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数据库的建立
- 格式:ppt
- 大小:489.00 KB
- 文档页数:22
建库流程地类图斑按照地类编码和坐落代码进行合并意义:合并被线状地物分割的权属相同,地类相同的图斑制作农村权属层新建接合图表接图表文件是指这个地区的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幅接图表,它记录了每个图幅的图名、图号、经度、纬度等信息,也是标准图幅输出的依据。
1、点击“地图文档”下的“新建接合图表”,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接图表并输入接图表文件的名称和路径后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如下对话框:2、建立接图表根据坐标的不同,有两种方法,实习采用根据经S 合一芹」_二« S 8类9代初标别蹙值繁坐构赋性01屢WM00性性关点60权地拓改烦马宗线義帀占口止鼻£亠 ^E(权二IE 照理成工凉生库 斑据动性口况图数环点izs 址地型界由纬度建立索引①选择经纬度:在右边的编辑框中输入本区域四个角的经纬度值。
此时X对应经度,Y对应纬度。
经纬度的输入方法为:将度分秒直接输入,例如:117度25分00秒的输入为1172500,117度00分00秒为1170000。
②填写直接中央经线:③中央经线是指区域所在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本次实习区域处于39度带,中央经线为1170000(39*3=117)。
新建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系统工作处理的依据。
它好比是一本字典,记录了系统整个运行中所需要的元数据信息,如地类编码、坡度码、权属代码、土地权属及单位、变更原因等信息。
它是系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数据字典根据国家《规程》设计,您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修改和维护。
1、点击“地图文档”下的“新建数据字典”,弹出如下对话框:2、在如上对话框中填写省级代码(两位)、省级名称、县级代码长度(两位)、乡级代码长度(三位)、村级代码长度(三位)、村民小组长度(七位)。
因为到村民小组的整个权属代码的长度为19位,因此通过以上信息,可得到市级代码长度(两位)。
填写完毕点“确定”,弹出如下对话框:3、在如上对话框中编辑整个权属代码,可以修改、增加、删除权属代码:(1)修改:•在“修改”前的复选框中单击鼠标左键,选中编辑。
GIS 目录从学科的角度, GIS 是在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从功能上, GIS 具有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从系统学的角度, GIS 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简而言之, GIS 是一个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的分析和管理空间对象的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操作对象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根本区别。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经过了40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技术,并且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近些年,GIS更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在GPS及路径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简单的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编辑本段GIS 的组成部分从应用的角度,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五部分组成。
硬件和软件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环境;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方法为GIS建设提供解决方案;人员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和能动性因素,直接影响和协调其它几个组成部分。
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数据输入,显示和输出的外围设备等等。
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开发软件、GIS 软件,等等。
GIS软件的选型,直接影响其它软件的选择,影响系统解决方案,也影响着系统建设周期和效益。
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也是GIS系统的灵魂和生命。
数据组织和处理是GIS 应用系统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涉及许多问题:——应该选择何种(或哪些)比例尺的数据?——已有数据现势性如何?——数据精度是否能满足要求?——数据格式是否能被已有的GIS软件集成?——应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处理和集成?——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更新和维护,等等。
ArcGIS影像数据库的建立与入库/rommayer/article/details/6100941本文帮你解决以下疑问:影像数据是以怎样的方式保存在SDE等数据库中的,影像数据如何入库。
•空间数据库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来管理空间数据,主要解决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即空间数据库引擎( Spatial Database Engine)。
更确切地说,空间数据库技术是解决空间数据对象中几何属性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存取问题,其主要任务是:1)用关系数据库存储管理空间数据;2)从数据库中读取空间数据,并转换为GIS应用程序能够接收和使用的格式;3)将GIS应用程序中的空间数据导入数据库,交给关系数据库管理。
因此空间数据库技术是空间数据进出关系数据库的通道。
•建库目的建立影像数据库的目的是将分幅分层生产的海量影像数据进行整理,使之符合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组织、管理,便于空间数据的查询、分发及其它应用。
建库之后的数据是标准化、规范化的,采用统一的编码和统一的格式;数据是有效组织的,在平面方向,分幅的数据要组织成逻辑上无缝的一个整体,在垂直方向,各种数据通过一致的空间坐标定位能够相互叠加和套合;具有高效的空间数据查询、调度、漫游以及数据分发等功能,并且能够与其它系统无缝集成,为其它应用服务。
从应用的角度讲,建立影像库的总体目标是能够管理多比例尺、多分辨率、多数据源的正射影像数据,能够作到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由全貌到细节、由整体到局部、由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快速、无缝的进行影像漫游、浏览和应用,支持图像数据集中式和分布式(局域网范围内分布式的存贮)的存贮与管理,为海量数据的应用提供一个高效的无缝平台。
•建库原理简而言之就是"两种方式,分层分块"。
"两种方式"是指:栅格数据集(RasterDatset)和栅格目录(Raster Catalog)。
地理科学专业的自我管理技能一、地理信息系统使用与维护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自我管理技能包括:1.GIS软件的学习与使用:掌握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地图加载、空间分析、数据导出等。
2.GIS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学会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定期维护和更新数据。
