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在染整专业学生专业课学完后进行的对染整专业生产的专业实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染整专业学生对染整企业的生产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为染整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及基本要求

1.实训内容:

见实训指导书。

2.实训基本要求:

(1)通过专业实训,对染整企业生产有一定的认识,对染整厂的车间分布、组织管理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各类染整厂的主要品种、常见品种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了解重要设备的性能、组成及各类设备的生产加工范围和优缺点。

(3)了解染整工业的发展情况。

(4)实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实训纪律及各项制度,遵守厂纪厂规,特别是安全制度。

并且每天记好实训日记,及时分析、归纳,实训结束时,按时按质地完成实训报告。

三、实训安排

专业实训为2周,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后的短学期。

实训地点:对口实训,厂家应包括各类染整厂,如棉型印染厂、毛纺印染厂、针织印染厂、纱线染整厂等,以使学生对染整专业有一定深度的较全面的认识。

四、实训报告与考核

(一)实训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训目的、要求;

2、实训厂家的概况,如生产规模、生产布局、生产品种、主要设备、主要工艺流程等。

3、实训收获和体会。

(二)考核:

1、检查学生笔记;

2、实训期间学生表现、态度、纪律等;

3、实训报告;

4、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五、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二)推荐参考书

园林制图13教学大纲

《园林制图》教学大纲 专业代码:510202 课程代码:05004 总学时:64学时(其中实验实训32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13级高职园林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是针对园林绿化专业的学生使用,本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制图基本知识和画法的掌握和应用,包括园林局部设计图的平面画法,立面画法和透视画法以及上色技能的训练;园林景观效果图手绘表现取景、构图及透视角度的选择与视平线位置的确定;建筑、树木、花卉、山石、平流、泉瀑、云烟的画法;色彩风景的画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园林制图的基本知识。 2、园林制图的基本原理与作图方法。 3、景观设计园林要素单体表现技法。 4、透视及构图基础。 5、上色技法。 6、园林设计图识图 7、景观设计中的手绘表现。 (二)能力目标 1、徒手绘画能力培养。 2、能够绘制各种园林要素。 3、能够手绘景观设计平面图及局部效果图。 在本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应掌握景观设计手绘表现技法,重点掌握园林景观平面图和局部效果图的手绘表现。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园林制图的基本知识(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绘图工具的种类及性能,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制图标准。 教学内容: 一、常见的制图工具及使用方法。 二、制图标准及规格。 重点: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制图标准。 难点:无。 第二章园林制图的基本原理与作图方法(14学时)目的要求掌握园林制图的基本原理与作图方法。 教学内容 一、几何作图 二、投影原理 三、轴测图的画法 重点:投影原理、轴测图画法。 难点:轴测图的画法。 实验实习轴测图画法(2学时)、园林植物平面画法(4学时) 第三章景观设计单体表现技法(12学时)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课程概况: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一定操作技能和制作几种实际产品为特色的实训项目。它是电子产品生产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入门的向导,又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为了在电子实训教学中使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尽快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的理论,掌握技能、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共同发展。为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改革现行的电子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的培养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实训课程安排: 本课程分九个实训单元进行。 (一)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 (二)电子仪器与线路分析实训 (三)EDA实训 (四)电子综合技能(信号发生器制作)实训 (五)电子综合技能(数字电子钟制作)实训 (六)计算机仿真实训 (七)家用电器维修实训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名称:电子基本技能实训实训课代码: 实训周数:一周实训学分:1 适用专业:工科类修电子技术课程所有专业,适用于本科 一、实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是电子、电气类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程从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通过万用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焊接元器件装配技术,手工设计印制电路板,使学生得到一个基本的实践技能训练机会,为以后的实验、实训课程打下基础。 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理论知识。 (三)、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指针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熟练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了解各种元器件的作用、分类、性能及其参数。(三)、用万用表对各种元器件进行测试和判别。 (四)、会查阅电子元器件相关手册。 (五)、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操作步骤;了解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六)、掌握各种焊接工具的使用及维护。 (七)、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及手工焊接技术,能独立完成电子元器件的拆、装、焊。(八)、能独立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九)、熟悉电路板的设计原则;了解印制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十)、掌握简单电子产品(LC振荡器)原理图的绘制。 2、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 将该实训分成教学模块,由老师逐块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老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随时指导检查,最终使学生熟练掌握该实训的全部内容,并写出实训总结报告。 3、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考核方法的基本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并且准确设计合理的,成绩优秀(10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有错误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者,成绩良好(8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错误未能改正者,成绩及格(6分); 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者,成绩不及格(4分)。 各次考核成绩最终汇总量化,同出勤、课堂表现成绩一同计入总成绩。 出勤:10分课堂考核:50分(10分/次*5次) 课堂表现:10分实训总结报告:30分

