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
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是某一种商品的生产,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交换所生产的商品。
这样,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作为私有者,都独立地进行商品生产活动,拥有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并自负盈亏。
因此,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商品经济的交换本质正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而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同别人的产品交换。
在这里,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
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
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种私人劳动就不会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会为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社会分工)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个人利益)的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使得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代替。
商品经济的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1)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因而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社会劳动。
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都是他们个人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私人决定。
所生产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
因此,他的劳动是私人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私人劳动才能转变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能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
如果私人劳动不能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会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
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归根结底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
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应仅仅看作是存在于简单商品经济社会而成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同时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存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当然也存在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就以它最直接、最基本、最原始、最一般的形式--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出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就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表现为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考研政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解同学们,马原从第五章开始进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部分,这一部分也是马克思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也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重大贡献之一。
但是从考研也就是考试的角度来说,马政经并不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考点即可。
今天讲其中的第一个重要考点,就是商品的二因素。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需要背下来,但是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交换”,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这就和传统的自然经济有所分别了,大家知道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一般是以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
而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我们一起看一下它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
比如说甲是做鞋的,乙是做包子的,做鞋的也需要吃饭,做包子的也需要穿鞋呀,因此二者是由这种交换的需求的,都是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
同时,在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就必须通过交换。
做鞋小作坊里的工具、机器以及做出来的鞋都归做鞋的人所有,做包子小铺子的面板面粉等等原料还有做出来的包子也都归做包子的所有,因此甲乙彼此想要得到对方的产品,只能通过交换。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于是就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
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便是商品经济。
知道了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人们交换的商品又是怎么定义的。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矛盾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自发波动。
这是因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供求关系是一个不能排除的因素。
它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恰恰体现了价值规律的要求。
当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时,生产者的供应就会增加,消费者的需求会减少,迫使商品的价格降低而趋于价值。
反之,当价格低于价值时,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增加,而生产者的供应则会减少,迫使商品的价格提高而趋于价值。
它的特点: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获胜,努力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时间,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首先,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商品的交换既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其次,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存在着诸多矛盾,如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归根到底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1/ 2最后,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意味着商品售卖了出去,生产者才能生存和进行再生产,反之,生产者无法生存,因而它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正确理解价值规律,不仅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理解和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才能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才能把握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①私人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意愿和利益进行的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②社会劳动是指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原因如下:(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它的发展过程。
(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是通过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实现的。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对于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
或者说,商品能否售卖出去,使私人劳动顺利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
社会劳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
与“私人劳动”是一对矛盾。
社会劳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
与“私人劳动”是一对矛盾。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但社会分工又使商品生产者互相依赖,商品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用来交换,并在商品出售后才表现为社会劳动。
劳动产品采取商品的形式,劳动采取价值的形式,这是由个别劳动(私有制条件下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进而产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私人劳动同时必须表现为直接社会劳动的对立,特殊的具体劳动同时指示当做抽象的一般的劳动的对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对立——这种内在矛盾在商品形态变化的对立中取得了发展的运动的形式。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
第⼀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盾⼀、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和资本主义⽣产⽅式的形成1、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是从⼩商品经济分化出来;⼆是从商⼈和⾼利贷者转化⽽成。
2、资本的原始积累①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产者与⽣产资料相分离,劳动⼒成为商品;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中的历史过程。
②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是:⼀是⽤暴⼒⼿段剥夺农民的⼟地;⼆是⽤暴⼒⼿段掠夺货币财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盾1、商品经济产⽣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的⽽进⾏⽣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的历史条件有两个:⼀是社会分⼯的出现;⼆是⽣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
2、商品的⼆因素和⽣产商品的劳动⼆重性①商品是⽤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因素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现⼀定的社会⽣产关系,也就是⼈与⼈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②使⽤价值是指商品的有⽤性。
使⽤价值是商品的价值或者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③交换价值和价值第⼀,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差别的⼈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第⼆,交换价值表现为⼀种使⽤价值同另⼀种使⽤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例。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是本质,是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④劳动⼆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产商品的使⽤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劳动者同⼀劳动过程中表现在两个不同的⽅⾯,3、价值量与价值规律①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的决定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第⼆,商品的价值量是部门内部⽣产同类商品的⽣产者在竞争中实现的。
②商品价值量和劳动⽣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劳动的⽣产率和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成反⽐,和使⽤价值量的变化成正⽐。
马原考点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同学们,马原从第五章开始进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部分,这一部分也是马克思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也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重大贡献之一。
