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
- 格式:doc
- 大小:182.00 KB
- 文档页数:13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转炉炼钢是一种常用的钢铁冶炼工艺,通过高温炼炉将生铁和废钢进行冶炼,以生产高品质的钢材。
下面将详细介绍转炉炼钢的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转炉炼钢的原料主要包括生铁和废钢。
生铁是从高炉中得到的铁水,含有较高的碳含量,而废钢则是来自废旧钢材的回收利用。
在进行炼钢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类,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2. 转炉炉前准备在进行转炉炼钢之前,需要对转炉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清理转炉内部的残渣和杂质,确保转炉内部的清洁。
然后对转炉进行加热,使其达到适宜的工作温度。
同时,还需要准备氧气、燃料和炉渣等辅助材料,以保障炼钢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3. 转炉炼钢过程转炉炼钢的主要过程包括炉前处理、吹炼、脱硫、脱磷、合金加入和出钢等环节。
首先是炉前处理,将预先准备好的生铁和废钢装入转炉中。
然后启动吹炼工艺,通过吹入高压氧气和燃料,使炉内的温度迅速升高,生铁和废钢开始熔化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炉内的温度可以达到数千摄氏度,将原料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燃尽,确保钢水的纯净度。
接下来是脱硫和脱磷的过程,通过向炉内加入适量的脱硫剂和脱磷剂,将钢水中的硫和磷等有害元素去除,提高钢材的质量和纯度。
在炼钢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还可以向炉内加入一定比例的合金元素,如铬、锰、钼等,以调整钢材的化学成分和性能。
最后是出钢过程,当炼钢结束后,通过倾炉口将炼好的钢水倒入钢包中,再经过连铸、轧制等工艺,最终得到成品钢材。
4. 转炉炼钢的优点转炉炼钢相比其他炼钢工艺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利用废钢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二是生产成本较低,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钢材;三是炼钢过程中能够控制钢材的化学成分和性能,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总之,转炉炼钢是一种成熟、高效的钢铁冶炼工艺,通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能够生产出优质的钢材产品,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转炉炼钢工艺转炉炼钢工艺绪论1、转炉炼钢法的分类转炉是以铁水为主要原料的现代炼钢方法。
该种炼钢炉由圆台型炉帽、圆柱型炉身和球缺型炉底组成。
炉身设有可绕之旋转的耳轴,以满足装料和出钢、倒渣操作,故而得名。
酸性空气底吹转炉——贝塞麦炉〔英国1856年〕空气转炉{ 碱性空气底吹转炉——托马斯炉〔德国1878年〕碱性空气侧吹转炉〔中国1952年〕转炉{ 氧气顶吹转炉——LD〔奥地利1952年〕氧气转炉{ 氧气底吹转炉——OBM〔德国1967年〕顶底复吹转炉〔法国1975年〕2、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简介(1) 诞生的布景及简称现代炼钢出产首先是一个氧化精炼过程,最初的贝氏炉和托马斯炉之所以采用空气吹炼正是操纵此中的氧。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制氧机在美国问世,使操纵纯氧炼钢成为可能,但本来的底吹方式炉底及喷枪极易烧坏。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1947年在尝试室进行氧气顶吹转炉的尝试并获成功,定名为BOF。
奥地利闻之即派有关专家前往参不雅学习,回来后于1949年在2吨的转炉长进行半工业性尝试并获成功,1952年、1953年30吨氧气顶吹转炉别离在Linz和Donawitz建成投产,故常简称LD。
1967年12月德国与加拿大合作缔造了氧气底吹转炉,使用双层套管喷嘴并通以气态碳氢化合物进行冷却。
1975年法国研发了顶底复吹转炉,综合了LD和OBM的长处,77年在世界年会上颁发。
(2) 氧气顶吹转炉的特点1〕长处氧气顶吹转炉一经问世就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世界各国竟相开展,目前成为最主要的炼钢法。
其长处主要暗示在:〔1〕熔炼速度快,出产率高〔一炉钢只需20分钟〕;〔2〕热效率高,冶炼中不需外来热源,且可配用10%~30%的废钢;〔3〕钢的品种多,质量好〔上下碳钢都能炼,S、P、H、N、O及夹杂含量低〕;〔4〕便于开展综合操纵和实现出产过程计算机控制。
2〕错误谬误当然,LD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吹损较高〔10%,〕、所炼钢种仍受必然限制〔冶炼含大量难熔元素和易氧化元素的高合金钢有必然的困难〕等。
转炉炼钢的冶炼原理
转炉炼钢法:这种炼钢法使用的氧化剂是氧气。
把空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