3.GIS技术的应用:了解GIS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
二、地图绘制与数据分析地图绘制和数据分析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
自我管理技能包括:1.地图绘制技巧: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和绘制方法,如比例尺、方向、图例等。
2.数据分析技能:学习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Excel等,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3.数据可视化技能:掌握数据可视化工具,如Tableau、Power BI 等,将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三、野外考察与采样野外考察和采样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实践技能。
自我管理技能包括:1.野外考察策划:能够根据研究目的制定详细的考察计划和实施方案。
2.采样方法与技巧:掌握不同的采样方法和技巧,如岩石、土壤、水样等。
3.野外安全防范:了解野外安全知识,如防虫、防野兽等,保障野外考察的安全。
四、实验室技能培养实验室技能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自我管理技能包括:1.实验目的与计划:明确实验目的和计划,确保实验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2.实验操作流程:掌握实验操作流程和规范,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实验数据分析:能够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评估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评估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自我管理技能包括:1.气候变化趋势分析:了解气候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趋势分析方法。
2.环境影响评估方法:掌握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流程,能够对特定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3.环境政策与法规了解:了解相关的环境政策和法规,确保在评估过程中遵循规范和标准。
arcgis解决交通问题案例ArcGIS是一款广泛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用于解决各种交通问题。
以下是一个详细具体的案例,说明如何使用ArcGIS 解决交通问题:案例:某城市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希望通过GIS技术来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步骤如下:1.数据收集:首先,收集相关的交通数据,包括道路网络图、交通流量数据、交通事故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从政府部门、公共机构或商业公司获取。
2.数据预处理: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坐标系统统一等。
这些工作可以使用ArcGIS的转换工具来完成。
3.建立GIS数据库: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导入到ArcGIS中,建立GIS数据库。
在数据库中,可以对数据进行组织、查询和分析。
4.交通网络分析:使用ArcGIS的交通网络分析工具,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建模和分析。
可以计算出不同路段的通行时间、流量等指标,以及分析交通瓶颈和拥堵区域。
5.路径规划:基于交通网络模型,可以进行路径规划分析。
例如,可以为出行者提供最优路径选择,或者为物流配送提供高效运输路线。
6.交通需求预测:结合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计划,使用ArcGIS的预测分析工具,预测未来交通需求和趋势。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和政策。
7.可视化展示:使用ArcGIS的可视化功能,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
这有助于决策者直观地了解交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8.决策支持:基于分析结果和预测数据,为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提出改善交通状况的建议措施、制定交通规划和政策等。
通过以上步骤,ArcGIS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和方法,如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立方法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通过整合地理空间数据并进行分析、展示和管理的技术。
它在测绘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测绘人员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地质数据以及各种地形要素。
建立GIS数据库是使用这一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GIS数据库建立方法。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为了建立一套完整的GIS数据库,需要进行数据收集。
常见的数据来源包括遥感图像、GPS数据、地面测量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一般以数字形式存在,需要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整理和组织。
例如,可以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卫星图像进行解译和分类,提取出所需的地物要素,并转为矢量数据。
此外,各种测绘设备收集到的地面测量数据也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与其他数据进行整合。
二、数据处理和建模在数据收集和整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建模,以适应GIS系统的要求。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工和数据裁剪等环节。
常见的数据处理软件有ArcGIS、MapInfo、ERDAS等,它们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
通过这些软件,可以对数据进行投影变换、坐标系转换、数据格网化等操作,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建模是指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一种适合GIS分析的数据模型。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栅格模型和矢量模型。
栅格模型是将地理空间划分为规则的单元格,每个单元格内存储一个特定的值。
这种模型适用于连续型数据,如高程数据、遥感图像等。
而矢量模型则是将地理要素表示为点、线、面等几何对象,适用于离散型数据,如道路、建筑物等。
建模过程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进行数据属性的设置和数据库的建立。
三、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数据库设计是建立GIS数据库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数据的组织结构和属性描述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可查询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GIS数据库可以按照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系进行划分。
