检测;6、对服务进行的强制访问控制;7、全面的审计日志记录;8、对已知和未知攻击手段的免疫。
9、基于硬件的安全策略分发器10、基于硬件USB-KEY的强身份认证;11、剩余信息保护、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资源控制、完整性检测和集中管理功能;12、符合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
除上述要求外,投标技术/软件产品应同时满足以下具体要求:1.基于硬件USB-KEY的强身份鉴别机制针对操作系统本身提供的身份认证所存在的不足,该技术/软件对其进行了加强:该USB-KEY为用户身份的唯一标识,当用户登录服务器系统时,需要插入USB-KEY,然后系统对用户进行双因子身份认证,用户只有拥有合法的USB-KEY,并且输入正确的操作系统口令,才能登录操作系统。
2.安全标记通过对主客体设置安全标记来限制主客体间的操作,以及信息的流动,实现对系统资源的保护和建立多级安全系统。
虚拟化服务器参数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提升IT 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重要手段。
而要实现成功的服务器虚拟化,了解和掌握虚拟化服务器的各项参数至关重要。
虚拟化服务器的参数众多,它们共同决定了服务器的性能、功能和适用场景。
首先是处理器(CPU)参数。
CPU 的核心数量、频率和缓存大小直接影响服务器的计算能力。
核心数量越多,服务器能够同时处理的任务就越多;频率越高,单个任务的处理速度就越快;缓存越大,数据的读取和存储效率就越高。
对于需要处理大量计算密集型任务的应用,如数据分析、科学计算等,强大的 CPU 性能是关键。
内存(RAM)参数也是不容忽视的。
内存的容量决定了服务器能够同时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量。
足够的内存可以避免服务器因内存不足而频繁地进行数据交换,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在选择虚拟化服务器时,需要根据预期的工作负载和应用需求来确定合适的内存容量。
存储参数对于虚拟化服务器同样重要。
存储类型包括传统的机械硬盘(HDD)和速度更快的固态硬盘(SSD)。
SSD 具有更高的读写速度,能够显著缩短数据访问时间,提升服务器的整体性能。
此外,存储的容量、RAID 级别(磁盘阵列级别)以及存储控制器的性能也会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和访问效率。
网络参数是影响虚拟化服务器通信性能的关键因素。
网络接口的类型(如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带宽和网络延迟都会对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响应时间产生影响。
在云计算和分布式应用环境中,低延迟和高带宽的网络连接是确保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虚拟化技术参数是虚拟化服务器的核心特性之一。
常见的虚拟化技术包括 VMware、HyperV、KVM 等。
不同的虚拟化技术在性能、功能、管理便捷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虚拟化技术在资源分配和调度方面具有更精细的控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而另一些则在兼容性和扩展性方面表现出色。
服务器的扩展性参数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微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指标1虚拟化基础技术●64位高性能体系结构支持. 新的64位微内核Hypervisor架构使得Hyper-V可以提供更广泛的设备支持方法,以及增强的性能和安全性。
●广泛的操作系统支持. 广泛支持同时运行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包括32位和64位的多种不同的服务器平台的系统,例如Windows、Linux以及其他。
●对称多处理器(SMP)支持. 可在一个虚拟机环境中最多支持四个多处理器,使您可以在虚拟机中完整享受到多线程应用程序的优势。
●网络负载均衡. Hyper-V中包含了新的虚拟交换功能,这意味着虚拟机可用简单的方法配置运行Windows网络负载均衡(NLB)服务,以对不同服务器上的多个虚拟机的负载进行均衡。
●新的硬件共享架构. 通过使用新的虚拟服务供应程序/虚拟服务客户端(VSP/VSC)架构,Hyper-V增强了核心资源的访问和使用,例如磁盘、网络以及视频。
●快速迁移. Hyper-V可以让您快速将运行中的虚拟机从一台物理宿主系统迁移到另一台,同时将停机时间做到最小,并可对Windows Server以及System Center管理工具维持一样高的可靠性。
●虚拟机快照. Hyper-V提供了对运行中的虚拟机创建快照的功能,这样您就可以放心将虚拟机撤销到之前的状态,并增强了整体的备份和恢复能力解决方案。
●可伸缩能力.通过在宿主级别上对多处理器或多核心提供支持,以及从虚拟机内进行增强的内存访问,现在您可以将虚拟环境进行垂直扩展,以便支持在同一台宿主计算机上同时运行更多数量的虚拟计算机,但同时还可保持在多个宿主之间实现快速迁移的能力。
●完整、开放的虚拟化扩展架构. Hyper-V中包含的基于标准的Windows管理架构(WMI)接口以及API使得软件供应商和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创建自定义的工具、程序,并对虚拟化的平台进行改善。
●充分利用广泛的兼容性. 支持种类繁多的来宾操作系统;支持所有WHQL 认证的驱动程序2虚拟机管理2.1Virtual Server MigrationMicrosoft Virtual Server 2005 与Hyper-V 利用通用的开放式VHD 格式来存储虚拟机的文件内容。
服务器虚拟架构软件指标要求1、硬件兼容性●兼容现有市场上主要服务器厂商的主流X86服务器,包括IBM、HP、DELL、Sun、Intel、NEC, Unisys等;●兼容现有市场上X86服务器上能够运行的主流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NT、WinXP、Win2000、Win2003、Reahat Linux、Suse linux、Solaris x86、Novell等;●兼容现有市场上主要的存储阵列产品,如SAN、NAS和iSCSI产品, 包括EMC、IBM、HP、HDS、Netapp、Sun、Dell等;●兼容现有市场上主要的网卡和HBA卡产品;2、基本功能●支持裸机体系结构(Bare-metal architecture);●可以在X86服务器上建立多个虚拟机分区;●虚拟机可实现物理平台系统的全部功能;●每个虚拟机可以安装独自的操作系统;●每个虚拟机之间可以做到隔离保护,其中一个虚拟机发生故障不会影响同一个物理机上的其他虚拟机;●在同一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同时运行异构操作系统平台的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可以支持虚拟多路CPU(vSMP)以满足高负载应用环境的要求●可直接使用本地硬盘或集中存储,如SAN、NAS和iSCSI来安装虚拟机;●支持虚拟机直接访问裸设备;●支持共享集群文件系统,多个物理机之间可以共享一个或多个集群文件系统;并且共享集群文件系统支持跨多个LUN, 支持在线增加LUN;●支持内置的虚拟交换机,支持物理服务器创建一个网络进行多个虚拟机之间通讯;●支持网卡分组NIC Teaming,支持VLAN;●不仅支持在一个物理机内动态分配调整虚拟机的资源;而且支持将多个物理机组成集群,通过对集群内物理机和虚拟机的实时监控,实现动态地、不宕机地在物理机之间迁移虚拟机,从而有效利用服务器的资源。
3、高可用性●可在虚拟机上的应用正常运行时,将其从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在线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实现多台物理服务器的之间的相互热备,满足高可用性要求;●可实现多台物理服务器上的虚拟机根据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的迁移调整;●可对物理服务器上的所有虚拟机进行统一的集中备份,并可实现文件级或卷级备份,且能与第三方备份软件无缝兼容;4、可管理性●统一的图形界面管理软件,可以在一个地点完成所有虚拟机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各子虚拟机控制管理、CPU内存管理、用户管理、存储管理、网络管理、日志收集、性能分析、故障诊断、权限管理、在线维护等工作;●管理软件具有验证功能,只有特定的用户才能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