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什么是文学?(比较文学概论 )
- 格式:ppt
- 大小:809.00 KB
- 文档页数:71
文学概论讲义一、引言文学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文学,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思想、价值观和情感表达方式。
本讲义将介绍文学概论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流派,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文学的本质和研究方向。
二、文学的定义和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用语言艺术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
2. 文学的特点: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虚构性、言语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它既能反映现实生活,又能超越现实,给人以审美享受和思考。
三、文学的研究方法1. 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揭示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新批评等不同的批评方法。
2. 文学史研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历史发展和变迁进行研究,探讨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3.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探讨文学创作和阅读的理论问题。
包括传统文艺理论、西方文学理论等。
四、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1. 古希腊悲剧:以奥斯卡·王尔德的《玛丽安·埃文斯》为例,探讨古希腊悲剧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2. 文艺复兴: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例,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品。
3. 浪漫主义:以雨果的《悲惨世界》为例,阐述浪漫主义的核心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4. 现代主义:以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例,分析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5. 后现代主义:以托马斯·品钦的《重建》为例,探讨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和重构。
五、文学与社会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命运。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六、文学的价值和意义1. 文学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式的处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愉悦。
2. 文学的思想价值:文学作品通过情节、人物和语言的塑造,传递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
3. 文学的文化价值: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符号,反映着某个时代、某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比较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三大阶段:一、发生在欧洲、以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美洲、以美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二阶段和发生在亚洲、以正在形成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三阶段。
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是关于‘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过程”。
后随着达尔文进化论衰退而衰退。
19世纪的法国受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于是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应运而生。
法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
第一阶段,法国学派:梵·第根,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理论第一人,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以“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对文学研究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为文学的同源性,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
构建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即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不足:抛弃了对“文学性”的分析,以实证性的影响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设限。
梵·第根之后,法国学者们开始渐渐抛弃“总体文学”,企图将其并入“比较文学”。
第二阶段:美国学派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的比较。
贡献之处:平行研究。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概念和定义1. 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人类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的艺术形式,包括诗、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体。
2. 文学的定义文学有多种不同的定义,通常包括作品的创作、受众的阅读、作品的主题、情节和结构等方面。
二、文学的分类1. 文学的体裁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体裁。
2. 文学的流派文学作品可以按照表现形式、主题内容、风格特点等分类,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
三、文学的特点与功能1. 文学的特点文学具有语言艺术性、想象力、表现力、文化传承等特点。
2. 文学的功能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娱乐、审美、思想交流、传统传承、社会反思等多种功能。
四、文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主要包括先秦文学、汉代文学、唐宋文学等,具有丰富的文学遗产和文化底蕴。
2.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包括了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阶段,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文学的关键概念1. 文学的主题文学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情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这些思考和体验构成了作品的主题。
2. 文学的形式文学作品不仅仅表达内容,也包括了其语言、表现形式和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和呈现。
3. 文学的意义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审美意义、道德意义、社会意义等多重意义。
六、文学的批评方法1. 传统文学批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主要包括了评注、鉴赏、评论、评说等形式,重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效果。
2. 现代文学批评现代文学批评方法更加重视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例如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七、文学的文化与社会意义1. 文学与文化传承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承载了特定时期、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2. 文学与社会变革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启迪人心、引发社会变革的力量,对社会变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文学概论是指对文学的理论和分类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石,其中包括了对文学的起源、发展、演变、风格、流派、批评等方面的研究。
下面将对文学概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整理。
一、文学的定义和起源文学是指人们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最早是口头传承的方式,后来通过文字的发展逐渐得到书面形式的表现。
二、文学的分类1.按体裁分类:叙事文学(如小说、散文、戏剧)、抒情文学(如诗歌)、戏曲、论说文学(如散文、修辞学等)。
2.按文学流派分类: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3.按地区分类:中文文学、外国文学。
4.按时代分类: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
三、文学的基本要素1.文学题材: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内容和主题,如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爱情题材等。
2.文学形式: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形式,如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小说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
