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快速病理诊断规范与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术中冰冻病理,您知多少?术中冰冻病理全称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此项技术是现今手术中病理诊断最快的一种方法。
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对术中性质不明的病变予以确诊,通常可以在30分钟内给出诊断报告,使临床能立即确定手术治疗方案。
如果诊断为恶性肿瘤,就可以直接根据结果选择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优化手术方案,从而有效避免了二次手术及损伤,缩短诊疗过程,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
那么术中冰冻病理是如何进行的呢?都适用于哪些疾病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于确诊的肿瘤,临床医生通常选择手术进行切除治疗,但是肿瘤分为恶性和良性,针对于良性的肿瘤只需要完整的切除肿瘤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周围组织正常处理就可以关闭切口了。
如果是恶性肿瘤,那就需要扩大切除并且对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等其它处理方式。
如何知道肿瘤的性质,就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了。
此时肿瘤被主治医生装进一个干燥无菌的病理标本袋中,送去病理科进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这个检查通常在半个小时内就会出结果。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报告是主治医生决定下一步手术方式最重要的依据。
并且术中冰冻病理也可以了解恶性肿瘤扩散情况,如肿瘤是否浸润邻近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确定手术切缘有无肿瘤组织残留,比如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时,需要在手术中判断切除后组织边缘有无肿瘤残留,从而判断手术是否达到目的。
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流程首先病理科工作人员对对手术室送来的标本和申请单进行核对交接验收,然后病理医生对标本进行仔细的观察、拍照、描述、记录并切取典型病变组织进行切片。
将切下的病变组织放在冰冻头上,加入冷冻包埋剂OCT,OCT是一种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性混合物,长得有点像胶水,特点就是好冻,好切,溶于水。
使其完全覆盖组织并将冰冻头放入冰冻机中,迅速冷却到-15℃至-20℃,以便于技术人员利用冰冻切片机将组织切成4-5微米的薄片,随后将组织薄片贴在载玻片上并放入固定液内固定约1分钟。
病理科主要工作流程标本接收流程图负责人:标本处理流程图组织病理检查与快速病理诊断工作流程组织病理检查包括病灶局部穿刺、咬取、切取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通过活检为临床提供定性诊断。
活检组织从患者病灶处取下后,到获得最后病理诊断结果过程中,主要工作流程如下:病灶处取下组织标本↓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病理诊断申请单(包括病史、体征、术中所见、其它辅助检查结果、申请要求等)↓临床支持中心送达病理科↓病理标本的接收与确认(送检人与接收人核对签字备案)↓病理医师取下检测组织块(取材医生与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备案)↓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石蜡组织切片、染色(病理医生与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备案)↓病理医师阅片,分析病变特征,确定诊断结果↓采集病理改变特征性图象,描述病变特征,填写病理诊断报告↓上级病理医师审核病理报告后签发↓(病理收发人员与临床人员核对签字备案)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流程病理诊断医师详细填写免疫组化工作单(包括病理号、组织块号码、检查项目、检查要求等)↓免疫组化工作单的接收与确认(送检人与接收人核对签字备案)↓技术人员准备组织块(再次核对检查项目,实验者填写工作记录单)↓组织切片、染色(病理医生与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备案)↓病理医师阅片,记录免疫组化实验质量,如有问题填写改进意见,交免疫组化实验室↓免疫组化实验技术人员与诊断医生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免疫组化实验人员与诊断医生核对签字备案)(免疫组化检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①确定肿瘤的组织发生和肿瘤分型:主要用于一些疑难疾病的确认,如胃肠道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神经鞘膜细胞瘤、间皮瘤的鉴别,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分型。
②肿瘤预后评估与治疗方案相关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查可用于疾病的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可能出现的肿瘤耐药基因,如P53、Ki-67检测评价恶性肿瘤的预后,PR、ER、Her-2、VEGF检测选择治疗方案,gp100、GST-π检查是否表达肿瘤耐药基因。
术中快速冰冻报告标准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报告是在手术过程中,为了及时指导手术方案和治疗决策,病理科使用冰冻切片机对标本进行快速冷冻、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然后出具的诊断报告。
以下是一个术中快速冰冻报告的标准。
一、报告基本信息1.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理号等基本信息。
2. 送检科室、取材部位及送检材料描述。
3. 临床诊断或疑似疾病。
二、诊断结果1. 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等描述。
2. 病理类型、组织学特征及可能的诊断。
3. 肿瘤分级、分期、侵袭性及转移情况等。
三、诊断依据1. 形态学特征:细胞形态、排列方式、异型性、核分裂象等。
