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57.88 KB
- 文档页数:2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实验一茶多酚标准曲线的测定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皿,天平,容量瓶,移液管,pH计、试管药品:没食子酸丙酯或茶多酚,酒石酸钾钠,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
方法:A溶液配制没食子酸丙酯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25mg没食子酸丙酯,蒸馏水溶液,移入25mL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成1mg/mL的标准溶液酒石酸亚铁溶液配制准确称取0.1g硫酸亚铁,和0.5g酒石酸钾钠,混合,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摇匀。
pH7.5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磷酸氢二钠:准确称取分析纯磷酸氢二钠2.969g,蒸馏水稀释溶解,移入250mL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为a液磷酸二氢钾:准确称取分析纯磷酸二氢钾,、2.2695g,蒸馏水溶解,移入250mL容量瓶,定容,B。
取A液体85mL,B液体15mL混合均匀,即成。
B.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吸取0、0.25、0.50、0.75、1.0、1.25mL的没食子酸丙酯标准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4mL,再加入酒石酸亚铁溶液5mL,用pH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光光度计在540nm处,1cm比色皿,分别测定吸光度。
空白参比操作同上,不加没食子酸丙酯。
以容量瓶中没食子酸丙酯的绝对含量m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做线性回归。
C 样品测定取适量样品加入容量瓶,操作同上,没食子酸丙酯含量乘以换算系数1.5,求得茶多酚。
实验二超声法和回流法提取茶多酚的比较实验仪器:超声提取器、布氏漏斗、抽滤瓶、真空泵、烧瓶、量筒、分光光度计、比色皿、容量瓶等、实验试剂茶叶、纯净水、茶多酚(没食子酸丙酯)、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等操作方法1、材料准备称取一定量的茶叶,研钵粉碎。
备用2、提取A、超声提取法称取5g粉碎后茶叶末,放入烧瓶(塑料袋密封),加入100mL水,于超声提取器,50℃提取20min,抽滤,定容至100mL,待测。
实验一絮凝技术预处理发酵液及其滤饼的质量比阻测定(见教材)实验三PEG/(NH4)2SO4 两水相系统的相图(见教材)实验二利用盐析和等电点沉淀法从牛奶中制备酪蛋白1 实验目的掌握盐析和等电点沉淀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 实验原理乳蛋白广泛存在于乳制品中,牛奶中主要含有酪蛋白,酪蛋白在pH 4.8是沉淀,乳蛋白素则在pH=3左右才会沉淀。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先将降至4.8,或者是在加热至40℃的牛奶中加人硫酸钠,将酪蛋白沉淀出来。
酪蛋白不溶于乙醇,利用乙醇可以除去杂质。
将除掉酪蛋白的溶液pH调至3左右,使乳蛋白素沉淀析出。
可以得到乳蛋白素。
3实验器材烧杯;玻璃试管;离心管;磁力搅拌器;pH计;离心机等。
4试剂和材料⑴试剂与材料脱脂牛乳;无水硫酸钠;HCL;氢氧化钠;滤纸;pH试纸;浓盐酸;乙醇;0.2mol/L pH 4.8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⑵缓冲溶液的配制0.2mol/L pH 4.8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先配A液与B液):A液:0.2mol/L醋酸钠溶液称NaAC·3H2O 54.44g,定容至2000mL。
B液:0.2mol/L醋酸溶液,取醋酸(含量大于99.8%)12 mL定容至1000mL。
取A液1770mL,B液1230mL混合即得pH4.8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5操作步骤1)盐析法制备酪蛋白①将50mL牛乳倒至烧杯中,40℃搅拌;②方法一:在烧杯中缓缓加入10g无水硫酸钠,之后再继续搅拌10min;方法二:在搅拌下慢慢加入预热至40℃、pH 4.8的醋酸缓冲液100mL.用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调pH至4.8。
③用细布过滤分别收集沉淀和滤液。
将沉淀放于30mL乙醇中倾倒于布氏漏斗中过滤除去乙醇溶液,抽干。
将沉淀从布氏漏斗中移出,在表面皿中展开除去乙醇,干燥后得到酪蛋白。
准确称量。
2)等电点沉淀法制备乳蛋白素将操作1)所得到的滤液置于烧杯中,一边搅拌,一边利用pH计测量酸度,并用盐酸调整pH至3。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强调一下:下周一、二下午(3月31日、4月1日)一点半在生物楼411上实验,预习实验一、带讲义、不许迟到。
共5次课,缺席一次就没有成绩。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吴国峰郑春英二零一四年三月实验一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凝胶色谱的基本原理;2. 掌握凝胶色谱的基本操作;3. 了解物质在色谱柱中的洗脱行为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将蓝葡聚糖2000(分子质量2000kD )、细胞色素c (分子质量17kD )和DNFP-甘氨酸(分子质量0.5kD )的混合物通过交联葡聚糖凝胶G-50(Sephadex G-50)的色谱柱,以蒸馏水为洗脱溶剂进行洗脱。