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ch1022 课程名称:专业实训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实践教学环节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总学时:45学时 总学分: 1.5 学分 先修课程:混凝土学、建筑功能材料 后续课程:无 课程简介: 专业实训是建立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平台上,是一门涵盖建筑材料,现代测试技术,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学的学科,它具有涉及学科范围广,涵盖知识面多,应用能力强的特点。通过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加强学校的本科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科学研究和实践打下基础。 选用教材: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伍洪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 [1]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周永强、吴泽、孙国忠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年2002 [2]《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曲远方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 二、课程总目标 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安全制度,树立良好的学风,使学生了解综合性实验的重要性及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认真做实验,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并加以分析,写出高水平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材料基本性质实验(3学时) 通过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的测定,可计算出材料的孔隙率及空隙率,从而了解材料的构造特征。由于材料构造特征是决定材料强度、吸水率、抗渗性、抗冻性、耐腐蚀性、导热性及吸声等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对于掌握材料的特性和使用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2水泥特性实验(10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水泥的基本性质,包括水泥的细度检验、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的测定、水泥胶砂强度的检验。粉体粒度粒形分析(2学时) 3. 混凝土用砂石性能实验(3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砂石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测定方法,砂石筛分实验方法。 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10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及混凝土的配制,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坍落度检验、混凝土拌合物密度测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 5. 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超声波法,回弹法等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 6. 钢筋力学性能试验(2学时)

《新闻写作》教学大纲.doc新

《新闻写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8045 总学时数: 108 学分: 6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新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基础理论及基本写作技能。以有益于将来从事采访,撰写新闻稿件的工作。本课程主要讲授新闻写作的一般原理、发展规律,介绍国内外各类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和一般规律,介绍当前新闻写作最新发展动态,介绍当今国内外新闻名篇,较熟悉地掌握新闻写作技巧和各种新闻文体的写作,强调可操作性。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 二、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理解、掌握新闻的基本要求。 2、掌握新闻写作的基础理论。 3、理解并掌握各种新闻文体的写作要求。 4、理解并学习各种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绪论 了解新闻的定义、新闻的体裁、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2 、消息写作 ①了解并掌握消息的基本概念及文体特点。②学习消息标题的写法。多行标题及单行标题的不同写法。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标题写法。③学习导语的写法。了解三代导语的演变过程。了解导语的基本要求,学习各种类型的导语写法。④了解背景的作用。⑤理解主体结构原则,主体的基本要求。学习消息结尾的不同写法。 3 、特写

了解特写的定义及文体特点,学习特写的写作方法。 4、通讯 ①了解通讯的定义、文体要求及特点。通讯与消息的区别。②学习通讯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了解通讯主体的层次安排、事件通讯与人物通讯不同写法。③学习通讯抒情、叙述、描写、议论的方法。 5 、新闻评论 ①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基本要求,新闻评论的各种文体特点。②学习“编者按”的写作。③学习“编后”的写作。④学习“小评论”的写作。 三、实践教学内容 实训项目一 (一)实训项目名称:消息基本要素概念及相关理论的理解训练。 (二)实训学时:六学时 (三)实训目的:通过大量阅读各种类型报纸(以综合性报纸为主,如《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上刊登的消息,逐渐加深对新闻有关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新闻要素、新闻价值、新闻背景等。 (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完成12篇不同类型的消息的阅读,摘抄消息中新闻背景的相关段落,对消息中有关新闻价值、新闻要素进行点评。 (五)实训考核: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评改。 实训项目二 (一)实训项目名称:导语写作训练。 (二)实训学时:六学时 (三)实训目的:通过不同类型的消息导语的阅读比较及写作训练,领悟在不同类型的消息写作中,不同类型的导语对消息的表现力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掌握根据消息内容调整导语的写作方法。 (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消息导语的阅读,按照不同类型的导语写作的要求,结合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重大节日、重大社会活动(如3·15、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等),完成12篇消息导语的写作。

