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21课《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及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6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方法】诵读法、批注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想象力。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庄子名周,战国宋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二、课文学习1.读课文(1) 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3) 全班同学齐读。
(4)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2.句子翻译(1)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2) 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3)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4)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北冥有鱼【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依据资料,梳理知识:作家卡片: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作品介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读课文,基础积累。
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
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捧起课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1.给加粗字注音。
北冥(mínɡ)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2.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呢、吗3.词类活用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水击三千里,水:名作形,在水面上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作形,天然的4.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在水面抨击翅膀,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回旋向上飞,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遥远而没有办法看到天的尽头呢?5.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21课《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作者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大鲲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的道理。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可庄子生活在离我们遥远的战
【知识链接】
1、《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说理,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3.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激情导入,第二板块整体感知,第三板块研读赏析,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动画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电影导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教师: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文章不厌百回读,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齐读。
标志出不认识的字词。
2教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有没有把握不准的节奏?学生:北冥鲲鹏抟徙齐谐正色邪教师: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对学生朗读情况做出评价。
3划分节奏学法指导。
(1)根据句首语气词。
(2)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字。
(3)根据句首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
根据此法,齐读文章。
【过渡语】:本文讲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辨读。
目标导学二: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翻译句子学法指导:(1)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
(2)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搜集庄子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了解《庄子》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掌握重点文言文词语的词音词意和句型。
3、弄懂文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2、分清文章层次内容,分析总结大棚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学习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难点: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突破: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作者激情飞扬的文字中体会对大鹏的描写,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融入文本,通过语言的感悟和品读,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鼓盆而歌》寓言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他的妻子死了,他的朋友惠子前往吊唁,他却一边敲打着瓦缶(fou)一边唱歌。
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达观的人生态度,在《庄子》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二、认识作者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内篇《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三、新课学习1、自主学习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b、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字词音、句意读通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大意。
c、了解文章结构,概括文章的内容。
6.21《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最后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富有浪漫色彩。
文章以想象雄奇瑰丽著称,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这一特点。
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艺术技巧和语言特点。
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奇特的夸张的修辞使用。
这节课用一课时,侧重于品味鹏之形象,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并注重方法的指导。
继续巩固文章的诵读、语言的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积累常用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熟读并背诵课文。
2、赏析文章中雄奇瑰丽的想象,感受《庄子》文章的浪漫色彩。
3、分析大鹏的形象以及理解寄托于大鹏身上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难点】1、赏析文章中雄奇瑰丽的想象,感受《庄子》文章的浪漫色彩。
2、分析大鹏的形象以及理解寄托于大鹏身上的深刻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准备好的“小助教”视频)“小助教”:同学们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发布学习任务,在发布任务之前想先考考大家,你能想起哪些关于“鹏”的成语或诗句?学生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鹏”这一形象是由谁创造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关于“鹏”的文章,请大家跟我一起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介绍背景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手法。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尤其是海洋神话中的北冥有鱼。
(3)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性质。
2、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认知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北冥有鱼。
(2)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领会其内涵。
(3)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文学品味。
2、教学难点(1) 学生对北冥有鱼神话传说的了解不深入,需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
(2) 学生对于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不够敏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和阅读实践培养。
三、教学过程1、引入学生自选其中一个问题,组成小组,展开探究和讨论:(1) 如何理解“四海之内皆兄弟”?(2) 北冥有鱼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是什么?(3)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什么意思?2、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文章的学习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3、深入探究-北冥有鱼通过有关北冥有鱼的知识点讲解,让学生了解北冥有鱼这个神话,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与北冥有鱼相关的短片,以便深入探究和理解北冥有鱼的含义与象征。
4、诗歌韵律、节奏与意境本课作者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特别值得关注。
层次分明的情节、清新的意境和缠绵的节奏,共同演绎了一个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究歌词的韵律、节奏、押韵方法以及诗歌意境的构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拓展与应用(1) 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创作一首与北冥有鱼相关的现代诗;(2) 学生设计海洋神话主题的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展现北冥有鱼神话和海洋神话的魅力和精神内涵;(3)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小论文,探究北冥有鱼神话和海洋神话的文化价值、艺术魅力以及受众群体等。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 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风格。
过程与方法:1.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反复诵读,感知课文。
2. 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
3. 合作学习,弄清文章的基本观点,把握其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大自然法则及作者的人生哲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本文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
