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政治必修4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1、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掌握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考并深入体会价值观的选择与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联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等相关知识,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懂得劳动及奉献对人生的意义创造价值,体验幸福: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
5、思考为什么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的。
6、理解自我砥砺是一种人生的修炼,是抗挫折,抵诱惑的能力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
7、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掌握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8、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考并深入体会价值观的选择与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9、联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等相关知识,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0、懂得劳动及奉献对人生的意义创造价值,体验幸福: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
11、思考为什么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欢迎共阅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一、教育教学目标(一)教育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
○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3)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讨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要看他对社会、为人民贡献了多少,而不是为自己捞取了多少。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
讨论分析为什么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剖析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实际事例,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传统与时尚等,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是最高的价值标准,从而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列举生活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通过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理,要求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整体设计教材分析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是本课的核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呢?第一,要明确人生价值是什么;第二,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才能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本课包含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价值与价值观”,第二课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三课时“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第一课时“价值与价值观”分两目。
第一目“人的价值”,从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引出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
作为价值客体,人的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活动对自己所属的社会以及他人的需要的满足。
作为价值主体,人的价值则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统一,因此,人的价值就包括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主要分析了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第二课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分两目。
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教材首先指出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接着分析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实践基础,从而得出要想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观点,最后分析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以及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
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教材在分析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得出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的观点,最后,提出了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关系的要求。
高二政治必修四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点总结高二政治必修四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点总结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政治必修四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政治必修四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点总结11、什么是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即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
(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2)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表现如下:(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4、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5、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利益没有冲突时,怎么办?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高中政治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一、说教材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内容,本单元教材主要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本节课主要是价值选择的内容。
作为本教材的最后一课,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学会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学生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高二学生有了高一的知识基础后,基本可以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较多哲学内容,但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以及实践经验较少,所以如何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主要结合大量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价值,价值观的含义;知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及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知道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为社会奉献的意识和责任。
四、说教学重难点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价值观的内涵以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难点】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学方法,我再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福建省莆田市第十八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授课班级:高二(3)(4)(5)(7)班科目: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课题: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价值的含义(2)价值观的含义(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理解:(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3)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4)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分析:(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结合史实,分析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3)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4)分析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2、能力目标(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二、【教学重点、难点】: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3、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4、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进而明确人的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四、【方法点津】:(1)结合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深入领会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任长霞、牛玉儒等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及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3)深入实际调查并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的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将通过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建立理想人生追求,并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认知不同人生观对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索自己的独特人生价值。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掌握思考人生价值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并自我评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自信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人生价值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掌握思考人生价值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并自我评价。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人生观。
•如何让学生认知到个体在人生中的独特价值。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根据课程主题,引出人生价值的话题。
例如:“大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价值观。
那么你们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是怎样的呢?”第二步:教师讲解(20分钟)通过教师讲述、幻灯片展示等方式,讲解人生价值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并简要介绍了几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例如“你认为你最想成为怎样的人,为什么?”或“假设你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你会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追求?”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个人人生价值观,并就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依照什么价值衡量人生,选择人生价值观的因素等进行深入探讨。
第四步:个人总结(10分钟)结束小组讨论后,让每位学生针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进行总结,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学生可以考虑以下问题:•你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你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你倾向于哪种人生价值观?第五步:课堂练习(10分钟)放映一段电影或是视频,让学生围绕这段视频进行课堂练习。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本课的考点:一、人生价值1.价值(1)价值的基本含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的生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
哲学上的价值不同于经济上的价值。
(一定意义上,类似于商品的使用价值)(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物的价值是单方面,即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但人的价值是两方面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也叫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也叫索取。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3)对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①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有精神的、有物质的。
