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相干合成研究现状3
- 格式:doc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8
相干公司全固体绿激光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相干公司全固体绿激光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1引言全固体激光器具有节能,小型,寿命长等优点,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相干公司现已研制出多种二极管(LD)泵浦的全固体绿激光器.在激光器市场中,美国相干公司是世界上生产激光器的顶级生产商.该公司根据固体激光器的市场需求,从水冷式离子激光器发展到钛宝石激光器,丰富了产品种类,得到了市场的积极支持.本文对相干公司飞速发展的全固体绿激光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综述.2采用最先进的制造技术美国相干公司之所以能在全固体激光器市场中立足,这主要得益于其产品性能,可靠性以及批量生产的能力.相干公司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制作全固体激光器,其激光头是完全封闭的,并采用了世界首创的图1全固体激光器的制作现场卜:●王玉英半模拟机器人制造专利技术(PermalignTM)(图1),将经过严格筛选的光学元件直接焊于衬底,杜绝了漏气现象,成功地制成无调整机构的理想固体激光器.其独创的生产技术使其制造产品的误差达到最小极限且可批量生产并使系统内元件互换时的停机时间变得最短.3微型绿激光器Compass315M系列(功率:20~150mW)产品是在采用银盐,感光树脂的平板上直接产生图形.该产品可与气冷式Ar激光器相媲美,是一种具有激光头部尺寸d~(1OOmmx40mmx32.5mm),节能,寿命长,功率高(>100mW),轻便,可装于运行部位,且可迅速调换等特点的小型绿激光器.另外,相干公司为了满足用户低价位的需求,还生产了低功率(1O~75mW),低价位的Compass215M 系列产品,现已应用于生物,各种无损检测,光盘,掩模扫描和喇曼光谱等领域.目前,该公司已向市场供应10000余台商品.相干公司现已瞄准市场需求,面向广大用户,正在积极开发价位更低的商品.4高功率全固体绿激光器V erdi系列全固体绿激光器(功率2~18W)是水冷式激光器的替代产品,最高功率为18W,居同行业之首,在激光泵浦,全息术,微细加工,激光热处理和半导体无损检测等应用中占据绝对优势.图1V erdi谐振腔设计该系列产品采用环型谐振腔,实现了行业领先的性能(如图1所示).因该激光器采用光纤将LD光传输至谐振腔,因而能将激光头部的热量控制在最小极限.传输的LD光激励Nd'YVO晶体,在设置于振荡输出功率1064nm的环形谐振腔中产生二次谐波振荡(SUG).在这种无振荡模式竞争的情况下,产生的绿光噪声极低(0.03%rms).激光头采用了该公司的专利制造技术,使长期运转不需维修成为可能.更短波段(极紫外)振荡的AzureTM(波长:单频266nm,功率:200mW)和可调波长钛宝石激光器ChameleonTM (波长:705~980nm,功率:>1.5w)用V erdi作泵浦源, 实现了高可靠性和完全无干扰工作,因而受到了用户的青睐.5全固体蓝激光器SapphireTM用晶体作激光工作物质的全固体激光器对振荡波长有严格的限制.相干公司在大量用于生物行业…L,…■r…ll…{激光输出0SHG晶体输出反射镜七——————谐振器图2钛宝石谐振器的结构的全固体激光振荡的Ar激光器(波长为488nm)上采用了光泵浦半导体激光技术.光泵浦半导体激光器被称为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CSEL),具有不同于一般电驱动半导体激光器的特点,它是用光(光子)来激励激光振荡.用相干公司在芬兰工厂制造的InGaAs基量子阱半导体芯片作激励工作物质,利用高功率,长寿命InGaAsP基半导体激光器(波长约为800nm)进行纵向面发射(图2所示).这种谐振器的结构与面发射激光器的区别在于配置了输出反射镜,因此成功实现了空间模式优异的理想光束.将LD泵浦的激光全部照射到该半导体芯片上,使其产生纵向激励.半导体芯片通过振荡材料的组合,设计并选择所希望的基波. 另外,在谐振器中配置的SHG晶体与双折射滤光片的组合实现了单频蓝激光振荡.相干公司自2001年5月开始生产这种产品以来,已完成3000余台的供货任务.2004年10月,相干公司扩大了该产品的种类,生产出了488nm型和460nm型低功率激光器.输出功率分别为1O~30mW和10mW;高功率激光器有488nm型,输出功率为100~200mW.目前该公司正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争取将所有气冷式Ar激光器发展成为全固体激光器.6激光二极管模块CUBETM在生物装置市场,已出现一种将荧光染料和多波长激光器组装在生物装置上的趋势.固体激光器对振荡波长有限制,而近年来,GaN基紫色和紫外激光二极管所彰显的高功率,寿命长的优点倍受用户青睐. 相干公司将开发上述产品所积累的技术用在生产激光二极管模块上,对模块采取静电放电措施,达到了高稳定性和寿命长的目的.在2005年1月召开的PhotonicsWest2005会议上相干公司公布了激光二极管模块新产品CUBE系列,该激光器的激光头(尺寸100mmx40mmx40mm)内置有控制部分使其达到了小型化.本产品根据CDRH标准,采取了第4级静电放电(ESD)措施,并在激光头部连接USB光缆, Oct.2005■:在GUI画面上显示并控制手提电脑的接通与断开, 输出的设定,状态的确认,工作时间等.而且作为标准装置安装了专用光缆,用户可进行远程控制.波长种类有375nm,405nm,440nm,635nm,785nm,可根据用途选择圆形和椭圆形(1×3)的振荡模式.图3给出了8mW50mW16mW25mW40mW图3CUBE的振荡波长和输出功率璺卜圆形振荡模式的波长和功率.振荡性能包括:采用光回路的输出功率稳定;可实现150MHz的高速功率的调制(保证上升/下降时间小于2ns)功能,因而不用准备外调制器,就能获得脉冲振荡,这有利于构建系统时降低成本.7其他全固体激光器除生产上述连续振荡激光器外,相干公司还生产脉冲振荡激光器,如作为激光直接扫描装置用内置可饱和布喇格反射器的高功率连续锁模振荡紫外激光器(PaladinT~355,振荡波长355nm,最大功率8W);大量用于平板显示器和硬盘加工的小型全固体脉冲激光器(V ectorTM1064,最大功率3W,波长为1064nm; V ector532最大功率1W,波长为532nm);在高速精密微细加工中受到关注的Q开关型紫外,极紫外激光器(A VIAn355,输出功率为10W,波长为355nm;A VIA266输出,功率为3W,波长为266nm)以及在激光退火和金属高速加工中受到关注的高功率脉冲绿激光器(Evolution输出功率为90W,波长为527nm) 等.8结束语相干公司通过提高全固体激光器的功率和可靠性,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气体激光器向固体激光器的方向发展.该公司利用固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努力使激光系统具有小型化和节能的优点,最终达到降低运转成本的目的.该公司以众多的品种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努力开发新产品,并以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生产体制为基础,愿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在构建新一代装置的过程中,希望在开发阶段与有关厂商加强合作,共图发展.(No.2)。