蓝葡聚糖2000分子量最大,全部被排阻在凝胶颗粒的间隙中,而未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因而洗脱速度最快,最先流出柱,其V e =V o 即K d =0。
DNFP-甘氨酸分子量最小,不被排阻而可完全进入凝胶颗粒内部,洗脱速度最慢,最后流出柱,其V e =V i +V o 即K d =1。
细胞色素c 分子量在上述二者之间,其洗脱速度居中。
可以从蓝、红、黄三种不同颜色直接观察到三种物质分离的情况,并通过洗脱体积计算V i 、V o 和各自的K d 。
d K 与e V 、0V 和i V 的关系见下式:d K 0e iV V V -= 式中 K d ——分配系数,表示其被排阻的程度,只与被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凝胶颗粒孔隙的大小分布有关;V t ——柱体积,从柱的底板到凝胶沉积表面的体积,在色谱柱中充满凝胶的部分称为凝胶床;V 0——外水体积,色谱柱内凝胶颗粒间隙,这部分体积称外水体积,亦称间隙体积;V i ——内水体积,因为凝胶为三维网状结构,颗粒内部仍有空间,液体可进入颗粒内部,即分间隙的总和为内水体积,又称定相体积(不包括固体支持物的体积g V );V e ——峰洗脱体积,指被分离物质通过凝胶柱所需洗脱液的体积。
通常情况下,0<K d <1,当K d >1时,说明凝胶对组分有吸附作用。
生物工程下的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摘要】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生物项目专业?生物别离项目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改革实验教学伎俩、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以科研促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别离项目;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地方高校的办学宗旨是效劳地方,效劳社会,要到达这一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其保障。
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实验教学不仅仅只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训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重要,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
而生物项目专业作为新型交叉学科,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
生物别离项目通常也称为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现阶段已成为整个生物产业技术中的瓶颈技术,其加工过程主要针对生物工业上游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对其中某种有效成分进行别离提取、加工并精制,最终使其成为成型产品的应用型技术。
生物别离项目课程作为生物项目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物物质别离所依赖的原理、常用的生物物质别离技术、生物别离的各种过程,以及这些别离技术操作过程的关键点和如何保证实验所采用别离工艺水平的先进性,因此该课程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且与生产结合紧密,但从以往的教学效果看,传统方式培养的学生不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显然不合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生物别离项目课程进行项目实践应用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进行生物别离项目实验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对现行的生物别离项目实验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通过认真细致的思考,尝试提出下列几点倡议,作为普通地方高校生物别离实验课程教学的参考。
1改革课程内容,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任何一门课程,其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尤为重要,实验课程的教学也如此。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24 学 分:1.5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24面向专业:生物工程 课程代码:B4100112先开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 课程性质:必修课执笔人:谭海刚 审定人:宫春波 孙庆杰第一部分:实验教学部分一、说明1、本门课程实验的性质任务、目的与要求本实验课程是对理论教学课程的验证,训练学生掌握生物分离工程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了解生物分离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生物分离理论,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 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 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门课程实验项目设置情况实验类型序号 实验名称学时必开选开验证基本操作综合性、设计性内容提要1 微生物细胞的破碎及分离4 √ √啤酒酵母的培养;超声波破壁(高压匀浆破壁或酶法破壁);计算细胞破碎率。