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含1%的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200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
因此转炉炼钢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转炉炼钢是在转炉里进行。
转炉的外形就像个梨,内壁有耐火砖,炉侧有许多小孔(风口),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里吹炉内,又叫做侧吹转炉。
开始时,转炉处于水平,向内注入1300摄氏度的液态生铁,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气并转动转炉使它直立起来。
这时液态生铁表面剧烈的反应,使铁、硅、锰氧化(FeO,SiO2 , MnO,) 生成炉渣,利用熔化的钢铁和炉渣的对流作用,使反应遍及整个炉内。
几分钟后,当钢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与锰时,碳开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热)使钢液剧烈沸腾。
炉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烧而出现巨大的火焰。
最后,磷也发生氧化并进一步生成磷酸亚铁。
磷酸亚铁再跟生石灰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钙和硫化钙,一起成为炉渣。
转炉炼钢一、顶吹氧气转炉炼钢特点◆生产率高(冶炼时间在20分钟以内);◆质量好,可以生产超纯净钢;有害成份(S、P、N、H、O)<80PPm;◆冶炼成本低,耐火材料用量比平炉电炉用量低;◆原材料适应性强,高P、低P都可以;二、炼钢基本知识1、钢与生铁的区别C < 2.11%的Fe-C合金为钢;C > 1.2%的钢很少实用;钢还含Si、Mn等合金元素及杂质。
2、炼钢用原材料(1)、主要原材料铁水:占70%以上,T≥1250℃,应尽量保证成分和温度的均匀和稳定。
废钢:必须干燥、清洁、不能有水分、泥沙、油污,耐材等杂质。
不能有密闭容器、爆炸物、橡胶及有色金属。
块度不能过大,Cu≤0.3%,S、P ≤0.10%(2)、辅助原材料造渣料:石灰、白云石、镁球、萤石、调质剂等。
冷却剂:冷固球团、铁矿石、球团矿等。
铁合金:锰铁、硅铁、钒铁、硅铝钡、硅钙线等。
其它:氧气、大包覆盖剂、中包覆盖剂、增碳剂、钢水净化剂、焦碳、保护渣、耐火材料等。
3、炼钢基本原理通过氧枪向转炉炉内吹入氧气,与熔池中的碳、硅、锰、磷、硫等发生氧化反映,并放出大量热量,使熔池温度迅速升高,碳氧反应产生的CO很CO2上浮时,引起熔池的沸腾,使炉内物料产生强烈搅拌,从而使有害气体和杂质被炉渣吸附,从而得到纯净的钢水的目的。
三、炼钢的基本任务:1、脱碳;2、脱除磷、硫;3、升温;4、脱(氮、氢等)有害气体和夹杂;5、脱氧合金化;6、凝固成型。
四、转炉炼钢工艺过程1、上炉钢倒完渣后,检查是否需补炉或补出钢眼,确定是否开始为下一炉装料。
2、按要求装入铁水和废钢,摇正炉子。
下枪的同时,向炉内加入第一批渣料(石灰、白云石),约占总量的1/2~2/3,氧枪降至规定枪位高度时,吹炼正式开始。
3、当氧流与熔池液面接触时,C、Si、Mn开始氧化,称为点火。
约2min后形成初期渣。
随着温度逐渐升高,火焰亮度增加,并有小铁粒从炉口喷出,此时应降低枪位,开始加入第二批料。
转炉炼钢法一、引言转炉炼钢法是目前钢铁工业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炼钢方法。
它的优点在于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成本低廉等方面,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钢铁生产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转炉炼钢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
二、原理转炉炼钢法是一种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反应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将生铁和废钢等材料放入转炉中,并通过喷吹氧气来使其加热并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得到高质量的钢材。
具体来说,转炉内部被分为两个区域:上部为碱性区域,下部为酸性区域。
在碱性区域中,喷吹进去的氧气与铁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同时也会将一部分硅、锰等杂质氧化掉。
而在酸性区域中,则会喷吹进去适量的生铁或废钢等回收物质,以便再次进行还原反应,同时也会将一部分碳、磷等杂质氧化掉。
三、工艺流程转炉炼钢法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装料:在转炉中加入生铁和废钢等原料。
2. 预热:通过加热器将原料预先加热到适宜的温度,以便更好地进行反应。
3. 吹氧:喷吹氧气使原料快速加热并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吹氧量和时间,以确保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4. 加入合金元素:在适当的时候向转炉中加入合金元素,以调整钢材的成分和性质。
5. 出钢: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将得到高质量的钢材。
