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王成彬
- 格式:pdf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5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可靠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责,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以实现质量管理的可量化目标。
3.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医疗质量指标、评估方法、评估周期等,以评估医疗质量的水平和改进的效果。
4.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预防等措施,减少医疗风险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5.面向患者的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等,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质量服务水平。
6.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对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持续改进方案1.建立改进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改进机制,包括持续改进的目标、持续改进的流程、持续改进的团队等,以推动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
2.制定改进计划:医疗机构应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和质量管理需求,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包括改进的目标、改进的措施和改进的时间表等。
3.实施改进措施:医疗机构应按照改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措施,包括制定改进方案、组织人员培训和推广改进成果等,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4.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改进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改进效果符合预期目标。
5.经验分享和学习:医疗机构应建立经验分享和学习机制,通过成立质量改进团队、组织专题研讨会等形式,促进改进经验和成果的交流和分享,以提高整体的医疗质量水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Acad J Chin PLA Med Sch Sep 2014,35(9)我国检验医学三十年间的发展与变化王成彬解放军总医院 临床检验科,北京 100853摘要:三十年来,我国检验医学实现了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发展转变,检验的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检验医学进入了现代化时代,检验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不断发展的检验新技术也推动了临床医学的进步。
关键词:检验医学;实验室技术和方法;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R 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40208 DOI : 网络出版时间: 网络出版地址: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laboratory medicine in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WANG Cheng-bin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The first author: WANG Cheng-bin. Email:Abstract: Medical laboratory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laboratory medicine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automatic, information and standard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system have marked the modernization of laboratory medicine in China, 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laboratory medicine. The new laboratory technologie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Key words: laboratory medicine; laboratory technology and methods; quality control[专题组稿专家简介] 王成彬,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通过规范和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实现持续改进的过程。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下面提出一个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制定质量管理政策与目标:首先,医疗机构应制定一套明确的质量管理政策与目标,确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明确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目标,例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等。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流程与规范、岗位职责等,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顺利开展。
3.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包括对医疗过程、医疗结果、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评估,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指标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4.建立规范的医疗流程:医疗机构应将医疗流程规范化,并将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
医疗流程应确保全员参与,无疏漏地完成,并经常进行改进。
医疗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流程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确保医疗流程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5.建立医疗风险管理体系:为了降低患者风险,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风险管理体系。
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防控措施、应急响应机制等,确保医疗过程中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控制,保障患者安全。
6.推动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
医疗机构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包括定期召开改进会议、制定改进计划与目标等。
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7.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医疗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机会,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8.提高患者参与度:医疗机构应鼓励患者参与医疗过程,提供透明、可理解的信息,并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患者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价。
总之,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需要包括质量管理政策与目标、质量管理体系、医疗质量评估、医疗流程规范、医疗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培训和教育、提高患者参与度等多个方面。
引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安全的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
为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我们制定了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得到持续改善。
一、加强质量管理机构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我们将组建一个由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专家组成的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质量管理相关政策、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
二、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将建立全面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制定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建立质量考核机制,制定质量管理流程,明确质量管理责任等。
三、改善医疗流程管理医疗流程管理是医疗服务提供的关键环节,也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全面优化医疗流程,制定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的标准操作程序,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
我们将制定医务人员培训计划,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五、建立患者安全管理体系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
我们将建立健全的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设立患者安全委员会,建立患者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制定医疗差错预防与控制的标准操作程序等。
六、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潜力。
我们将建立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医疗数据的集中管理、分析和利用,为质量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七、建立投诉管理和处理制度投诉是患者对医疗服务不满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合理处理对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将建立完善的投诉管理和处理制度,通过定期分析和评估投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整改。
八、加强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是促进医疗机构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我们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根据医务人员的绩效表现进行激励和奖励,促进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医学实验活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doc 医学实验活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医学实验活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指导,并介绍了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
目标和重点
- 固定监督和评估实验活动的质量水平
- 识别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 持续改进实验活动的流程和程序
关键步骤
1. 制定明确的实验活动质量管理计划,包括指导方针和标准操作程序(SOP)的制定。
2. 确保实验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都清楚其责任和角色,并接受相应的培训。
