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448.23 KB
- 文档页数:8
全站仪导线测量原理一、全站仪导线测量的概述全站仪导线测量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量技术,它通过全站仪进行高精度角度和距离测量,实现平面控制测量。
全站仪导线测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精度稳定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
二、全站仪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全站仪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通过数学计算得出测量点的平面坐标。
全站仪是一种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计算机技术于一身的智能型测量仪器,它可以通过内部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具体来说,全站仪导线测量的基本步骤如下:1.在测量区域布设控制点,通常选择地势较高、通视良好的位置。
2.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对中整平,设置测站点和后视点,输入相关参数,如仪器高、棱镜高、气压等。
3.配置全站仪参数,包括坐标系统、投影参数、单位设置等,确保与实际工程要求一致。
4.对测量区域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通过全站仪的望远镜和内置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自动记录和处理。
5.根据测量的角度和距离数据,通过数学计算得出测量点的平面坐标。
三、全站仪导线测量的实施步骤1.确定测量方案: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测量范围、控制点布设方案、测量精度等。
2.准备工具和资料:准备全站仪、棱镜、脚架、记录本、测绳等工具,收集相关资料,如地形图、控制点资料等。
3.实地踏勘:对测量区域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建筑物等情况,以便更好地布设控制点和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4.控制点布设:根据测量方案和控制点布设要求,在测量区域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布设控制点,并做好标记。
控制点应尽量均匀分布,方便后续测量和数据处理。
5.全站仪架设与校准:将全站仪安装在三脚架上,对中整平,然后进行校准。
校准包括对中器校准、水平器校准和误差校准等,以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6.角度和距离测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如距离模式、角度模式或跟踪模式等。
导线测量的方法
1. 电桥法:通过比较两路电势的大小,确定未知电阻的值。
适用于较高的精度要求和电阻值较大的情况。
2. 比较法:将待测导线与已知导线相比较,通过观察电压表或电流表示数的差异确定待测导线的电阻值。
3. 望远镜法:利用望远镜对电阻线进行观察,通过细微的线形变化确定电阻值。
适用于较小的电阻线或者需要进行高精度测量时使用。
4. 滑动法:利用滑动触点在导线上测量电势差,确定导线电阻值。
它适用于测量导线长度较短,电阻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5. 均压法:将待测导线接到两个均分的电池中,再在导线两端接入电压表测量电势差,通过计算得到电阻值。
适用于电阻值较小或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一、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量是建立各级平面控制网的方法之一。
导线:由若干条直线连成的折线,包括导线边和转折角。
导线边:每条直线边。
转折角:相临两直线边之间的水平角。
连接角和连接边:与高级控制点连接用的边和角,作为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之用。
导线的转折角用经纬仪测量,边长可用钢尺丈量或光电测距仪测定。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导线的布设形式
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附合导线:布设在两已知点之间的导线。
闭合导线:导线的起点和终点为同一个已知点的导线闭合导线。
支导线:从一个已知点出发不回到原点,也不附合到另一已知点。
2.导线测量技术指标
导线测量技术指标
等级附和导线长
度
(m)
平均边
长
(m)
往返丈量相对误
差
测角中误
差
(")
导线全长相对闭
合差
方位角闭合
差
(")
水平
角观
测回
数
DJ
2
DJ
6
一级二级2500
1800
250
180
1/20000
1/15000
±5
±8
1/10000
1/7000
±10
2
1
4
3
三级图根1200
1.0M
120
≤1.5d
1/10000
1/3000'
±12
±20
1/5000
1/2000
±16
±24
± 40
1 2
1
3.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踏勘、选点、埋设标志、量边、测角、连测。
选点注意事项:
*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硬、能长期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相邻导线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边;
*导线点视野开阔,便于测绘周围地物和地貌;
*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可减小因望远镜调焦带来的误差。
外业测量
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之用。
角度测量
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左角或右角。
一般在附合导线中,测量左角;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
左角
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角。
右角
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角。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目的是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包括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根据已知点坐标、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由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和边长,称为坐标反算。
1.坐标正算
已知:A点坐标(x A,y A)、αAB、S AB求:B点坐标(x B,y B)
由图可知
式中
所以有
△x AB和△y AB称为坐标增量。
2.坐标反算
根据A、B两点坐标计算坐标方位角则△x AB=x B-x A
△y AB=y B-y A
故
根据两点坐标计算水平距离S AB
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可得
3.方位角推算
αBA=αAB+180°
αB1=αBA+βB-360°=αAB+βB-180°
α12=αB1+β1-180°=αAB+βb+β1-2³180°
αij=αAB+Σβi左-n³180°
αij=αAB+Σβi右+n³180°
4.单一导线计算的基本步骤
①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②用改正后的导线左角或右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③坐标增量的计算
④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⑤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5.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fβ)的计算与调整
①计算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
Σβ理=(n-1)²180°
式中为内角个数;Σβ理为内角和的理论值
②计算角度闭合差 fβ=Σβ测-Σβ理
③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误差
fβ容=±40"(图根导线限差)
④计算改正数
*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计算时注意左右角的区别) *坐标增量的计算△x12=D12cosα12
△y12=D12sinα12
△x23=D23cosα23
△y23=D23sinα23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①闭合导线各边坐标增量总和的理论值Σ△x理=0 Σ△y理=0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f x=Σ△x测-Σ△x理=Σ△x测
f y=Σ△y测-Σ△y理=Σ△y测
③导线全长闭合差
④全长相对闭合差
⑤坐标增量改正数
*坐标计算
x i=x i-1+△x i-1,i
y i=y i-1+△y i-1,i
例
6.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注意:当用左角计算α'终时,改正数与fβ反号;当用右角计算α'终时,改正数与fβ同号。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Σ△x理=x终-x始
Σ△y理=y终-y始
f x=Σ△x测-(x终-x始)
f y=Σ△y理=y终-y始
*附合导线的导线全长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容许相对闭合差的计算,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各点的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相同。
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