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机理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64.04 KB
- 文档页数:4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机理研究进展摘要: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丛枝菌根真菌能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分析了土壤盐渍化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重点从营养吸收、光合作用、根系、抗氧化防御系统和脯氨酸等5个方面阐述了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机理。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土壤盐渍化;植物耐盐性机理Research Progress on Salt-Tolerant Mechanisms of Plants Enhanced by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bstract: Soil salinization was a factor affecting normal growth of plant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could improve the salt tolerance of plants. The effects of soil salinization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was analyzed,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that arbuscular mycorrhizas enhance the salt tolerance of plants from aspects of nutrient uptake,photosynthesis, antioxidative defence system, root and proline were elaborated.Key word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soil salinization; salt-tolerant mechanism 近年来,土壤盐渍化现象已越来越严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更为严重,世界陆地面积的7%已经被盐渍化;在可持续发展农业中提高植物在盐碱土壤中的正常生长显得尤为重要。丛枝菌根(Arbup1土壤盐渍化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在自然盐碱土壤中存在大量的AMF,土壤盐渍化影响了AMF的孢子数量。在盐碱土壤中,高浓度的盐分具有普遍的杀菌能力,能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失水导致生理功能失调,细胞内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影响菌株的正常生长,一般的菌株不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正常生长。Wu等[3]观察到,来自非盐碱土壤的Glomus mosseae对红橘实生苗的侵染显著受到抑制,而来自盐碱土壤的Paraglomus occultum菌种不受到显著抑制,说明盐碱土壤对AMF的影响受菌株来源的影响。有人提出相反观点,认为土壤盐碱不仅没有显著降低AMF的孢子数量,反而提高了孢子数量[4],原因可能是在更低的菌根侵染率下,AMF能够生产更多的孢子,从而刺激孢子的形成。盐渍化还能影响AMF的侵染率和菌丝的生长,NaCl的存在能减少AMF对植物根系的侵染,这可能是因为土壤盐分中NaCl对AMF的直接影响,从而抑制AMF 的形成,影响AMF对宿主根系的侵染以及菌丝在宿主根系的生长[3,5]。这种抑制效应主要出现在共生的初始阶段而不是在共生后期[6]。另外,菌根共生体的形成依赖根系释放的生物化学信号分子和周围的理化环境。2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碱的机理由于盐渍化植物能够与AMF建立丛枝菌根共生体,在个体水平上可提高宿主植物对土壤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耐盐能力。2.1改善营养吸收尽管土壤盐碱降低了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特别是P的吸收,但是在盐胁迫下AMF对植物矿质营养吸收具有促进的作用[2]。由于丛枝菌根的根外菌丝能够扩大根系的接触体积,从而增强了对P的吸收。据估计,根外菌丝能够传递大约80%的植物需求的P[7]。因此,AMF对盐胁迫的植物P吸收的促进可影响维持液泡膜的完整性,促进液泡区划,选择性地吸收离子,从而减轻Na+或Cl-离子对植物的负面影响。AMF也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植物的N同化。在两种田菁属植物上接种AMF显著提高了N在地上部的积累[8],从而间接地帮助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减轻Na+的毒害。在不同NaCl胁迫下接种AMF的大豆地上部P、K、Zn含量显著高于未接种的植株[9],表明AMF使植物的耐盐性提高与其营养的改善密切相关。在番茄和洋葱上的试验证明,盐胁迫下AMF显著提高了Mg、Cu、Fe、Ca等元素的吸收[2]。然而,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Azcón等[10]研究盐胁迫下AMF和施P对苜蓿的影响,结果上述两种处理均增加了根系的形成、植株的生长、N和P的吸收,且AMF 增强植物的耐盐性比施P更有效,暗示AMF缓解盐对植物的破坏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的。在盐渍土壤中,K+与Na+处于竞争的关系,关键是细胞内能维持高的K+/Na+比值,Wu等[11]观察到,接种Glomus mosseae和Paraglomus occultum不仅提高了红橘根系K+/Na+的比值,还提高了Mg2+/Na+以及Ca2+/Na+的比值。因为K+与Na+的竞争关系是由于细胞膜上存在接受盐离子的位点,K+能够优先占据离子位点,从而使植物免受Na+的危害,提高耐盐性。2.2提高光合作用在盐渍化土壤中,植物的多项生理生化特性都会受到影响,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盐胁迫能够影响植物光合速率、蒸腾作用、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盐胁迫下的AMF能够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一定的光合产物,对植物在盐胁迫下的正常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更能够适应盐碱环境。Wu等[3]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后,接种AMF的盐处理红橘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都要比没有接种AMF的植株高。任志雨等[12]观察到,接种AMF处理促进了番茄幼苗根系对矿质元素和水分的吸收,进而促进了叶片叶绿素的合成,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认为AMF提高光合作用可能是归结于寄主植物生理效应的提高。2.3刺激根系发育和改变根系形态土壤盐渍化能够降低根系表面积,减少根系生长量和根系长度,根系的体积也会受到影响。有研究表明,在0、100 mmol/L NaCl水平下分别接种Glomus mosseae和Paraglomus occultum的红橘在根系直径上没有差别,但AMF能显著增加根系的表面积、投影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长度[3]。在盐分以及无盐分环境中,接种AMF的玉米根系干重、根系活力以及根冠比都要比没有接种AMF的植物高[13]。这些结果充分说明了在盐渍化土壤中接种AMF能显著提高根系活力,改变根系形态,从而增强了寄主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和耐盐性。2.4增强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研究指出,AMF与植物共生能够增强植物的抗氧化防御系统。