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校训的比较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0
2019年第11期收稿日期:2019年10月12日。
1校训的内涵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曾在《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中提出:“所谓校训,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认同,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大学展示的‘文化名片’,大学绵延的‘文化基因’,是它构成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
”从以上解释中,我们得出校训的几个特点:短小精炼、言简意赅;具有规训、导向作用;集中体现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理念。
因此,校训应是具有高度凝练的词句,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和激励意义,集中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
文化精神之于大学更是意义非凡,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2中西方大学的起源和发展西方大学在诞生之初是没有校训的,直到15世纪初,牛津大学才出现了自己的校训——“上帝指引我们迈向光明(The Lord is My Light )”。
到18、19世纪,历史悠久的大学如哈佛、耶鲁等才纷纷确立了自己的校训。
我国最早的大学北洋大学(即今天的天津大学)在1914年确定的校训“实事求是”应为我国最早的大学校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学订立校训已十分普遍,直至抗战时期,我国大学校训虽具一定特色,但却大多以抗战和爱国为主题。
1952年高校大调整开始,大学多以毛泽东主席所题“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训。
二十世纪末,我国大学校训又纷纷改变,并显示了一定的高校特色,该时期意义较典型的有北京师范大学的新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3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异同3.1思想内容从校训的思想内容方面来看,无论是中国大学还是西方大学都热衷于引经据典。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述自《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出自《中庸》,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
中西方大学校训的价值取向比较作者:巴永贵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14期[摘要]校训是大学组织文化的集中体现,校训从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精神层次三个方面体现了大学组织文化。
由于中西方大学传统文化底蕴的差异,校训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校训;大学组织文化;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G40-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039-04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这样解释:“校训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共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将校训中的“训”英文“motto”,解释为:“short sentence or phrase chosen and used as a guide or rule of behaviour or as an expression of aims or ideals of a family,a institution,etc.”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校训也就是大学应当遵从的格言或者座右铭。
有人认为“校训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1]“校训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大学文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
”[2]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教授则认为:“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体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目的的高度概括。
”[3]一、大学校训的本质内涵大学校训的本质内涵应当是大学组织文化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校训反映着不同的大学组织文化,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校训是大学组织文化的集中体现大学是一种组织,是为了研究学术、造就人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社会团体。
大学是不同于政府、企业的一种组织,它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是探索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The Comparison of School Mottos: Chinese vs. ForeignThe school mottoes,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re the guiding principles that shape the minds and hearts of students. Comparing the motto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institutions reveals distinct cultural nuances and educational values.In China, mottos tend to emphasize virtues, tradition, and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Phrases like "Diligence, Honesty, and Loyalty" or "Seek Truth from Facts" not only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academic rigor but also underline the societal expectations of integrity and dedication. These mottos are deeply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contribute to society with honor and dignity.Foreign mottos, on the other hand, often highlight individuality, innov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Expressions such as "Think Big, Start Small, Move Fast" or "Learn to Learn" promote a more independent and inquisitive mindset. These mottos encourage students to pursue their passions, question authority, and contribute to the world through their unique perspectives.In conclusion, while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mottosaim to inspire students to achieve excellence, they do so through different lenses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al values. The comparison highlights the diversity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and the richness of global cultures.。