自然基金激光相干合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然基金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在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是通过将多个激光束合成一个相干的光束,实现更高的功率和更好的光束质量,从而提高激光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自然基金对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推动了该技术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材料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激光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人们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传统的激光器存在功率密度不足、光束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一些应用领域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研人员提出了激光相干合成技术,通过合成多个相干的激光束,以实现更高功率和更好的光束质量。
自然基金作为支持科技研究和发展的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激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在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方面,自然基金资助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项目,涉及激光器设计、光束合成算法、激光应用等多个领域。
这些项目在提高激光器功率密度、增强光束稳定性、拓展激光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推动了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进步。
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天文学领域,通过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可以提高激光干涉测量的精度,帮助科研人员更准确地观测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和结构,并推动天文学研究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在光谱学领域,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可以实现光源的频率精密调控,为化学组成分析、材料表征等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实验手段。
除了科学研究领域,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在医学诊断、材料加工、通信传输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诊断领域,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更快速的影像采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
在材料加工领域,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可以实现更高功率的激光切割、焊接等加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自然基金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为激光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重要的进步,拓展了激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
未来,随着科研人员对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深入探索和创新,相信这一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1.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光纤激光器的出现使得相干合成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一经提出便成为激光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但是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才刚刚起步,尚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没有很多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可以借鉴,目前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都开展了相关研究。
光纤相干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对许多中等功率的激光器施行一定的相干控制,从而得到高功率的、光束质量接近衍射极限的单模激光输出,它的核心就是要控制激光器的相位,从而使输出光场相干。
相干合成的基本条件是各阵元激光要满足相同的波长且线宽要窄,光束质量好,单模输出,相位一致,偏振方向相同等。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的主要难题是如何使各个子光纤同相位输出,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可实现同相位输出的方法和技术。