Ghorbanli等[14]在大豆和He等[15]在番茄上观察到,接种AMF的植株比没有接种的植株具有更强的抗氧化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从而有效地清除盐胁迫产生的过多活性氧,使菌根化植物维持在较低的活性氧破坏下,因此增强了植物的耐盐性。长时间的胁迫和更高的盐水平(1%)都会抑制AMF对抗氧化酶的促进效应[15]。接种AMF增强植物体抗氧化酶活性受到宿主植物和AMF的种类影响,需要依靠AMF对微量元素的效应[2]。接种AMF的植物能够增加根系对Fe、Cu、Zn和Mn的吸收,有助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然而AMF在宿主植物中对增加非酶类物质如类胡萝卜素、谷胱甘肽、维生素E和抗坏血酸等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2.5脯氨酸的积累在盐渍化土壤中生长的植物,脯氨酸的积累能够作为一项植物耐盐性增强的重要指标。接种AMF的12.5、25.0 mmol/L的NaCl胁迫下的绿豆在第40天和第60天比没有接种AMF的绿豆能积累更多的脯氨酸[16]。Sharifi等[9]也发现,在0~200 mmol/L NaCl胁迫下,接种AMF的大豆比没有接种AMF的植株有更高的脯氨酸含量,地下部脯氨酸的量要比地上部多,这可能由于地下部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一项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表明,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的莴苣在50 mmol/L NaCl 下脯氨酸合成的关键酶P5CS基因表达量低于未接种的植株,在100 mmol/L NaCl 下P5CS基因在菌根和非菌根化莴苣上的表达量相似[17]。P5CS基因的低量表达说明菌根化植株遭受到较低的盐胁迫伤害。3展望关于AMF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研究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常认为AMF提高植物耐盐性是多种机制联合的一个过程,然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亟待解决。目前对AMF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还局限在少数基因上(如P5CS基因),许多的盐胁迫诱导产生的特异基因如SOS基因、抗氧化酶控制的基因在菌根和非菌根化植物上的表达还是未知的。因此,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开展研究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Na+和K+之间存在竞争位点,目前的研究通过测定K+/Na+的比值分析菌根对植物耐盐性的影响还远远不够。利用超微结构方面或非损伤性的细胞定位,可以更充分地了解AMF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机制。此外,AMF与寄主植物间存在一定的兼容性,每个菌种或每个寄主植物都有高效的共生伙伴。因此,高效AMF耐盐菌种的筛选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中心。参考文献:[1] 吴强盛. 植物根系丛枝菌根共生体形成的信号途径[J]. 生物学教学,2009,34(1):8-10.[2] EVELIN H, KAPOOR R, GIRI B.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alleviation of salt stress:A reivew[J]. Annals of Botany, 2009,104(7):1263-1280.[3] WU Q S,ZOU Y N,HE X H. Contribution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to growth, photosynthesis, root morphology and ionic balance of citrus seedlingsundersaltstress[J].Acta Physiologia Plantarum, 2010,32(2):297-304.[4] ALIASGHARZADEH N,SALEH R N,TOWFIGHI H,et al. Occurrence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saline soils of the Tabriz Plain of Iran in relation to som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J]. Mycorrhiza, 2001,11(3):119-122. [5] SHENG M, TANG M, CHAN H, et al. Influence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e on photosynthesis and water status of maize plants under salt stress[J]. Mycorrhiza,2008,18(6-7):287-296.[6] WILSON J M.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of infection by three vesicular-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J]. NewPhytologist, 1984,97(3):413-426. [7] MATAMOROS M A,BAIRD L M,ESCUREDO P R,et al. Stress-induced legume root nodule senescence: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andstructural alterations[J]. PlantPhysiology, 1999,121:97-112.[8] GIRI B, MUKERJI K G. Mycorrhizal inoculant alleviates salt stress in Sesbania aegyptiaca and Sesbania grandiflora under field conditions: Evidence for reduced sodium and improved magnesium uptake[J]. Mycorrhiza,2004,14(5):307-312.[9] SHARIFI M, GHORBANLI M, EBRAHIMZADEH H. Improved growth of salinity-stressed soybean after inoculation with pre-treated mycorrhizalfungi[J]. JournalofPlantPhysiology, 2007,164(9):1144-1151.[10] AZC?譫N R, EL-ATRASH F. Influence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e and phosphorus fertilisation on growth, nodulation and N2 fixation (15N) in Medicagosativa at four salinity levels[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1997,24:81-86.[11] WU Q S, ZOU Y 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symbiosis improves growth and root nutrient status of citrus subjected to salt stress[J]. ScienceAsia, 2009,35:388-391.[12] 任志雨,贺超兴,孙世海,等. 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08(4):35-37.[13] SHENG M,TANG M,CHEN H,et al. Influence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e on the root system of maize plants under salt stress[J].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2009,55(7):879-886.