3.文学风格:文学作品的表达风格和语言风格,如短小精悍的写作风格、雄浑豪放的写作风格等。
4.文学意义: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价值,以及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四、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一种学术活动,它包括了从各个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其内涵和意义。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有:历史批评、形式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心理批评等。
五、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1.古典文学流派:《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呐喊》、《狂人日记》、《追忆似水年华》等。
3.现代派文学流派:《孤独者》、《万物简史》、《挪威的森林》等。
4.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围城》、《家》、《茶馆》等。
5.自然主义文学流派:《老人与海》、《喧哗与骚动》、《大地》等。
六、文学史与文学理论1.中国文学史:从古代文学到现代文学的发展演变。
2.西方文学史:从古希腊罗马文学到现代西方文学的发展演变。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1.文学: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情感
和想象力,从而产生艺术美感的一种文艺创作。
2.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出现并形成独特的组
织模式、思想倾向、风格特色和文学传统的不同文学类型和类别。
3.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者在作品中运用的语言、表现手法、形象描绘等方面的个性化、独特化的特征。
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种思
想方法和文学研究方法,以探究作品的美学价值、主题和文化意义。
5.文学范畴:文学范畴是指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固定的分类体系,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6.文艺理论:文艺理论是指对文学、艺术和文化的理论分析和
研究,以及对文艺创作、发展和现象的解释和评价。
7.主题:主题是指作品中抒发的或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核心
价值或文化内涵。
8.意象:意象是指作品中使用的具有象征性的形象或符号,它
们能够引起读者的心理联想和情感共鸣。
9.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表现形式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运用的语言、音乐、形式、色彩等艺术元素的处理方式。
10.文学主义:文学主义是指一种文学创作思潮和文化态度,主张文学的纯粹性和自足性,反对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联。
什么是文学?一、文学的概念及定义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生活、情感、人性等方面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文学可以通过各种文学体裁来呈现,如小说、诗歌、戏剧等,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价值。
1. 文学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对情感的表达来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
作家可以通过笔下的文字,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传递给读者,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2.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文学作品往往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包括文字的运用、结构的布局、情节的展开等方面。
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除了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还可以享受到文字之美,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3. 文学是一种思想的交流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人生和自我。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价值观,促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4. 文学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文化遗产。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从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5. 文学是一种精神的滋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滋养和慰藉。
在忙碌的生活中,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人放松身心,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惬意和满足。
总结:文学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情感、审美的表达和交流。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学带来的思想启迪、情感共鸣、审美享受和精神滋养,从而提升自我修养,拓展人生视野,丰富人生体验。
文学概论大一上学期知识点文学概论是一门探讨文学本质、发展历程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和批评能力。
大一上学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涵盖了以下知识点:1. 文学的定义和特征文学是人类用语言艺术创造的文本,通过文字、形象和结构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文学具有形式美和意义美的特征,它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体裁、题材和文化背景进行分类。
按照体裁分,文学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按照题材分,文学可分为史诗、传奇、爱情文学、科幻文学等;按照文化背景分,文学可分为中国文学、西方文学等。
3.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似的艺术思想、风格和题材取向的文学创作形式。
例如古典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流派、现实主义流派等,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作品。
4. 文学史概述文学史是对文学发展历程的总结和分期研究,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等阶段。
学习文学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和创作背景。
5. 诗歌与韵律诗歌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学习诗歌的韵律可以加深对其美感的理解,并能够帮助我们欣赏和创作诗歌。
6. 散文与修辞手法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学形式,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学习散文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技巧。
7. 小说与人物塑造小说是一种长篇虚构故事,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学习小说的人物塑造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8. 戏剧与戏剧理论戏剧是一种通过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学习戏剧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欣赏戏剧作品并理解其舞台表现形式。
9. 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社会密切相关,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潮。
学习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10. 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析和解读的学科,几种主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传统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等。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日历【教学安排】第一章绪论第一讲比较文学的定义主讲人:曹顺庆,第1周第二讲比较文学的历史主讲人:曹顺庆,第2周第三讲比较文学的特点与方法主讲人:曹顺庆,第3周第二章文学的国际关系与相互影响第一讲流传学主讲人:梁昭,第4周第二讲渊源学与媒介学主讲人:梁昭,第5周第三讲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主讲人:赵毅衡,第6周第四讲变异学主讲人:曹顺庆,第7周第三章文学的类型研究与比较诗学第一讲类型学与主题学主讲人:梁昭,第8周第二讲比较诗学主讲人:王晓路,第9周第四章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讲人:唐小林,第10周第五章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一讲跨文明研究主讲人:曹顺庆,第11周第二讲文学人类学的中国历程主讲人:徐新建,第12周第六章学生课堂学术实践第一讲编纂刊物、小组讨论主持人:赵渭绒,第13周第二讲课堂学术报告主持人:李菲,第14周第七章专家讲座负责人:曹顺庆第一讲接受学主讲人:高利克,第15周第二讲类型学主讲人:黄维樑,第16周考试第17周【课后作业】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4、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5、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二、简要回答: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三、论述1、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第二章文学的国际关系与相互影响请思考并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流传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从历史材料与文本出发,举例说明文学作品之间的渊源关系。