2 牛奶中酪蛋白的制备及其等电点的测定4 √ √牛奶中酪蛋白的制备——离心去脂法和加热法;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
3 用 PEG/ (NH4) 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糖化酶6 √ √不同比例双水相体系提取糖化酶;次碘酸盐法测定糖化酶活力。
4 糖化酶的分离纯化——分子筛层析脱盐6 √ √糖化酶的浸出; 硫酸铵盐析;分子筛层析脱盐;测定糖化酶活力。
5 离子交换树脂总交换容量的测定6 √ √用静态法和动态法测定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总交换容量。
6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4 √ √配制扩展剂和显色剂; 点样;展开;显色;计算 R f 值。
7 酵母 RNA的提取及 4 √ √ 浓盐法、稀碱法提取酵母定性和定量鉴定 ——浓盐法和稀碱 法 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酵母 RNA的含量。
8 薄层层析法分离鉴定糖分4 √ √配制扩展剂和显色剂; 制板;点样;展开;显色;计算 Rf值9用超滤技术分离和浓缩碱性蛋白酶 (糖化酶)8 √ √以碱性蛋白酶(糖化酶)粗品为料液超滤,同时进行超滤性能各项指标的研究,包括膜的水通量、截留率、超滤速度随透出液体积而变化的规律。
生物物质分离工程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实验李菊娣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工程系二○○七年三月生物物质的分离、提取实验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在学习《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实验课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
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使学生对整个生物工程下游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既可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技能,又可达到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物质分离常用的纯化方法和常见的分离设备,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一、微生物细胞的破碎及分离实验二、青霉素的萃取及萃取率的计算实验三、醋酸丁酯萃取红霉素实验四、牛奶中酪蛋白和乳蛋白素粗品的制备实验五、胰凝乳蛋白酶的制备实验六、薄层色谱法鉴定果汁中的糖实验七、离子交换法提取L-精氨酸备注:实验二、三选作其一;实验五、六选作其一。
实验一微生物细胞的破碎及分离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1、掌握超声波细胞破碎的原理和技术,学习细胞破碎率的评价方法。
2、通过本试验使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分离知识及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发酵工程实验技能,同时通过本试验使学生掌握超声波破碎仪的使用。
3、通过按照给定的研究题目,独立的进行试验,并观察试验中的各种现象,分析总结实验得出的各种数据并撰写相应的研究及实验报告等各过程,来培养学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了解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要求,提高科学研究的素质,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实验要求:1、复习生物物质分离课程所学到的微生物细胞的分离方法,了解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破碎因素。
2、独立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所需的各种药品、玻璃仪器及分析设备列出清单,写出详尽的试验过程及需要。
3、三人一组,互相配合,开展实验,动手完成实验,并记录并分析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必要时及时修改试验计划。
4、总结试验数据,经教师认定后,撰写实验报告。
⽣物物质分离⼯程实验(10级版本)⽣物物质分离⼯程实验实验须知:1、认真预习理解每个实验的⽬的、原理、操作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2、按时上课,迟到20分钟以上者建议重做实验;上实验课时须带实验指导、记录本和笔等。
3、分组后应固定,不能随意更换,不⼤声喧闹,遵守实验室规则。
4、实验前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具体操作⽅法以及如何写实验报告。
5、每次实验结束,每组的实验⽤具要清洗,并却待⽼师检查实验结果后,⽅能离开实验室。
6、学⽣每次实验要写出规范实验报告,报告数据必须如实记录。
7、教师根据实验操作情况、打扫卫⽣情况、实验报告及最后考核给出成绩(总分100份)。
(说明:⽣物⼯程专业本课程实验总学时为32个,因此安排11个实验⽣物技术专业本课程实验总学时为16个,因此安排6个实验,做前6个实验)2012年2⽉实验⼀有机溶剂萃取法中pH 对表观分配系数的影响(第⼀次实验)⼀、实验⽬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加深对表观分配系数的理解并掌握其测定⽅法。