比较常用的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按其锁相方式可分为主动式锁相相干合成和被动式锁相相干合成,主动式锁相相干合成主要有自适应锁相、自参考锁相和外差锁相三种结构,被动式锁相相干合成则有外腔相干合成、基于超模耦合的干涉仪合成和倏逝波耦合等多种表现形式,图1-1给出了近十年来光纤激光相干合成主要技术方案的分类总表。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方案,并分析这些方案的优缺点及可扩展性。
1 主动式锁相相干合成主动式锁相相干合成技术是指对各合成阵元的相位进行主动控制,由于要对光纤激光器的相位进行控制,必然会在谐振腔内引入附加的光学原件,因此主动式相干合成一般采用并联主振荡放大结构(Master Oscillator Power Amplifier,MOPA),主振荡器分束后产生一路参考光和多路信号光,各路信号光路中有相位调制器,再经过功率放大器后进行相干合成。
这种MOPA结构可以适当避开光纤非线性效应以及光纤损伤等棘手问题,通过相位控制来实现功率合成,因此阵元数和功率扩展性都相对较好。
1.1外差锁相相干合成2003年,美国Northrop Grummer Space Technology(NGST)公司开发出外差法控制光纤激光相位的专利技术[1-4],并将其成功用于MOPA结构的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中。
激光相干合成效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激光合成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码印刷、图像处理、医学成像等领域。
其中,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在图像合成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因为这种技术能够在不损失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将多种激光光束合成为一束光。
然而,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相干合成效果的优化、相干合成算法的提高等等。
因此,本研究选取激光相干合成效果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在对相关文献和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研究和探索,解决目前相关问题,提高相干合成效果。
具体来讲,本研究的目标是:1、系统地调研和分析目前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探索现有的激光相干合成算法,提出新的优化方法,提高合成图像的质量;3、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究适用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和算法,并设计相关实验验证其效果和优势。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主要围绕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现有算法以及合成效果的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和分析;2、研究现有的激光相干合成算法,探索其优化方法,提高合成效果,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研究适用的激光相干合成算法,开展实验验证其优势和效果;4、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等方法进行实验,前期主要工作包括查阅与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算法的优化和实验验证。
四、预期成果与意义1、本研究将系统介绍现有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和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优化方案,提高合成效果;2、本研究将验证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激光相干合成算法的可行性和优势,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和支持;3、本研究成果将推动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支持和促进。
总之,本研究的成果对于促进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在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图像合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光纤激光相控阵的高效相干合成技术研究科技前沿
光纤激光相控阵的高效相干合成技术研究
相控阵(Phased Array)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和无线电测量
的技术。
相控阵在其应用领域中极为重要,它能够实现向多个方向同
时发送和接受信息,并且可以精确地定位目标。
但是,时间和成本的
压力也使得相控阵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随着光学设备的进步以及光纤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光纤相控
阵也被引入到领域中。
现在,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相干合成技术,这种技术基于光纤激光相控阵,能够实现更快速、更准确的定位。
在光纤激光相控阵中,激光光束通过光纤传输,然后经过一系列光路
反射和干涉,最终形成一定方向的光束。
而采用高效相干合成技术后,不同的激光光束可以通过相位控制器协同工作,达到更高质量的合成
成果。
这种技术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相控阵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传统的相
控阵技术需要调整每一个发射器的相位,如果要向多个方向发送信息,就需要调整每一个发射器的相位。
而采用高效相干合成技术后,只需
要对一个发射器进行相位调整,就能发送多个方向的信息了。
当然,光纤激光相控阵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
如光粒子的散射、光纤的损耗、光路中的光学噪声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相干合成效果。
