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史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26.89 KB
- 文档页数:5
高三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试题1.下列是国际组织或是区域性组织的宗旨或相关内容,其中排列对应顺序正确的是①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②它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和原则④该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A.①—不结盟运动B.②—上海合作组织C.③—欧共体D.④—联合国【答案】B【解析】①是联合国的宗旨,A错误;②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内容,B正确;③是不结盟运动的原则,C错误;④是欧盟的内容,D错误。
故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上海合作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不结盟运动;欧共体;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2.中国政府认为:当今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处理相互关系必须寻求共赢,维护和做大共同利益。
要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希望联合国说公道话、办公道事。
中国将一如既往加强同联合国合作,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公平正义。
与材料相符的中国新时期外交举措有①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②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③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④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①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②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③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④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都是与材料相符的中国新时期外交举措。
对外交往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对外交往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目标是()。
A.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C.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D.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答案:B2. 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不结盟政策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多边主义政策答案:C3. 我国对外交往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中不包括()。
A.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 互不侵犯C. 互不干涉内政D. 互利共赢答案:D4. 我国对外交往中,坚持不结盟政策,其含义是()。
A. 不与任何国家结盟B. 不与任何国家建立军事同盟C. 不与任何国家建立政治同盟D. 不与任何国家建立经济同盟答案:B5. 我国对外交往中,坚持多边主义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 维护国家利益B.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C.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D. 维护全球治理体系答案:B6. 我国对外交往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其核心是()。
A. 扩大对外开放B. 促进共同发展C. 维护国家利益D. 推动全球治理答案:B7. 我国对外交往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其基本特征是()。
A. 坚持独立自主B. 坚持和平共处C. 坚持互利共赢D. 坚持共同发展答案:C8. 我国对外交往中,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核心理念是()。
A.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B.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 合作共赢、共同发展D. 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答案:C9. 我国对外交往中,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其根本目的是()。
A. 维护世界和平B. 促进共同发展C. 维护国家利益D. 推动全球治理答案:C10. 我国对外交往中,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其基本途径是()。
A. 维护国家利益B. 推动全球治理C. 促进共同发展D.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我国对外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历史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试题1.阅读下面的漫画,关于下面漫画所反映的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中美双方因各自利益使得竞争与合作并存B.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是中美唯一的对话途径C.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始终采用强硬姿态D.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关系的主要政治因素【答案】A【解析】漫画反映的是“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是中美之间进行对话和沟通的重要渠道。
结合漫画里的“我觉得我们可以谈拢一些,我觉得...”可知答案。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发展历程2. 11.1970年10月1日,尼克松表示“如果说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去。
”……尼克松的话已说到这个程度了,豪爽的毛泽东也立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欢迎他来华访问。
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尼克松此时的心境。
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尼克松“心境”的是A.美国经济危机,以致失去了大国地位B.越南战争已结束,美国军事受到重创C.历经多年斗争,总算明白了敌友关系D.苏联强势,美国考虑中国的战略作用【答案】D【解析】该题考察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
关键是要抓住1970年这个时间,再联系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
A项说法夸大了“滞涨”危机的影响;B项说法错误,越南战争直到1975年才结束;C项迷惑性较大,但是严重违背了中美两国的根本区别;D项符合当时的国际局势,也是中美关系缓和的主要原因。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美关系缓和3.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D【解析】A项应发生于1955年亚非会议之后,B项应开始于1949年建国以后,D项应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72年”不符;由题目中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急增的信息可知,此现象打破了建国初期以来美国从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高三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试题1.下示材料说明当时()B.小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
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中间地带都反对美国的控制,东欧各国则反对苏联的控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苏联都推行霸权主义,因此,如果团结中间地带和东欧各国,则可以构建反霸统一战线。
故选B项。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2.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联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B.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D.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认识。
依据所学,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不是军事同盟性质的政治军事集团,故B项符合题意。
A项表述错误,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A项表述对世界局势是一个错误分析;C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上海合作组织中中国发挥着主导作用,排除D项。