园林ps 实践--教学大纲

《园林Photoshop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园林Photoshop辅助设计(205123) 计划总学时:36 实践学时:18 学分:2 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 前导课程:《园林CAD》、《园林制图》、《3ds max辅助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等 后续课程:《》 制订人:园林园艺系园林技术专业组(教研组)魏凡翠 制订时间:2013年 11月 10日 审定人:杨发军、魏凡翠、程双红、普惠娟、王永林、李坤、白成元 审定时间:2013年11月15日 修订时间及次数:2013年 11月 15日第 3次修订 修订人:魏凡翠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园林Photoshop辅助设计》是园林、园工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针对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技术,并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能自主创意. 创新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思。为今后在园林制图. 广告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通过学习该软件,使学生掌握电脑效果图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基础,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使学生基本具备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践内容、目的要求和方式 实训一photoshop基础工具使用及文件操作(实践1学时) 1、目的和要求 掌握photoshop的界面布局、常用基础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文件的基本操作。 2、实训内容 按照自己的偏好对操作界面进行设置,对文件进行打开、保存等进行操作练习。 3、实施方式 让学生自己设置操作界面,对文件进行打开、保存等进行操作练习,对疑问比较大的操作步骤集中讲授。

最新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教案 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

前言 口腔临床基本技能实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以疾病为主线,根据对疾病的认知过程,在同一层次从多个角度共同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扎实培养学生掌握“三基”(基础实验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与基本实验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熟悉龋病、牙体病、牙髓根尖周病的检查、诊断和基本治疗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确定口腔疾病诊疗计划的临床思路,为后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80学时。

参考书目 1.《仿真人头模实验室实验指导》,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自编教材,2007,3 2.《牙体牙髓病学》第二版,主编:樊明文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3.《口腔医学实验教程》第二版,主编:王嘉德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口腔医学实验教程附册》第二版,主编:王嘉德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5.《Fundamentals of Operative Dentistry》Second Edition. James B. Summary Bylj.

目录 实验一仿真人头模的使用,口腔医师的术式、支点(与钻针切割硬物练习) -----------------------------------------1 实验二牙体牙髓病治疗常用器械及其使用 -------------1 实验三牙体牙髓病口腔检查与病历书写-----------------2 实验四龋病损害及窝洞结构认识和分类,石膏牙Ⅰ类洞的制备 ---------------------------------------------------2 实验五石膏牙Ⅱ、Ⅲ、Ⅴ类洞的制备 -----------------3 实验六离体下颌磨牙Ⅰ、Ⅴ类洞的制备 --------------3 实验七离体下颌第一双尖牙Ⅱ、Ⅴ类洞制备 ----------4 实验八仿头模上上颌磨牙Ⅰ、Ⅴ类洞制备 ------------4 实验九仿头模上下颌磨牙Ⅱ类洞的制备 --------------5 实验十仿头模上下颌双尖牙Ⅱ、Ⅴ类洞的制备 --------5 实验十一盖髓术,常用粘固粉的调制应用,窝洞垫底,银汞合金充填术 ---------------------------------------------6 实验十二仿头模前牙IV类洞的制备及钉固位、树脂粘接修复术 ---------------------------------------------------6 实验十三髓腔解剖、开髓法、离体牙开髓术,干髓术 --7 实验十四离体前牙、前磨牙根管预备 ----------------7 实验十五离体磨牙根管预备 -----------------------8 实验十六离体牙根管充填 -------------------------8 实验十七牙体牙髓常见病临床病例展示----------------9

