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市场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31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McConnell & Brue)是一本深入浅出的
经济学教材,被认为是最佳的经济学教材。
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
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
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概述了
各个经济学领域的核心知识,包括国民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国际经
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国民经济分析”、“行为经济分析”、“国际经济分析”和“发展经济学”。
“国民经济分析”部分,讨论了全球经济的运作,以及政府干预的影响,其中包括货币经济、
利率政策、财政政策、统计预测和国际经济研究。
“行为经济分析”
部分论述了契约理论、实验经济学、行为道德和行为动机对决策影响
的重要性,以及对政府政策框架的影响。
“国际经济分析”部分,详
细介绍了世界经济体系,以及政府干预和外部环境如何影响国家和企
业决策。
最后,“发展经济学”部分,着眼于欠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探讨了发展基础、政策协调与改善的可行对策。
总之,《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是一本全面可信的经济学教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在全球经
济中政府和企业的决策。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30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练习题1、任何一个所得税表都体现了两种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题中的表见课本12章)a、平均税率定义为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收入。
对表12—7中的比例税制来说,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分别是多少?在累退税制和累进税制中相对应的平均税率是多少?答:从表12—7中很容易看出,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都是25%。
在累退税制中,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分别是30%,25%,20%。
在累进税制中,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分别是20%,25%,30%。
b、边际税率定义为额外收入支付的税收除以增加的额外收入。
计算比例税制下,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的边际税率。
计算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的边际税率。
计算累退税制和累进税制下相对应的边际税率答:(1)比例税制。
当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2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25/5=0.25,即25%。
当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2.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2.5/10=0.25,即25%。
(2)累退税制。
当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5=0.2,即20%。
当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5/10=0.15,即15%。
(3)累进税制。
当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5/5=0.3,即30%。
当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3.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3.5/10=0.35,即35%。
c、描述这三种税制中每一种的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某人在决定是否接受工资比目前工作略高一点的工作时,哪一种税率更适用?在判断税制的纵向平等时,哪一种税率更适用?答:在比例税制下,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相等,且都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
微观经济学原理曼昆名词解释1.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2.蛛网模型():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供给的时滞性,需求的不是动态模型分类,画图3.边际效用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基数效用论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
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
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的鞋子。
对于四轮车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
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
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4.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2)特征:凸向原点越远越大不相交5.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序数效用论6.预算线(Budget line/ budget constraint)7.吉芬物品(Giffen good):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8.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稀缺性(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efficiency):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equality):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incentive):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兼教育家罗伯特·曼昆
撰写的一本经典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从事经济教学工作的研究人
员开始使用它。
这本书的思想在于:一切行为都是由有限的资源和要
求决定的;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可以提高最终结果;政
府有义务提高社会总体福利,而不是仅促进某一部分人的福利;和个
体的行为可以产生惊人的大规模结果。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以混合方式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传统的经
济学知识相结合,以经济学家的视角看待当今全球经济,并以可操作
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采用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方
式来理解数据,技术和实际问题。
它分成14章,其中,第一章介绍经
济学的历史和定义,以及一般原则,如如何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第二章描述消费者偏好;第三章介绍了产品供给;第四章涵盖了国家
的财政政策;第五章和第六章探讨了市场的行为和定价;第七章讨论
了国民收入;第八章分析了货币;第九章介绍了国际贸易;第十章研
究了经济增长;第十一章涵盖了就业和失业;第十二章分析了通货膨胀;第十三章介绍了房地产市场;最后,第十四章讨论了经济政策。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入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七版是一本经济学入门教材,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本文将围绕此书展开,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一章:经济学原理与经济学思维本章介绍了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强调了经济学思维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学科,经济学原理则是指导经济决策和行为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本章介绍了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第三章:市场机制本章介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运行方式。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供求关系来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一种自由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章:弹性与供求本章介绍了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是指商品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分析有助于了解市场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
第五章:消费者、生产者和效率本章介绍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以及市场效率的概念和评价方法。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决定了市场供求关系,市场效率则是指在给定资源条件下实现最大福利的能力。
第六章: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本章介绍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政策工具。
政府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实现经济调控和公共利益。
第七章:市场结构本章介绍了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不同市场结构对供给、需求和价格形成有不同的影响。
第八章:劳动市场本章介绍了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劳动力的价格和就业情况。
