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2 饮料瓶的材料》教案 大象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饮料瓶的材料》教案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能和你们一块儿学习、一块儿讨论交流、一块儿探讨问题,老师觉得特别高兴。
在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们看一看那位同学表现得最出色,给老师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2、好,首先呢,老师先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同学们,你们都喝过饮料吗?——对,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可能有的孩子还喝过好多饮料呢!那么,你们喝的都是什么饮料,又是什么材料的饮料瓶,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好吗?——抽查询问3、好,刚才我通过调查和询问发现:有的同学喝的是铁瓶子盛装的饮料,有的同学喝的是塑料瓶盛装的饮料,有的同学喝的是玻璃瓶盛装的饮料,还有的同学喝的是用纸盒子盛装的饮料......4、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探究的题目就是:饮料瓶的材料(板书)二、给饮料瓶分类出示:饮料瓶图片(最小化)1、同学们,因为不同材料的饮料瓶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性,为了更好地研究它们,下面呢,我们就先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饮料瓶分一下类别。
2、那么,就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饮料瓶大致能够分为哪几类?(同桌或小组之间也能够相互交流一下)3、好——会使用电脑的同学请举手。
4、点名学生来分类——师生观察板书:金属塑料玻璃纸6、教师评价,并适当鼓励。
7、小结:由此看来,分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出示:分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深入探究,设计实验。
1、同学们,我们按照材料的不同已经给这些饮料瓶划分好了类别,那么这就证明我们已经踏上了“探究问题”的征途。
下面就请同学们明确一下我们的“探究目标”吧!出示:探究目标(让学生认真读一读)2、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已经达成了第一个目标?那么,我们的信心是不是更大了——3、好,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来猜想一下这些不同材料的饮料瓶各自又具有怎样的特性呢?(学生可分组讨论、猜想)4、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倾听。
也可随机问一问。
5、好,老师发现同学们太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了。
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 饮料瓶的材料》教案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启发学生按照材料的不同来给饮料瓶分类2、在计划与组织中,训练学生对提出的探究问题独立做出书面计划的能力。
3、能设计实验,执行研究计划,做好分组实验,研究出四种材料的性质。
4、实现合作探究的高效性,让学生感到成功和幸福。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四种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学生准备六个小组的成员每组准备各种饮料瓶,种类要齐全:纸制饮料杯或者盒三个、玻璃饮料瓶三个、金属饮料瓶三个、塑料饮料瓶三个、瓷料饮料三个。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巧设情景,发现问题,进入课题。
师:大家都来看,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饮料瓶,这么多,很杂乱,怎样让它变得有条理呢?(分类)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分。
那么你想用什么标准来给自己的饮料瓶分类?(大小、高低、颜色、形状、价钱高低、性质、材料等)这些分类的方法都很好,今天我们按照饮料瓶的材料来给桌子上的饮料瓶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金属类,纸类,塑料类,玻璃类四种。
)各小组把自己组的饮料瓶分类摆放在桌子四角。
(二)新授:教师谈话:“大家猜一猜,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饮料瓶材料的什么?”大屏幕出示。
探究总目标:1、制造饮料瓶的这几种材料分别有什么性质?2、启发学生对问题产生猜想:猜一猜金属有什么性质?猜一猜塑料有什么性质?猜一猜玻璃有什么性质?猜一猜纸有什么性质?(小组讨论后,哪组来汇报对金属性质的猜想,其他组有需要补充的吗?其他材料的性质教学方法同上。
)(三)拓展活动饮料瓶材料的这四种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利用的是它的哪一种性质?书和本子、灯、圆珠笔等。
学生寻找在生活中。
这些材料,并说使用哪一性质。
与学生一起探索全自动洗衣机、计算机、数码相机、宇宙飞船等图片。
太阳能板发电材料影像,学生会猜想不到是玻璃制造的。
教师谈话:科学发明就是充满着奇思秒想,把不可思议的东西变成现实,把不能导电的玻璃变成了可以发电的材料。
《饮料瓶与环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饮料瓶与环境》继续强化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的能力训练,同时,使学生能够关心科学技术对人类和社会的双重影响,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作为本册教材的第六单元,同学们对于计划与组织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能在小组协作的基础上做出书面计划,知道实现周密的计划对于活动的重要意义,合理的组织分工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保证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
独立做出计划的难度就加大了,没有了伙伴的帮助、协作,没有了教师的提醒、指导,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适合自己研究的、符合要求的书面计划是一个能力的跨越,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二级目标的训练是研究饮料瓶对环境的危害,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并且是可以实施的,教师要在学生独立做出书面计划后,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计划任务。
学习目标1.能独立制定个人研究计划,并实践计划。