中外大学校训大全中国著名高校校训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浙江大学:求是创新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人民大学:实事求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暨南大学:忠信笃敬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四川师大:重德,博学,务实,尚美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中国农业大学:博大精深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德艺双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北京交通大学:知行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北京体育大学:爱国拼搏求实创新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原北京医科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中国民航学院:笃学精博、严谨创新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石油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实事求是朝气蓬勃华东师大: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华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东北师范大学: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云南师范大学:刚毅坚卓华中师范大学: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漳州师院校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广西师范大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河南师范大学:厚德博学、止于至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严谨博精创新奉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训:博文明理厚德济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博学、求索、笃行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国家会计学院:不作假账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上海财大:经世济国江西财经大学:信敏廉毅西安交大: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西安理工大学:祖国荣誉责任电子科技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中国科技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应该是这个)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南理工:团结献身求是创新上海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大连理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华南理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华东理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西安理工大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武汉理工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太原理工大学:求实、创新西南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强、笃实、求源、创新西北工业:公诚勇毅南京工业大学:明德厚学,沉毅笃行河南农业大学:团结勤奋严谨求实华中农业大学:团结勤俭求是奋进华南农业大学:修德博学求实创新兰州商学院: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云南大学: 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苏大: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兰州大学:勤奋求实创新安徽大学:至诚至坚,博学笃行山西大学:登崇俊良求真至善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天津大学:实事求是上海大学:自强不息,求实创新东南大学:止于至善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矿大:勤奋求实进取奉献西北大学:公诚勤朴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河南大学:明德新民,至于至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贯中西,明德尚行江苏警官学院:无私奉献黑龙江大学:参天尽物博学慎思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烟台大学:勤奋创新育德守纪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河北大学:实事求是,笃学诚行大连大学:文明自强,求是创新青岛大学: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长安大学(长大): 求实笃学务实创新江苏大学:博学、求是、明德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燕京大学: 自由、博爱、民主集美大学: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红河学院:里仁明德.燕山大学:厚德树人博学济世上海水产大学:团结敬业求实创新浙江工商大学:诚毅勤朴世界著名大学校训1.Oxford University :The lord is my illumination.牛津大学:上帝赐予我们知识。
中外大学校训的比较研究摘要: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文化传统、人才培养要求的集中体现,许多大学都注重总结提炼富有个性、具有鲜明教育理念的校训,以充分发挥校训在立校兴学方面的作用。
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外大学校训在来源与思想内容、外在表达形式等方面的异同,以求更全面地理解大学校训与大学精神。
关键词:大学校训;大学理念;大学精神Abstract: The school motto is mainly required training school running idea, culture, personnel, many university pay attention to summarize full of personality, with distinctiv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the school motto, to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motto in the role of school educ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sis so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Mottos in origin and ideological content, the external expression forms, in order to more fully understand the motto of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spirit.Key words: university school motto, university idea; university spirit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的浓缩和凝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008年第5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 o.5,2008 (总第111期)J O U R N A L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C O L L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Ser ial N o.111中西高校校训的价值取向对比研究向鹏陈凤(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抚州344000)[摘要]对搜集到的中西方各一百多则高校校训.依据用仪、徐志红提出的文化价值系统的六个方面进行整理分类.然后详细地从人生价值现、道德价值现、知识价值现、经济价值现、自然价值现五个方面对比分析校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存在的差异,并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关键词]校训I价值取向;对比[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08}05--0063--031.引盲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沉淀.是大学文化的灵魂。
