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治疗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64
靶向治疗护理常规【概述】靶向治疗是指根据不同肿瘤的特异性位点,使用药物或其他物质,以识别、攻击和杀死特定的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的一种治疗手段。
靶向药物是针对致癌基因设计的,能高度特异性地杀灭癌细胞,有常规放化疗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是全新的一种肿瘤治疗模式。
【护理评估】用药前了解患者的病情,EGFR突变结果,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
用药时评估皮肤情况、有无腹泻、大便的颜色及有无皮下出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
【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一)按肿瘤科护理常规护理。
(二)用药前了解患者的病情,EGFR突变结果,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
(三)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树立治病信心,争取来自家庭与社会的的支持力量。
(四)饮食护理进食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的富有营养和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
(五)用药护理注意观察用药时及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处理不良反应。
(六)掌握靶向药物治疗的知识。
(七)做好用药宣教。
二.专科护理(一)目前常见的靶向治疗口服药物有厄洛特尼(特罗凯)、吉非特尼(易瑞沙)、素拉菲尼(多吉美)等,每日服一次,首日剂量加倍(12h服1次)。
是在空腹时单独服用;餐后2h或餐前1h服药均可满足空腹服药的要求。
若在服药后半小时发生呕吐、需补服一次。
静脉给药有曲妥珠单抗(赫赛丁)、西脱昔单抗(爱必妥)、贝伐株单抗(安维汀)、利妥昔单抗(美罗华)等,初次使用时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二)靶向治疗药物需连续使用,治疗期间每3~4周要检查肝肾功能,每2~3个月复查治疗效果一次。
(三)靶向治疗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皮肤干燥症、皮肤色素沉着,甲沟炎、出血倾向、肝功能受损等。
(四)要注意观察和评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皮肤不良反应可外涂抗生素类软膏。
仅有排便次数增多(每日2~5次)而排便量不多可不治疗,腹泻症状重者可口服易蒙停治疗,并注意防水电解质紊乱。
(五)注意保护皮肤,可用不含酒精的润肤乳液,并减少日晒时间,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
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应用的护理管理实践与体会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抗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能够通过靶向治疗药物获得有效的治疗。
靶向治疗药物具有独特的靶点作用,能够精准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这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护理管理挑战和风险,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护理管理实践1. 药物使用前的评估在进行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应用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临床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尤其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脏功能等情况,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风险评估,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2. 用药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在患者接受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激发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3. 定期复查和随访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通过定期的复查和随访来进行评估和监测。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做好用药后的定期复查工作,并记录和分析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 应对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在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应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和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和寻求帮助,确保患者能够安全、舒适地完成治疗过程。
三、个人观点和体会作为护理人员,参与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应用的护理管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和贴心的护理服务。
肿瘤靶向治疗护理常规一.定义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即利用特异性分子封闭或抑制相关分子靶点,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或诱导其凋亡。
目前使用的肿瘤靶向药物主要有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
二.护理问题(一)体温过高与肿瘤有关。
(二)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靶向药物所致皮疹有关。
(三)活动无耐力与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联用导致心功能减退有关。
(四)疼痛头痛与药物所致血压过高有关。
(五)腹泻与使用靶向药物有关。
三.护理措施(一)患者首次使用靶向药物时要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如果体温高于 38.5℃时暂停靶向药物输注并开始物理降温,体温大于 39℃时要暂停药物,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等患者体温下降正常后再次缓慢输注药物并加强观察患者的体温和伴随症状。
水化治疗,使尿液保持在2000ml/24h 以上,防止尿酸在尿中过度饱和。
(二)在首次使用靶向药物前应先仔细评估,排除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5% 才可用药。
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心悸、气短等症状出现,用药时心电监护直到药物结束后 1小时。
注意心电监护上心率、波形的改变。
(三)一旦患者出现心衰的表现时立即停药,取坐位双腿下垂,吸氧,保持输液通畅,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积极处理,检查心脏超声、血电解质等。
安慰和关心患者及家属减轻其焦虑情绪,必要时可以使用镇静药。
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入量,记录尿量、保持出入量平衡。
(四)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将其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后再使用。
输注药物时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患者如有持续的头痛、头晕等症状,血压≥140/90mmHg 可以减慢滴速,必要时遵医嘱用降压药。
(五)患者一旦出现痤疮样皮疹时,头皮有皮疹的患者,可以用无刺激的婴儿用洗发水洗头。
皮疹处可涂红霉素软膏或维胺酯维 E 乳膏以减轻症状,皮肤干燥者可涂油性护肤品或润肤产品,4~ 8 次/ d 。
四.健康宣教(一)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进行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
生物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与护理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商品名爱必妥)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方法:收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6例,均采用生物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评估其疗效,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1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进行至少一个治疗周期的化疗过程,平均治疗4.2周期。
治疗效率为37.5%,疾病控制率为87.5%,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轻微。
结论:采用生物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效果明显,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命,通过严密的监护和精心护理,不良反应轻微,为顺利完成化疗提供了保障。