3. 确保实验设备和材料符合标准,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4. 确定适当的记录和文档管理系统,以便跟踪实验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5.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自我评估,以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6. 定期组织小组讨论会议,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分享,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7. 关注并及时与相关监管机构的要求和指南保持一致。
目标衡量和改进
- 实时监测实验活动的关键绩效指标,如实验成功率、报告准确性和及时性等。
- 定期进行医学实验活动质量调查和反馈收集,以衡量实验参与者的满意度和期望水平。
- 基于反馈和绩效指标结果,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并及时调整相应的策略和程序。
结论
医学实验活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是确保实验活动高质量运作的关键。
通过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和程序、持续监督和评估、及时改
进和调整,我们可以不断提升实验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保持与监管机构的彼此合作和遵循相关要求和指南也至关重要。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管理目标及实施方案一、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完善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和制度,医疗诊疗规程,各级岗位职责,做到每项医疗行为有制度有规程,各级岗位职责有落实;要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切实抓好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2、按照新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提升全体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提升科室自我改进质量管理的能力,促进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结合与实施。
3、疑难病例讨论是一种需要医院各方面积极参与、互助,利用医院现有资源优化医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升“两个效益”的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科室必须每月选择两个疑难病例,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工作。
4、促进科室合理用药,提升临床用药水平;完善执业医师处方制度及管理流程,完善用药检测及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范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完善用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5、完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在加强在架病历、终末病历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死亡病历质量的检查、剖析及讲评,促进病历质量的提高。
6、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建立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档案,注重住院医师素质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坚决执行住院医师____小时负责制度;建立住院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住院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7、明确主治医师的工作职责,发挥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对下指导、对上汇报”的核心骨干作用;建立主治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主治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8、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努力提高查房水平,严禁擅自取消主任医师查房;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的作用,将此项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定期巡回督导检查。
9、确保住院病人医护诊疗计划及时完成,有适宜的检查计划、治疗计划,完善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检查和治疗要得到病人或家属的认可;完善病人出院康复及随访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方案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工作方案质量管理体系是检验检测质量的保障,提高检验检测管理水平的基础。
为了保证检测工作的服务质量,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协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维护和持续改进。
实验室建立实施质量体系管理,是确保出具准确有效检验结果和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必要条件;持续改进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更符合、更适宜和更有效的关键。
1、概念1.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指按某标准实施实验室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等要素形成的一体化的技术和管理系统。
1.2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一种循环活动。
实验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的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以满足患者和其他相关方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
1.3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简称内审)也称第一方审核,是一个实验室对其自身的质量体系以自查的方式进行的审核,是检查各项质量活动是否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开展,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
1.4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指实验室最高管理层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体系是否适用和持续有效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性。
1.5 实验室间比对实验室间比对是指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的一种外部质量评估活动。
1.6 能力验证能力验证是指由权威机构组织的、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检测能力的活动,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在传染病的监测、诊断、预防与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室质量管理对个人防护、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而言也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把较为薄弱的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作为重点来抓,从整章建制开始,建立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的校准、统一规范原始记录与报告、实验室的功能分区、菌毒种的保管、医疗废弃物的消毒与处理、质量控制与评价等问题,强化质量管理,确保了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全面有效地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医学实验室的持续改进实验室提供服务,以满足所有患者及临床之需求为最终目的,不断使服务对象满意是实验室质量改进的原动力。
实验室也只有进行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
每一位实验室管理者都应该让自己和自己的员工认识到,实验室每一个过程的效果和效率都能进一步提升,而资源消耗都能进一步降低;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实验室的竞争力;持续质量改进可以使质量管理体系更为完善,运行更加有效。
总之,持续的质量改进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实验室发展的契机。
实施实验室持续改进大致概括为识别改进的机会、寻找并确定改进方法加以实施、对实施结果进行效果评价并确定改进措施三个方面。
一、改进的识别首先实验室要会识别持续改进的机会。
持续改进的机会主要来自两方面:问题和目标。
问题可以来自许多方面,如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投诉、内部质量控制、设备校准、耗材检查、实验室间比对、员工意见、报告和证书检查、实验室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和外部机构评审等;目标可以是管理体系质量目标、技术目标、服务目标、培训目标、风险管理等。
前者是被动改进,后者是主动改进。
持续改进需要全员参与,管理层一旦发现持续改进的机会,应立即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并就改进计划和相关目标与员工充分沟通。
二、持续改进的方法持续改进的方法选择上必须注意其目的的明确性、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计划性、实施时机的适宜性、实施过程的组织性和实施效果的有效性。
实验室目前持续改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双循环法双循环中的第一环是大家熟知的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任何一项工作事先都要有计划,就PDCA循环而言,第一步“计划”,是界定并分析问题或目标,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二步“执行”,是把解决方案按照计划实施到位;实施后的检查和验证实施效果则构成第三步“检查”;第四步是根据检查结果来“行动”,行动的内涵很广,包括当发现标准不合理时重新修订标准,当发现标准执行不力时对执行人进行教育、培训或处罚等。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一、引言在医疗行业中,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和持续改进方法,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减少患者的医疗风险,提升医疗机构的竞争力。
本文将就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满足患者对安全、有效、及时和人性化医疗的需求。
2. 原则: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全员参与,强调科学管理,促进创新发展。
三、方案内容1.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1)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包括质量目标、职责划分、流程规范以及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等。
(2)开展质量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3)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定期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 加强临床风险管理(1)建立临床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对患者的医疗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
(2)加强患者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的意识和掌握相关技能。