第九章:资本市场本章介绍了资本市场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资本市场是指资本供给和需求的市场,资本市场的运行对企业投资和融资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
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经济学原理曼昆7版
经济学原理曼昆7版是一本经济学教材,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和理论。
本书介绍了供求关系、市场机制、成本与效益分析、市场失灵等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以下是本书中一些重要的内容概述。
第一章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稀缺资源分配的科学。
第二章探讨了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机会的成本。
第三章讲解了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第四章研究了消费者行为和边际效用。
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通过边际效用来决策。
第五章介绍了生产成本和供应决策。
生产过程中的不同要素和其边际成本对供应决策产生影响。
第六章分析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问题。
市场失灵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效率低下,需要政府干预来修正。
第七章探讨了企业组织和市场结构。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表现和企业行为。
经济学原理曼昆7版通过讲解这些原理和理论,帮助读者理解经济活动和市场机制,培养经济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和第八版区别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和第八版是两个版本的经济学教材,其中有些区别。
本文将着重比较这两个版本的差异之处,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版本的特点。
1. 新的案例和材料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版相对于第七版来说,增加了更多的新案例和材料。
这些案例和材料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经济现象,从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结构和布局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版相对于第七版来说进行了重新的结构和布局。
新版本的结构更加整齐和紧凑,相关的部分和章节更加贴合,这使得阅读起来更容易理解。
3. 算法和公式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版降低了对算法和公式的使用频率。
第七版中许多章节对计算和表格的需求要高于第八版,现在更多地是依靠直观的图表、图形和实例来说明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4. 更多的视觉效果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版相对于第七版多了一些视觉效果,如插图和表格。
这些图表和表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加强视觉效果。
这样可以减少文字堆的阅读难度,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和愉快。
5. 经济变化和新兴问题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版的主要更新点是更加注重经济变化和新兴问题的讨论。
在这个版本中,增加了关于不平等、全球化、创新和科技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当今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这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待经济学。
6. 细节的变化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版中进行了许多细节上的变化。
例如,新版本在结尾处增加了疑问,以刺激读者进一步思考;另外,新版本对专业术语和简化词汇的使用更为准确和恰当,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总结: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和第八版存在一定的差异,新版本有更多的案例和材料、更加紧凑的结构布局、更少的算法和公式、视觉效果更好、注重经济变化和新兴问题的讨论。
但两个版本在许多方面都是一致的,包括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讲解和基础概念的介绍。
因此,两个版本的经济学原理都是非常优秀的教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七版第五章课后简答题总结生产成本:1、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曲线在短期与长期中如何不同?为什么会不同?答:长期来看,企业可以调整在短期中固定的生产要素;比如企业可以扩大工厂规模。
结果就是,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比起短期总成本曲线呈更加平坦的U形。
2、给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下定义并解释二者产生的原因。
答:规模经济存在时,由于工人专业化的分工,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上升而下降;规模不经济存在时,由于过大的组织内部员工的合作存在协调问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上升而上升。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竞争企业如何决定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解释原因答: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设定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
如果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来增加利润,而如果价格低于边际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减少产量来提高利润。
2、一般而言,市场供给曲线是在短期中更富有弹性,还是在长期中更富有弹性?解释原因答:市场供给曲线通常在长期中更具有弹性。
在竞争市场中,因为进入与退出发生,直到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所以供给的数量在长期的价格变动更为敏感。
3、你到镇里最好的餐馆点了一道40美元的龙虾。
吃了一半龙虾,你就感到非常饱了。
你的朋友想劝你吃完,因为你无法把它拿回家,而且“你已经为此花了钱”。
你应该怎么做?答:如果你已经点了晚餐,其成本就是沉没成本,所以这并不是一种机会成本。
所以说,晚餐的成本不应该影响你是否把它吃完的决定。
4、考虑一个竞争市场上的某个企业。
如果它的产量翻了一番,总收益会发生什么变动?答:总收益翻一番。
这是因为,在竞争市场上,价格并不受任何一个个别企业销售量影响。
5、你去你们的校园书店,并看到印有你们大学校徽的咖啡杯。
它值5美元,而你的评价是8美元,因此你买了它。
在你走回汽车的路上,你把这个杯子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
你应该再买一个呢,还是回家呢?为什么?答:你应该购买另一个咖啡杯,因为边际收益将大于边际成本。
打碎的杯子是沉没成本,而且无法弥补。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一、经济学十大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科。
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规范描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三、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绝对优势: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进口: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是一本经济学教材,由尼高拉斯·格里高利·曼昆(Nicholas Gregory Mankiw)编写。
本书主要包含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部分内容,总共分为18章,以及一个附录。
作者在书中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第一章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经济学家所研究的核心问题。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以及面对稀缺资源时如何分配这些资源来解决经济问题。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供求模型。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原理,它决定了商品价格以及商品的数量。
作者通过对供求曲线的分析,解释了价格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这一观点。
第三章讨论了供求模型的一些扩展,如市场均衡的调整、供求曲线的移动以及价格弹性等。
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对市场需求或供应的敏感程度,对于理解市场的运作以及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介绍了消费者行为以及效用理论。
通过分析消费者的选择和预算约束条件,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在面对有限收入时会做出不同的消费选择。
第五章讨论了生产和成本的基本原理。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一个国家可以生产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组合。
成本的概念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它们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决策。
第六章介绍了市场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的企业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于企业行为和市场均衡的判断有重要影响。
第七章讨论了垄断市场和垄断定价。
垄断是指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者有严重限制卖方进入市场的情况。
垄断者通过设置价格和生产水平来追求最大利润。
第八章介绍了公司行为和市场结构的相互关系。
通过研究企业如何决定价格、生产和市场竞争等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行为。
第九章讨论了劳动市场和工资决定。
劳动力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和工资决定的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