但是从考研也就是考试的角度来说,马政经并不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考点即可。
今天凯程考研政治老师先讲其中的第一个重要考点,就是商品的二因素。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需要背下来,但是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交换”,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这就和传统的自然经济有所分别了,大家知道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一般是以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
而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我们一起看一下它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
比如说甲是做鞋的,乙是做包子的,做鞋的也需要吃饭,做包子的也需要穿鞋呀,因此二者是由这种交换的需求的,都是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
同时,在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就必须通过交换。
做鞋小作坊里的工具、机器以及做出来的鞋都归做鞋的人所有,做包子小铺子的面板面粉等等原料还有做出来的包子也都归做包子的所有,因此甲乙彼此想要得到对方的产品,只能通过交换。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于是就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
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便是商品经济。
知道了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人们交换的商品又是怎么定义的。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第二章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⑴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不雅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属性。
劳动的社会性要求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的需求,而劳动的私人性又往往使商品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发生矛盾。
⑵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些矛盾包罗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价值规律为什么自发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答:商品生产者改进了生产技术,改善了生产经营办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可按照社会价值销售商品,就可获得较多盈利;反之,就会收入较少,不能盈利,甚至亏本。
所以,商品生产者为了降低其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办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格机制作用。
答:价格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标的目的及规模,即调节资源的配置,并可以调节商品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标的目的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办理,从而起着鞭策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4、怎样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答:商品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因而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不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5、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必然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答:货币流通规律就是必然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原创版】目录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二、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优胜劣汰正文私有制商品经济是指在私有制条件下进行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
在这种经济形态下,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受到一些基本规律的制约。
本文将从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生产过程日益社会化,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合作,而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各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生产过程的紊乱。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信号来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意味着该商品的需求大于供给,价值规律会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向这个部门流动,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价值规律会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部门流出,以减少供给。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
因此,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必须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减少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促使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优胜劣汰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由于生产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竞争。
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那些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商品生产者可以在竞争中获胜,而那些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商品生产者则被淘汰。
这种竞争机制促使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之,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共同决定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
考研政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解
同学们,马原从第五章开始进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部分,这一部分也是马克思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也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重大贡献之一。
但是从考研也就是考试的角度来说,马政经并不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考点即可。
今天讲其中的第一个重要考点,就是商品的二因素。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需要背下来,但是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交换”,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这就和传统的自然经济有所分别了,大家知道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一般是以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
而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我们一起看一下它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
比如说甲是做鞋的,乙是做包子的,做鞋的也需要吃饭,做包子的也需要穿鞋呀,因此二者是由这种交换的需求的,都是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
同时,在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就必须通过交换。
做鞋小作坊里的工具、机器以及做出来的鞋都归做鞋的人所有,做包子小铺子的面板面粉等等原料还有做出来的包子也都归做包子的所有,因此甲乙彼此想要得到对方的产品,只能通过交换。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于是就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
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便是商品经济。
知道了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人们交换的商品又是怎么定义的。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在这里还是注意关键词“交换”、“满足需要”和“劳动产品”,商品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被称之为商品。
关于商品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以及考点是商品的二因素,也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
就比如我们的水杯是用来喝水,我们的手机是用来通话等等,每一件商品都是具有使用价值的,通俗地讲就是有它自己的功能和用处,因此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
这是商品的另一个因素,也就是说任何商品都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比如说虽然水杯和手机是完全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但是制造水杯的工人和制造手机的工人都是在耗费了脑力和体力劳动。
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使用价值是无法进行比较的,能用来喝水和可以用来通讯,这两种有用性无法比较出大小,因此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
商品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都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彼此可以比较。
这里再加入一个概念——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那么这句话非常的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商品的价值。
前面说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因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是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比方说你去超市买拖布,通过购买你得到了拖布的使用价值,可以拿回家拖地了,而拖布的生产者得到了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凝结在拖布里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你和生产者都不可能同时拥有拖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其次是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比如说,你千方百计费尽千辛万苦发明和生产了一种没有任何生物会食用的食品,那你为此付出了再多的劳动,因为它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了价值。
反过来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比如说空气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非常有用,完全不能缺少,但是它不属于劳动产品,因此也是没有价值的。
以上就是关于商品二因素的知识点,这部分知识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学好这部分为后面的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为理解劳动二重性奠定基础。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
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
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
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
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
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
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
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
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
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
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