2.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制订个人研究计划。
难点:引导学生将饮料瓶上的信息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比较和实践运用。
评价任务1.独立制定出个人研究计划。
2.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材料的饮料瓶、小科学家记录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阅读与讨论(5分钟)提问:上两节课学习了有关饮料瓶的知识,在饮料瓶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观察:饮料瓶上有环保标志,它告诉我们,喝完饮料后,不要乱扔饮料瓶。
你知道乱扔饮料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吗?(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饮料瓶和环境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了解乱扔饮料瓶对动物、植物、土壤、水体、人类生活等的巨大破坏,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进而对深入研究乱扔饮料瓶的危害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计划与组织(5分钟)师:研究之前先做好计划工作,这次同样是个人独立研究,针对“乱扔饮料瓶,会对环境和人类产生什么危害”这一主题,制订个人研究计划。
饮料瓶的材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常见的饮料瓶材料的基本特性,会对复杂事物实行简单分类。
水平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合作水平,能设计实验计划,对设想做出验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及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本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材料的性质与用途,训练制订“研究计划”的水平。
首先让学生给饮料瓶分类,分类标准是各种各样的,如果按材料来分,则大致可分为纸、玻璃、金属、塑料四类,“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性质?”,针对这个问题,让同学们制订研究计划,注意格式的完整与表述要简洁统一。
然后,学生在老师提供的材料超市中选择实验工具与材料,实施自己的计划。
教学重点:制定研究计划和实验操作技能教学难点:学生的探究设计的策略及四种材料性质的分析概括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饮料瓶的材料,老师特意带了好多饮料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饮料瓶放的有点乱,怎样才能有条理地摆放呢?二、课堂探讨1、用分类的办法,请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饮料瓶实行合理分类,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并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填写下表。
按一定的标准给饮料瓶分类检查各小组的分类情况,有的按颜色实行分,有的按形状实行分类,有的按材料实行分类,有这么多种分类方法,可见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哪一种分类方法最科学呢,教师演示,取出两个不同颜色的塑料瓶,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可它们都是用塑料做成的,再取出两个形状不同的饮料瓶观察,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也是用同种材料做成的,所以按材料分类最科学,老师把饮料瓶实行按材料分类排放,这样看起来就有条理了。
2、通过刚才的分类,我们知道饮料瓶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的性质有什么特点呢?从硬度上,透明度、可回收方面,易分解性传热性实行分析。
然后引出下个问题,这些材料的性质各不相同,它们导电吗?同学们能够先对各种饮料瓶是否导电做出合理的猜想,但猜想不一定准确,要想知道准确答案,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对自己的猜想实行验证,最后填写下表。
1 饮料瓶的知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饮料瓶所蕴藏的知识;2 能够利用饮料瓶进行科学小制作和科学小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科学习惯和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总结能力,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有了合作探究的基础,本单元要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饮料瓶很常见但很少有人关注它,通过本课的探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重点难点1 了解饮料瓶上所蕴藏的知识;2 饮料瓶的再利用;3 饮料瓶的信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与应用。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的袋子,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宝贝呢?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把里边的宝贝介绍给大家。
(请同学拿出饮料瓶并摆放在桌子上)这些都是装过饮料的瓶子,所以都可以称作饮料瓶。
有点同学可能会说:如果里边有饮料还可以用来解渴,一些破饮料瓶能称得上什么宝贝呀?同学们,你们在和这些饮料的时候想过没有,这些小小的饮料瓶上也蕴藏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关于饮料瓶的知识。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1)能够仔细观察搜集到的饮料瓶,看看上边到底有什么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又能了解到什么?(2)了解饮料瓶的其它用途。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仔细观察,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信息最多。
活动3【活动】展示交流分小组展示师作总结商标、名称、质量安全标志、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网址、广告、条形码、可回收标志等要求学生说出找到的信息并且说出通过信息可以知道什么,并趁机进行环保教育。