2. 免疫组化结果:肿瘤标志物、分化方向、分子遗传学特征等。
3. 实验室检查结果:生化指标、基因检测、细胞学检查等。
四、诊断限制1. 冰冻切片制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artifacts:冰晶、气泡、细胞变形等。
2. 取材范围有限,可能未能充分反映病变全貌。
3. 部分特殊染色方法或分子检测在冰冻切片上无法进行。
五、临床处理建议1. 根据诊断结果,建议手术医师采取的治疗方案。
2.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或术中特殊处理。
3. 术后病理诊断和治疗随访建议。
六、报告时间1. 报告出具时间:收到标本后30分钟内。
2. 特殊情况报告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小时。
七、报告签字1. 诊断医师签名。
2. 诊断医师资质:主治医师以上。
3. 报告日期。
八、注意事项1.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具有局限性,诊断结果仅供参考。
2. 如有疑问或特殊情况,应及时与病理科和临床科室沟通。
3.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报告仅作为手术决策的参考,最终治疗方案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决定。
以上是一个术中快速冰冻报告的标准,病理科医师在出具报告时应遵循这一标准,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在临床手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病理科医师和临床医师应共同关注这一点,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云南省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技术
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技术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开展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技术项目进行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病理科开展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技术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1. 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
2. 设置有独立的病理科,并能开展HE切片诊断技术和病理细胞学诊断技术。
3. 可独立完成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制片和诊断。
4. 有开展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技术专门区域。
5. 必备设备:冰冻切片机、取材台、双目电光源显微镜、病理图文报告系统、传真机、消毒设备、通风设备等。
二、人员基本要求:
1. 至少有两名本院在职病理执业医师(含主任),签发报告者应具有中级以上病理专业技术专业资格并有5年以上病理阅片经历。
2. 应配备专职冰冻切片制片技术员(具有病理技术员资质或经上岗培训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1. 建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技术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 冰冻切片诊断和石蜡切片诊断符合率≥95%。
3.应定期对冰冻切片的质量进行检查,并记录。
4. 按规范做好病理资料的归档及统计。
5. 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购买、贮藏、配制和使用试剂,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并保证使用质量。
6. 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
病理诊断规范【目的】规范病理科光学显微标本诊断的方法步骤。
【原则】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及病理诊断的复查或审核、会诊制度。
【仪器、材料】(一)仪器:显微镜、病理图文报告打印系统(二)材料:人体组织石蜡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及涂片【方法与步骤】(一)初检病理医师1、应认真阅读申请单提供的各项资料,必要时(尤其是疑难病例),应向有关临床医师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2、应认真阅读活检记录单中关于标本巨检的描述。
3、应了解患者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切片的病理学诊断和有关文字记录),包括:①本病理科既往受理者,必须及时调阅相关切片等病理学检查资料;②非本病理科既往受理者,应积极协助患者从有关病理科商借相关切片等病理学检查资料参阅。
4、应在活检记录单上签署“医嘱”,告知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深切片、连切片、特殊染色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
5、应全面、细致地阅片,注意各种有意义的病变。
初检的病理医师,应提出初诊意见,送交主检病理医师复查。
(二)主检病理医师1、主检病理医师对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要做进一步的处理。
(1)必要时亲自观察标本,补充或订正病变描述,指导或亲自补取组织块。
(2)提请科内上级医师会诊或进行科内读片讨论(会诊)。
(3)与有关临床医师进行临床-病理会诊。
(4)必要时约见患者(尤其门诊患者)或患者亲属(或其他患方相关人员),了解病情,说明病理学诊断的疑难情况和延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等。
(5)于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前进行科外病理会诊(诊断报告前病理会诊),应将各方面会诊意见的原件(或复印件) 作为档案资料贴附于有关患者的活检记录单中备查。
(6)必要时,建议临床医师重复活检,或密切随查。
2、主检病理医师根据常规切片的镜下观察,结合标本巨检、相关技术检查结果、有关临床资料和参考病理会诊意见等,做出病理学诊断或提出病理学诊断意见。
(意向),清楚地书写于活检记录单的有关栏目中,并亲笔签名。
