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国演义》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价值观,人生观,军事观等等。有许多东西在三国演义中被完美体现出来,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的一番品读,得出的一些结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广泛应用着。

关键词:三国演义、版本、典范、启示、地位影响

一、《三国演义》的版本

《三国演义》版本甚多,仅现存的明代刊本就有大约30种,清代刊本70余种。各种版本数量之多,关系之复杂,在古代小说中都十分突出。过去一个长时期中,人们对此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误以为《三国》的版本问题比较简单,形成这样几点普遍的误解:

(1)明代嘉靖壬年(元年,1522年)序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或者就是罗氏原作;

(2)《三国演义》只有由嘉靖元年本派生的一个版本系统;

(3)在众多的《三国》版本中,最值得重视的只有嘉靖元年本(一些人径直称之为“罗本”)和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本(简称“毛本”)两种。

二、历史小说的典范

1.历史与虚构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

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

2.结构与情节

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

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3.人物形象

作者坚持写人,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杂,数百个人物,数十个典型人物,每个人的个性,心理,言谈举止,皆不相同。例如,三顾茅芦,前二顾,刘备遇到的几个儒生,都各有特点,这些特点又和人物的人生信条息息相关。袁绍和袁术,都是出身王公贵族,但性格,语言各不相同,最终命运也不同。作者在写人物时,准确的把握人物的特质,主要运用对话和心理描写,加之适度的外貌及动作描写塑造人物。正是作者把握了人物的特质,从特质出发,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动作就顺理成章,呼之欲出。实写人物,虚写事件,这是作者的-大特色。作为长篇小说,人物众多,常常犯的错误是,同类型人物雷同,事件淹没人物。作者既塑造了众多主要典型人物,而每个人物又各不相同,个性鲜明,显示出作者非凡的创作能力。

三、《三国演义》给人的启示

1.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以人为本,得人才者得天下,是作者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刘备集团在得孔

明之前,有目标,无谋略,无策略,无定位。到处流窜,无根据地。直到三顾茅芦,得孔明后,才有根本改变。孔明分析天下大势,定下取荆州,占西川,成三分天下,然后北伐中原,统-中国的谋略,刘备集团才一步步走向发展壮大。人才有了,谋略有了,就有生机与发展,小说中,刘备是个求贤若渴的明主。真实的生活中,说不定刘备还要给孔明3个月,或者半年的试用期。作者突出孔明的作用,是为了表现作者“得人才者得天下”的人才观。曹操与袁绍开战前,作者曾通过谋士郭嘉,分析了袁绍+败,曹操+胜的对比;“。。。。。。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誊,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胜,于以败绍无难矣。”从表面看,袁绍兵多将广,曹操处于相对弱势,但是通过深入分析,曹操却具有+胜的潜在优势。官渡之战,表面看是两军对阵,实际上是两个人,曹操与袁绍的博弈。通过两个人的对比,胜败在战前己确定了。通过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描写,体现了作者以人为本的观念。

2.丰富的决策思想

领导者在各项工作中,处于决策地位。决策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决策的正确与否将影响一支军队甚至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决策水平的高低,也是检验领导者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人类的决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就曾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