[14] GHORBANLI M, EBRAHIMZADEH H, SHARIFI M. Effects of NaCl and mycorrhizal fungi on antioxidative enzymes in soybean[J]. Biologia Plantarum, 2004,48(4):575-581.[15] HE Z Q, HE C X, ZHANG Z B, et al. Changes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and cell membrane osmosis in tomato colonized by arbuscular mycorrhizae under NaCl stress[J].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07,59(2):128-133.[16] JINDAL V,ATWAL A,SEKHON B S,et al. Effect of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e on metabolism of moong plants under NaCl salinity[J].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993,31(4):475-481.[17] JAHROMI F,AROCA R,PORCEL R,et al. Influence of salinity on the in vitro development of Glomus intraradices and on the in vivo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responses of mycorrhizal lettuce plants[J]. Microbial Ecology,2008,55(1):45-53.。
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王欣雨;金海如
【期刊名称】《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4(14)2
【摘要】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菌根植物相比于非菌根植物对于各类非生物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性,说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近年来AM真菌协助植物抵御干旱、盐胁迫、重金属污染和极端气温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非生物胁迫下AM真菌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研发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微生物肥料和菌根学研究的扩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总页数】7页(P190-196)
【作者】王欣雨;金海如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丛枝菌根真菌在寄主植物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2.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抵御低温胁迫能力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3.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抗非生物胁迫研究进展
4.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抵抗水分胁迫的影响研究进展
5.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抗病性抗旱性的影响1. 引言1.1 植物与真菌共生的重要性植物与真菌的共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相互合作,植物和真菌能够互惠互利,促进生态平衡的保持。
植物能够更好地生长,真菌也能从植物体内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
了解丛枝菌根对植物抗病性和抗旱性的影响,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植物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2. 正文2.1 丛枝菌根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丛枝菌根是一种与植物共生的真菌,它们与植物的根系形成密切的联系,通过菌丝网络与植物根系进行物质交换。
丛枝菌根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丛枝菌根菌丝网络能够增加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增强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丛枝菌根能够合成一些植物生长所需的生长激素,如赤霉素和脱落酸,这些生长激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丛枝菌根在植物根系中还能产生一些抗菌物质,如抗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扩散,帮助植物抵御病害。
丛枝菌根对植物抗病性的提升是多方面的,通过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合成生长激素和抗菌物质等方式,帮助植物建立更强健的免疫系统,提高抗病能力。
2.2 丛枝菌根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1. 增加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丛枝菌根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后,可以通过真菌吸收的水分和矿质元素供给植物,帮助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更有效地利用水分资源。
2. 提高植物的抗氧化能力:丛枝菌根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植物对抗干旱引起的氧化应激,减少细胞膜的氧化损伤,从而保护植物免受干旱的伤害。
3. 促进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合成:丛枝菌根与植物共生后,可以促进植物合成生长调节物质,如植物激素等,从而增强植物的干旱适应能力,使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更好地生长和发育。
丛枝菌根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促进生长调节物质合成等方面,有助于提高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保障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健康。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抗病性抗旱性的影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与70%以上的高等植物生长有关的共生真菌,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丛枝菌根可以提高植物的土壤资源利用效率和抗逆能力。
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丛枝菌根真菌通过其丰富的菌丝网络与植物根系紧密结合,在土壤中收缩性 water stress、低温、缺氮等环境条件下为植物提供了水分、矿质元素、有机物质等营养物质,同时还能同时提高植物对这些逆境的适应性。
对于植物抗病性,已有很多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主要包括:1)调节植物的免疫系统;2)降低植物的病害发生率和发病程度。
例如,在使地钱科植物感染炭疽菌的实验中,丛枝菌根真菌的接种可明显减轻植物叶片发生病斑的程度,降低病害指数。
此外,丛枝菌根真菌还可以通过应激诱导物质的产生来促进植物免疫系统的活化,如诱导植物产生玉米素(jasmonic acid)和沙酸(salicylic acid)等抗病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植物的自然免疫力,从而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对于植物的抗旱性,丛枝菌根真菌的作用更为显著。