各方会诊意见不一、难以明确诊断时,主检医师可参考会诊意见酌情诊断,或在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将各方会诊意见列出,供临床医师参考。
病理标本的验收标准及流程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1.同时承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
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工程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根本情况[、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病症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号码,以便必要时进展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展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标准与程序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工程;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标准及程序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以下程序取材: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准确计算,多量时进展估计〕、大小〔假设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病理科诊断工作制度与流程病理诊断(含细胞病理诊断和细胞学筛查工作),必须由具有资质的病理医师完成;满三年的住院医师才能签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报告;病理医师诊断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是否相符;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
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
遇到疑难病例,交于上级医师会诊,并做相应记录。
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时,涉及到病变部位或病变性质,需重新审查。
建立病理诊断三级复查制度。
住院医师负责初检,病理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负责审核并签署病理诊断书,科主任或主任医师负责科内全面的病理诊断和复查工作;特殊病例、少见病例、疑难病例、临床与病理不相符合的病例,需组织科内讨论、会诊,由主治医师及其以上资职人员签发,并应有上级医师复核,签署全名。
仍有疑问的需要外出会诊;冷冻切片诊断报告要求主治医师或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有 5 年以上病理阅片诊断经历;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全科集体阅片,由科内具有高级职称的资深医师带领全科医师集体阅片,对疑难、罕见病例和会诊病例、读片会病例进行讲解,并有相应的记录。
报告的签发需报告人亲笔签名,未经签字的报告无效;病理报告送达临床科室时,由接收的医、护人员在登记簿签收;病理医师应临床医师要求,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提供解释和说明;病理诊断时间,大标本应于 5 个工作日内发出,活检小标本于 3 个工作日内发出,冰冻病理诊断应于 30 分钟内发出,细胞学诊断应于 2 个工作日日内发出,疑难病例和特殊病例除外,不能及时发出的报告,向临床医师说明迟发的原因;病理科已发出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被遗失时,一般不予补发。
必要时,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可以抄件形式补发;严禁出具假病理诊断报告,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学报告书;病理报告书应及时发给相应的临床科室或门诊查询中心,相关科室报告接收人应有签字记录。
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的规范及程序
1、临床医师在术前向患者或近亲属告知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局限性,签署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知情同意书。
2、从标本接收到发出报告的时间,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注明。
3、有条件的由两位中/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快速活检的病理诊断意见。
对于病变疑难、手术切除范围广泛和会严重致残的手术中快速活检,应由两位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会诊意见。
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
4、快速活检诊断意见一般在收到送检标本后30分钟内发出;同一时间段内相继收到的多例患者标本或是同一例患者的多次标本,其发出报告的时间依次类推。
对于疑难病变,可酌情延时报告。
5、对于难以即时快速诊断的病变(例如病变不典型、交界性肿瘤病变或送检组织不足以明确诊断等),主检病理医师应向手术医师说明情况,恰如其分地签发病理诊断意见或告知需要等待常规石蜡切片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
6、主检病理医师签署的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以书面形式报告(可传真或网络传输)。
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报告书发出前应认真核对无误。
7、冷冻切片后剩余组织的处理
(1)冷冻切片后剩余的冷冻组织(简称“冻后”)和冷冻切片取材后剩余、未曾冷冻的组织(简称“冻剩”),均应保存,用以制备常规石蜡切片,以便与冷冻切片进行对照观察。
(2)“冻后”/“冻剩”组织的蜡块和切片需与同一病例手术后送检的切除标本编为同一病理号,并作出综合性诊断。
(3)当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意见与其“冻后”组织的常规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不一致时,该例的病理诊断一般应以石蜡切片诊断为准。