此时需要将其从转炉中取出,并通过连铸机等设备进行成形和冷却处理。
四、应用转炉炼钢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钢铁生产中的一种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1. 生产低合金结构钢、碳素结构钢等常规钢材。
2. 生产高强度、高耐磨、高韧性等特殊钢材。
3. 回收和利用废钢等回收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4. 生产不锈钢、合金钢等特殊材料。
总之,转炉炼钢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炼钢方法,它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各种不同类型的钢铁生产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转炉炼钢工作总结7篇第1篇示例:转炉炼钢工作总结转炉炼钢是钢铁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作用是通过高温高压的氧气气流使液态铁水中的杂质被氧化和剥离,从而得到高质量的钢铁产品。
在转炉炼钢的工作中,我所在的团队积极配合,认真执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本次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1. 转炉炼钢包括炉前操作、加料、转炉炼炉、出钢等多个环节,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技术,确保钢水质量和工作安全。
2. 在转炉炼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氧气流量、温度、铁水成分等参数,确保炼钢过程的顺利进行。
要及时调整操作参数,保证钢水的质量达到要求。
3. 在出钢环节,要注意避免钢水结瘤、飞溅等问题的发生,确保安全出钢。
二、团队合作1. 在本次转炉炼钢工作中,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 在工作中,大家积极主动,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工作技能。
3. 团队成员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安全生产1.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首要任务,我们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在转炉炼钢过程中始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
2. 在本次工作中,我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事故风险防范,保证生产场所的安全。
四、质量控制1. 在转炉炼钢过程中,保证钢水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达标。
2. 在出钢环节,我们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钢水出钢的质量符合要求。
五、创新意识1. 在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引入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我们注重思考和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本次转炉炼钢工作中,我们团队认真执行工作,积极配合,保证了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字数:610】。
转炉炼钢原理及工艺
转炉炼钢是通过加热合金材料,然后将其在氧气中抽出到转炉,形成一个旋转坩埚里,再使材料在转炉内不断熔化、混合、渣滓沉淀,达到钢的熔化和净化,最后冷却固化,即可获得均匀的高质量的钢的过程。
转炉炼钢的工艺路径主要包括:原料进炉、熔炼、净化、合金添加、出炉等步骤。
1、原料进炉:将碳钢和合金料装入转炉,加热至溶化温度,开始熔融。
2、熔炼:转炉内熔融的温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加料量、加料温度、炉气系统的平衡性、熔炼时间等。
3、净化:即清洁熔化渣滓,消除杂质,把金属液中的杂质置于渣滓中,让金属液纯度升高。
4、合金添加:将净化后的钢液入合金添加系统,加入合金钢料,使钢液按照要求的成分,营造钢种具有相应的技术性能。
5、出炉:金属液改变形态,冷却成指定的形状和尺寸,经过纯化后形成高质量钢。
转炉炼钢概述
转炉炼钢是钢铁冶炼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铁矿石、废钢和铁合金等原料装入转炉中,在高温条件下加热,经过氧化、还原和脱硫等化学反应,使铁矿石中的杂质和冶炼剂被除去,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钢铁产品。
转炉通常采用直立的圆柱形炉体,可分为氧气顶吹转炉和底吹转炉两种。
氧气顶吹转炉是最常见的类型,通过顶部喷吹高纯度氧气进行冶炼反应,底吹转炉则是通过炉底喷吹空气或氧气。
转炉炼钢的过程一般分为连续和间歇两种方式。
在连续转炉炼钢中,炉座会连续地装入原料,炉体中的炼钢反应也是连续进行的,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