《电视新闻播音》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新闻播音》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电视新闻播音 课程代码:04035 课程属性: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型:B类(理论+实践) 考核方式:考试,理论加实践 授课学时:64(理论16+实践48) 开课系:播音主持系 线下授课场所: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电视新闻播音》为播音与主持专业必修课程,是播音业务的理论概述和专业指导训练相结合的课程。主要讲授电视新闻播音创作的基本技能和在新媒体平台及语体下新闻播音的发展,通过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新闻播音创作表达的技能,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播音的综合能力。 2、课程目标: 三、学时分配表 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第三学期,共8周,周课时8节(其中理论2课时,实训小课6节)期末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新闻播音的发展状况 【目的要求】了解视听媒体发展流程,掌握新闻播音员素质要求和现实状况。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闻主持人的职业状况 难点:新闻主持人的自我超越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 第一节视听新闻和新媒体概说 第二节新闻主持人的职业状况 第三节新闻主持人的自我超越 第四节自媒体主持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6学时)熟悉摄录设备和了解新闻语体运用 【作业与思考】 思考题: 1、结合实际谈谈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做到? 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播音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新闻播音导入 【目的要求】了解新闻播音声音样态,掌握电视新闻的语言状态调整。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新闻播音的基本样式和典型问题 教学难点:新闻播音发声训练的探索和拓展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32学时) 第一节广播新闻播音的备稿 第二节新闻播音发声训练的探索和拓展 第三节广播新闻播音的典型问题 第四节新闻播音的基本样式 第五节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评论播音 第六节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专题播音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4学时) 第一节新闻播音概说 1、新播音的定义 2、新闻播音的分类 3、新闻播音的位置 4、新闻播音员的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 (2)导向意识 (3)创作道路 第二节新闻播音员的特征 1、新闻播音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1)特点 (2)基本要求 2、新闻播音的语言样态 3、新时期新闻播音的时代特征

《园林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园林设计初步》 英文名称:Prelimin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学时:72 学分:4 适用对象:园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园林设计初步》是对园林设计基本技能与表现技法进行初级训练的基础性学科,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设计初步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教学任务主要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园林制图基本知识、园林素材表现、园林综合图表现,在此基础上能简单地进行园林初步设计。 二、课程的重难点 园林制图基本知识,园林组成要素的表现、效果图。 三、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48个学时,实践教学20个学时,机动课4个学时。 四、考试和考查 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主教材:赵建民主编《园林设计初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 1、石宏义主编《园林设计初步》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版 2、董晓华主编《园林规划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六、说明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将以室内作图及园林实地考察为主,来完成教学任务。 七、课程具体讲授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要求掌握园林设计的涵义以及园林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2.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园林设计的涵义 2.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思考题:试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几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园林规划设计

第二节园林与绿地 第三节中外园林发展概况 第四节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园林制图基本知识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常用制图工具,并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制图常规知识,并掌握绘图步骤与方法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2.基本制图常规 思考题:1.设计制图常用的工具有哪些? 2.正确绘制园林绿地设计图纸,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 3.绘制园林设计图纸的步骤有哪些? 第一节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第二节基本制图常规 第三节绘图步骤与方法 第三章立体构成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投影的基本知识 2.了解立体构成的组成要素,及在园林中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投影的基本知识 思考题:1.投影有哪些类型? 2.三面投影有哪些基本特征? 3.什么是点、线、面和空间?在园林中,常见的点、线、面有哪些?第一节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点与线 第三节面与体 第四节空间 第四章园林组成要素的表现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园林组成要素的表现手法

《合唱表演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doc

《合唱表演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全校性公选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与基本 训练方法。切实提高演唱多声部歌曲及音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水平和音乐思维能 力,使自己有一个音乐的耳朵,通过有感情的歌唱,使同学们真正感受合唱声音的魅力,感受合作的美好,陶冶情操,增进团结,开阔音乐视野,使自己的身心 得到健康的发展,通过这种手段来提升大学生人格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达到塑造 大学生人格美的目的。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合唱艺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合唱知识理论,了解多声音乐演唱的音律、音准、节奏、声部个性的统一平衡,音乐情感表现的律动变 化也基本手法,合唱声音训练、中外合唱发展史等合唱理论知识,使得他们对合唱产生一个真切的认知,对合唱的声音有一个正确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歌 唱能力及声部协调能力,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歌唱状态去克服不良的发声习惯,提高他们的歌唱兴趣,培养具有一定的合唱表演能力,进而丰富和提高校园文化的 内容与品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合唱理论与表演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表演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单声部、多声部、传统与现代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非音乐专业的一门公选课,学生通过教务系统进行选修,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感觉和嗓音条件的学生。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合唱与指挥》——于捷陈娟娟主编 2、参考书:《中国合唱歌曲选》——胡德风主编 课程进度表 八、 第一学期

