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世界]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39.16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测量操场的跑道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h min s ms μm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知识详解】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2)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3333110110110110km mm mmmm mm nmμμ====110110110m dmdm cm cm mm === 2.测量工具: (1)刻度尺(最常用);(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3)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的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
要点诠释:1.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细铜丝的直径:取一段细铜丝,将它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密绕n匝,用刻度尺测出绕有铜丝的那一段铅笔的长度L,则此细铜丝的直径为L/n。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换算关系:1km=1000m;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和。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h min s ms μm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 103 ms= 106μm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选用精密仪器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改进测量方法(三)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理学基础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实验设计、实验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与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同。
2.参照物是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1.长度单位包括国际单位米(m),以及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如米尺、卷尺和游标卡尺。
使用前需要考虑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4.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是错误,而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产生的原因包括仪器精密度不高、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和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改善测量方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1.时间单位包括国际单位秒(s),以及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103ms=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包括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
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包括: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2.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为v=s/t。
3、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后,发生反射。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沪科版8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总结1.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和静止都具有相对性。
2.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3. 长度及时间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4. 会使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5.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及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6. 会用公式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7.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8. 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速度的变化。
二. 重点、难点:重点:以上主要内容均为本章的重点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长度的测量、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三. 知识要点分析:(一)机械运动:(1)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即使是我们认为不动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所以: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在上《动与静》这节课时,我列举了同一个乘客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所以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描述也不同。
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是静止的。
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8年级(初二年级)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时间的测量:1、测量的目的:对事件发生持续时间进行定量的描述和研究。
2、测量原理:选定某个有规律变化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为标准(单位时间),其它事件所用时间与之比较的,看是标准时间的几倍。
3、工具:秒表、钟表、打点计时器或电子毫秒计等4、单位:主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1h=60min 1min=60s 1s=1000ms 1ms=1000μs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目的:对物体的长度进行定量的描述和研究。
2、测量原理:选定某物体长度为标准(单位长度),其它物体的长度与之比较的,看是标准长度的几倍。
3、工具:刻度尺(不是直尺)、游标卡尺4、单位: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十进位关系的长度单位1m=10dm 1dm=10cm 1cm=10mm十进位关系的长度单位1km=1000m 1m=1000mm 1mm=1000μm常用进率的词头:中文名称吉兆千毫微纳皮英文缩写G M K m μn p进率109106 103 10-3 10-6 10-9 10-125、刻度尺的使用:⒈刻度的熟悉:①使用刻度前,要看清它的零刻线的位置及是否磨损。
②认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
③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⒉刻度尺的选用:①根据待测长度确定刻度尺的量程。
②根据测量精度要求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⒊测量中的主意事项:放:①刻度尺的放置:不要使用已磨损的刻度,刻度尺沿被测线放置,刻度尺的刻度应尽量靠近被测物体。
看: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③读数时,要先读准确值(读到分度值位),再估读一位估计值。
(分度值的下一位)记:④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记录应有数字和单位。
4、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⑴积累法在测量微小长度时,把许多个相同的长度累加在一起,测量它们的总长度,然后求平均值。
例:①测细铜丝的直径,如图⑴: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铜丝之间不留间隙)n圈,则线圈长(L)中有n个直径,即:L=nd 从而有d=L/n 。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静止则相反。
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需要事先选取一个标准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长度的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制和常用单位,其中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在长度测量中,使用的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前需要进行观察,包括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在测量时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并将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读出精确值后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最后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在长度测量中还有一些特殊方法,例如累积法和化曲为直法。
时间的单位包括国际制单位和常用单位,其中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在误差概念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由仪器精密度不高、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以及测量者估读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包括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例如百米竞赛)、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例如观众看跑步比赛)以及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为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速度的公式为υ= s/t,其中s为路程,t为时间,变形公式为s=υt、t= s/υ。
速度的单位包括国际制单位米/秒和交通用单位千米/小时,换算关系为1m/s=3.6km/h。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速度大小和/或方向发生变化。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
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重难点知识剖析(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走进神奇自然界中的神奇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
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的,令人震惊的。
生活中的神奇则主要按照衣、食、用、行的思路设置,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这些“神奇”似乎很平常,人们已司空见惯,然而当仔细探究时,却发现在这些并非惊心动魄的神奇中蕴藏了人类非凡的智慧。
下面举两例:(1)神奇之一:拉链.(2)神奇之二:圆珠笔2、探索之路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①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②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论即现代物理的产生与发展.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学科。
(2)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和合作。
(3)科学家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①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精神。
