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据材料二,归纳叶向高评论内阁的观点。
【解读】根据材料一中朱元璋每日处理的政事以及“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 法处理好,可以看出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废除了丞相,皇帝 大权独揽所致。据材料二“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得出阁臣只 是顾问,不是宰相;据材料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 之职掌,终以取祸”得出一旦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据材 料二“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得出 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 【结论】 (1)现象: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原因:废除了丞相,皇帝大权独揽。 (2)观点: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一旦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 败;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
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雍正帝设军机处
(1)最初目的:办理 西北军务 。
(2)特点 ①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②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钦定。
(3)职能:跪受笔录,拟写、传达皇帝意旨。 (4)影响
①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②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 皇帝 手中,君主专制加强, 中央集权 进一步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素养落实
会日渐衰落。 【学习目标】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封建社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理清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以及清朝设军机处的史 实,学会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 发展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学会把这些问题放到世界历
得到巩固。
【概念解读】
明朝内阁: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明朝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时期,是为加强皇
权而设立的侍从顾问机构,并无决策权。此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明朝行政 中枢。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不能统率六部,
其权力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源于皇帝的信任与支持。
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期满洲亲贵大臣商议、决定军 国大事的中央决策机关,握有实权,压制皇权。军机处设臵后,议政王大臣
(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君主专制 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1)原因: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 ①明太祖设 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从顾问,但其很少能参决政事。 ②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 ”出现。 ③后来,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有了 票拟权 ,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实际上,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恰恰代表着封建统治的衰落。因为它违背了
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史料探究
探究主题1 明代设内阁
材料一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Fra bibliotek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 000多件,共3 000
多件事情,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0多件、政事400多件,以致“星存而出,日 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3)实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 皇帝提供顾问的 内侍机构 。 (4)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二、清朝专制制度的发展 1.康熙帝加强皇权 (1)背景:清初, 议政王大臣 到很大限制。 (2)措施: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 南书房 ,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要 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
【深化拓展】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宰相制 相同 地位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 法定机构,制度赋权, 权力来自皇帝的个人信任与
不 同
地位稳固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支持,侍从咨询机构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皇权
职权 作用 结论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探究主题2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材料一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 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 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二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 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清末御史张瑞荫
会议逐渐消亡。乾隆时期,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的中枢权力机关,最初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处 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但只能跪受 笔录,完全臵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 机处的设臵,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易错提醒】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应看作是巩固封建统治的表现,
——据《明史》整理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 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
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现象及出现的原因。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
(2)依据材料二分析,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
【解读】材料一“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体现了军机 大臣承旨传达,不参与决策。材料二中“其权属于君”点明了军机处的实 质及作用。 【结论】 (1)传达皇帝旨意,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帝。 (2)军机处的设立防止了大臣专权,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史发展的大趋势中进行评判,树立全球意识。
(2)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明代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的背景、特点 以及带来的影响,培养史料实证以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吸取元朝 丞相 权势过重,内乱屡生的教训;加强皇权的需要。 (2)措施:明太祖裁撤 中书省 ,废丞相,亲掌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