2. 理解作者借助形象化的语言阐述的“逍遥游”的真正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逍遥游”的思想境界和内涵。
2.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及其所倡导的人生哲学。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
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悟人生境界。
2. 质疑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庄子,战国时期蒙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深邃、文笔恣肆,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是庄子作品中的名篇。
它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讲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政治理想。
二、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正音、正句。
2.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 指名朗读,检查朗读情况,并就重难点进行点拨。
4. 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
三、合作探究1.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本文通过描绘大鹏的形象和活动,表现了作者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理想。
大鹏虽然巨大无比,但仍然难以在海天之间任意翱翔,作者通过对大鹏的描述,引发了对绝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2. 作者如何描述大鹏的形象?它有哪些特点?作者在描述大鹏的形象时,采用了比喻、夸张、想象等多种手法,将大鹏描绘成一只巨大无比的神鸟。
大鹏的背像泰山一样高耸入云,翅膀像遮天蔽日的云雾,尾巴像闪电一样迅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而则—北冥有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2、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3、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4、积存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二、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存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观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三、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恃〞,人的目的和心愿要受到肯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的观点。
四、教学打算: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有一个成语:“鹏程万里〞,你了解这个成语的来历吗?传闻远古时候,在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身宽几千里,至于身长有多少,那就没有人了解了。
后来,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名字叫作鹏。
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遮天蔽日。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
它在南海海面上击水而行,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要过半年才能飞到南海休息。
当它在高空飞行的时候,背靠青天,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鸟,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飞过树梢也就算最高了,大鹏鸟为什么要飞向九万里以外的远方呢?"鹏说:“我们不是同类。
所以你们永远也不会理解我的志向有多么远大啊!〞这个传闻,在庄子的《北冥有鱼》一文中,有着生动的描绘。
二、作家卡片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搜集庄子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了解《庄子》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掌握重点文言文词语的词音词意和句型。
3、弄懂文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2、分清文章层次内容,分析总结大棚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学习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难点: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突破: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作者激情飞扬的文字中体会对大鹏的描写,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融入文本,通过语言的感悟和品读,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鼓盆而歌》寓言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他的妻子死了,他的朋友惠子前往吊唁,他却一边敲打着瓦缶(fou)一边唱歌。
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达观的人生态度,在《庄子》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二、认识作者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内篇《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
三、新课学习
1、自主学习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b、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字词音、句意读通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大意。
c、了解文章结构,概括文章的内容。
2、分组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鲲(kūn)徙(xǐ)抟(tuán)
南冥(mínɡ)濠梁(háo)鲦鱼(tiáo)
2)通假字
北冥有鱼(同“溟”,海)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3)古今异义
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今义:高山湖泊名)
安(古义:怎么例句:安知鱼之乐。
今义:安全)
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例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今义:孩子,儿子)
4)文言句式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
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3、疏通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参考译文:
1)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3).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4、分析文章结构
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第一层:描述鲲鹏形象。
第二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第三层: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四、再读文章品味细节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有写鸟了?
明确:鸟是由鱼变化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又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庄通过子丰富的想象,开阔的意境,借用“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意思是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五、品味语言
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明确: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六、拓展延伸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
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入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七、课堂小结
文中,作者极尽想象,描写了一个体积庞大、气势惊人的大鹏鸟。
当鹏鸟振翅而飞,由北向南壮游南海时,其气势极大:“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然而,虽然大鹏神奇不凡,也依然要凭借“海运”所带来的大风才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
它正如当时处于乱世的庄子,想要施展抱负却受到外力束缚,不得自由。
八、课后作业
1. 搜集有关庄子的小故事
2.课下自由阅读《庄子》
板书设计
鲲鹏外形——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
鹏鸟南飞——“万物皆有所待”
鹏徙南海——水击三千、扶摇九万
《北冥有鱼》教学反思
《北冥有鱼》是庄子的一篇散文,学生初次诵读国学对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很难理解。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首先,我认真抓好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学习,让学生课前认真查阅字典预习生词、难词、弄懂其音和意。
查阅资料了解庄子及其
哲学思想,把握庄子作品特点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学生小组学习集中解决文章生僻字以及自己不能确定的词词义、试读课文;然后,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课文意思的理解。
在课文释义的解释中,充分利用工具书,对学生不明白的内容教师实时进行指导。
在课堂讲解时明显感觉到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前自主学习,提前扫除了很多障碍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了。
学生的思维紧跟着老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氛围好。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课堂讲解--合作探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
通过教学任务设置和引导,让学生在自主预习和课堂听讲时目标明确。
由于文言文理解较难,所以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读、集体诵读等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体会文章大意,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思想和意境,掌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合作探究是对学生是否理解文章和学生自我阅读综合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三个任务的设置,学生们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并且深入分析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及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也存在几个问题:1、问题在设置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层次导致学生反应不够活跃。
2、教学目标要明确给学生要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加强训练,让学生更好适应这种新式教学模式,更好地掌握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力从而更好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