因此,科研人员需要探究更加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光纤激光相控阵的高效相干合成技术。
总的来说,光纤激光相控阵的高效相干合成技术为相控阵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将在雷达、通信和无线电测量等领域中发挥巨大作用,并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激光产业研究报告01 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晶体材料特种光纤芯片材料……激光二极管光纤放大器光纤耦合器光纤合束器……光学器件伺服电机主控制板I/O设备数控系统……数控系统连续电源脉冲电源散热器……电学器件光学材料上游:元器件CO2激光器Y AG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中游:激光器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标激光雕刻激光钻孔激光医疗激光美容激光显示激光照明……下游:激光设备终端:应用场景汽车石油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轨道交通通信医疗机械文化创意建材五金……国内:锐科激光、创鑫激光、杰普特、华日激光国外:IPG、nlight、coherent国内:大族激光、华工科技、帝尔激光、光峰科技、镭神智能国外:德国通快代表公司国内:柏楚电子、长光华芯福晶科技、光库科技、睿芯光纤国外:II-VI、Lumentum、nufern激光产业链光纤激光器6一、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激光产业链图谱一、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激光产业市场大环境——激光产业市场规模2022年中国激光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已达2186亿元,同比增加6.4%;2023年中国激光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已达2435亿元,同比增长11%;2024年中国激光产业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至2650亿元,同比增长率8%。
174720552186243526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亿元年度2020-2024中国年激光产业市场规模一、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激光产业市场大环境——激光器产业市场规模激光器是一种能发射激光的装置器件,是激光显示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件,也是激光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
2022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达到1037亿元,同比增长16.78%。
2023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达到1210亿元,同比增长16.7%。
2024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预计将增至1455亿元,同比增长20%。
702751888103712101455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亿元年度2019-2024年激光器产业规模7518881037121014551747205521862435265043%43%47%50%5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亿元年度激光器在激光产业中的占比激光器激光产业占比从2023年开始,激光器在整个激光产业中的占比已超50%,且呈上升趋势一、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激光产业市场大环境——激光器产业图谱一、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激光产业市场大环境——激光设备产业市场规模2022年中国激光设备销售规模约为862亿元,同比增长4.99%。
激光合成制备新型材料的研究进展一、引言激光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制造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制备领域。
激光合成技术作为激光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本文对激光合成制备新型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二、激光合成制备新型材料的基本原理激光合成技术是将化学反应物在高温、高压和激光辐射下进行反应,产生新型材料。
激光辐射能够使赋予反应物高能量,从而引发反应。
由于激光能使反应物在超声速下混合,反应速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激光合成在不同的反应体系中应用广泛,如固相反应、气相反应、液相反应等。
三、激光合成制备新型材料的优势①材料形貌可控激光辐射可以被调节以控制材料的形貌和结构。
这种可控制的形貌和结构使得激光合成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如强度、硬度以及耐腐蚀能力。
②反应速度快激光合成反应在超声速下进行,反应时间极短,可以满足制备材料的要求。
这种速度可以保持精密的反应控制,从而产生更为复杂的材料。
③无需添加剂激光合成过程中无需添加剂,因此可以避免担心添加剂带来的质量损失或污染问题。
这是激光合成制备新型材料的一大优势。
④材料质量优良激光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材料质量高、杂质少,不易受到外部环境、杂质的影响。
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都具有优越的优势。
四、激光合成制备新型材料的应用领域①金属材料通过激光合成可以制备出一些新型金属材料,如高强度合金、耐磨材料等。
这些材料应用于一些特殊领域,如极端环境、高速运动的设备和现代舰船等。
②光学材料激光合成能够制备出具有巨大调制深度和较高光学成像质量的新型光学器材,如有机光电材料、偏振镜、高次谐波产生者、自聚焦介质等。
这些光学材料在光电传输和光电器件制造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③生物医学材料激光合成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的制备中,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金属玻璃化钙磷生物陶瓷。