新闻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 1、明确《采写编实训教程》这门课的目的。 2、了解该课程的学习方法。 采写编实训教程就是将新闻采访写作与报纸编辑结合起来,采用模拟训练的方法,综合训练和增强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和报纸编辑能力,在“新闻”二字上下功夫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 【重点难点】 重难点:是否能准确了解开设此门门课程的意义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采写编实训教程 采:是新闻采访写:是新闻写作编:是报纸编辑 第二节怎样学习采写编实训教程

一、什么是新闻采访 二、什么是新闻写作 三、什么是报纸编辑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采写编实训教程 2、怎样学习采写编实训教程 第一章新闻和新闻工作者 【教学目的】 1、让同学了解什么是新闻,掌握新闻的定义。 2、了解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3、明确新闻工作各岗位的岗位职责。 【重点难点】 在现实生活中辨别哪些是新闻并积极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相应素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 关于新闻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有160多种说法。本节将主要介绍两种观点。 第一是:陆定一1943年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二是:清华大学新闻和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学课堂?》一文中明确指出:“写新闻就是写故事,更具体地说,是写人的故事。” 第二节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一、政治素质 关键:强化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1、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和宣传四项基本原则。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二、业务素质 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很强的新闻业务素质,包括六大能力。 三、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新闻工作者所有素质的“基石”。作为新闻工作者其文化素质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部分: 1、语文知识 2、专业知识 3、一般知识

08园林识图与CAD制图教学大纲

《园林识图与CAD制图》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园林工程技术总学时:48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目的:通过一系列的习作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对构成园林实体的各种形态的元素进行绘制,并具备良好的识图能力;并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本专业上现有的应用水平,熟练操作CAD设计软件,为专业设计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园林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园林设计要素的图示方法,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空间概念,具备由图纸到实物、由实物到图纸的双向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的图示表达能力及识图能力;CAD制图实践性较强,包括课堂讲授和上机实习两个主要环节,这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课堂讲授主要讲授AutoCAD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演示应用软件的操作使用,讲清操作要领。上机实习部分指导学生熟悉软件的集成环境,演练操作步骤和要领,抄录工程图纸;课程的考试以实际操作抄录图纸、课程设计等形式进行,目的是测试评定学生通过本课程教学后,操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熟练程度和专业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园林制图基础 1.1园林制图基础知识 1.2 投影的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绘图工具及使用介绍、制图常规、工具线条图画法、徒手线条图画法、工程字体的书写等;掌握投形的概念、正投形的特性、点线面投形实例分析。重点:制图常规;投形的概念、正投形的特性 难点:点线面投形实例分析

第二章园林制图表现方法 2.1 植物、山石的表现方法 2.2 地形、道路、水体、建筑的表现方法 2.3 园林制图的综合表现 基本要求:掌握地形、植物、水体、山石等的平、立、剖面图示法重点:地形、植物、水体、山石等的平、立、剖面图示法 难点:地形、植物、水体、山石等的平、立、剖面实例绘制 第三章园林识图 3.1 园林设计图 3.2 结构施工图 3.3 设备施工图 基本要求:掌握园林设计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的识图能力重点:园林设计图 难点: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 第四章AutoCAD制图基础 4.1 准备工作 4.2 绘制园林围墙 4.3 绘制园林建筑 4.4 绘制山石、水体 4.5绘制园路及铺装 4.6 绘制植物、园灯、地形 4.7 文字与表格 4.8 尺寸标注、绘制符号 4.9 绘制园林建筑立面图 基本要求:AutoCAD制图方法 重点:AutoCAD软件在园林制图中的应用 难点:AutoCAD工具的使用