研究表明,在干旱和缺水条件下,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植物能够更好地维持水分平衡,延缓干旱对植物的影响。
这是因为,丛枝菌根真菌可以通过菌丝网络与植物的根系相连,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将水分输送到植物的根系中,并降低水分的流失率。
同时,丛枝菌根真菌还能够提高植物的根系质量和活性,增加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这些机制使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植物在干旱条件下可以更快地恢复其生长状态,并更好地抵抗干旱的压力。
总之,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可以提高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存力,特别是对于抗病性和抗旱性方面的提高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此,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丛枝菌根真菌技术可以根据植物本身的不同特点和适应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稳定产量,同时降低植物的病虫害发生率,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郭 娜,张 癑,刘贤雍,等.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4):16-23.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04.003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生理机制研究进展郭 娜,张 癑,刘贤雍,乔 巍,接伟光(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诸多环境问题以及不良的农业生产活动方式使得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土壤盐渍化的改良成为全球性问题,盐碱地资源再度开发利用成为各地关注重点。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类可以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并为其改善多种抗逆特性的活体微生物,在协助宿主面对各类胁迫作用时,通过协助宿主在胁迫作用下的养分等物质吸收来减轻胁迫作用的负面影响,其在农业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从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的影响及对根际土壤的影响等2个角度综述了其提高植物耐盐性生理机制,初步总结了丛枝菌根真菌在促进植物应对盐胁迫时的基本策略,旨在为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提供参考,为丛枝菌根真菌提高盐渍土生产力、扩大耕地面积以及提高作物产量等实际意义提供科学依据,为增强植物耐盐性和盐碱地改良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菌根共生体;耐盐性;生理机制;盐胁迫 中图分类号:S182;S1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04-0016-07收稿日期:2022-04-0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编号:LH2021C076)。
作者简介:郭 娜(1983—),女,辽宁昌图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生物活性物质利用研究。
E-mail:guona0329@126.com。
通信作者:接伟光,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微生物生理生态研究。
E-mail:jieweiguang2007@126.com。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MF)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微生物,它是根际土壤的主要成分之一。
DOI: 10.12357/cjea.20220093储薇, 郭信来, 张晨, 周柳婷, 吴则焰, 林文雄.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英文), 2022, 30(11): 1709−1721CHU W, GUO X L, ZHANG C, ZHOU L T, WU Z Y, LIN W X.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plant-rhizosphere microbial interac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22, 30(11): 1709−1721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储 薇, 郭信来, 张 晨, 周柳婷, 吴则焰**, 林文雄(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2)摘 要: 根际微生态作为土壤生态环境的热区, 以多种方式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代谢, 许多科学家将根系视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关键。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是植物最普遍的菌根共生类别之一, 与陆地植物的进化史密不可分。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与宿主植物根系形成的菌根共生体可改变植株根系形态、改善营养状况, 从而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 提高抗逆性及抗病性, 参与植物的许多生理代谢过程, 并通过对土壤结构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节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本文简述了AMF 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和菌根辅助菌(mycorrhizae helper bacteria, MHB)的互作研究结果, 探讨了菌根共生对植株建立、竞争、维持生物多样性及其在地球环境生态中的重要作用。
尽管AMF 与植株共生已经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效益, 但是大多数科学文献报道的研究都是在受控条件(生长室或温室、无菌基质)下进行的, 由于AMF 在自然环境中的响应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 因此我们还需要在田间条件下评估AMF 的能力。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枇杷苗抗旱性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枇杷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果,但由于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旱的影响,导致果实产量和质量下降。
因此,提高枇杷苗抗旱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可以提高植物的吸水利用效率、增强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并改善土壤环境。
因此,利用AMF提高枇杷苗抗旱性的研究可以为枇杷生产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研究将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选用适宜的丛枝菌根真菌菌株种类,探究AMF对枇杷苗抗旱性的提高作用,研究AMF对枇杷苗根系形态、光合作用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究提高抗旱性的机制,并进一步研究AMF与枇杷间的共生机制。