此外,用激光合成制备的生物医学材料还广泛应用于骨科、口腔科、美容等领域。
五、发展方向激光合成在制备新型材料方面具备极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双光束光纤激光器相干合成仿真及实验研究李发丹;郭会娜;孙建国;张兵;冯光【摘要】为了研究光纤激光器相干合成,采用光纤激光的相干合成数学模型仿真了双光束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的方法,模拟仿真了各类因素条件下高斯光束相干合成的功率分布,分析了不同参量条件下对合成效果的影响,并针对部分仿真结果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双光纤激光空间距离为0mm,光束夹角为0°,偏振方向完全一致时,则相干合成效果最好。
%In order to study the coherent combination of fiber lasers , coherent combination method of dual-beam fiber laser was simulated by mean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herent combination of fiber laser , the power distribution of the combined Gaussian beam was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coherent combination was analyzed .After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effect of coherent combination can be obtained when the space distance is 0mm, the beam angle is 0°and the po larization is identical .【期刊名称】《激光技术》【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509-514)【关键词】光纤光学;光纤激光器;相干合成;模拟仿真;实验【作者】李发丹;郭会娜;孙建国;张兵;冯光【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郑州450047;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郑州450047;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郑州450047;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郑州450047;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郑州45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48.1引言光纤激光器作为最先进的激光器早已出现,但是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一直到以双包层光纤为基础的包层抽运技术[1-2]出现后,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才真正意义上从低功率发展到高功率输出,单根连续光纤激光器输出已经超过千瓦[3],甚至IPG公司已经研发出了商业上万瓦的光纤激光器。
激光熔覆制备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激光熔覆制备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在背景介绍着重介绍了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研究意义则强调了该技术在提高材料性能和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在详细介绍了激光熔覆制备复合材料的原理、工艺流程、应用领域、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结论部分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优化工艺参数和拓展应用领域,并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回顾。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激光熔覆制备复合材料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关键词】激光熔覆制备、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工艺流程、应用领域、优势、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回顾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经过一定的加工方法结合而成的新型材料。
激光熔覆制备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制备技术,通过激光束对材料表面直接进行熔覆,实现基体材料与添加材料之间的良好结合。
激光熔覆制备复合材料具有高效、高精度、低变形等优点,逐渐成为复合材料制备的重要途径。
复合材料是当前工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工程、电子设备等领域,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激光熔覆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精细的组织结构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激光熔覆制备复合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可以将不同种类、形状和性质的材料进行复合,从而实现材料的性能优化和功能多样化。
这种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导热性等性能,满足不同工程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研究激光熔覆制备复合材料的意义在于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促进工业生产制造的进步。
通过深入研究激光熔覆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可以不断拓展材料制备的可能性,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功能,为各行业提供更优质的材料解决方案。