安检实训教学大纲

《安检》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安检课程编 号: 总学时:32课时总学 分: 适用专业:民航服务开设时 间: 第四学期 主撰人:韦宏亮审核 人: 黄吉萍 一、实训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安检服务是民航服务专业安检方向学生必须掌握的工作技能。 2、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检查证件的程序与方法;掌握人身检查的要领和程序和方法;掌握物品检查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安检服务实际操作训练,掌握安检相关技能,提高实践能力,达到安检的岗位工作需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民航安检的规章制度,特别是《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2)熟悉有效证件的种类; 3)了解人身检查的岗位设置与职责; 4)明确物品检查的范围和禁止携带的物品种类; 5)了解飞机与隔离区监护知识。 三、实训项目与类型

序号实训 项目 学 时 实训性质备注 验 证 综合设 计 研究探 索 必 做 选 做 1民航安检知 识基础训练 2√√ 2旅客人身检 查训练 6√√ 3旅客物品检 查训练 6√√4飞机与隔离 区的监护训 练 4√√ 5旅客候机区 的安全监护 训练 4√√ 合计22145 四、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安检门、手持探测器、安检通道、模拟行李物品、模拟飞机、对讲机等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 1、考核方法: (1)按时上下实践课,及是否有缺课现象 (2)可根据学生上课提问情况老师自行判断学生掌握本次课程的程度 (3)学生能否在当堂实践课上有创新

(4)实验完成情况 2、成绩评定: (1)按时上下课及不缺席 10分 (2)实践结果评定 70分 (3)学生的掌握程度及领悟能力 20分 六、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参考书 1. 《民航地勤服务》王建伟主编.中国民航出版社,2010.11

实训课程教学大纲4.2

《数控编程与实训》实训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数控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生产现场的实用型专业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数控特别是计算机数控的基本原理及数控机床的体系结构,数控加工编程的基本知识,着重讲解数控程序的编制及数控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让学生充分熟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有关操作,并具备加工中心机床操作、编程的一般知识,学习结束后需通过相关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证书的考核。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1、了解CNC的基本原理、机床的体系结构、加工零件的一般过程; 2、掌握数控程序的基本格式及数控机床的有关概念; 3、熟悉数控车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 4、熟悉数控铣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 5、具备加工中心机床的有关知识 6、熟悉相关的CAM软件并用于加工的实际。 (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 1、能熟练地用于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的操作调整; 2、对于车、铣床,能根据所给零件图熟练地进行程序编制、输入调试、零件装夹、刀具选择及装夹,直至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其操作时间在等级工考核所允许的范围内; 3、能熟练地加工中心机床进行编程和操作; 4、能实现CAM程序与数控系统的顺利连接。 (三)素质结构 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初步掌握普通机床的结构设计和加工操作能力; 4、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吸收新技术和知识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学习时要求学生已进行或正在进行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实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与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有:《数控加工实训》和《数控自动编程》,《数控加工实训》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高级层次,以本课程为基础,通过实训教学强化本课程的教学;《数控自动编程》与本课程联系紧密,本课程重在数控技术基础和手工编程,而《数控自动编程》单纯于计算机自动编程。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18 课程名称:网络新闻传播(Network news media) 新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 《网络新闻传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和时代发展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在《新闻学理论》、《传播学导论》、《计算机基础》、《广告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网络传播活动,为后续课程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8周,总课时数36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数: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实验学时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网络应用基础 网页设计与制作 网络新闻传播 网站建设与经营 网络营销 网络中的传播 网络传播中的受众 网络传播的宏观影响 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 网络传播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机动 4 2 6 2 2 6 4 4 4 2 2 合计36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网络传播活动地特点,特别是作为新兴媒体地网络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如何发挥自己地优势,在网络新闻的采写和发布中博采众长,整合其他媒体的优点,在新闻传播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为后续课程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一章网络应用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关系,网络传播概念、研究内容、传播模式、议程设置以及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信息传播、网络传播、网络媒体“把关”、互联网 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网页设计与制作