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同,中西方大学校训必然会有自己的特色.中西价值取向差异的客观存在必然会在大学校训中有所体现.因此.中西大学校训为研究中西价值取向及其差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大学校训研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虽然有一些学者对该话题进行过一些探讨.如校训的起源(王彩霞。
2006),校训的功能(丁艳红等.2005I谢美航,2004).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李承先、徐辉.2005f周谷平、陶炳增.2005).但很少有人对中西方高校校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进行对比研究。
本文将对二百多则中西方大学校训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中西大学校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的异同。
2.选材及依据本研究选取中国高校校训108则.对应的高校都是国内较为知名的大学;选材过程为浏览各高校网站并逐一搜集。
选取西方高校校训102则,对应的高校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选材过程为先确定华中科技大学网站上列举的美国和英国排名前i00的大学,以及少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高校,然后在互联网上查找校训(所选高校的校训都是互联网上可以搜集到的.其它大学因为不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其校训.所以被排除在外).因此笔者认为:所选的材料能够代表中国和西方高校校训的实际情况,这些校训中反应出来的价值取向是具有代表性的。
中西方教育价值观的差异——对校训的分析与思考摘要:通过分析中西方校训,发现中西方校训,代表了中西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精神,蕴含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本文对中西方校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我国校训的制定提出了几点建议,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中西方校训;教育价值观;启示韩文祥(1963—),男,汉族,陕西省韩城人,陕西韩城西庄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成长江(1957—),男,汉族,陕西省合阳人,陕西合阳坊镇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校训是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最能反映学校特色和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标志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的差异,中西方学校的校训各有特色,而中西方教育价值的取向也体现在校训中。
因此,通过校训这一视角,研究中西方教育价值观的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学校校训的特点分析(一)“主德”、“求善”的道德性取向中国学校的许多校训中,都有一个“德”字或“品”字。
例如:中国政法大学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香港大学的“明德格物”,台湾大学的”敦品,励志,爱国,爱人”,大部分学校的校训都引经据典,可从古典文献中找到渊源。
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周易》中“乾”“坤”两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以及宇宙伦理的道德规范体系,并有一整套完备的道德教育理论。
①所以,中国文化被称为“德性文化”。
《大学》开首的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更是为许多学校普遍使用。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是以“求善”为主旨,重道轻艺,“百工”之人不能登大雅之堂,这种轻自然的学术倾向,区别于古希腊对“求真”的关注。
②(二)“重集体”、“重和谐”的整体性取向在分析所收集的101则校训中,“团结”出现了48次,是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世界各大名校校训(实用版)目录1.世界名校校训的概述2.哈佛大学的校训3.杜尔大学的校训4.夏威夷大学的校训5.牛津大学的校训6.美国天主教大学的校训7.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校训正文【世界名校校训的概述】世界各大名校都有自己的校训,这些校训不仅代表了学校的精神风貌,更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
校训通常是一些简洁而富有哲理的句子,旨在激励和引领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哈佛大学的校训】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这句话强调了真理在学术研究中的至高地位,提醒学生要不断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和创新。
【杜尔大学的校训】杜尔大学的校训是“自由地接受,自由地给予。
”("Freely have you received, freely give.")这句话体现了学校的博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要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
【夏威夷大学的校训】夏威夷大学的校训是“为寻求知识而打开你的眼睛,为服务他人而打开你的心扉。
”("Open your eyes to knowledge and your heart to service.")这句话强调了知识的追求与实践的重要性,倡导学生要将所学知识用于服务社会和他人。
【牛津大学的校训】牛津大学的校训是“上帝乃知识之神。
”("God is the God of knowledge.")这句话表达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尊崇,强调了学术研究应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目标。
【美国天主教大学的校训】美国天主教大学的校训是“上帝是我的光明。
”("God is my light.")这句话体现了信仰在学术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坚定信仰,追求智慧。
一、中西方大学价值观的比较:中国大学校训“主德”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的德性文化,孔子要求在教育思想中要改善人伦关系、完善人格修养;孟子则要求通过受教育达到“至善”的境界。
这种儒家传统思想反映在大学校训中体现为重视道德教育的“德性文化”,强调人的道德义务和人伦关系以及内心修养和精神生活的充实,使得很大一部分校训来自儒家经典著作。
如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掌篇》;东南大学的校训“止于至善”,出自《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语;武汉大学的校训“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南京大学校训中的“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子君子”。
在引用儒家经典名句中,“厚德”、“博学”等词普遍出现在大学校训中。
如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北京化工大学的校训“宏德博学、化育天工”,北京邮电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敬业、乐群”,湖南工业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华南理工大学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兰州大学的校训“博学笃行,自强为新”等等。
“厚德”语出《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基本精神,要求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容万物,使大学师生员工以德立身,通过大学以高尚的道德来传承和弘扬人类的美德。
中国大学校训中“厚德”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大学德为学首、德为校魂的价值取向。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学者专门对全国229所大学的校训用词进行了统计,发现在频率居前的10个词中,使用“博学”的占40%。
“博学”就是要求大学的师生员工博采众长,追求学识的广博和学问的渊博。
孟子认为,“博学而详说之,将反说约也”。