标签:西妥昔单抗;mfolfox方案;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护理生物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是特异性阻断表皮生长因子(EGFR)的IgG单克隆抗体,EGFR在72~82%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效果。
西妥昔单抗与结直肠癌EGFR特异性结合,且竞争性抑制EGFR和其他配体结合,发挥抗肿瘤作用。
mfolfox6的给药方案:奥沙利铂+四氢叶酸+5-Fu联合用药。
我科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16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43岁(32~67岁);结肠癌11例,直肠癌5例,均经病理组织确诊为结直肠癌,无法手术根治;治疗前获得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16例患者均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
西妥昔单抗每周一次,首次剂量400mg/㎡(静脉滴注2小时以上),随后每周给药剂量为250m/ ㎡(静脉滴注1小时以上)。
mfolfox方案化疗每两周一次,剂量280~350mg/㎡,两周为一疗程。
西妥昔单抗先于化疗药物使用,两者相隔1小时以上。
一、前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一名靶向治疗护士,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参与临床工作,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现将我的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内容1. 患者护理(1)入院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2)用药指导:根据医嘱,为患者正确、安全地使用靶向药物,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4)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治疗配合(1)协助医生进行靶向治疗,包括药物配制、注射等。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3)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3. 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靶向治疗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
(2)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如饮食、运动、用药等。
(3)开展健康讲座,普及癌症防治知识。
三、工作成果1.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靶向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 提高护理满意度: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四、不足与改进1. 不足:在护理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
五、总结过去的一年,我在靶向治疗护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我相信,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助力他们战胜病魔。
分子靶向治疗护理常规分子靶向治疗护理常规寻找可供治疗干预的分子靶点,其实质就是找到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生化与分子差异。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的发展,将不断涌现出新的分子靶点,为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分子靶向治疗可单药使用或与其他化疗药合用,优点是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疗效显著。
分子靶向治疗的种类包括:1.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易瑞沙)和埃罗替尼(Erlotinib。
Tarceva);2.抗EGFR的单抗,如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Erbitux);3.抗HER-2的单抗,如赫赛汀(Trastuzumab。
Herceptin);4.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Imatinib);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如Bevacizumab(Avastin);6.抗CD20的单抗,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7.IGFR-1激酶抑制剂,如NVP-AEW541;8.mTOR激酶抑制剂,如CCI-779;9.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如Bortezomib;10.其他,如Aurora激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等。
在评估患者适应症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诊断、预后的反应,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是否良好。
2.评估护士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药品作用机理、适应症、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护理的掌握。
3.评估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效期、药品有无浑浊、沉淀,储存设备是否安全。
4.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是否过敏体质、有无过敏史。
5.评估抢救药品、设备是否齐全,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输液泵、抢救车等。
在护理措施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用药前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使用心电监护。
2.备好抢救药品、设备。
3.在用药前30分钟遵医嘱予解热镇痛药(如百服宁口服)、抗组胺药(如非那更肌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静推)。
靶向药物治疗的护理要点
(1)不良反应宣教干预。
实施靶向治疗前,结合分子靶向药物的药理作用,向肺癌患者、家属讲解靶向治疗可能引发皮疹、足跟破溃等皮肤不良反应的原因,如告知患者皮肤反应的形成主要与靶向药物的诱导细胞凋亡机制有关,随着细胞的大量蓄积,可于局部皮肤产生皮疹、足跟破溃等反应。
随后为患者介绍预防不良反应的方法,促进肺癌患者正确认知的建立,并提升其对预防护理干预的配合度。
(2)皮肤保护干预。
①基础皮肤防护。
指导肺癌患者通过穿防晒衣、使用遮阳伞等手段,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刺激。
引导肺癌患者穿棉质袜子,并选择透气性良好的鞋子,以避免靶向治疗期间因足部受压而引发足部皮疹、甲沟炎等问题。
及时更换清洁床单,注意维持床单整洁。
②局部皮肤防护。
出现甲沟炎者,指导肺癌患者注意维持足部皮肤的清洁、干燥状态,并以银离子敷料进行防护。
伴轻度皮疹者,按照每日1-2次频率,于肺癌患者皮疹处皮肤表面,涂抹一层红霉素,以促进皮损愈合;伴中度皮疹者,指导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在使用红霉素基础上,口服米诺环素或其他抗感染药物;伴重度皮疹者,遵医嘱为肺癌患者调整靶向药物。
指导患者于正常皮肤区域涂抹润肤露,预防皮损问题的加
剧。
(3) 心理护理干预。
肺癌患者容易因对分子靶向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担忧,而产生不同程度负性情绪。
为避免肺癌患者的情绪波动加剧药物不良反应,或干扰皮损修复,可结合本院既往靶向治疗成功病例,强化肺癌患者的康复自信。
分子靶向治疗护理常规
一、分子靶向药物一般放2~8℃冰箱保存,现配现用。
严格按照
药品说明书要求正确配药,勿剧烈震荡。
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注意给药先后顺序。
二、首次给药前询问过敏史,过敏体质以及蛋白类生物制品过敏
者慎用,必要时备好抢救物品。
三、靶向药物输注
1.单独使用输液器,输注前后必须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器,
输注中严格控制输注速度。
2.药物输注15分钟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减
慢滴速或暂停用药,报告医生;如无异常30分钟巡视一次,直至药物输注结束后2小时。
3.根据靶向药物的不同应重点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如利妥昔单
抗(美罗华)、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有无超敏反应、心功能不全等;西妥昔单抗(爱必妥)有无皮疹、腹泻等;恩度有无心脏、消化道不良反应;贝伐单抗(安维汀)有无胃肠穿孔、出血、高血压危象等。
四、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用药后应卧床休息,起床时不可过急,下床活动时
应有人陪伴,以免发生意外。
2.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口服类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片(易瑞沙)、
盐酸厄洛替尼片(特罗凯)、甲苯磺酸素拉非尼片(多吉美)等,并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3.根据皮肤损害程度,做好相应的皮肤护理,减少日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