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审定稿 《园林设计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园林专业成人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园林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由美术基础、园林制图和设计基础三部分组成。园林美术部分主要介绍美术作品鉴赏、素描、色彩,考虑到本层次学生美术基础的状况和后续专业课的需要,本部分从美术作品鉴赏入手,循序渐进地介绍素描、色彩,使学生对园林美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园林美术的表现技法得到基本的训练。园林制图部分是从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讲起,分别介绍造园要素的表现手法、园林设计图和计算机辅助园林制图,使学生了解了园林制图的相关知识,掌握园林制图基本技能。设计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讲述设计的理论和构成相关知识,为学生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做铺垫。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学习《园林设计基础》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审美意识和造型能力、制图和识图能力,还为学习者以后进一步学习《园林设计》、《绿地规划》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习者重点掌握园林美术、制图和设计基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体要求是:重点掌握素描、色彩的表现方法、园林设计图的制图方法和平面、立体、空间的构成方法;一般掌握造园要素的表现手法和设计的理论基础。对美术作品鉴赏和计算机辅助园林制图也应了解。 具体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重点掌握内容是各章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内容,一般掌握内容在此基础上扩大一些。了解的内容是为了扩大学员的知识面而设置。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课内学时90,学分5。文字教材30万字。电视学时为14学时。学时分配见下表:章内容课内学时各章字数(万) 第一部分园林美术基础知识

《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新闻摄影 课程英文名称:News Photography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新闻学、网络传播、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专业学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发展史、传播学 一、课程性质 新闻摄影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是为培 养新闻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众多新闻报道形式中,新 闻摄影是一种视觉传播新闻。学生在新闻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对新 闻摄影知识的掌握是其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门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特别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以新闻图片和文字说明见诸报刊的新闻摄影是一种综合的传 播手段。与它直接相关的课程有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以及传 播学等,间接相关的有美学、哲学、文学、史地、新技术等课程。 三、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新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一门培养学生摄影技巧能力的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新闻摄影的敏感和素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基本理论;二是照相机和暗房等摄影器材的技术操作;三是数码摄影及相关技术和伦理。培养他们利用镜头抓拍新闻的敏感和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素养。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新闻摄影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区别新闻摄影与其它摄影的不同。

2、牢固树立新闻摄影的真实、形象、及时的观念。 3、掌握新闻摄影的构成包括新闻图片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的运用和技巧。 4、了解和掌握摄影器材知识,初步掌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的技术操作。 5、掌握新闻摄影的专业素养要求和技术伦理。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 1、教学方法:由于新闻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分析作品,同时还结合学生暗房操作和室外拍摄的实习(有专门的摄影实验课)进行实践的分析。 2、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理论上强调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形象性、及时性以及新闻摄影的专业敏感与素养;二是数码摄影器材和操作技巧。 五、学时分配 新闻摄影课分为理论课部分和实验课部分,本课程是新闻摄影的 理论课,总课时为36学时。 教学内 容 讲 学 课 时 备注 绪论:视觉传播时代 的新闻摄影 第一章新闻 摄影的定义 第二章新闻 摄影的特性与优势 第三章新闻 摄影的地位与作用 4 第四章新闻 摄影的主题与题材 第五章新闻 摄影的评价标准 第六章形象 采访与现场抓拍 第七章新闻 摄影记者的修养 6

《风景园林制图基础》多样化考核方式.doc

《风景园林制图基础》多样化考核方式- 摘要:针对传统的制图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并将其运用到《风景园林制图基础》课程中,强化应用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考试的表现情况,分析该多样化考核方式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研究;多样化;考核方式;制图考试 《风景园林制图基础》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期,开课时间为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风景园林制图基础》课程的考查模式为闭卷考试。传统的制图课程考试模式多采用试卷形式,试卷为百分制,根据课程内容,课程重点难点的要求进行出卷,其考试内容多以知识性问题为主。试题类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补全图纸、根据要求绘图等。最终分数通常以平时成绩与期末笔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而得。这种考察方式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考核不足,导致出现了诸如平时不看书,课后不复习,考前背考试范围,临时突击应付考试等现象。 为使学生在大学低年级时能够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改变学生学习仅为考试这一错误思想,必须对传统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考核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考试”[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与时俱进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个体等方面能力的成长。 1研究过程 1.1现阶段研究情况 现阶段,国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多样化考核方式