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的探究与思考第一篇: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的探究与思考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的探究与思考一.什么是“校训”所谓校训,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如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就是蒋介石校长制定的,有些是领袖名人的题词,如中国医科大学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毛主席题的。
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子传递下去,时间一长,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话语。
这就是校训。
校训既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校训文化是大学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校训往往体现着一所大学的教育思想核心与文化发展灵魂。
校训文化能够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也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从一个大学的校训往往可以直接看到该校的文化品位、思想灵魂和办学特色。
二.研究内容立足于中西方大学校训各自的特点,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探究校训背后折射的深层次的文化差异与教育理念的差别。
三.中外校训略览 1.中国大学校训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浙江大学:求是创新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人民大学:实事求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暨南大学:忠信笃敬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四川师大:重德,博学,务实,尚美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中国农业大学:博大精深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德艺双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北京交通大学:知行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北京体育大学:爱国拼搏求实创新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2.美国大学校训Boston College(波士顿学院):Ever to Excel 超越无止境。
第24卷第3期V o I.24N O.3湖北工业大学学报J our nal o f H ubei I Ini ver si t y of T echno l ogy2009年6月J U n.2009[文章编号]1003--468412009)03—0097-03中西大学校训之比较研究张竞碧(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摘要]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
从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比较了中两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分析巾西大学校训的不同文化蕴含,最后对国内校训的现象进行总结和思考,指出校洲应彰显个性,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大学校训;语言;文化#个性[中图分类号]H021[文献标m i ni:AC om par i s on of C hi nes e and W es t er n U ni ver si t y M ot t osZ H A N G J i n g-bi(Schoo l of F or e i gn Language s-H ub e i U ni v.of Technol ogy-W uhan430068。
C hi na)A bs t r act:School M ot t os.t he SO U l of t he s chool s。
re f l e ct t h ei r ca m pus cul tur es and educat i o n or i ent at i ons.T he paper fi rst co m p ar e dt h e l anguage f eat ur es of C hi nese and w es t er n unive r s it y m ot t os f r o m t h e f ol l ow i ng as p ect s:l exi cal-s yn t act i cal and r he tor ic al fe at ure s.I t t hen anal yzed t he dif f erent c u l tur al connotat i ons of unive r s it y m ot t os.Fi nal l y。
中外大学校训的比较研究摘要: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文化传统、人才培养要求的集中体现,许多大学都注重总结提炼富有个性、具有鲜明教育理念的校训,以充分发挥校训在立校兴学方面的作用。
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外大学校训在来源与思想内容、外在表达形式等方面的异同,以求更全面地理解大学校训与大学精神。
关键词:大学校训;大学理念;大学精神abstract: the school motto is mainly required training school running idea, culture, personnel, many university pay attention to summarize full of personality, with distinctiv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the school motto, to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motto in the role of school educ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sis so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mottos in origin and ideological content, the external expression forms, in order to more fully understand the motto of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spirit.key words: university school motto, university idea; university spirit中图分类号: 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的浓缩和凝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辞海》(中华书局,1999)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校训的研究对于揭示文化差异,阐释不同办学理念及鞭策学子努力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历史、文化、教学理念的差异,中外大学校训各具鲜明的特色。
一、中外大学校训来源之差异(一)我国大学校训的来源1.引经注典在儒家经典或其它古籍中撷取名言警句,这些语句本于中华元素,秉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尽显真知灼见。
有“修古好学,实事求是”,所以有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有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所以有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些都表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大学精神的培育,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强大生命力。
2.国家领导人、社会名流、专家题词或校长训词毛泽东先后给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题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紧张严肃,刻苦虚心”、“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后来都成为这些学校的校训。
武汉科技大学校训“厚德博学,崇实去浮”源自张之洞, 四川大学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源自林则徐写在墙上的自勉联,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源自陈嘉庚。
山西大学校训由薄一波题写,南开、浙大、北洋大学校训分别由张伯苓、竺可桢、赵天麟等校长题写。
3.全校范围征集有的学校在全校征集校训词条。
经专家学者认真评议遴选,将候选校训提供给校领导决定而成。