(3)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医疗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认真处理,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3.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1)制定医疗服务质量标准,规范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和医疗操作。
(2)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3)加强患者沟通和信息共享,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4. 引进信息化技术支持(1)建立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2)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医疗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升医疗服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方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5. 加强科研与创新(1)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活动,提升医疗队伍的科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2)建立科学研究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评估,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展。
(3)积极推广和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改进医疗手段和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建设科学、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所在。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标准。
这些目标和标准应当基于医疗行业的最佳实践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也要结合医疗机构自身的特点和定位。
例如,对于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等关键指标,应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目标值。
人员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至关重要。
这包括定期的业务培训、职业素养教育,以及对新的医疗技术和理念的学习。
通过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
从医疗流程的规范,到医疗设备的管理,再到医疗纠纷的处理,都应有详细、明确的制度规定。
例如,在医疗流程方面,应明确患者就诊的各个环节,包括挂号、诊断、治疗、出院等,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要建立设备的采购、维护、报废等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信息系统的建设也不可或缺。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医疗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监控。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医疗质量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跟踪,便于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改进。
同时,信息系统还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便捷的临床决策支持,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除了上述基础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还需要良好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
应当设立专门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医疗质量工作。
同时,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督和考核机制,将医疗质量与医务人员的绩效挂钩,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
然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工作方案质量管理体系是检验检测质量的保障,提高检验检测管理水平的基础。
为了保证检测工作的服务质量,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协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维护和持续改进。
实验室建立实施质量体系管理,是确保出具准确有效检验结果和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必要条件;持续改进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更符合、更适宜和更有效的关键。
1、概念1.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指按某标准实施实验室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等要素形成的一体化的技术和管理系统。
1.2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一种循环活动。
实验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的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以满足患者和其他相关方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
1.3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简称内审)也称第一方审核,是一个实验室对其自身的质量体系以自查的方式进行的审核,是检查各项质量活动是否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开展,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
1.4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指实验室最高管理层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体系是否适用和持续有效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性。
1.5 实验室间比对实验室间比对是指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的一种外部质量评估活动。
1.6 能力验证能力验证是指由权威机构组织的、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检测能力的活动,它是为确定实验室某项特定检测能力及其持续性而进行的一种实验室间比对。
2、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过程持续改进是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四个步骤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循环过程,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Deming Cycle)、戴明轮(Deming Cycle、Deming Wheel)或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质量持续改进模型。
医院管理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探讨高文静河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河南省郑州市 450018【摘 要】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中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促进行业内部的革新与发展。
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所以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作出相关说明。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改进现阶段,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也是如此,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不违法违规的前提下,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发展和完善,只有适应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满足各方面的条件。
以现在社会上的实验室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实验室没有解决和完善好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改革与创新中要注意,不可以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威胁,同时要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这样才能称之为一次成功的改进。
对于如何解决这一3 基于优化服务环境视角下的科室管理创新优化服务是保障科室管理制度、维护医院稳定的基础。
依法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患者享有更多更切实的医疗权利,不断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3.1 多方参与科室管理多方参与科室管理能够激发创新力。
科室管理创新的最为重要的目标是解决医患纠纷,促进和谐医院的建设,激发创新能力是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
多方参与语境下的科室管理,将会聚集患者和管理者的全部智慧和力量,能够极大的调动各方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医院以及社会各界的尊重和借鉴,这是激发科室管理活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加强和创新科室管理的过程中,把各方的积极性带动起来,让大家表达出来,让每一个人行动起来,科室管理的效率将得到较大提高和升华。
问题,已经成为了现在实验室运行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问题,同时也成为了现在社会中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
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持续改进郭劲言;杜润平【摘要】Laboratory in all aspects of the work needs to be ru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Run-ning smoothly of the system relates to qualification evaluation of the laboratory. Corresponding system between cohesion and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the elements guarantees and promotes the benign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The method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documents of coordin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head of the layers of personnel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of personnel at all levels,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upervisor and internal audit system of laboratory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laboratory pro-vides accurate product quality. Laboratory won recognition and trust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实验室的各方面工作展开需要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下运行,体系的运行顺畅关系到实验室能否通过相应资质评审,体系各要素之间的衔接与运转的顺畅对体系的良性运行起到了保障和促进,质量负责人对组织机构间各层人员的协调,实验室各级人员的管理与培训,监督员的有效监督、统计分析,实验室内审对体系的持续改进以及体系文件的有效执行等手段可以有效保障实验室向社会提供准确的产品质量报告,从而获得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