在高职高专学校中应用的研究,或者针对管理专业、经济专业等方向的研究等。对具有一定专业性、实践性的制图课程研究较少。 国内高等院校中的制图课程,其考核方式多为知识性问题,甚至具有资格证书的制图员考试也是以知识性考核为主,考试的类型为闭卷考试。目前对于制图课程研究较多的为机械制图、工程制图等,风景园林制图也追随了这两大类制图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考核,这是极为不合理的。 现在的风景园林制图考核方式多沿用了传统的机械制图、工程制图等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固定时间的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模式虽然能够体现考试的公平性,但缺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考试题目类型虽然有补视图、轴测图、剖视图、断面图等绘制题,但由于时间的问题,绘制的题目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面覆盖较小。在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国家标准,能够进行识图、读图,但因为考核方式的局限性,以至于教师只是针对考试内容进行讲授,考试考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完全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从而出现了考试结束,学生就完全忘掉了这门课程。 1.2多样化考核方式 拟在研究过程中,在传统制图考核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多样化考核方式进行最终的成绩认定。往年园林制图课程的考核方式为100分钟闭卷考试,以课题讲授知识内容为主。成绩评定方式为“平时成绩×30%+试卷成绩×7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作业、课题问答、课堂纪律、出勤情况等。 多样化考核方式最终的成绩评定仍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权值,但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时与传统园林制图考核方式不同。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融合新闻课程教学大纲

《全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学 总学分:3 总学时:48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专业基础课;正确理解媒介融合的定义,掌握媒介融合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及发展方向;理解媒介融合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了解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转变;掌握媒介融合对新闻职业伦理的影响及如何提高网民素养;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该充分认识当前媒体发展的趋势,把握媒介融合规律,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主动创新性的探索研究,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人文情怀的温度上去开展工作。 理论授课学时:48学时 实验实训学时:0学时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参考教材:《媒介融合导论》,杨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0 《媒介融合概论》,宫承波,庄捷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9 第一章:媒介融合概说学时数:4 1、本章教学目标:

理解媒介融合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媒介融合的基本特征。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关于媒介融合认知的几大派别。 理解:关于媒介的定义界定及其发展过程。 掌握:媒介融合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 3、本章教学重点:媒介融合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 4、本章教学难点:从媒介融合的演变。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关于媒介第二节: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分类第三节:媒介融合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媒介融合的观念变迁学时数:4 1、本章教学目标:能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媒介融合这一观念的变迁,从而能够总结媒介发展规律, 为今后从事新闻业打下基础。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媒介融合这一观念从竞合—整合—融合的变迁。理解:媒介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掌握:媒介融合从观念上的变迁过程。 3、本章教学重点:媒介融合的变迁。 4、本章教学难点:从媒介融合的变迁总结媒介发展规律。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媒介的竞合第二节:媒介的整合第三节:媒介的融合 第三章:媒介融合的基本形态学时数:4 1、本章教学目标:从媒介融合的三个层面让学生全面了解媒介融合的内涵。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概念界定。理解:三种融合形态2 的发展方向。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 3、本章教学重点: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 4、本章教学难点:三网融合在中国的发展。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内容融合第二节:网络融合第三节:终端融合 第四章:媒介融合的技术变迁学时数:4 1、本章教学目标:将媒介融合作为技术形态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从技术层面了解媒介融合是融合 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被不断推进的。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纸媒、早期电子媒介、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理解:报纸产 生的社会条件、模拟技术的发展。掌握:三网合一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3、本章教学重点:网络与广播电视的技术融合。 4、本章教学难点:网络的广播电视反转向。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纸媒和早期电子媒介技术第二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第三节: 网络与广播电视的技术融合 第五章:媒介融合的形成与发展学时数:4 1、本章教学目标:从媒介融合产生的原因、形成的一般路径去深入挖掘媒介融合与技术、经济、受众、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不是将媒介融合作为独立的个体去学习。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媒介融合在世界及中国的发展状况。理解:媒介融合形成的一般路 径。 掌握:媒介融合的诱因。 3、本章教学重点:媒介融合的技术诱因、经济诱因、受众诱因和文化诱因。 4、本章教学难点:媒介在世界及中国的发展历程。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媒介融合的诱因 (一)技术诱因 (二)经济诱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