②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强自信的科学态度.③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的科学合作精神.(二)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1)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是静止的;以奔驰的火车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4)参照物的选取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准,一般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01知识梳理1.运动的描述(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2)被选作为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卷尺、________、________.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刻度尺要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读数时要注意________.(2)时间的测量工具:钟、手表、机械停表等.使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时要注意:①使用前先上紧________,但不要过紧,以免损坏发条;②注意________;③按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坏机件.3.测量误差(1)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总存在一定偏差,这种偏差称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2)减小方法: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4.运动快慢(1)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________的比称为速度.(2)公式:________.单位:m/s或________.(3)直线运动分类见知识对比.02知识对比1.误差与错误2.03实验突破实验:探究速度的变化(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用器材除小车、木板、垫块和金属挡板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机械停表.(2)实验过程:把小车放在木板上的A点处,放开小车同时计时,当小车的前端到达B点时第一次计时,当小车前端到达C点时第二次计时.重复实验三次,计算出每次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和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3)实验结论: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4)交流讨论:①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用的斜面的坡度应________(填“大”或“小”)些较好.原因是________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计时,提高测量的精确度.②为了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开始下滑到撞击底端金属片的时间t,在正式测量前,要多练习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04教材图片考查内容电梯中的人运动还是静止如图所示,几位乘客正在乘电梯上升,电梯中的乘客相对于电梯是________的,相对于地面或大楼是________的同步卫星如图所示,是正在地球上空飞行的同步卫星,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的,相对于宇宙中的其他星系是________的,相对于地球上正在行驶的汽车是________的刻度尺的正确读数如图所示,是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的两种读数方法.我们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应________刻线,并与尺面________05典例点拨【例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解析】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读数为2.0 cm,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选项A不正确;B图中刻度尺倾斜了,没有放正,所以B图中的刻度尺使用不正确;C图中刻度尺在使用时,刻度尺边缘与被测对象对齐,并放正重合;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读数为2.00 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C图中的刻度尺使用正确;D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选项D不正确.【例2】(泉州中考)国产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起飞,如图所示,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 .航空母舰B .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C .海岸D .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解析】 飞机起飞时,飞行员相对于航空母舰、海岸、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都有位置的改变,以航空母舰、海岸、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飞机起飞时,飞行员相对于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没有位置的改变,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例3】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 -t 图像,由图像可知()A .7~20 s 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5 s 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 .第10 s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 .经过5 s ,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解析】 由图像可以得知:两车在0~5 s 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 甲<v 乙;乙车在7~20 s 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两车在10 s 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甲车在5 s 末的路程10 m ,乙车在5 s 末的路程15 m ,所以在5 s 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知识清单知识梳理1.(1)位置 (2)参照标准 (3)运动 静止 2.(1)刻度尺 游标卡尺 放正 垂直 估读 (2)发条 调零 3.(1)测量值 真实值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1)路程 时间 (2)v =stkm/h实验突破(1)刻度尺 (3)小于 (4)①小 减小 ②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图片展示静止 运动 静止 运动 运动 正对 垂直 典例点拨例1 C 例2 B 例3 B。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这一章就像是物理世界的“开胃菜”,让咱们先尝尝物理的味道。
得知道物理学是研究啥的,简单说就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
像为啥苹果会往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飞,这就是物理要琢磨的事儿。
然后,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比如牛顿、爱因斯坦,他们的发现和理论可是给物理的发展立下了大功。
咱们得记住他们的名字和成就,就当是向大佬们致敬啦!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这一章咱们就来研究物体咋运动的。
先搞清楚啥是机械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比如说你从教室这头走到那头,这就是机械运动。
还有速度这个概念很重要,速度就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就好比你跑步,速度快就能跑第一名,速度慢就只能在后面喘粗气啦。
测量长度和时间也有讲究,工具要用对,读数要准确,不然可就闹笑话啦。
第三章声的世界。
声音这玩意儿可神奇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一停,声音也就没啦。
像敲鼓,鼓面振动就有声音,不敲了,鼓面不振动,声音也就消失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可传不了,所以宇航员在太空里得靠无线电交流。
声音还有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像女生声音尖,音调就高;男生声音粗,音调就低。
响度就是声音的大小,说话大声点,响度就大;小声点,响度就小。
音色呢,就是能让你分辨出是谁在说话的那个东西,每个人的音色都不一样。
第四章多彩的光。
光,让咱们能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就是个例子。
光的反射也很有趣,镜子能反光,就是因为光的反射。
还有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别弄混啦。
光的折射也有不少好玩的现象,比如把筷子插进水里,看起来好像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在捣乱。
凸透镜和凹透镜能让光拐弯,凸透镜能会聚光,凹透镜能发散光。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质量就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管这个物体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质量都不变。
密度呢,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一样。
通过密度可以鉴别物质,就像通过指纹能认出人一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世界]知识点
《运动的世界》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
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__ 和。
2、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
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____________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
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 13.9S, 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
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v t s = v :公 t 变
形, B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运输中单位两单位中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间t 没关系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 =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
E 、常识:人步行速度度,大型喷气客机速度客运火车速度140 ___高速小汽车速度光速和无线电波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3 总路程总时间
3 6 93 1μ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课桌高、篮球直径24__、指甲宽度 __cm、铅笔芯的直径、一只新铅笔长度、手掌宽度、墨水瓶高度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 ,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 ,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 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 ,
则细铜丝直径为L/n。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
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
长度L 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
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
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
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 、“选”:根据选择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
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 、“看”:读数时。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F 、“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 ,乙测得结果为
12.8cm 。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如果这两位同
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 ,则_________
7、误差:
(1)定义:叫误差。
(2)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