病理标本的验收标准及流程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1.同时承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
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工程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根本情况[、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病症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号码,以便必要时进展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展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标准与程序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工程;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标准及程序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以下程序取材: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准确计算,多量时进展估计〕、大小〔假设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工作制度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以下简称“冷冻”)是将手术切下的病变组织在冷冻切片机中迅速冷冻后制成切片,进行病理诊断。
一般在30分钟左右得出诊断意见,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
冷冻是一种高技术、高难度、高风险的病理项目。
其主要作用:⑴确定送检标本组织是否有病变存在;⑵确定病变或肿瘤的性质;⑶确定手术切缘有否肿瘤;⑷确定送检组织有否癌浸润或转移等。
但由于取材局限、标本冰晶及时间短等问题,冷冻切片质量不能达到常规石蜡切片的精确度,诊断准确率受到影响。
可以出现以下情况:⑴只能做良、恶性鉴别,为临床提供一个参考性意见;(2)诊断困难,允许发延迟报告或等待石蜡切片诊断,发出最终报告;(3)冷冻诊断与常规石蜡诊断不符时,以石蜡切片报告为准。
“三甲”医院要求冷冻诊断的准确率≥96%。
为减少和防止医疗差错和纠纷,有利于此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特制定该制度。
1. “冷冻”预约规定:需做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时,各手术科室提前1~2天详细填写冷冻申请单(可用普通病理申请单代替)送病理科。
要求尽可能填全各项内容,注明做冷冻的具体年、月、日、时,以便病理科做好准备;除填临床诊断外,请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确定“病变性质”、“切缘有否浸润”、”淋巴结有否转移“等等。
送冷冻标本时应同时送交“术中病人情况所见通知单”。
一般不提倡急诊“冷冻”申请。
如确需急诊冷冻时,要及时与病理科主任联系,说明情况。
病理科尽量创造条件,满足临床需要。
2. 病理科实行“冷冻查房“制度:病理各级医师在手术前1日应下病房查病人、看病历或请病人来病理科接受查体,与主管医师交换意见,全面了解有关冷冻方面的病人情况。
3. 实行“手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知情同意书”(样本附后)签字制度。
术前由病理及临床医师,在病理科共同向病人和其家属谈话,交代冷冻有关事项,征得其理解、同意并签字。
“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一份留为临床原始资料,放入病历中;另一份存于病理科。
手术中快速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一、概述(一) 手术中快速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快速活检)是临床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就与手术方案有关的疾病诊断问题请求病理医师快速进行的急会诊,尤其需要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间的密切合作。
(二)快速活检要求病理医师在很短时间内,根据对切除标本的巨检和组织块快速冷冻切片(或快速石蜡切片)的观察,向手术医师提供的参考性病理诊断意见。
与常规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相比,快速活检会诊具有更多的局限性和误诊的可能性。
有的病例难以快速诊断,需要等待常规石蜡切片进一步明确诊断。
因此,应向临床医师说明快速活检的:①局限性、②适用范围、③慎用范围和④不宜应用范围。
(三)有关临床医师应于手术前向患者和/或患者授权人说明快速活检的意义和局限性等,取得患者和/或患方的知情和理解。
患者和/或患者授权人应在由医院制定的《手术中快速活检患方知情同意书》签署意见和签名。
(四)主持手术的临床医师应在手术前一天向病理科递交快速活检申请单,填写患者的病史,重要的影象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提请病理医师特别关注的问题等。
尽可能不在手术进行过程中临时申请快速活检。
(五)手术中快速活检应由经过该项工作训练的主治医师以上的病理医师主持。
尚不具备相应条件的病理科不应勉强开展手术中快速活检。
(六)负责快速活检的主检病理医师应了解患者的①临床情况,②手术所见,③既往有关的病理学检查情况。
二、适用范围(一) 需要确定病变性质(如肿瘤或非肿瘤/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等),以决定手术方案的标本。
(二) 了解恶性肿瘤的扩散情况,包括肿瘤是否浸润相邻组织、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
(三)确定肿瘤部位的手术切缘有无肿瘤组织残留。
(四)确认切除的组织,例如甲状旁腺、输卵管、输精管及异位组织等。
三、慎用范围涉及截肢和其他会严重致残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标本。
需要此类手术治疗的患者,其病变性质宜于手术前通过常规活检确定。
四、不宜应用范围(一)疑为恶性淋巴瘤。
手术中病理检验的方法
手术中病理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快速病理冰冻切片:在手术过程中,取得可疑病变组织标本,迅速冷冻并切片,然后立即染色,以便迅速获得初步诊断结果。
2. 标本固定和切片:手术结束后,将病变组织标本进行固定,一般是用甲醛进行固定。
然后将固定后的组织标本切片,使之适于显微镜观察。
切片后,可以进行不同染色方式(如血液常规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以便进一步观察和诊断。