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图要素的几何形状信息,属性数据则包括地图要素的属性描述信息。
基于ArcGIS平台的数据处理与建库思路探讨随着人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变更和利用节奏的加快,如何快速、准确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已成为目前土地调查部门面临的关键问题。
地理数据库的建立将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方案。
本文就基于ArcGIS平台的数据处理与建库思路进行了探讨。
标签:ArcGIS平台;数据处理;建库思路前言:城镇地籍图形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
系统充分考虑到土地管理方面的特点,根据扬州市的实际情况,采用了ARCGIS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图形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结合了科学的图形管理流程。
既要能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也为使用者提供简捷方便的操作。
ArcGIS是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合成的软件。
该体系在ArcEngine作为软件开发平台,ArcGIS由四个重要的部分组成:ArcGIS Desktop是高层次GIS具体应用的一个重要桌面化集成软件。
ArcGIS Engine是利用多个应用程序的接口来自主创建应用程序的地理信息系统组件库。
ArcGIS Server是Web和企业运用框架式,构建在服务器端实现自定义应用程序的一个发布平台,可用于建立Web应用和服务程序。
ArcIMS是通过公开的WEB发布数据、元数据和地图的GISWeb服务器。
一、ArcGIS Engine技术ArcGIS系列软件是一个具有扩展性、全面性、移植性等特征的GIS软件平台,适用于单用户或多用户在互联网、桌面端、服务器端应用ArcGIS构建地理信息系统。
其中,ArcGIS Engine是一组应用于ArcGIS Desktop框架之外的嵌入式ArcGIS组件。
C++,COM,.NET等环境中的ArcGIS Engine,开发者应用接口模块获取任意GIS功能的组合来构建相应的GIS应用解决方案。
进行GIS应用开发时,ArcGIS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GIS功能,无须ArcGIS的桌面系统支持。
对于标准的ArcGIS Engine而言,其标准功能包括:地图浏览、地图制作、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控件开发,矢量数据读权限以及读写MXD文件。
应用科技基于M A PG I S系列软件平台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方案槐燕萍(甘肃省测绘工程院,甘肃兰州730000)脯要】城镇地籍管理是国家土地管理的重要钼成部分,而随着现代经济发展的飞速变化,建立科学有效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愈采愈迫切的摆在人们的面前,本文以国产优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 APG I S为开发平台。
阐述一种廉价高效的埔濮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方案。
拱键阃城镇也隆管理;信息系统;M A PG I S1概述建立国土信息系统,加速国土资:j:5到目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现代化进程,是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是我国数字地球的主要突破口之一。
但是具有数据量庞大、数据种类繁多、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复杂和获取成本高等特点,给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更多的挑战。
随着我省现代化地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管理系统工程的成熟度已经可以固壶信息工程的要求。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科学管理服务是新时期我国地籍管理工作的—个显著特点和迫切要求。
2系统选型M A PG I S平台是一个集图形、图像、地质、地理、遥感、测绘、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G IS软件系统,连续多年在全国国产地理信息系统澍评中夺得第一名,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在海量数据存储、网络分析、大数据转换、Buf fe r分析和图库检索等方面已领先于国内外同类软件。
M A PG IS平台不仅在整体性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价格明显f盱国外软件,是性价比极高的国产G I S平台,数据库选择SQ L Server和O rade都可作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库。
SQ L Ser ve r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可伸缩性强、安全可靠、易操作、市场推动力强,是大多数土地管理局的首选。
同时作为国土资源部的推荐软件,目前已经有众多省市采用了这套系统,它更能满足我们日常工作的需要和与周边省市的数据兼容,为女昨拜斗学、准确、全面、快速地研究有关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和限制,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空间数据库建立流程及技巧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是一种重要的空间数据库,它能够对地质调查中的数据进行管理、整合和分析,并且具有较高的科学管理性和准确性。
建立DGSInfo空间数据库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流程,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数据库设计1.确定数据需求在建立DGSInfo数据库之前,首先要明确所需要的数据和功能。
根据地质调查的目的和方法,确定需要存储哪些数据,例如矿产资源、钻孔数据、地层地质、地形地貌等。
2.设计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的基础,因此需要在数据库设计前仔细考虑。
数据模型的设计应根据实际的数据需求来进行,可以使用ER模型或UML建立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需要考虑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数据的层级结构。
3.确定数据库结构在确定了数据模型之后,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设计出具体的数据库结构,包括表格的名字、字段的名字、类型、长度、是否必填等信息。
此外,还需要设定表格的主键和外键。
二、数据采集和处理1.采集数据采集地质数据是建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基础,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
采集地质数据包括有关地形地貌、地层地质、矿产资源、钻孔数据等信息。
2.处理数据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清洗、转换、整合、归类等。
处理数据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或其他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格式化,同时对有效数据进行数值计算、统计等分析。
三、数据库建立1.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DBMS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DBMS。