光纤激光相控阵的高效相干合成技术研究光纤激光相控阵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光通信技术,通过利用光纤激光器和光电子器件来生成和控制相位并在空间上合成光束,实现高速和高带宽的数据传输。
光纤激光相控阵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的相干合成,以提高通信系统的信号质量和传输效率。
在光纤激光相控阵中,光纤激光器是最核心的组件之一、光纤激光器通过激光器驱动电路控制激光的幅度和相位,实现光束的合成。
为了实现高效的相干合成,需要对光纤激光器的输出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控制。
通过采用光学反馈控制技术,可以关键性地提高光纤激光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干合成技术在光纤激光相控阵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相干合成技术可以实现多发射器之间的相位同步。
通常情况下,激光器之间的相位差异会导致光束之间的干涉和失真。
通过采用相干合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激光器的相位,从而保持光束的相位同步。
其次,相干合成技术可以实现多光束之间的干涉和合成。
通过精确控制激光器的相位差异和光源的幅度分布,可以实现多光束的相位叠加和干涉,从而合成出目标光束。
在光纤激光相控阵的研究中,高效的相干合成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为了实现高效的相干合成,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需要设计和优化光纤激光器的结构和控制电路,以实现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相位调节。
其次,需要开发高精度的光学监测和反馈控制技术,以实现对光纤激光器的实时监测和调节。
最后,需要进行系统级的设计和优化,以实现多光束之间的相位同步和干涉合成。
目前,光纤激光相控阵的高效相干合成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提高相位调节的精度和稳定性、优化光学监测和反馈控制技术、探索新的相干合成方法和算法等。
这些研究将为光纤激光相控阵的应用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推动。
激光合成新型材料的研究及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激光合成新型材料正逐渐成为热门研究方向。
激光在材料加工和合成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切割和打孔,还可以在离子、分子和原子级别上进行精细加工。
激光合成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开发出新的材料,还可以在材料加工、生物医学、能源环保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一、激光合成新型材料的基本原理激光合成新型材料基于激光加工和激光熔化技术,其原理即通过光子激发和热力学效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材料加热融化,之后快速冷却形成新的材料。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新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形态,从而得到优异的性能。
二、激光合成新型材料的研究进展激光合成新型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结构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
目前,纳米颗粒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激光合成技术可以得到具有精细结构和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
例如,通过激光辐射技术可以制备出金、银、铜等金属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可用于光电子器件、纳米电子器件等。
在生物医学领域,激光合成新型材料也被广泛用于人工骨骼、人造血管等医用材料的制备,其制备的人工骨骼和人造血管可以与人体组织相兼容,不会引起排异反应,从而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三、激光合成新型材料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研究的深入发展,激光合成新型材料将在未来的能源环保、光电子器件、医学生物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能源环保方面,激光合成新型材料可以用于开发新型催化剂,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光电子器件方面,激光合成新型材料可以用于制备新型的光电子器件,例如太阳能电池、LED等,具有优异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医学生物方面,激光合成新型材料可以用于制备人工骨骼、人造血管等医用材料,进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风险。
总之,激光合成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激光合成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激光合成技术是一种通过高功率激光束将金属粉末快速熔化、融合成立体金属零件的加工方法。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激光合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材料的制备、表面修饰和原生材料改性等方面,尤其受到了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关注和重视。
一、激光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激光合成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加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束将金属粉末快速熔化、液化和凝固,形成连续性的金属结构。