3.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加强的是中国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合作A.俄罗斯与中亚B.日本与朝韩C.新加坡与东盟D.印度与东南亚【答案】A【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组成的一个国际组织。
该组织另有五个观察员国: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和印度。
由此主要加强的是俄罗斯和中亚的关系。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上海合作组织4.“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此话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A.反对霸权B.睦邻友好C.独立自主D.不结盟【答案】D【解析】由“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可判断 D 项为正确答案。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八十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
这一转变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B.表明中国对两方价值观念的完全认同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D.标志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是因为我们国家在两极格局之下,太强调意识形态的结果,当时我们正在搞极“左”的文化大革命,而80年代以来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则说明我们不再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结果,故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2.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
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中苏(俄)两国的关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为“兄弟之国”;从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成为中国的“敌人”;苏联解体后,中国积极发展与俄罗斯睦邻友好的伙伴关系。
故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建树3.我国在建国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它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高三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下列中国外交活动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的改善D.积极开展“反恐”外交【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
外交活动的开展取决于国际利益,只要是为国家利益考虑的,妥协也是一种智慧。
中美关系的改善,正式符合该观点,关系的改善是中美双方的需要,既有智慧,也有妥协。
所以C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2.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外国的建交状况分别在1949年、l972年、l992年形成了三次高潮。
下列史实属于三次建交高潮成因的是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签订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加入WTO【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各阶段外交事业发展的成就。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于1978年,排除B;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l955年召开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排除C;不结盟运动兴起于l961年,l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2001年中国加入WT0,排除D。
3.图为某时期我国公开发行的宣传画,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A.中苏关系破裂B.美国敌视中国C.文化大革命已经发动D.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答案】D【解析】据漫画中信息:号召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人民打到美国和苏联。
这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当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因此A项能够看得出来;美国敌视中国,中国也把美国作为了敌人,因此B项能够看得出来;C项也能够看得出来,左倾错误色彩浓重,说明是文革时期。
D项是在1992年成为了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因此D项不能根据图片看出。
20%模擬試題外交知识外交知識(新中國外交史、外交禮儀、外交常識)一.單選題:1.1971年10月25日,第( )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A、25B、26C、23D、242.中國是在( )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
A.1962年5月8日B.1971年10月25日C.1997年10月1日3.1972年5月10日,第( )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國在世界衛生組織中的合法席位。
A.23B. 24C.25D.264.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外交工作面臨的國際環境是()①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已經嚴重削弱②社會主義形成一個世界體系③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④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採取外交孤立政策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5.(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天,即1949年10月2日,就宣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A.蘇聯B.美國C.瑞典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個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是()A、英國B、德國C、法國D、瑞士(解析:答案為A。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英國與中國就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係。
1972年3月13日,英國與中國升級為大使級外交關係。
1964年1月,法國與中國建交。
1972年10 月11日,中國與德國建交。
1950年9月14日,中國與瑞士聯邦建立外交關係。
題幹並沒有區分是代辦級外交關係還是大使級外交關係,故總體來說,英國是第一個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
)7.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外交成就,開拓了外交新局面,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是( )A.蘇聯B.朝鮮C.古巴D.蘭斯拉夫8.在新中國建國第一年裏,同我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有( )個A.15B.17C.19D.229.新中國外交史上的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是( )①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③中日兩國建交④中國同美國建立外交關係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10.新中國在50年代主要的外交活動有()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③參加萬隆會議④提出三個世界的理論A.①②③④B.①②④C. ①②③D.①③④11.《共同綱領》第二十五條:“對於國民政府與外國所訂立的各項條款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