而在间歇转炉炼钢中,每次只装入一定量的原料,经过一次炼钢反应后,需要停炉取钢,然后再重新装载原料进行下一次冶炼。
转炉炼钢具有生产规模大、生产效率高、钢种可调性强、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
它可以适应不同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钢铁生产,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汽车、船舶等领域。
然而,转炉炼钢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对原料质量要求高、操作技术要求高、环境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转炉炼钢技术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转炉炼钢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转炉炼钢英文名称:converter steelmaking定义:在转炉内主要依靠铁水的物理热以及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热加热升温,将高炉铁水通过氧化脱碳、脱气、还原去除硫等非金属夹杂物的冶炼工艺。
应用学科:材料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金属材料(二级学科);钢铁材料(三级学科);钢铁材料生产技术(四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转炉炼钢(converter steelmaking)是以铁水、废钢、铁合金为主要原料,不借助外加能源,靠铁液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液组分间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而在转炉中完成炼钢过程。
转炉按耐火材料分为酸性和碱性,按气体吹入炉内的部位有顶吹、底吹和侧吹;按气体种类为分空气转炉和氧气转炉。
碱性氧气顶吹和顶底复吹转炉由于其生产速度快、产量大,单炉产量高、成本低、投资少,为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炼钢设备。
转炉主要用于生产碳钢、合金钢及铜和镍的冶炼。
目录1.世界转炉炼钢趋势2.优化转炉炼钢工艺展开氧气顶吹转炉(图1)发展历程早在1856年德国人贝斯麦就发明了底吹酸性转炉炼钢法,这种方法是近代炼钢法的开端,它为人类生产了大量廉价钢,促进了欧洲的工业革命。
但由于此法不能去除硫和磷,因而其发展受到了限制。
1879 年出现了托马斯底吹碱性转炉炼钢法,它使用带有碱性炉衬的转炉来处理高磷生铁。
虽然转炉法可以大量生产钢,但它对生铁成分有着较严格的要求,而且一般不能多用废钢。
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废钢越来越多。
在酸性转炉炼钢法发明不到十年,法国人马丁利用蓄热原理,在1864年创立了平炉炼钢法,1888年出现了碱性平炉。
平炉炼钢法对原料的要求不那么严格,容量大,生产的品种多,所以不到20年它就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炼钢方法,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世界钢产量中,约85%是平炉炼出来的。
1952年在奥地利出现纯氧顶吹转炉,它解决了钢中氮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含量问题,使质量接近平炉钢,同时减少了随废气(当用普通空气吹炼时,空气含79 %无用的氮)损失的热量,可以吹炼温度较低的平炉生铁,因而节省了高炉的焦炭耗量,且能使用更多的废钢。
转炉炼钢工艺引言转炉炼钢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钢铁生产工艺,其原理是使用巨大的转炉进行冶炼,通过高温燃烧将生铁中的杂质熔化分离,得到高品质的钢铁产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转炉炼钢工艺的过程、设备和优势。
工艺过程转炉炼钢工艺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1.加炉:在转炉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生铁和废钢,根据不同的钢种和质量要求控制添加比例。
2.预热:通过燃料燃烧加热炉体,将炉体温度升至一定的范围,为后续冶炼做准备。
3.唤氧:将预先加入的氧气注入转炉中,氧气与炉内的碳、硫等元素发生反应,使其氧化生成气体冒出炉口。
4.碱性脱硫:在钢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含碱性物质的脱硫剂,使浸渍在钢水中的硫元素氧化为气体并脱出。
5.酸性脱磷:在钢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酸性物质的脱磷剂,使浸渍在钢水中的磷元素氧化为气体并脱出。
6.合金化:根据需要,在钢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合金元素,如铬、锰等,以调节钢的性能。
7.保温装钢:将炉中冶炼好的钢水倒入铸钢坑、铸型等装置中进行冷却和凝固。
设备转炉炼钢工艺需要使用专用的转炉设备,该设备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转炉本体:转炉本体是整个工艺最关键的部分,它承载着冶炼过程的全部任务。