活动4【活动】饮料瓶的其他用途同学们刚才看到饮料瓶上有“可回收标志”都认为饮料瓶是可回收的,那么你认为饮料瓶回收后能做什么用呢?(生回答:可回收做成其他的塑料制品、洒水壶、手工制品等)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一些图片,看看他们怎么利用这些饮料瓶的(展示饮料瓶小制作的图片和饮料瓶玩具小车视频)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1)咱们探究了饮料瓶是知识,又看了这些精美的小制作,现在你是否觉得老师带来的这些饮料瓶真的是宝贝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一显身手呢?在同学们动手之前呢老师有几个要求,请一位同学大声读出来。
2. 饮料瓶的材料-大象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塑料制品,其中很多是饮料瓶。
了解饮料瓶的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处理这些塑料制品。
目标1.了解饮料瓶的材料和特点。
2.了解饮料瓶回收的重要性。
步骤1.带领学生观察几个不同品牌的饮料瓶,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带领学生查阅资料,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饮料瓶材料:–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透明、轻盈、柔软、可耐水和氧气,但不耐热。
–HDPE(高密度聚乙烯):不透明、坚硬、耐热、耐腐蚀。
常用于奶瓶和清洁用品瓶。
–PP(聚丙烯):透明或不透明、坚硬、高耐用性,但较难分解。
常用于厨房用品和医疗器材。
–PC(聚碳酸酯):透明、坚硬、高耐用性,但不耐热且易受电、油脂和化学制品的影响。
常用于饮料储存瓶和婴儿奶瓶。
3.介绍饮料瓶回收的重要性:–减少浪费资源:饮料瓶回收可以节省原料,减少新的塑料制品的生产。
–保护环境:未处理的塑料垃圾会对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甚至会危及野生动植物的生存。
4.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项饮料瓶回收方案。
包括:–回收指导:让消费者如何正确分类和处理饮料瓶。
–回收站点:在学校或社区内设立固定的饮料瓶回收站。
–回收利用:饮料瓶回收后,可以进行再次使用或加工成新的塑料制品。
5.展示分享: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案,点评并选择最佳方案。
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饮料瓶的材料和特点,掌握了饮料瓶回收的重要性,并在小组活动中提出了各自的饮料瓶回收方案,从而培养了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小学科学大象社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饮料瓶的材料》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在计划与组织中,训练学生对饮料瓶材料具有的特性提出问题独立做出书面计划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饮料瓶材料具有的特性(硬度、柔软程度、透明程度、导电性、磁性等)。
3、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硬度、强度、柔软程度、透明程度、导电性、磁性)与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工具、器具、设备材料联系,识别出这种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的应用以及了解人们如何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性来解决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四年级同学们对于计划与组织已有了较多的认识――能在小组协商的基础上做出书面计划,知道事先周密的计划对于活动的重要意义,合理的组织分工能够最大程度是发挥小组成员的力量,保证活动的目标顺利实现。
独立做出计划的难度加大了,没有了伙伴的帮助、协作,没有了教师的引导、提醒,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适合自己研究的、符合要求的书面计划是一个能力的跨越,对于培养同学们的自主、探究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四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科学课学习,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偏向于表面化,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去发现材料的本质特点。
3重点难点在计划与组织中,训练学生对饮料瓶材料具有的特性提出问题独立做出书面计划的能力。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巧设情景,发现问题,进入课题上节课后有些同学做了一些精美的艺术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看完以后什么问题吗?他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如果换一种材料还可以做吗?(不行,特别举例说明塑料瓶底做的花式窗帘)。
师小结看来每种材料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性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饮料瓶的材料》。
(板书)活动一:师:听说我们四五班的同学最聪明!我先考考大家,你能将桌子上的这些饮料瓶分类吗?并且说出为什么这样分吗?这么多分类方法,说明你们太聪明了。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老师,我不太赞同您的观点。
●这是我们小组共同研究的结果。
●这是我查到的一些资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我在课外书中看过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认为,教材这种说法不太合适。
教学反思:1 饮料瓶的知识【要点】了解饮料瓶的构成、材料的性质【目标】(1)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饮料瓶所蕴藏的知识点。
(2)会用废旧饮料瓶创作作品。
【怎样进行】(1)观察与提问布置同学们将带来的饮料瓶放在实验桌上,小组合作,仔细观察一段时间,看“我们能发现什么?”,并尝试对其中的部分事物或现象做解释,比如:“我发现饮料瓶上有个环保标志,它是提醒用户不乱扔饮料瓶的。
”等等,再对全班交流,了解同学们的已有知识水平。
对于另一些不了解的知识,可以让同学们存入问题银行,留待以后去寻找答案。
(2)头脑风暴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饮料瓶的其他用途。
要注意的是: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气氛,不要否定同学们的每一个想法,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海阔天空,任意想像,达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理想效果。