具体来说,这个过程涉及到两个重要参数: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
随着激光功率的不断提高,金属粉末在扫描过程中会被快速的熔化和冷却,形成具有高密度、高强度和优良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结构。
在激光合成技术中,激光束穿过镜头和透镜组,被聚焦为一束高功率的点,照射在金属粉末表面。
激光束的高功率能量使得金属粉末瞬间熔化和融合,形成一个点线之间相互连通的金属结构。
而在扫描过程中,激光束的高频率、高速率扫描可以精确控制金属结构的形成。
因此,激光合成技术在材料科学中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度、高质量的材料加工和制备方面。
二、激光合成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激光合成技术的优点在于其能够直接制备具有高成品率、高复杂度、高硬度、高强度等性能的金属零部件和复合材料。
这些的材料结构可以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医疗等领域。
以下是激光合成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主要应用:1. 材料表面修饰激光合成技术可通过压实的金属粉末将材料表面修饰,增强其耐磨、耐腐蚀、耐高温和耐热性能等。
2. 新材料制备激光合成技术在新材料制备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例如制造金属复合材料、陶瓷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
3. 金属零部件制造激光合成技术可制造出密度均匀、精细、具有高强度、高粘合和高热导率的金属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4. 材料改性和加工激光合成技术可通过控制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来实现材料的表面改性和加工。
例如,加工表面纳米粒子、实现柔性电子器件、制造防伪材料等。
1.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光纤激光器的出现使得相干合成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一经提出便成为激光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但是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才刚刚起步,尚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没有很多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可以借鉴,目前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都开展了相关研究。
光纤相干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对许多中等功率的激光器施行一定的相干控制,从而得到高功率的、光束质量接近衍射极限的单模激光输出,它的核心就是要控制激光器的相位,从而使输出光场相干。
相干合成的基本条件是各阵元激光要满足相同的波长且线宽要窄,光束质量好,单模输出,相位一致,偏振方向相同等。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的主要难题是如何使各个子光纤同相位输出,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可实现同相位输出的方法和技术。
比较常用的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按其锁相方式可分为主动式锁相相干合成和被动式锁相相干合成,主动式锁相相干合成主要有自适应锁相、自参考锁相和外差锁相三种结构,被动式锁相相干合成则有外腔相干合成、基于超模耦合的干涉仪合成和倏逝波耦合等多种表现形式,图1-1给出了近十年来光纤激光相干合成主要技术方案的分类总表。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方案,并分析这些方案的优缺点及可扩展性。
1 主动式锁相相干合成主动式锁相相干合成技术是指对各合成阵元的相位进行主动控制,由于要对光纤激光器的相位进行控制,必然会在谐振腔内引入附加的光学原件,因此主动式相干合成一般采用并联主振荡放大结构(Master Oscillator Power Amplifier,MOPA),主振荡器分束后产生一路参考光和多路信号光,各路信号光路中有相位调制器,再经过功率放大器后进行相干合成。
这种MOPA结构可以适当避开光纤非线性效应以及光纤损伤等棘手问题,通过相位控制来实现功率合成,因此阵元数和功率扩展性都相对较好。
1.1外差锁相相干合成2003年,美国Northrop Grummer Space Technology(NGST)公司开发出外差法控制光纤激光相位的专利技术[1-4],并将其成功用于MOPA结构的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中。
2003年,利用4个2W的1080nm光纤放大器列阵获得了同相、线偏振的8W连续激光功率[5]。
2004年,使用相位相干和波分复用的方法,对一个锁模主振荡器经过4个光纤放大器进行放大后,再由衍射光栅成功实现锁模脉冲链的相干合成[6]。
2006年,获得了470W的相位相干、线偏振的四单元光纤列阵[7]。
另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T.Y.Fan等人也研究了MOPA结构的外差锁相相干合成,2003年,由30%的填充因子得到了50%的主瓣能量[8]。
2004年,测得10W 光纤放大器的相位噪声在0到几kHz之间,故要求伺服系统的带宽最低要在kHz以上[9]。
国内国防科技大学于2006年使用外差锁相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三路1W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并获得了0.7的远场条纹对比度[10]。
图1-2为NGST公司设计的MOPA结构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结构原理图。
主振荡源分束成一路参考光和四路信号光,信号光路中均有铌酸锂相位调制器(PM)和光纤放大器(AMP)进行功率放大,放大器前端接隔离器(ISO)以保护前级;参考光经过声光移频器(FS)后被频移。
四路信号光准直输出,阵列光束经过分光镜后,一部分与参考光干涉,通过外差法探测干涉信号,可以实时检测到多路光纤放大器的相位变化情况,再实时反馈给信号光路中的铌酸锂相位调制器,实现对光纤放大器相位变化的实时补偿,确保输出的光束相位一致。
主动锁相光纤激光器阵列实验原理图MOPA结构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的外差锁相技术,从原理上来说,由于每路信号光电相位探测电路之间是并行处理的,因此可实现阵元数无限制扩展的多阵元光纤激光相干合成。
