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中必修一《病梅馆记》优质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8.35 KB
- 文档页数:8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精选14篇)病梅馆记龚自珍[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理解本文的比喻意义和写法。
3.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比喻意义和写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由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引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作品。
龚自珍(一qi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仁和(现浙江杭州市)人。
自幼崭露才华,38岁中进士后在北京担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
48岁辞官回南方。
《病梅馆记》是南归后寓江苏昆山时所作。
后来他先后在杭州紫阳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
1841年逝世于云阳书院。
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他生当清代“乾嘉盛世”的后期。
当时清朝统治的衰败现象已日益显露。
他最早预感到清皇朝的末日即将来临。
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
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1微挽救危局。
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
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为保守派所不容,所以他一再遭受排挤打击。
在北京展转十年,都只是当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归乡。
但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曾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龚自珍著作丰富,有散文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在这两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
他的散文大都表现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才气横溢,意气飞扬,但由于看不到变革现实的社会力量,散文中也反映出一些消极退隐的思想。
他的诗词表象了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要求改革的渴望,气势磅礴,色彩瑰丽。
他的作品收集在《龚定盦全集》里。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病梅馆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1.2.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词汇和句子;1.2.3 作者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身世、思想和文学成就;1.2.4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如韵律、修辞等。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设计2.1.1 课堂导入: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2 新课呈现: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语言魅力;2.1.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词汇和句子;2.1.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2 教学方法2.2.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词汇和句子;2.2.2 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朗读、讨论,增强课堂活力;2.2.3 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提高实践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式3.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3.1.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1.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2 评价标准3.2.1 课堂表现:积极发言、认真听讲、主动参与;3.2.2 作业完成情况:书写工整、答案正确、按时完成;3.2.3 单元测试:成绩达到预期目标。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教材:《病梅馆记》文本;4.1.2 参考资料: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文学鉴赏资料等;4.1.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等。
4.2 教学工具4.2.1 投影仪:展示课文、作者背景资料等;4.2.2 计算机:查找网络资源、制作课件等;4.2.3 教学黑板:板书重点内容。
《病梅馆记》详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病梅馆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原文:讲解《病梅馆记》的原文,包括诗句的翻译和解释。
1.2.2 词语解析:分析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1.2.3 句式分析:分析文中的句式结构,讲解其特点和用法。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原文的理解和记忆。
2.1.2 词语解析和句式分析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2.2 文中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1.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1.3 教师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新课:介绍《病梅馆记》的作者和背景。
4.1.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1.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1.4 教师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4.1.5 课堂练习: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新课:5分钟4.2.2 自主学习:15分钟4.2.3 合作探讨:15分钟4.2.4 教师讲解:20分钟4.2.5 课堂练习: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5.1.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
高中必修一《病梅馆记》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必修一教材,《病梅馆记》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主题及结构分析、句子解析、修辞手法运用、作者观点态度把握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题和结构,分析句子和修辞手法,把握作者观点态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讲解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维判断、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
2. 教学重点: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的分析,句子解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病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病梅的关注,进而导入课文。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4. 句子解析:选取文章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2. 文章主题及结构3. 句子解析4. 修辞手法5. 作者观点态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3)谈谈你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章主题及结构分析2. 句子解析与修辞手法运用3. 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4. 作业设计一、文章主题及结构分析《病梅馆记》以病梅为线索,通过对比病梅、健康梅和改革后的梅,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高中必修一《病梅馆记》教案精选范文3篇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必修一《病梅馆记》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一《病梅馆记》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积累使病解本穷等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以,复习词类活用;2.能力目标: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怎样的环境才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词类活用,理解文章的主题及作者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怎样的环境才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教学设想由于本文是自读课,文言知识较少,易于理解,所以计划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突破教学难点,把教学内容压缩在一课时完成。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营造氛围播放费玉清演唱的歌曲《一剪梅》,屏幕显示梅花的图片。