2.建立数据库根据数据库结构和数据需求,在DBMS中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格。
在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格时,需要仔细考虑表格的命名规则、数据类型和大小等问题,以及表格间的关系。
3.导入数据将处理好的数据导入数据库中,注意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数据插入前要进行数据一致性检查,如外键约束关系。
基于MAPGIS的规划数据库的建立作者:陈波春雨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04期【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是土地科学管理的关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规划信息的采集及处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基于MAPGIS平台开发的土地利用规划辅助编制系统的编制方法,对规划数据的采集入库及数据入库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规划数据库 MapGIS 编制系统一、引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
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深化改革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举措,是一件关系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大事。
为科学编制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宏观调控,保障规划实施的有效性、科学性,需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程对规划的空间数据建立数据库,以确保能将规划的意图及目标落实到空间位置,便于规划的实施及土地的有效管理。
二、规划基数及规划信息的采集(一)规划基数根据《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要求,规划的基数采用规划基期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或土地调查数据,经转换为规划地类后的数据作为规划的基期数据。
(二)规划信息采集根据《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规划成果文件主要包括:土地用途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调整;基本农田整备区;建设用地管制区;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土地整治相关成果;村镇建设控制区;点状、线状、面状重点建设项目等规划空间数据,所以需确定区域内的规划基本农田范围;城镇村规划发展空间布局;重点建设项目布置;土地整治项目布局;村建村镇建设控制区范围;林业、牧业发展布局;生态安全控制、风景旅游用地等区域的规划布局。
信息采集时,可通过在基期现状图上勾画各区域的大致范围,并结合实地调查和向相关部分咨询得到的信息综合确定各规划区域的范围。
第五章:空间数据Geodatabase数据库创建⼀、关于Geodatabase 1.Geodatabase在⼀个公共模型框架下,对GIS通常所处理和表达的地理空间特征如⽮量、栅格、TIN、⽹络和地址进⾏同⼀描述。
2.Geodatabase是⾯向对象的地理数据模型。
3.ArcGIS的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是为更好地管理和使⽤地理要素数据,⽽按照⼀定的模型和规则组合起来的地理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s)。
Geodatabase是按照成层次型的数据对象来组织地理数据的。
这些数据对象包括对象类(Objects)、要素类(FeatureClass)和要素数据集。
4.Geodatabase对地理要素类和要素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要素类⼏何⽹络和要素属性表对象等进⾏有效管理,并⽀持对要素数据集、关系及⼏何⽹络进⾏建⽴、删除和修改更新操作。
5.Geodatabase数据模型的结构、功能和特点。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1.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是指在现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空间数据库的整个过程。
⼀般包括需求分析、结构设计和数据层设计等内容。
2.空间数据库的建⽴,有3种⽅法:1.建⽴⼀个新的地理数据库。
2.移植已经存在的数据到地理数据库。
3.⽤CASE⼯具创建地理数据库。
三、创建⼀个新的Geodatabase 1.进⾏设计,计划要包含哪些地理数据类、地理数据集、对象表、⼏何⽹络主关系类等。
2.利⽤ArcCatalog开始建库,步骤包括:建⽴新的空间数据库、建⽴其组成项、向数据库各项加载数据以及建⽴关系添加索引等。
①新建⼀个空的个⼈Geodatabase ②创建要素数据集:要素数据集是储存要素类的集合。
建⽴⼀个新的要素数据集,必须定义其空间参考,包括坐标系统(地理数据、投影坐标)和坐标域(X,Y,Z和M的范围及精度),数据集中所有的要素类必须使⽤相同的空间参考,且要素坐标要求在坐标域内。
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及应用摘要: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城市信息化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和管理好地理信息数据库,就应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数据库的建库方案,这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1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数字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数字城市”建设是指将有关城市的信息,包括城市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通过对城市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数字城市系统的开发、应用和服务是以数据的采集与更新、数据的共享与交流、数据的分发与挖掘、数据的商业化和社会化为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目标,如:系统需要易于使用、管理及维护,能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成为可依托的有力工具;系统建设的结构、功能和界面需操作方便、灵活,适合各层次用户使用且易于更新和管理;系统采用基于COM组件机制和AreGIS En-gine组件包的开发方式,进而使代码实现很大程度地重复应用、保证系统广泛的自适应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内容、数据分类与编码、数据精度等应采用有关国家标准;系统在设计时以系统功能方便扩充、组可重复应用为指导思想;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方法、设备、技术等,提高系统的技术水平及质量,目标是围绕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建库、测绘资料档案管理、数据增值服务、数据分发、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核心业务和工作,建立满足内部和外部地理信息分发服务需要的业务系统,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水平,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形成信息化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系统应成为综合性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