22.以红霉素为实验对象,了解pH 在萃取⼯艺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1.红霉素为⼤环内酯类抗⽣素,呈弱碱性,在不同pH 条件下,在⽔溶液和有机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故能达到不同程度的分配。
表观分配系数是指在⼀定温度和压⼒下,当分配达到平衡时溶质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总浓度之⽐,可通过实验⽅法测定。
对于弱电解质,溶液的pH 对表观分配系数影响很⼤。
⼀元弱碱性物质溶液pH 对表观分配系数K 的关系式见式(1-6-4)pHpK K K -+=1010 式中:K 0——热⼒学分配系数,在⼀定的温度和压⼒下是常数pk ——化合物电离平衡常数的负对数由上式可知,随溶液pH 升⾼,K 值增⼤,有利于红霉素萃取到有机溶剂中。
反之,K值减⼩,可将红霉素从有机相反萃取到⽔相。
2.利⽤红霉素在冰醋酸中被浓盐酸⽔解后,与对⼆甲氨基苯甲醛形成有⾊物质,并在486nm 波长处有最⼤吸收值的特性,可测定其化学效价,从⽽计算出表现分配系数。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一、引言生物分离工程是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旨在利用生物化学手段实现对某些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其应用范围涵盖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与计算分析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研究异常与团队合作精神。
为进一步提升生物分离工程实验编写的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第二版课程设计,有效地提高了生物分离工程实验课程的实践性并优化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撰写方法。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生物分离工程部分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有效的分离纯化媒介,掌握生物分离工程实验设计方法和接收产品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两部分。
1. 基础篇基础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操作环境和安全措施•细胞的操作与保存•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谷氨酸的分离与纯化•脱水乳糖的分离与纯化•糊精的分离与纯化2. 应用篇应用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生物质的制备与纯化•抗体的制备和鉴定•多糖的制备与分离•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四、教学方法为了保证本课程的实验效果,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程设计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
学生将按顺序进行各个实验项目,分析结果并完成实验报告。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会讨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进行基础篇的实验后,学生需要进行基本符号、实验结果的计算和分析。
以分离纯化为例,在常State pH 7.0下通过离子交换将猪肝提取素分离纯化。
通过干燥后的薄膜的具体质量测定,通过计算获得猪肝制备物的回收率、总分离系数和精度。
在应用篇的实验后,学生完成了生物活性物质制备实验。
等离子体胰岛素后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电泳分析,克服了.2的电动势和纯化液中的污染物干扰下的情况,以获得高纯度,活性稳定的目标物质。
六、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学生需要完全自行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过程,包括实验设计部分和实验操作部分。
大蒜细胞SOD酶的提取分离与活性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SOD酶的提取分离检测一般步骤2.了解酶在提取分离过程中的两个参数:回收率和纯化倍数二、实验原理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Cu、Zn、Mn、Fe的金属类酶。
它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清除体内多余的超氧阴离子,在防御生物体氧化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离子(02-)是人体氧代谢产物,它在体内过量积累会引起炎症、肿瘤、色斑沉淀、衰老等疾病,超氧阴离子与生物体内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形成有关。
作为药用酶、由于SOD能专一消除超氧阴离子(O2∙-)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引起了国内外医药界、生物界和食品界的极大关注。
SOD的活力测定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化学法、免疫法和等电点聚焦法。
其中化学法应用最普遍,化学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有些化合物在自氧化过程中会产生有色中间物和O2∙-,利用SOD分解而间接推算酶活力。
在化学方法中,最常用的有黄嘌呤氧化酶法,邻苯三酚法,化学发光法,肾上腺素法,NBT-还原法,光化学扩增法,Cyte还原法等。
其中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简单易行较为实用。