二、导入新课通过欣赏歌曲与图片,让学生回忆有关咏梅的诗词或歌曲,并总结历来为人们所歌颂的梅花的品质。
教师介绍梅花,通过人们对梅花品质的普遍认知与本文中作者对梅花的特殊印象的对比,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新课1、解题[教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题目。
[要求]提问学生,教师明确。
(课件显示)2、检查预习情况[教法]投影显示下列字音练习,提问学生。
[要求]读准字音,并解释词语。
(课件显示)欹qī(倾斜) 诏zho(告诉) 斫zhu(用刀斧砍) 遏(阻碍)诟gu(辱骂) 贮zh(贮藏)3、朗读课文[教法]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中一人读第一段,另一人读后两段。
[要求]在两名学生读课文的同时,其他学生看课文,用铅笔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和句子。
4、落实文言词语[教法]利用多媒体投影下列句子,提问学生。
高中语文教案:《病梅馆记》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和情感。
2.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学习借鉴论证方法。
3.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分析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论证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
提问: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哪些象征意义?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病梅馆记》,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龚自珍及其创作背景。
3.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
学生概括各段内容,理解作者观点和情感。
4.课堂讨论讨论一:作者为何称梅花为“病梅”?讨论二: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病梅”现象,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讨论三: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提出的“矫梅”主张?5.知识点讲解讲解“病梅”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讲解作者提出的“矫梅”主张,强调梅花之美在于自然。
6.案例分析学生选取文中一个论证片段,分析其论证方法。
7.拓展延伸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类似“病梅”现象的例子。
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作者提出的“矫梅”主张?8.课堂小结提醒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病梅”现象,倡导矫梅精神。
9.作业布置学生收集现实生活中类似“病梅”现象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文章内容,把握了作者观点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作者观点和情感的分析能力。
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病梅”现象的关注程度。
学生对“矫梅”主张的践行情况。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病梅”与“矫梅”的概念,使其理解作者批判社会风气的深层含义。
分析论证方法:通过具体段落,让学生识别并理解作者使用的对比、类比等论证手法。
《病梅馆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病梅馆记》的内容。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了解作者顾炎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病梅馆记》。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2. 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内容、重点字词、作者简介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字典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顾炎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意,遇到不懂的字词自行查阅字典。
(2)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辅导。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字词和写作技巧。
6.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练笔。
7.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梅花的诗词或文章,如林和靖的《山园小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对比分析它们与《病梅馆记》的不同之处。
2. 影视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与梅花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电影《梅兰芳》、电视剧《大宅门》等,感受梅花的精神内涵。
《病梅馆记》教案(通用17篇)《病梅馆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把握、积累文言实词“使、病、解、本、穷”等、文言虚词“以”和复习使动用法。
3、理解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要求改良的剧烈愿望。
教学重点:1、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使动用法。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积累—领悟—表达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校时我们曾学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大家能不能齐声背一背这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扼杀人才的剧烈不满,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剧烈呼声。
今日我们要学的是龚自珍在同一年写的控诉残害人才的另一篇作品:《病梅馆记》。
(板书课题、)二、简介。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简洁介绍一下”)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
我国近代杰出的的思想家、文学家。
三、了解完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本文的学习目标有三个:1、学习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把握、积累文言实词“使、病、解、本、穷”等、文言虚词“以”和复习使动用法。
3、理解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要求改良的剧烈愿望。
四、为达到这几个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将采纳“诵读—积累—领悟—表达”的四步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五、诵读。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诵读时必需留意三点基本要求:就是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要读出语气。
1、同学们听录音范读,听的时候留意以上三个要领,并划出在预习过程中发觉的理解有困难的文言词语。
2.录音听过之后我们检查一下预习状况:生字的读音、解释,请一位回答。
欹qī(倾斜)诏zhào(告知)斫zhuó(用刀斧砍)遏è(阻碍)诟gòu(辱骂)贮zhù(贮藏)3.结合我们刚才讲的字音,请同学们来集体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留意诵读的三要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通用13篇)《病梅馆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熟悉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2)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3)把握、积累“使”“病”“解”“本”“穷”等文言实词,学习“以”“之”等文言虚词,复习使动用法。
教学重点: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使动用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设想:拟采纳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突破教学难点,把教学内容压缩在1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脚本):一、课前营造气氛(CAI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梅花》,画面中一组梅花在背景中移动。