三、研究方法
1. 大田试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AMF对枇杷苗生长的影响;收集土壤和植物样品,分析土壤水分、植物生长和生理指标等;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2. 室内试验: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设置对照组和AMF菌根处理组,比较其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状况、干物质量等生理指标;采用光合作用测试仪测定光合作用速率、叶绿素含量等指标;采用显微镜观察枇杷根系形态以及AMF与枇杷根系间的共生状态。
四、研究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系统地阐述AMF对枇杷苗抗旱性的提高作用及其机制,为枇杷生产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同时也将为AMF与植物共生机制的深入理解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
第 33 卷 第 5 期Vol.33,No.5166-1822024 年 5 月草业学报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段海霞, 师茜, 康生萍, 等. 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研究进展. 草业学报, 2024, 33(5): 166−182.DUAN Hai -xia , SHI Qian , KANG Sheng -ping , et al .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s among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 rhizobia , and plants.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 2024, 33(5): 166−182.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研究进展段海霞1,师茜1,康生萍1,苟海青1,罗崇亮2*,熊友才3(1.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16;2.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3.兰州大学生态学院,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丛枝菌根真菌(AMF )和根瘤菌可以影响植物生产力、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AMF 和根瘤菌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关系,充分发挥AMF-根瘤菌-植物共生体的生物固氮和养分吸收等作用,对于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也有研究表明AMF 和根瘤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可能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需要系统总结AMF-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定性比较分析,阐明了植物根系通过根系分泌物刺激根瘤菌和AMF 形成结瘤因子和菌根因子,激活后续信号通路,从而使根瘤菌和AMF 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和机制;概述了AMF-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的协同增效和拮抗作用;总结了影响AMF 和根瘤菌与植物共生及其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丛枝菌根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袁维风1,徐德聪1,2(1.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院,安徽宿州234000;2.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摘要:丛枝菌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与土壤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具有多种生态作用。
综述了丛枝菌根增强宿主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各种抗逆性能的作用,以及对基质改良和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探讨了丛枝菌根在植被生态重建中的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丛枝菌根;植被恢复;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Q93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1)07-0161-03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in the plant restorationYUAN Wei-feng 1,XU De-cong 1,2(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Suzhou College,Suzhou 234000,China;2.College of Life Science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9,China )Abstract :Mycorrhiza is a important mutualistic symbiosis between a fungus and plant host.Much research had been indicated that arbuscular mycorrhzal symbiosis has ecological functions.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effects of AM on improving the absorption nutrients and resistance of plant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and improving soil structure and sustaining plant community stability were also described.Arbuscular mycorrhizas had great potentia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plant restoration of some waste lands.Meanwhile,problems of plant restoration were discussed as well.Key words :arbuscular mycorrhiz;plant restoration;function收稿日期:2011-01-22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010SQRL191);宿州学院特色种植苗种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金(2010YKF27)作者简介:袁维风(1979-),女,硕士,讲师,E-mail:ywf_1119@163.com由于人类活动等干扰因素加剧了废弃地、荒漠地区的形成和扩大,导致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如耕地破坏、水土流失、贫瘠化和盐碱化等,进而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作物减产,甚至威胁人类及牲畜的生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