在一般情况下,SOD酶活性测定只能应用间接活性测定法。
本实验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方法。
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能迅速自氧化,释放出O2-,生成带色的中间产物,中间物的积累在滞留30~45s后,与时间成线性关系,一般线性时间维持在4min的范围内,中间物在420nm波长处有强烈光吸收。
当有SOD存在时,由于它能催化O2-与H+结合生成O2和H2O2,从而阻止了中间产物的积累,因此,通过测定光吸收即可求出SOD的酶活性。
酶活力单位定义:在25℃恒温条件下,每毫升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率达50%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
三、试剂和器材大蒜、冷丙酮、磷酸缓冲液(PH7.8,0.05mol/L)、氯仿-乙醇混合液(3;5v/v)、邻苯三酚、浓盐酸、天平、石英砂、研钵、冷冻离心机、50mL离心管 8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50mL三角瓶8个、玻璃棒8根、试剂瓶250mL 3个、500mL 3个、250mL烧杯16个、试管带胶塞80根、移液管各5根。
一、实习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分离工程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在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们生物工程专业在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生物分离工程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设备;2. 熟悉生物分离工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3.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 深化对生物分离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实习内容1. 生物分离工程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生物分离法等。
通过对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的了解,为后续实习操作奠定了基础。
2. 生物分离工程常用设备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实验室的生物分离设备,如:离心机、过滤机、膜分离设备、层析柱等。
了解了各种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3. 生物分离工程实际操作(1)离心分离:我们学习了离心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了离心分离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离心速度、离心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2)过滤分离:我们学习了过滤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了过滤分离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过滤介质的选择、过滤压力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3)膜分离:我们学习了膜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了膜分离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膜的选择、操作压力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4)层析分离:我们学习了层析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了层析分离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层析柱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4. 团队协作与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同时,我们还与指导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解答了实验过程中的疑问。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生物分离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2. 掌握了生物分离工程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与交流能力;4. 了解了生物分离工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实验一絮凝技术预处理发酵液及其滤饼的质量比阻测定(见教材)实验三PEG/(NH4)2SO4 两水相系统的相图(见教材)实验二利用盐析和等电点沉淀法从牛奶中制备酪蛋白1 实验目的掌握盐析和等电点沉淀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 实验原理乳蛋白广泛存在于乳制品中,牛奶中主要含有酪蛋白,酪蛋白在pH 4.8是沉淀,乳蛋白素则在pH=3左右才会沉淀。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先将降至4.8,或者是在加热至40℃的牛奶中加人硫酸钠,将酪蛋白沉淀出来。
酪蛋白不溶于乙醇,利用乙醇可以除去杂质。
将除掉酪蛋白的溶液pH调至3左右,使乳蛋白素沉淀析出。