3.电子媒介在人类文学传播历史上的革命性意义。
4.翻译研究对当代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拓展和内容深化有哪些具体表现?5.指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是否会导致当前翻译的乱译、误译?为什么?6.“变异学”的定义是什么?其主要研究内容为何?第三章文学的类型研究与比较诗学请简要论述以下问题:1.类型学研究中,文学相类似的原因主要包括哪些?2.主题学研究中,母题、题材、主题三者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3.为什么说比较诗学在中国的兴盛,主要不是外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直接影响的产物,而是中国学界探索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内在需求的结果?4.什么是比较诗学意义上的古今对话和中外对话?这两种对话之间的关系如何?第四章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请简要论述以下问题: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文学的定义是什么简介文学的定义是什么简介文学的定义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学的类型: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按时间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他们的范围都是随着读者而不断迁移的。
按地域分为:外国文学,中国文学等。
按读者年龄分为:儿童文学,成人文学等。
按读者群体及内容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宗教文学等。
按内容分为:史传文学、纪实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等。
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算得上伟大伟大的文学作品应该是那些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且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永恒性的作品。
比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推荐的100部作品应该算是伟大的文学作品。
有一个人早在2000多年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说这话的人,就是孔子。
这段话之所以成为传世名言,是因为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相成的。
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都要好,是同样重要的。
孔子的文质思想在中国文化、艺术乃至于做人等领域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读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能让我们汲取知识,扩大视野,感受其中质朴与文采、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完美融合的丰厚神韵,并通过作品去认识和感悟世界,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
中国古代文学为什么深受部分西方文学研究者喜爱这个问题的原因大概有三点,第一就是说中国毕竟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的文学更是有着一定的韵味。
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散发着一股浓香。
而且汉语的诗词对仗押韵的形式也是其他语种没有的。
一般都是作家一类的人来通过发掘汉语中的大雅来找到创作灵感。
文学概论大一知识点文学概论是大一学生在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流派以及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文学概论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的定义与特点文学是人们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文字描绘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学具有以下特点:1.1 主观表达: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情感体验的主观表达。
1.2 想象力与创造力:文学作品常常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文学世界。
1.3 艺术性与美感:文学作品在表达之外,还追求艺术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二、文学的流派与形式2.1 散文:以散文形式表达的文章,包括散文随笔、小品文等多种形式。
2.2 诗歌:使用特定的韵律、格律和韵脚等技巧进行创作的文学形式。
2.3 小说:由一系列虚构或真实的情节和人物构成的长篇故事。
2.4 戏剧:通过对话和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文学形式。
三、文学史与流派3.1 古代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古代文学两个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诗歌、散文等,代表作品有《诗经》、《红楼梦》等;外国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古印度文学等,代表作品有《伊利亚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3.2 现代文学: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现代文学两个方面。
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作品有《呐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现代文学代表作品有《198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3.3 流派:文学作品常常分为不同的流派,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四、文学批评与评价方法4.1 传统文学批评:包括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的内涵、风格等。
4.2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关注作品中符号和象征的意义。
4.3 后现代批评:怀疑语言和真实性,强调个人体验和阅读者的参与。
4.4 读者反应批评:关注读者对作品的反应,认为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作者的意图。
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最没有感情的原始定义是这样的——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带有感情来讲文学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司康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文学,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文学,文学是童年时的歌谣,少年人的梦想,中年人的创作和感悟,老年人的回忆和感触。
西方文论既从古至今文艺家的理论集合,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艺理论萌芽,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极大发展,再到后来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潮的完善。
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学家所提出的有关于什么是文学的思考结果当然也是更具特色。
马克思说:“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谢尔巴茨基说:“文学是艺术的一种,它借助语言来创造形象。
”希利斯-米勒说:“文学是虚拟现实。
” 以上都是关于文学的经典论断。
随着时间的推进,历史的演变,西方理论中有关于什么是文学的观点也在不断的融合和发展。
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思想多为文艺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阐述了文艺是什么,他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批判和继承,提出了西方古典时代最有价值的关于文艺本质方面的思想。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总体上,文艺的本质是一种摹仿。
其次,文艺的摹仿是创造性的。
最后,文艺的模仿是真实的。
他不仅肯定了艺术摹仿的对象——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而且认为文艺本身就揭示和体现着“可然律或必然律“的”普遍性”,体现着高度的真实性。
而另一位古希腊罗马时期代表人物贺拉斯明确肯定了文艺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娱乐功能,并对二者采取并重的态度。
“教化”在思想史上包含着原型与摹本的双重含义。
柏拉图认为,现象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只有原型是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
亚里斯多德虽然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但是他的质料与形式说仍然是原型与摹本关系的变形。
质料如果没有形式的统摄,是杂乱无章的,只有经过形式规定的质料,才能由可能性变为现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