(3)拓展活动用废旧饮料瓶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和小实验活动,既可以充分利用饮料瓶的价值、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又可以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饮料瓶的材质、颜色、硬度、大小、形状等多方面考虑,挖掘其可利用的价值所在,做出实用、有趣的作品或实验。
(4)补充阅读很多家庭用塑料饮料瓶来盛酒或调味品,一般对人体无害,但若长期使用,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希望同学们阅读之后,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回家告诉家长,采取措施避免没必要的伤害。
教学反思:2 饮料瓶的材料【要点】独立制订个人研究计划【目标】(1)会制订书面的个人研究计划。
(2)能设计实验,验证研究计划。
(3)知道常见材料的基本特性。
【怎样进行】(1)分类首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标准给饮料瓶分类,复习巩固分类的能力,要能说出分类的不同标准。
饮料瓶的知识【教学目标】1.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饮料瓶所蕴藏的知识点。
2.会用废旧饮料瓶创作作品。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饮料瓶蕴藏的科学知识。
2.难点:引导学生将饮料瓶上的信息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比较和实践运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饮料瓶小制作作品漏斗、调料瓶、多媒体幻灯片等。
2.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饮料瓶、小刀、钳子等制作工具、小科学家记录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分钟)提问:看到这个小制作你想到了什么?(出示饮料瓶小制作图片)老师适时提问:知道这个小制作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生:饮料瓶或塑料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饮料瓶里蕴藏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饮料瓶小制作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并为后面小制作埋下伏笔。
(二)观察与交流(15分钟)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饮料瓶,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饮料瓶上的这些信息能告诉我们什么?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吗?每发现一个信息就在记录本上按你自己的方法做一个标记,看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找到的信息最多!2.自己写完以后,分组讨论一下,然后汇报交流,对其中的一些信息进行解释,并尝试联系生活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想好了吗?大家都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积极主动地将课堂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老师扮演好“穿针引线”的角色,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针对学生不了解的知识(如:条形码等)和重点知识(如:绿色食品标志等)联系生活补充讲解,渗透食品安全保健和环保意识教育。
比如:饮料瓶上有商标,它能告诉我关于此饮料是什么牌子的。
饮料瓶上有生产日期,说明这种饮料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饮料瓶上有保质期,说明这种饮料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
饮料瓶上有配料表,它告诉我们这种饮料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
饮料瓶上有营养成分表,它告诉我们这种饮料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2 饮料瓶的材料》教案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启发学生按照材料的不同来给饮料瓶分类
2、在计划与组织中,训练学生对提出的探究问题独立做出书面计划的能力。
3、能设计实验,执行研究计划,做好分组实验,研究出四种材料的性质。
4、实现合作探究的高效性,让学生感到成功和幸福。
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四种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学生准备
六个小组的成员每组准备各种饮料瓶,种类要齐全:纸制饮料杯或者盒三个、玻璃饮料瓶三个、金属饮料瓶三个、塑料饮料瓶三个、瓷料饮料三个。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巧设情景,发现问题,进入课题。
师:大家都来看,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饮料瓶,这么多,很杂乱,怎样让它变得有条理呢?(分类)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分。
那么你想用什么标准来给自己的饮料瓶分类?(大小、高低、颜色、形状、价钱高低、性质、材料等)这些分类的方法都很好,今天我们按照饮料瓶的材料来给桌子上的饮料瓶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金属类,纸类,塑料类,玻璃类四种。
)各小组把自己组的饮料瓶分类摆放在桌子四角。
(二)新授:
教师谈话:“大家猜一猜,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饮料瓶材料的什么?”大屏幕出示。
探究总目标:
1、制造饮料瓶的这几种材料分别有什么性质?
2、启发学生对问题产生猜想:猜一猜金属有什么性质?猜一猜塑料有什么性质?猜一猜玻璃有什么性质?猜一猜纸有什么性质?(小组讨论后,哪组来汇报对金属性质的猜想,
其他组有需要补充的吗?其他材料的性质教学方法同上。
)
(三)拓展活动
饮料瓶材料的这四种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利用的是它的哪一种性质?书和本子、灯、圆珠笔等。
学生寻找在生活中。
这些材料,并说使用哪一性质。
与学生一起探索全自动洗衣机、计算机、数码相机、宇宙飞船等图片。
太阳能板发电材料影像,学生会猜想不到是玻璃制造的。
教师谈话:科学发明就是充满着奇思秒想,把不可思议的东西变成现实,把不能导电的玻璃变成了可以发电的材料。
所以我们要学科学、
爱科学,用科学的办法来改变我们在地球与宇宙太空的生活,使我们生活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