3.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变组织标本的细胞结构、组织结构和细胞学特征等,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诊断。
4.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通过利用特定抗体与组织标本中相应的抗原结合的原理,来检测特定蛋白质或抗原的存在情况,以进一步帮助诊断。
5. 分子病理学检查:通过检测病变组织中的某些基因、蛋白质或核酸的表达情况和突变状态等,以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和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单独或结合使用,以便获取准确的病理诊断结果。
题目:病理科病理诊断规范及操作流程市一—病理科—25 生效日期:2012年1月1日版本号1.0
修改日期:页码1/1
病理科病理诊断规范及操作流程
一、病理科病理医师进行诊断前,需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核查是否相符。
二、病理医师需认真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应立即联系送检医师。
三、病理医师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能遗漏任何病变区域。
四、病理科有上级医师会诊制度,并有相应记录。
五、因特殊原因至迟发报告时,应向临床医师说明迟发的原因。
六、疑难病例,应由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
七、病理医师负责对所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解释说明。
八、有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2名以上高级职称人员参与,含外聘专家),并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名。
九、常规病理诊断报告准确率≥95%。
十、每月向行政主管部门(医务部)上报病理检查量、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率。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合理使用指征的规定与程序术中冰冻要求病理医师在很短时间内向手术医师提供参考性病理学诊断意见,因此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向手术医师及患者说明适用范围、慎用范围、不宜应用的范围、冰冻的流程。
(一)适用范围
1、需要确定病变性质(如肿瘤或非肿瘤、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以决定手术方案的标本。
2、了解恶性肿瘤的扩散情况,包括肿瘤是否浸润相邻组织、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
3、确定肿瘤部位的手术切缘有无肿瘤组织残留。
4、确认切除的组织,例如甲状旁腺、输卵管及异位组织。
(二)慎用范围
1、涉及截肢或其他会严重致残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标本,需要此类手术治疗的患者,其病变性质宜于手术前通过常规活检确定。
(三)不宜应用范围:
1、疑为恶性淋巴溜。
2、过小的标本(检材长径≤0.2cm)。
3、术前易于进行常规活检者。
4、脂肪组织、骨组织和钙化组织。
5、需要依据核分裂像计数判断良、恶性的软组织肿瘤。
6、主要根据肿瘤生物学行为特征而不能依据组织形态判断良、恶性的肿瘤。
7、已知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爱滋病等)。
(四)主持手术的临床医师应在手术前一天向病理科递交冰冻申请单,填写患者的病史,重要的影象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提请病理医师特别关注的问题等。
尽可能不在手术进行过程中临时申请冰冻。
(五)冰冻切片的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30分钟内以文字的形式发出。
对于难以即时诊断的病变,应向手术医师说明情况,告知需等常规石蜡切片进一步明确病理学诊断。
(六)冰冻切片结果与常规石蜡结果不一致时,该例的病理学诊断以石蜡HE片诊断为准。
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的规范及程序
1、临床医师在术前向患者或近亲属告知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局限性,签署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知情同意书。
2、从标本接收到发出报告的时间,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注明。
3、有条件的由两位中/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快速活检的病理诊断意见。
对于病变疑难、手术切除范围广泛和会严重致残的手术中快速活检,应由两位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会诊意见。
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
4、快速活检诊断意见一般在收到送检标本后30分钟内发出;同一时间段内相继收到的多例患者标本或是同一例患者的多次标本,其发出报告的时间依次类推。
对于疑难病变,可酌情延时报告。
5、对于难以即时快速诊断的病变(例如病变不典型、交界性肿瘤病变或送检组织不足以明确诊断等),主检病理医师应向手术医师说明情况,恰如其分地签发病理诊断意见或告知需要等待常规石蜡切片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
6、主检病理医师签署的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以书面形式报告(可传真或网络传输)。
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报告书发出前应认真核对无误。
7、冷冻切片后剩余组织的处理
(1)冷冻切片后剩余的冷冻组织(简称“冻后”)和冷冻切片取材后剩余、未曾冷冻的组织(简称“冻剩”),均应保存,用以制备常规石蜡切片,以便与冷冻切片进行对照观察。
(2)“冻后”/“冻剩”组织的蜡块和切片需与同一病例手术后送检的切除标本编为同一病理号,并作出综合性诊断。
(3)当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意见与其“冻后”组织的常规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不一致时,该例的病理诊断一般应以石蜡切片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