初三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试题1.下列图片中的外交成就发生在中国外交活动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时期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政府继续采取敌视新中国,对我们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生的政权,一直延续长达二十多年,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基础上,开展更加灵活、主动、多变的外交政策,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通过外交谈判,顺利解决了香港问题,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2011年胡锦涛主席成功访问美国等都是展现了新时期的外交外交成就。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2.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外交状况曲线图,其中属于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峰期间的外交成就是A.上海成功召开APEC会议B.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片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峰期间的外交成就”,分析图片可以知道第二次建交的高峰是在1972年左右,依据已学孩子是可知1972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 2013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0月7日至8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顺利举行。
会议决定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这也将是中国第二次举办此会议。
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第一次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珠海2、进入新世纪后十多年,中国两次承办此会议表明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②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中国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④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1、B 2、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高一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试题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很快解体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运用能力。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说明新中国初期中苏是结盟关系,而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说明中国不再和苏联结盟,这是中国不结盟政策的体现。
故选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2.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A.联合国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上海合作组织D.不结盟运动【答案】C【解析】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因此选C。
【考点】新中国外交点评: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它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它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3.在郑和下西洋的六百多年后,中国海军编队于2008年12月25日从三亚起航到索马里海域护航。
对这一历史性事件评述正确的有:①今日的中国再次拥有了世界最强的海军舰队②这次远航反映了六百年来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逐步转变后的必然趋势③古今中国两次远航的主要目的是不同的④维护世界航运安全,打击海盗,显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相关史实不难判断①说法错误,②不能从材料中直接体现出来,③④两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答案选D。
专题五(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2010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一模)如图9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
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朝核六方会谈D.不结盟运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2.(2010高考广东文综18题)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梁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系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地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3.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4.1954年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台声明规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关系,并感到如果这些原则运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同年的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也同意以这些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
并认为如果这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中国与印度、缅甸的关系()①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②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地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
浙江农林大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国当代外交史》试卷姓名专业班级得分一、填空题1、1950年(9 )月(30 )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庆祝国庆节大会上发表演说,严正警告美国。
(10 )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积极准备,(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1950年(10 )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在1950年(10 )月(25 )日打响。
1953年(7 )月(27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2、1964年3月20日,中国外长()和朝鲜外长()在北京分别代表两国签订了《》。
1969年新中国成立20周年,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日成)来北京祝贺中国国庆。
3、1991年中、韩在两国首都互设(大使馆)。
北京时间1992年(8 )月(24 )日上午,中韩两国外长在建交联合公报上郑重签字。
1992年9月28日,国家主席杨尚昆欢迎韩国总统(卢泰愚)及其一行。
1995 年11月13-17日,江泽民访问韩国,与韩国总统(金泳三)举行会谈。
4、2001年9月3日-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应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的邀请,访问朝鲜。
5、2006年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18 )号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谴责,要求朝方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
6、(1914 )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
1954年,印军控制麦线以南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同年印度政府在该地区建立“(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改官方地图。
7、1950年( 4 )月( 1 )日,中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现代国际法意义的两国关系自此展开。
8、1953年12月,周总理接见中印两国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9、1959年( 3 )月(22 )日,印度总理(尼赫鲁)正式给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信,向中国提出了对大片中国领土的要求。
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
10、(1988 )年12月,印度总理(拉·甘地)访华,双方表示在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办法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其他方面的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气氛和条件。
双方同意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副外长级联合工作小组。
11、1998年5月12日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通过答记者问的形式,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印度进行核试验表示严重关切。
