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视网膜病
- 格式:ppt
- 大小:22.16 MB
- 文档页数:132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视网膜疾病在中医眼科学中,对于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视网膜疾病是一类较为复杂的眼科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为视网膜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中医诊断视网膜疾病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是重点,通过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白睛、黑睛、瞳神等的形态、色泽变化,来初步判断病情。
比如,视网膜水肿可能表现为瞳神色泽昏暗;视网膜出血可能在眼底呈现出鲜红或暗红的斑点。
闻诊则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其身体的气味等,获取有关病情的信息。
虽然在眼科诊断中相对较少应用,但对于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问诊在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视力下降的程度、发病的时间、是否伴有眼痛、眼胀、头晕等;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情志等;还会询问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以全面掌握病情。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
通过触摸眼部周围的肌肤,感受其温度、硬度等,判断气血的盛衰。
脉诊则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状态。
例如,脉象弦细可能提示肝肾阴虚。
在辨证方面,中医将视网膜疾病分为多种证型。
常见的有肝肾阴虚型、气血不足型、肝郁气滞型、痰湿内阻型等。
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常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眼睛干涩,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
这是由于肝肾阴液不足,不能滋养目窍所致。
气血不足型的患者,多有视力模糊,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表现。
原因在于气血亏虚,目失所养。
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往往视力下降伴有情志不畅,胸胁胀满,嗳气叹息,脉弦等。
是因为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目窍失于濡养。
痰湿内阻型的患者,常见视力下降,眼底有渗出物,身体肥胖,头重如裹,舌苔白腻,脉滑。
这是由于痰湿阻滞,气血不能上荣于目。
中医治疗视网膜疾病注重整体调理和局部治疗相结合。
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定义: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微血管异常而导致的视网膜病变。
病因:高血糖引起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毛细血管周细胞坏死、内屏障功能受损,血管内液体渗出引起。
症状:早期无症状,晚期不同程度视功能障碍。
体征:增殖前期:微血管瘤/出血点、硬性渗出、墨迹样出血、棉绒斑、静脉窜珠、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增殖期: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出血及增殖膜。
诊断:根据糖尿病史及症状体征可诊断,FFA可帮助诊断及区分增殖期与非增殖期。
治疗:1、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血压等高危因素;2、激光光凝:重度非增殖期与增殖期行全视网膜光凝;3、黄斑水肿可行局部或格栅样光凝;抗VEGF药玻璃体腔注射;4、继发玻璃体积血、严重增殖行玻璃体切除术;5、轻中度非增殖期每年随访。
第十五章视网膜病(附答案)名解1.光凝斑2.视网膜囊肿3.窗样缺损4.水尾现象5.富克斯斑(fuchs spot)6.Irvine-Gass综合症7.玻璃膜疣8.特发性黄斑裂孔9.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0.CME11.棉绒斑12.视网膜前膜13.Eales病14.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5.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判断题1.视网膜色素变性可并发白内障()2.夜盲症是因为锥体内视紫红质再合成过程障碍。
()3.原发性网脱常见于远视眼()4.原发性与孔源性网脱是不同的()5.视物变形可见于玻璃体后脱离,黄斑水肿,视网膜后极部扁平脱离()6.DR激光治疗,不但可使病变的毛细血管闭塞,还可封闭渗漏,消除水肿,有助于减缓或停止病变的发展()7.激光封闭黄斑的小裂孔,采用包围照射封闭法()8.有视网膜裂孔不一定有网脱()9.下方网脱,裂孔一定在下方()10.YAG激光常用于封闭视网膜裂孔()11.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视网膜血供障碍和组织缺氧()12.黄斑病变,没条件作ERG,可作VEP以判断黄斑功能()13.小口氏病患者,在暗室2-3小时后,视网膜的颜色可恢复正常桔红色,称为水尾现象。
此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4.FFA臂-视网膜循环时间5-15秒()15.FFA早期(动脉前期和动脉期)可见高荧光斑,随背景荧光增强而增强,其形态、大小不变,晚期不消退,为色素上皮脱离()16.FFA早期出现静脉荧光斑点,随背景荧光增强而增强,范围不断扩大,形态不断改变,晚期不消退,为色素上皮脱离()17.视乳头循环和脉络膜循环均来自睫状动脉系统,所以两者在荧光出现的时间上是同步的()18.Eales病,青年男性多见,通常单眼发病,有复发趋势()19.视交叉正中位损伤,视野将发生双眼颞侧偏盲()20.网脱的眼底检查,主要是检查患眼,健眼不需要散瞳祥查()21.网脱手术时,必须放净视网膜下液()22.严重PVR的形成是导致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23.无论冷凝、电凝封闭裂孔,冷冻(电凝)点之间不要衔接()24.马蹄形裂孔的网脱适合作放射状垫压()25.裂孔周围无网脱者,可用激光封闭裂孔()填空题1.老年人的_______膜常增厚,形成玻璃膜疣。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视网膜疾病在中医眼科学的领域中,对于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视网膜作为眼睛中至关重要的结构之一,其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为视网膜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别样的思路和有效的手段。
中医诊断视网膜疾病,首先注重的是对患者整体身体状况的观察和了解。
中医认为,眼睛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外在表现,视网膜的病变往往反映了体内脏腑功能的失调。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视力变化的情况,如是否突然下降、模糊不清,还是逐渐发展;是否伴有眼前黑影、闪光感等。
同时,还会关注患者全身的症状,如是否有头晕、头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干口苦等。
在望诊方面,中医会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睑、白睛、黑睛的色泽和形态。
对于视网膜疾病患者,可能会注意到眼底的色泽、血管形态、黄斑区的变化等。
此外,舌象和脉象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舌头的颜色、舌苔的厚薄和颜色、脉象的强弱和节律等,都能反映出身体的气血盛衰、脏腑虚实。
在中医理论中,视网膜疾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常见的病因有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瘀血阻络等。
例如,肝肾不足型的视网膜疾病,患者多因年龄增长、久病劳损等导致肝肾阴虚,不能滋养目窍,从而出现视力减退、眼干涩等症状。
气血亏虚型则常见于久病体弱或失血过多之人,气血不能上荣于目,表现为视力模糊、容易疲劳。
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视网膜疾病有着多样化的方法。
中药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辨证结果,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比如,对于肝肾不足者,常用的方剂有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以滋补肝肾、明目。
气血亏虚的患者,可服用归脾汤,以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肝郁气滞型,则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理气、解郁明目。
除了口服中药,中医还有许多外治疗法。
针灸就是常用的一种。
通过针刺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等,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相关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视网膜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