可以得到乳蛋白素。
3实验器材烧杯;玻璃试管;离心管;磁力搅拌器;pH计;离心机等。
4试剂和材料⑴试剂与材料脱脂牛乳;无水硫酸钠;HCL;氢氧化钠;滤纸;pH试纸;浓盐酸;乙醇;0.2mol/L pH 4.8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⑵缓冲溶液的配制0.2mol/L pH 4.8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先配A液与B液):A液:0.2mol/L醋酸钠溶液称NaAC·3H2O 54.44g,定容至2000mL。
B液:0.2mol/L醋酸溶液,取醋酸(含量大于99.8%)12 mL定容至1000mL。
取A液1770mL,B液1230mL混合即得pH4.8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5操作步骤1)盐析法制备酪蛋白①将50mL牛乳倒至烧杯中,40℃搅拌;②方法一:在烧杯中缓缓加入10g无水硫酸钠,之后再继续搅拌10min;方法二:在搅拌下慢慢加入预热至40℃、pH 4.8的醋酸缓冲液100mL.用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调pH至4.8。
③用细布过滤分别收集沉淀和滤液。
将沉淀放于30mL乙醇中倾倒于布氏漏斗中过滤除去乙醇溶液,抽干。
将沉淀从布氏漏斗中移出,在表面皿中展开除去乙醇,干燥后得到酪蛋白。
准确称量。
2)等电点沉淀法制备乳蛋白素将操作1)所得到的滤液置于烧杯中,一边搅拌,一边利用pH计测量酸度,并用盐酸调整pH至3。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课程设计一、实验目的这个实验旨在通过炼制毛细管电泳,展示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
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学习电泳条件对生物分离的影响;•熟悉毛细管电泳实验操作流程,掌握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的分离情况,从而对样品的纯化和鉴定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毛细管电泳仪器;•水平电泳装置;•电源;•pH计;•10x TBE缓冲液;•聚丙烯酰胺凝胶;•乙醇;•20% SDS;•明胶;•分子量标准品;•DNA样品。
3.1 准备工作•将10x TBE缓冲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x TBE缓冲液;•准备1L prepared gel solution;3.2 样品制备将不同长度的DNA分子处理,以得到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然后对DNA片段进行检测。
3.3 水平电泳•将聚丙烯酰胺凝胶放在水平电泳中;•准备样品,将样品加入凝胶槽中;•电泳条件调整:300V,50-55mA,40-60分钟;•取下凝胶板,将凝胶染色。
3.4 后续分析•同标准品比较分子量。
•将电泳结果记录在实验本中。
四、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DNA样品应该做好安全措施,包括低温保存、使用防护手套等;•在电泳前,将电泳槽注满1x TBE缓冲液;•电泳前,还应该确认凝胶是否干燥,样品是否均匀点入凝胶缺口中;•聚丙烯酰胺凝胶、明胶使用过程中,应该使用计量工具、量杯、试管等实验仪器,防止发生误差;本实验通过对生物分离工程的学习与毛细管电泳实验的练习,我们学习到了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技能。
同时,本实验也拓展了我们的实验思维,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
本次实验可以让我们对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和应用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地减少实验误差。
PART B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
实验九硅胶色谱法分离甘油三酯
一、实验目的
通过从粗油中分离甘油三酯,学习运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油脂中各个成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吸附色谱是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用溶剂或气体洗脱,以使组分分离。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等有吸附活性的物质。
硅胶色谱频繁使用在脂质中的单一脂质,糖脂质以及磷脂质的分离。
各种脂质被硅胶吸附,随着洗脱溶液的极性增加,各种极性不同的化合物被分离出来。
三、实验仪器
1. 层析柱(1.5×75cm)
2. 250mL 三角容量瓶
3. 分析天平(0.001g)
4. 真空浓缩装置
5. 搜集瓶
6. 氮气
四、实验材料与试剂
1. 正己烷 200mL
2. 乙醚15mL
3. 蒸馏水 1.3mL
4. 硅胶(100目左右) 25g
五、实验步骤
1. 活化硅胶(110度,6小时干燥)25g中加入5%蒸馏水使其部分钝化并充分混
匀放置30分钟。
加入正己烷至刚好淹没硅胶为止并用超声波脱气3分钟。
2. 层析柱底部放入脱脂棉少许(防止硅胶泄漏),将硅胶放入到层析柱中正己烷
溶液要没过硅胶层表面。
3. 准确称取食用油1±0.001 g加入到硅胶层析柱中用150mL正己烷/乙醚
(87∶13,v/v)洗脱,洗脱速度为2-3滴/min。
洗脱时表面不能干和。
4. 收集的洗脱液用真空浓缩装置浓缩至无有机溶剂气味为止。
5. 准确称取浓缩物质量。
六、回收率计算
回收率= Ws/W×100%
Ws:回收的甘油三酯质量(g)
W:食用油质量(g)
七、思考题
1. 实验中加水的目的是什么?
2. 怎样验证洗脱液中收集的甘油三酯的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