湖北大学的校训“日思日睿、笃志笃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训“博学诚信、求索笃行”都是这样产生的。
(二)国外大学校训的来源1.引用诗文警句如美国杜克大学的校训“追求知识,信仰宗教”取自诗人查尔斯·韦斯利创作的一首赞美诗《神圣的知识》;澳大利亚国家大学的校训“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来源于罗马著名诗人、哲学家卢克莱修的诗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训“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是其前身费城学院的教务长威廉·史密斯引自贺瑞斯的一首赞美诗中的一句话;悉尼大学校训“物换星移,心智相通”则是借用拉丁语警句。
2.名人题词有的校训是由官员题写, 如德国现代教育之父、时任教育部长的洪堡给柏林大学题的校训是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拿破仑为法国圣西尔军校题写“为了打仗而受训”。
有的校训则是大学奠基人或知名校长以师生情感亲切为基础,以光荣校史的发扬和对未来的憧憬为动力,为引领和倡导大学精神,经过艰辛的创意构思而产生。
如康奈尔大学的校训“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是当年埃兹拉·康奈尔创办该校时留下的一句名言;斯坦福大学校训“让自由之风吹拂”就是首任校长大卫·斯塔尔·约旦制订的;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校训是办学早期首任院长克莱克博士对同学们说的一句话,即“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吧!”通过比较中外大学校训来源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大学校训大多来自古典文学,引经据典。
许多来自《论语》、《易经》、《周易》、《汉书》《孟子》等。
这些校训的使用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闪耀着古典文学的光辉。
国外大学的校训多来自于《圣经》或是采用拉丁文来表达校训,多数校训被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
二、中外大学校训思想内容之差异(一)中国大学校训的思想内容中国的校训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因此,中国大学校训在思想内容上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科学精神、革新理念和仁爱思想。
1.“主德”、“求善”、“至诚”、“秉公”之道德性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主德、求善、至诚、秉公的道德性文化。
在中国,自古以来德育在各级各类书院和学校中的作用都要远远高于智育和体育。
所谓在学校追求的“学问”,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纯认识,而是如何安身立命与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信条和经世之学。
因此,很多校训的内容都是围绕主德的儒家文化来确立的,如“德”、“勤”、“诚”、“敬”、“公”、“善”、“孝”、“廉”、“毅”、“忠”、“节”、“仁”、“义”、“礼”、“智”、“信”、“朴”、“敏”等反映道德性思想的词语经常成为校训的内容。
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我国典籍《周易》;中国香港大学的校训“明德格物”出自《礼记·大学》。
2.“求真”、“主知”、“博学”、“砺行”之科学性思想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追求真理、探究知识、砥砺学行的理想之地。
如蔡元培先生于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所说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大学从其最初创办的时候开始,就被当作知识传播和科技创新的场所。
所以,大学校训必须体现“求真”、“主知”、“博学”、“砺行”的科学性思想。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教条》,其中有一条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924年11月,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给广东大学——现在中山大学的前身亲笔训词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个大字,勉励广大师生勤学好问、善思重行、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
3.“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之革新性思想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我国许多著名大学的校训都是与“新”有关的,如:武汉大学则以“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为校训;南开大学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大学校训反映了广大学子博取知识、潜心实践、涵养德性、创造新知的过程,这既是养成完满人格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富有革新求变思想的大学校训激励着广大师生崇尚实际、考问事实、探究本质、服膺真理。
4.“爱国”、“爱人”、“忧国”、“忧民”之仁爱性思想亘古至今,中国的大学一直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江苏无锡东林书院的院训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体现了为学既要埋头求知、追求真理,更要眼观天下、胸怀祖国、心系人民。
反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现象。
1917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了把“爱国、民主、科学、进步”作为北京大学的校训,其中“爱国”是放在第一位的。
(二)国外大学校训的思想内容1.“重神”、“尊主”、“敬上帝”之宗教思想国外的教育文化就其源头上而言就是宗教文化,“基督教实际上垄断了中古欧洲的精神世界”[1]。
因此基督教垄断整个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宗教色彩十分严重。
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大学,其一切活动都必须体现宗教的意志,即便是制订校训也不例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校训“the lord is my illumination”(上帝乃知识之神),出自《圣经》中的赞美诗第27篇,强调“神”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表明了学校浓厚的宗教背景和对上帝的信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校训是“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
美国的杜克大学的校训是“knowledge& religion”(追求知识,信仰宗教)。
体现了学校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愿望和较强的宗教色彩。
2.“自主”、“自治”、“独立”之自由信念大学,英文是university,该词的词根是univers,意思是普遍、无所不包。
大学总是以宽厚的气度包容不同的学派和思。
哈佛大学前校长艾略特指出:大学是学术研究的场所,应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自由探究、发现和传播真理的环境,在课堂上更应当有绝对的自由,否则就会危及知识进步。
[2]国外大学的这种“自主”、“自治”、“独立”信念也体现在校训上。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让学术自由之风劲吹),体现了斯坦福大学勇于崇尚学术自由、追求学术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
3.“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之责任意识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和造福人类的责任感,这一点也毫不例外地体现在国外大学的校训上。
如: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为“duty, honor, country”(职责、荣誉、国家),这个校训宣扬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它激励了西点毕业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各种能力去报效祖国和服务社会。
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在校长范海斯的领导下,形成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 idea),使国外大学的“服务”职能更臻于完善,使“服务”成为与“教学”和“科研”相并列的现代大学三大职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