转炉一般采用大型圆筒形设计,底部有一定数量的喷孔以供氧气进入。
2.转炉支承:转炉支承是将转炉本体固定在地基上的部分,以保证炉体的稳定运行。
3.强制鼓风系统:由鼓风机、风箱等组成,用于向转炉中供给氧气,促进燃烧和炉内反应的进行。
4.喷吹系统:包括氧枪、煤粉喷吹器等,用于将氧气、燃料喷入转炉中,以调节炉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
5.出渣系统:用于将炉内产生的渣料排出转炉,保持炉内清洁。
工艺优势转炉炼钢工艺相比于其他炼钢工艺具有以下优势:1.生产能力强大:转炉炼钢工艺灵活可调,产能大。
转炉设备可以进行批量生产,快速完成大批量的钢水冶炼,满足市场需求。
2.冶炼效率高:转炉炼钢工艺采用高温燃烧和强制鼓风系统,能够快速将生铁中的杂质熔化脱除,同时还可以进行合金化调节,提高钢的质量和性能。
转炉炼钢的生产流程转炉炼钢是一种重要的冶金工艺,被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
它通过加热和加氧化剂引入熔融金属中来减少金属的碳含量,从而得到高品质的钢材。
本文将介绍转炉炼钢的生产流程,包括前处理、炉区处理、后处理等环节,总共约2000字。
一、前处理1. 取样转炉炼钢首先需要取样,用于对生铁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生产人员可以得出目标钢品的成分和质量等要求,进而调整转炉冶炼过程。
2. 预热生铁虽然已经经过高温处理,但与转炉的温度相差较大,如果直接加入炉中容易导致转炉窑身破裂。
因此需要对生铁进行预热,以逐渐提高温度,减缓温度差,从而防止炉身爆裂。
3. 拉钢拉钢是指将电炉或其他熔炼炉中的钢水,利用转炉进行进一步脱碳脱硫,调整成分等处理的一种前处理技术。
在拉钢时,还会掺入一些铁合金、废钢和矿渣等材料,以改变金属的成分和质量。
二、炉区处理1. 装料装料是指将经过预处理的生铁/钢水和其他掺杂物料等投入到转炉中进行炉区处理的一种操作。
转炉一般采用叶片式料斗,使得物料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炉身中。
2. 加料加料在转炉炼钢中也是一种常规操作,用于控制钢水的碳含量和改变金属的成分。
一般的加料包括生铁、废钢、蒸馏铁等,它们都会影响炉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的物理性能。
3. 加热加热是指将转炉炉内的物料进行预热和加热,以达到合适的操作温度。
炉胆内的加热方式主要有三种:氧燃烧加热、燃气加热和电炉加热。
氧燃烧加热的方式最为常见,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炉内的温度。
4. 氧吹氧吹是指向转炉炉内喷氧并形成氧气流,以使炉内物料氧化、燃烧和熔化的过程。
氧吹的目的是通过加入氧气来移除金属中的不想要的杂质(如碳、硅、锰等)。
氧吹还可以逐渐提高炉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并促进金属内部组织的再分布。
5. 碱度/酸度控制炉区处理过程中,炉内物料的碱度或酸度也需要得到控制。
通过氧化反应,转炉炉内会产生一定量的氧化钙、氧化铁等碱性物质。
这些碱性物质需要与掺入的酸性物料(如蒸馏铁、锰矿等)进行反应,以控制炉内物料的酸碱程度。
转炉炼钢文献综述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摘要根据炼钢厂设计要求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设计阐述了230万吨合格铸坯的转炉车间的设计工艺,并且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转炉炼钢的现状和发展。
本设计主要对转炉炼钢生产的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流程、车间组成和车间布置进行设计,并对120吨转炉炉型、原料供应系统进行了详细计算。
对厂房各跨宽度,长度进行了估算。
此外,对转炉车间的一些主要的附属设备进行了选择并对其技术性能进行讲解。
随着现代炼钢技术的发展,新建转炉炼钢车间要求炼钢过程洁净、高效、负能耗、设备可靠等等。
设计中为实现上述目标,借鉴了国内外大中型转炉炼钢厂的一系列先进且成熟的技术,同时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设计的炼钢车间理论上能够生产绝大多数钢种,但是结合实际考虑经济效益,主要生产重轨钢和一部分高附加值的碳素结构钢及合金结构钢等,以满足230万吨合格铸坯全连铸炼钢厂的匹配。
关键词:转炉炼钢重轨钢冶炼文献综述1.1 引言21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根据市场预测:至2010年发达国家钢材消费年均增长量为0.7%;而发展中国家将达到3.8%;太平洋地区的增长为4.57%。
世界钢材市场消费量的缓慢增长,为钢铁工业发展,特别是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1 世纪国际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钢铁生产能力过剩,残酷的市场竞争将使一些落后的钢铁厂倒闭;(2)环境保护对钢铁工业发展产生巨大压力,一些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将被强制淘汰;(3)世界钢材价格呈下降趋势。
进入21 世纪, 面对机遇和挑战,钢铁企业必须努力发展高效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1]。