而利用现有光纤通信中的相位调制器列阵,以及NGST成熟的外差探测专利技术,可实现相位调制器和相位控制电路的列阵集成化,使结构更简洁。
但是由于需要对每路信号光与参考光的干涉信号进行单独采样,每路信号光需单独对应一个独立的光电探测器,故对阵元之间的平行度要求很高,以避免各个探测器接收到相邻信号光路的信号。
此外,阵元之间的平行度会严重影响远场合成条纹分布及主瓣功率,该结构对光路调节和相位控制电路的精度要求都非常高。
随着合成阵元数目的增加和阵元功率的提高,相位控制和光路的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1.2 自适应锁相相干合成美国加州HRL实验室也一直致力于光纤激光器的相干合成技术研究,他们采用自适应相位控制技术于2000年首次实现了五路光纤放大器的相干合成[11],2004年,实现了七路1W 光纤放大器的相干合成[12],图1-8为实验原理图。
其中,七阵元光纤放大器列阵呈六角形排列,自适应相位控制系统的控制带宽为10kHz,由25%的占空比获得了25%的主瓣功率。
HRL将这种近衍射极限、稳定、远场高亮度的光束用于自由空间激光通讯的发射系统[13],以增加到达接收系统上的信号功率和亮度。
自适应锁相光纤放大器的相干合成实验装置图1.3 自同步和自参考锁相相干合成美国空军实验室(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AFRL)的T.M.Shay等人[44-46]在2004年报道了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的自参考锁相技术,称为单探测器电频标记的光相干锁相(Locking of Optical Coherence by Single-detector Electronic-frequency Tagging,LOCSET),有自同步LOCSET和自参考LOCSET两种方法。
2007年,AFRL使用自同步LOCSET锁相技术,由9个12W光纤放大器获得了100W 总功率[14],相位控制电路的均方根相位误差为λ/20。
2009年又实现了5路大功率光纤放大器锁相输出,总功率达到过725W[215]。
需要指出的是,自同步和自参考LOCSET结构是从电路上将各个阵元隔离开来的,而不是从空间上,因此可获得较高的填充因子,从而将功率更多的集中在主瓣上。
外差探测MOPA结构中,只采用一个射频信号对所有列阵元的信号光进行调制,由于所有光路都需与参考光进行干涉采样探测,因此每路信号光都需要单独的探测器,同时要保证每个探测器不能接收到相邻阵元的光信号,因此对光路调节要求极高。
当光纤之间距离在3mm时,要保证相邻阵元之间不发生干涉,对光路的调节精度就非常苛刻了。
如果参考光路对准稍有偏差,则整个相位控制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在LOCSET结构中,一个探测器就可实现所有信号光的干涉采样,不需要单独的探测器,各个阵元在近场可以完全重叠,故可以提高填充因子。
这也是MOPA式结构主动锁相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系统中,自参考锁相区别于外差锁相最突出的优点。
自参考锁相相干合成2 被动式锁相相干合成被动式锁相相干合成利用谐振腔的非线性特性以及列阵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同相超模,从而获得自组织的稳定同相相干输出。
按照不同的选模原理,主要有外腔相干合成、干涉仪合成以及倏逝波耦合合成等几种表现形式。
外腔相干合成通过一个复合腔实现各阵元之间的相互注入,获得锁相输出,主要有自成像共振腔、自傅立叶共振腔和光栅外腔三种结构。
干涉仪合成技术使用干涉谐振腔结构,引入选模机理,并将它推广到大于2个阵元的列阵,利用不同光程激光器的自组织特性来保证最低损耗的模式振荡输出,也称为超模耦合。
干涉仪相干合成主要有迈克尔逊型干涉仪、马赫—泽德型干涉仪两种结构。
倏逝波耦合合成是利用熔融光纤耦合器和多芯光纤之间的倏逝波耦合来实现锁相输出。
2.1自成像共振腔自成像共振腔是一种基于远场夫朗和费衍射的耦合谐振腔。
将各阵元激光器耦合进一个共用的自成像共振腔,再经过空间滤波器进行选模和被动锁相,以实现激光的相干合成输出。
在固体激光器已经实现了二维阵列的相位锁定[19]。
利用具有长增益介质、宽增益带宽以及低Q 值谐振腔的光纤激光器系统,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Liping Liu等于2004年将这种自成像共振腔用于光纤激光器的相干合成中[20],实验结构如图1-16所示,谐振腔由S1平面的全反镜M1和S3面的输出镜M2构成,焦距为f的透镜的作用是使S2面和S3面的光束互为傅立叶变换,这样,光纤输出光束经过谐振腔一次往返后正好产生自己的像。
由该实验装置,3/11的占空比获得了160mW的激光功率,合成效率为92%。
据2007年最新报道,他们已经将这种自成像共振腔用于脉冲调Q掺镱光纤激光器的相干合成,获得了6.67kW的脉冲功率输出[21]。
2005年中科院物理所彭钦军等人采用自成像共振腔对两个掺镱光纤激光器进行了相干合成,获得了2.3W连续激光输出[22]。
上海光机所的楼棋洪等人也开展了自成像共振腔相干合成研究,已经获得了60W掺镱光纤激光相干合成输出[23-25]。
自成像共振腔的相干合成装置图2.2 自傅里叶共振腔基于4F外腔结构[26],Corcoran提出了自傅里叶变换(Self Fourier,SF)腔[27-29],它是一种基于远场夫朗和费衍射的耦合反馈腔,如图1-17所示。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设计光纤激光器的束宽、中心间隔以及输出光束的包络宽度,构造一个强度分布满足自傅里叶函数的光纤激光器列阵。
腔长F/2满足自再现条件b2 =Fλ,透镜对激光束进行空间傅里叶变换后,输出镜将其反射回腔的输入端面,如图1-17所示。
SF腔的输入端面具有选模作用,只对相干光束形成反馈,非相干光损耗很大,因而有很高的模式鉴别能力。
但需要合理选择阵元数,数目太大会降低填充因子,数目减少会带来腔损耗。
Corcoran等人于2005年对七个线偏振的掺镱光纤激光器线阵在SF腔中获得了条纹对比度为0.87、相干度为0.73的远场干涉条纹[30]。
最近,他们已经开始研究大模场光纤[31]以及多芯光纤[32]的SF腔相干合成,都获得了同相基模输出。
自傅里叶共振腔相比于Talbot腔,SF腔最大的特点就是降低了边缘损耗,引入傅里叶透镜后,将每个阵元的反馈都集中在列阵中心处,使输出光束的包络宽度变窄,也极大的降低了列阵边缘的反馈。
这源于两种腔不同的反馈原理,Talbot腔是对其自成像空间分布进行反馈,而SF腔是对出射条纹的远场分布进行反馈。
因此,SF腔具有反馈效率高,腔长短,模式鉴别力高等优点。
2.3光栅外腔合成1993年,Morel等人[33]提出了用相位光栅实现单模光纤激光器的相干合成,实验装置如图1-18所示。
将光栅置于复合腔内,各个阵元激光束以不同角度入射到体光栅后,在一个方向相干输出,输出镜提供反馈,各阵元相互作用实现锁相输出。
他们对三个掺钕光纤激光器获得了70%的耦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