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事业的贡献。
②人的贡献可以是对某人或某个团体的贡献,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及作用①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
②作用 :驱动、制约和导向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a 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举例】拜金主义-金钱至上b 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我们总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 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与价值评价的标准价值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活方式的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价值、价值观的含义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水平目标: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以及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学会使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来分析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难点: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等辅助环节:引入新课,板书标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3分钟左右)导入新课: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追索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但如此,它还要寻觅人生的真谛。
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人们对此做出的回答就不同。
接下来让我进入到今天的新课学习,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价值、寻觅人生的真谛。
新课讲授:一、价值与价值观(板书)学习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什么是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的价值两者有何关系;何为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包括哪两个方面以及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什么是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等这都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96—98页的内容,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出导学案中所设置问题的答案。
第一阶段:出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生展示(约15分钟左右)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第96页探究活动的材料,并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的价值是什么关系?学生1成果展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学生2成果展示:哲学上的价值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学生3成果展示: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的价值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什么是物的价值?什么是人的价值?两者有何区别?学生4成果展示:所谓物的价值就是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例如:粮食、蔬菜、水果等事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服、汽车、房子等能够满足人们穿着、出行和居住的属性;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等这些都体现为物的价值。
学生5成果展示: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学生6成果展示: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物不能创造价值,但人能够创造价值。
学生7成果展示: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主要区别在于:物仅仅满足人的需要,而没有自身的需要;而人的价值不但要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身的需要。
探究活动二:①请评选出你心目中的“感动班级五大人物”,或者说说你最尊敬或崇拜谁?理由是什么。
学生8:感动班级的五大人物分别是:班主任、班长、劳动委员、学习委员以及同桌。
理由:班主任对班上的每位同学的情况都很了解,关心每位同学的成长,每天总是很早就来到学校督促我们早读,总是很晚才回家休息;班长替老师和同学分忧,做事情一丝不苟、任劳任怨,起先锋带头作用;劳动委员的工作最为辛苦,被人还没到,她总是第一个先到,别人都去吃晚饭了她却还留在教室里检查、督促同学们的清洁卫生打扫情况,有时候还协助生病和请假的同学打扫卫生,可谓是尽心尽责,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班的清洁卫生打扫周周都加分,教室干净又整洁;学习委员每天都按时督促大家写作业、交作业,时常监督和制止上课睡觉、看手机、吃零食、互相抄袭作业等不良现象,还主动给同学们回答疑难问题并交给同学们好的学习方法,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班上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班级学习兴趣浓厚,给班上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桌是离我最近的人,也是对我协助最大的人。
我们不但在学习上不帮互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相互倾诉和交流,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忧愁、压力和孤独,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学习上的好搭档。
学生9: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而每天起早贪黑,就为了给我和弟弟挣学费好让我们上大学将来有出息。
不但如此,还关心我们的冷暖、担心我们回家路上的安全,下雨了怕雨水我们淋湿了衣服还专门送雨伞到学校,回家总是能吃到热腾腾的的饭菜,衣服总是洗的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他们总是在为我们默默地付出,而且是任劳任怨,从不求回报;学生10:我最最崇拜的人是我的偶像姚明。
因为我很喜欢篮球,我也想象他那样打进NBA,为国人争光;学生11:我最欣赏的人是雷锋。
因为他总是为别人想得多,而为自己想得少,他总是默默地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里,这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歌颂和学习,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向雷锋这样乐于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②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为什么?学生12: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学生13: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学生14: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学生15:我们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从社会索取到了什么,这是因为贡献是索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满足,个人也就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对自我的满足。
学生16:因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才是拥有真正幸福的人生。
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97—98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与社会意识、社会存有是什么关系?学生17: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在理解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
学生18: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由社会存有决定的,随着社会存有的变化而变化,对社会存有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③价值观有何作用?其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19: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学生20: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一、价值观对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活动;二、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二阶段:引导启发,互动探究;教师点拨,归纳总结(约20分钟)(一)人的价值1、价值的涵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理解哲学价值含义注意的事项:(1)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例如:食物、房子、衣服等物质产品具有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属性,而电影、书籍、音乐等精神产品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
(2)价值是一种关系,是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
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3)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具体领域的价值能够简单地概括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艺术价值、营养价值、社会价值等等,而哲学世界观的价值是在各种具体价值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比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
2、人的价值(人生价值)(1)含义: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人的价值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注意:A、贡献和索取不是对等的关系,人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所以贡献始终是首要的、第一位的。
B、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人的自我价值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所以贡献是索取的前提和基础;当社会满足了人的各种需要时,又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做出更大的贡献,其社会价值就越大。
所以得出结论: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这也是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相区别的地方。
如图所示:物的价值:事物的属性满足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属性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3)人的价值的评价:满足“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
”——爱因斯坦所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他的贡献。
(因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即社会价值决定着自我价值)注意:A、人的贡献能够是多方面的,能够是对某个人、某个家庭、某个集团来说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而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从而要求我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B、贡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方面的贡献。
也能够具体表现为在某个具体领域,例如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生活领域、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贡献(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理解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也即人们对事物或行为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和根本的观点就是价值观。
提示:(1)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
幸福观、义利观、生死观、家庭观、恋爱观等等都属于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2)现阶段,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等。
(3)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有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有的变化而变化;(4)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观存有着差异性;(5)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人人都有价值观,但不一定每个都是准确的。
因为价值观在性质上有准确和错误之分,所以其作用具有双重性。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以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实行考查尤其是主观题)(1)价值观对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例:1:某某名牌高校大学生为救一名因失恋而跳江自杀者的轻生者而奋不顾身跳入波涛汹涌的江水之中,最终挽救了他人的生命却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针对这个事件,有网友发微博称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是当代的活雷锋;有网友称他的这种勇敢行为和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但也有很多网友回帖说道:他的这种牺牲是不值得的,那位跳水自杀的人不值得他救,更不值得他以失去生命的代价来换,这是毫无价值的;更有一些网友声称:这位仁兄是傻子,叫做多管闲事,最终连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太蠢了。
由此能够看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评价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