)二、导入(CAI一幅梅花的画面,配以文字说明:梅,落叶乔木或落叶灌木,性耐寒,因而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又与兰、竹、菊合称“花中君子”。
1987年5月,在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比中荣膺榜首,被誉为“花魁”。
)(CAI显示盆栽梅花与土栽梅花的比较图)请同学们从审美的角度说说对画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
(同学应当说出盆栽梅花更具美感)在今日,园艺师们制造的包括梅花在内的盆栽艺术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为广阔人民群众所宠爱。
但是,在晚清,却有一人视这种“艺术”为扼杀天性的举动,并特地写下一篇文章来表明他的观点,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病梅馆记》(板书课题)(CAI梅馆,简介)三、明确学习目标(CAI显示,老师读出来)为达到这几个学习目标,本堂课我们将采纳“诵读—积累—领悟—表达”的四步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诵读—积累—领悟—表达)四、诵读1.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诵读时必需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要读出语气。
下面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听的时候留意以上三个要领,并划出理解有困难的文言词语。
(CAI配乐朗诵)2.我来检查一下听读的效果。
(1)生字的读音(CAI显示读音,解释)(2)分清句读,把握朗读节奏(CAI显示练习)3.下面同学们依据诵读的三个要领,自由朗诵,所谓“自由”就是你觉得怎样读感觉好就怎样读,把声音放出来。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病梅馆记》2. 教学年级:高中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病梅馆记》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学生能够运用文本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病梅馆记》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学生能够运用文本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本背景、解释生僻词语、分析写作技巧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和主题。
(3) 写作练习:模仿文本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内容、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2) 纸质教材:提供给学生阅读和笔记。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和写作素材。
四、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本背景,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2.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文本背景。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
(3) 讲解课文:讲解生僻词语、句子结构和写作技巧。
(4) 分析主题:引导学生讨论文本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深入分析: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文本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4)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病梅馆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 写一篇短文,运用文本中的写作技巧,描述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场景。
六、教学评价设计1. 过程性评价:(1) 在讲解课文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
最新整理高中必修一《病梅馆记》优质课教案《病梅馆记》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剖析产生病梅的根由。
第二段,表明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
第三段,抒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
下面是其优质课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龚自珍和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重点、难点
托物言志: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情达意。
语言揣摩。
解决办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
由于学生与那个时代相隔很远,理解文章的寓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可先从两个方面人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首先,可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引出本文,用诗中所表现的主题托出本文的寓意。
其次,可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现的主题。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
看看这样的特点与作者感情的抒发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
学生活动
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理解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导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病梅馆记》。
三、范读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四、诵读
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五、疏解
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
文章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有些人评价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
接着,作者开始详细分析病梅产生的缘由。
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但是,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
所以,他们只好通过第四个途径了。
于是,他们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鬻梅者”,斫正,删密,锄直,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
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
“予购三百盆”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可见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可见其坚持到底的决心。
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
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
教学时可用问题引导:
1.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
按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此句前冒号的作用,并明确: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说明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赚大钱,而这种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就必然导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恶果。
2.为什么有人会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让其赚大钱呢?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是什么?
——因为文人画士喜欢“夭梅病梅”却不敢“明诏大号”地用此时尚去“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
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
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内容?
——它的,它们的。
文中有具体的内容,如:“或曰:……密则无态。
”
4.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
——泣疗贮
按此问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辨析筛选的方法选出上述三个字,并明确: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疗救梅、保护梅的行动和决心,其行其志令人称许。
5.从文中看,作者疗梅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纵、顺、毁、解、复、全(板书)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
——是社会方面对梅的摧残、扭曲;一是作者对梅的哀痛、疗救。
这正是全文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