1.2 我国转炉炼钢的发展及现状1.2.1我国钢产量作为转炉炼钢主要炉料的生铁逐年增长, 为转炉炼钢钢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提供了良好而充裕的原料条件, 与世界各主要产钢国家相比, 我国铁钢比较高, 近年来我国生铁产量及铁钢比如表1.1所示。
表1.1 我国生铁产量及铁钢比年度项目2000 2001 2002 2003生铁产量/万t 13103.42 15554.25 16908 20231.19钢产量/万t 12850 15103 18225 22234铁/钢比 1.02 1.028 0.928 0.91由于我国废钢资源短缺(仅2001年进口废钢量已达978.693万t) ,电力缺乏,电价偏高, 致使电炉钢产量的增长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平炉被淘汰,生铁资源的充裕,给转炉钢产量的增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转炉钢产量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增长[2]。
1.2.2国内转炉钢厂的技术经济指标情况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和各工序能耗比2012年同期均有所下降,一些钢铁企业的部分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转炉炼钢工序基本实现负能炼钢,能耗-6.38kg/t,比2012年同期降低1.96kg/t[3]。
2013上半年国内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节能指标统计情况见表1.2。
表1.2 2013年l-6份国内重点钢铁企业节能指标统计数据指标2013年上半年与2012年同期相比综合能耗/(kg·t-1)594.29 -9.42电耗/(kwh·t-1)465.84 -1.54水耗/(m3·t-1) 3.48 -0.23烧结/(kg·t-1)49.77 -0.77球团/(kg·t-1)28.69 -0.02焦化/(kg·t-1)100.37 -5.97高炉/(kg·t-1)399.96 -2.17转炉炼钢/(kg·t-1)-6.83 -1.96电炉炼钢/(kg·t-1)63.24 -4.41轧钢/(kg·t-1)59.55 -1.451.2.3我国转炉炼钢的不足和改进思路(1)炉容偏小,截止2006 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公称容量100t 以下的转炉多达266座,占总转炉数的70.74%,而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和日本的炼钢转炉公称容量一般都大于150t,最大的为400t。
可见,我国炼钢转炉大型化还存在很大空间,必须严格执行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严把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大型转炉的比例。
(2)石灰消耗高,质量差,我国转炉生产消耗石灰40~80kg/t,波动较大,仅少数先进转炉厂达到国外同等水平,有相当数量转炉的石灰消耗都在65kg/t以上,除去工艺流程、技术装备的因素外,石灰质量差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效氧化钙和活性度低,S 和P含量高,生烧或过烧严重,不仅增加石灰消耗,而且恶化了操作,如渣量大、铁损高、化渣难、易喷溅等。
(3)铁水预处理和二次精炼比低,近年来,我国铁水预处理和二次精炼技术发展很快,许多钢厂都建设了相关设备,大部分预处理和炉外精炼设备,甚至包括RH在内的真空处理设备均可实现高度国产化。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国内钢厂的铁水预处理和炉外精炼比例较低,均约30%,仅宝钢、武钢、攀钢、鞍钢等少数企业铁水预处理比例超过80%,钢水精炼比例超过60%。
铁水“三脱”和钢水真空精炼比例更低,各厂差异较大。
而日本绝大多数钢厂采用铁水“三脱”,炉外精炼比例超过90%,2006 年真空精炼74.7%。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金属学会指出,2010 年我国铁水预处理和钢水精炼技术的发展目标之一:铁水预处理和钢水精炼比均≥60%,真空精炼比达到30%。
国内钢铁企业应重视提高预处理和二次精炼的处理能力,充分发挥已有预处理和精炼设备的潜力,这符合优化品种结构、提高钢水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要求。
(4)供氧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据有关统计,我国小转炉供氧强度平均达3.9m3/min·t,利用系数已达64.8t/t·d,大中型转炉平均供氧强度约3.36m3/min·t,利用系数约23~34t/t.d。
日本的转炉钢厂以铁水“三脱”为前提,开发高效转炉技术,转炉供氧强度提高到5m3/min·t,冶炼周期20min,其中吹氧9min,大大提高了转炉效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金属学会提出,2010 年我国转炉平均供氧强度发展目标是达到4~4.5m3/min·t,因此应尽快研发推广转炉强供氧及其相关工艺技术,提高转炉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5)需加强煤气回收,降低能耗转炉煤气是炼钢过程最重要的副产品之一,回收利用好转炉煤气对于节能减排意义重大,转炉钢厂应建设并利用好煤气净化回收装置。
据统计,2006 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转炉煤气回收量平均为56Nm3/t,远低于国际例)。