指出在当时核裁军进程逐步取得进展、《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限期延长、《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业已达成的形势下,印度进行核试验违背国际潮流,不利于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2、2003年6月23日,印度(瓦杰帕伊)总理访华期间,印度政府首次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华政治活动,为重开对话开创了新的起点。
2005年4月温家宝访印,12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
13、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应邀秘密访华。
14、当地时间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案:(76)票赞成、(35 )票反对、(17)票弃权。
15、1971年11月15日美国时间上午10时30分,被联合国大会主席(马利克)称之为“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
16、1973年2月17日晚,毛泽东会见基辛格。
双方商定:各自在对方首都设立(大使馆),以建立两国间的直接联系。
17、1977年8月24日,邓小平副总理会见(美国国务卿赛勒斯·万斯),明确反对他提出的“(倒联络处)”方案。
18、1989年7月2日,邓小平会见秘密访华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和助理国务卿伊格尔伯格)和()一行。
19、1993年7月23日,美国无中生有地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将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伊朗,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事件。
11月19日下午,江泽民主席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西雅图)举行正式会晤。
20、1995年6月16日,我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奉命正式通知美国政府,由于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造成了恶劣后果,他奉召(回国述职)。
21、北京时间1997年10月(26 )日至11月( 3 )日,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1998年7月1日,(克林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受赠一件印有编号1998的场内经纪人红马甲。
22、1999年5月8日凌晨,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飞机轰炸,牺牲的是光明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记者(许杏虎(左)与妻子朱颖)与妻子(),新华社常驻南斯拉夫记者(邵云环)。
23、(1999)年(11 )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双边协议。
2000年,美国通过了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
24、2001年4月1日8时45分,中国海军航空兵陵水基地飞行员赵宇和(王伟)奉命驾驶歼—8II战斗机紧急起飞,奉命对美军飞机的侦察活动进行例行性跟踪监视。
25、2001年4月11日下午5时30分,在外交部橄榄厅会客室,中方接受了美国政府全权代表、驻华大使(普理赫)代表美国政府递交的关于“撞机事件”的道歉信签字文本。
26、1971年10月,日本东京都知事(美浓部亮吉)应中日友协邀请访华,带来了内阁官房长官(保利茂)给周恩来的信函。
27、1972年9月25日上午11时半,日本(田中角荣)首相、(大平)外相到达北京机场。
9月(25 )日上午10时20分,《中日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就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8、1979年12月5日(大平正芳)首相访华,向中方表明提供对华日元贷款的决定。
以日元贷款为主体的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在中国的交通、能源、通讯等众多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9、1992年10月23日至28日,日本(明仁和皇后美智子)天皇和()皇后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30、1993年8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发表一份声明,为日本二战期间强征“(慰安妇)”道歉,称这种行为给受害人造成“难以估量的痛苦和无法治愈的心理和生理伤害”。
31、199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就日本无条件投降五十周年发表讲话。
32、利用每年春季祭祀之机,北京时间2002年4月21日上午8时许,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 2 )次参拜靖国神社。
33、2006年3月30日,前首相、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桥本龙太郎)偕日中友好七团体会长访华。
34、2006年10月8日至9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访问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迎接。
35、2007年4月12日,温家宝在日本国国会发表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
36、2008年5月6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此被称为“(破冰)之旅”。
抵达日本后的第一场正式活动,会见了西园寺公一、宇都宫德马、冈崎嘉平太、松村谦三这4位日本友人的后代。
5月8日下午,在早稻田大学与该校在校生、日本著名乒乓国手(福原爱)打球交流。
37、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在钓鱼岛海域与日本巡逻船相撞。
日方三艘巡逻船对中国渔船进行拦截控制并登船检查,扣留中国船员及船长(詹其雄)。
38、2012年7月7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表示,为维持钓鱼岛现状、保持岛屿及周边海域的平稳和安定,中央政府将对岛屿实施“(国有化)”方针。
9月10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外交部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39、2012年9月10日,中国政府根据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
40、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公布中国政府关于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声明。
41、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4月11日生效,有效期30年。
42、1953年5月,中苏签署《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
43、1953年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他提出应提升援华等级。
44、1958年4月18日,苏联国防部长建议在中国设(长波电台),7月21日苏大使又提出建立(建立联合舰队),均遭拒绝。
45、1969年8月13日,苏联在中苏边界西段、中国新疆裕民县的(铁列克提)争议地区对中国军队采取报复行为。
46、1969年9月11日,苏联(柯西金)总理从河内回国途中,在北京机场候机楼贵宾室里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了会晤。
47、1984年底,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应姚依林副总理的邀请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48、1985年10月9日,邓小平会见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提出如果苏联同我们达成谅解,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而且能办到的话,他愿同戈尔巴乔夫会见。
49、(1989 )年5月15-1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访华。
50、1992年12月17日—19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访问中国。
1996年4月,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发展“(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关系”。
51、博鳌亚洲论坛于(2001 )年2月在海南省(琼海市)市万泉河入海口的博鳌镇宣布成立。
52、2001年7月16日,江泽民主席与普京总统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
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发表《中俄元首莫斯科联合声明》,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
2004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黑瞎子岛)的一部分回归中国。
53、2002年6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二次首脑会晤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会上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三个文件。
54、2006年11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8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以及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