我国各企业煤气回收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波动先进水平(日本平均为110Nm3/t例在18~100Nm3/t,只有个别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武钢三炼钢250t转炉最好曾回例收煤气112.33Nm3/t。
例转炉煤气回收量受装备水平、供氧强度、操作、原料等多种因素影响。
原料条件主要指碳含量,在同等原料条件下,大转炉可能达到的煤气回收量比小转炉高。
对于既定转炉来说,高供氧强度和合理的降罩操作制度是提高煤气回收量的关键因素。
国内转炉炼钢厂应逐步实现转炉大型化,提高转炉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供氧强度,优化降罩制度以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
(6)转炉炉龄仍有提高空间2006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转炉平均炉衬寿命达6823炉,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但少数企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如莱钢、武钢、三明等,其它企业应积极学习相关经验,提高炉衬寿命,降低耐材消耗。
(7)转炉控制技术落后我国除少数企业的一些大型转炉采用动态控制外,大多数转炉的装备、控制水平还较低,很多转炉钢厂,特别是中小型转炉,因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日常生产是借助于“测温定碳”或“炉前取样快速分析”来进行人工经验判定。
国外发达国家的转炉终点控制,目前已进入全自动吹炼控制阶段,主要方法为烟气分析法、副枪法或二者相结合。
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合本厂具体情况的转炉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炼钢终点的控制精度和命中率,优化各项冶炼指标,是当前国内转炉炼钢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转炉副枪系统技术已实现国产化,国内有条件的大型转炉厂应采用副枪、动态模型控制实现自动化炼钢;对于众多的中小转炉厂,由于容积规模偏小,适宜采用价格便宜、维护成本低,不用对设备、厂房大改造的烟气分析技术[4]。
1.2.4我国转炉炼钢的未来发展(1)市场的强劲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对钢材市场的需求必将保持强劲的势头。
其理由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尽管会有调整, 但投资水平仍保持不断适量增长, 特别是一些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 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奥运工程、能源战略, 以及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都将进一步促进对钢材的大量需求;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以及人们对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等社会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
转炉炼钢处于炼铁、轧钢的中间环节, 前工序受高炉铁水供应的制约;后工序要满足轧钢对品种质量的要求。
由于我国高炉生产能力的逐年增长, 现有轧机生产能力已大于炼钢生产能力, 废钢资源的短缺, 电力的紧缺和电价的昂贵, 从而限制了电弧炉炼钢的发展。
综上所述, 今后转炉炼钢仍将呈发展态势, 其钢产量也将视市场需求与炼铁、轧钢同步适度增长。
(2)高附加值钢种大幅度增长一些高附加值钢种多为低合金高强度或微合金高强度钢种, 特别是V、Nb、Ti微合金化钢种将受到关注。
今后我国汽车、造船、集装箱、机械制造、油、气输送管线、电工等用钢仍将大幅度增长,大型转炉炼钢厂将依靠自身的装备优势(配置热连轧或宽厚板轧机), 结合日新月异的冶炼工艺技术进步, 努力增产这类高附加值钢种, 满足市场需求[2]。
1.3 转炉炼钢新技术新工艺1.3.1铁水预处理技术目前铁水预处理技术在国外属成熟技术, 已从单一脱硫发展到脱硅、同时脱磷、脱硫。
在我国一些企业炉外脱硫已成功地应用于生产,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国长期以来, 人们利用高炉和转炉对铁水进行脱硫处理, 认为冶炼过程是脱硫的主要手段,而把炉外脱硫看成是辅助手段。
我国有些企业现在仍持这种观点, 阻碍了工艺技术结构调整的进程。
由于高炉脱硫是要花费代价的(高碱度、高炉温, 故焦比高), 而转炉脱硫能力有限, 因而在现代钢铁工业中, 炉外脱硫是决定钢水最终含硫量的最经济工艺手段。
采用炉外脱硫技术:(1)铁水含硫量可以降到超低含量, 有利于转炉冶炼优质钢和合金钢, 有利于钢铁产品升级换代, 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优质钢材;(2)能保证炼钢吃精料, 降低转炉炼钢成本、提高生产率、节约能耗;(3)可解放高炉生产能力, 减轻高炉脱硫负担, 适当降低炉渣碱度、减少渣量、降低焦比, 使高炉稳产、顺行;(4)可有效地提高铁、钢、材系统的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