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评量表介绍全解共53页
- 格式:ppt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53
---------------------------------------------------------------最新资料推荐------------------------------------------------------心理测量常用量表解释心理测量常用量表解释心理测量常用量表解释一、韦氏智力测验量表(成人 1674 岁、儿童 616 岁)韦氏智力量表解释 1、语言智商(VIQ) 2、操作智商(PIQ) 3、总智商(FIQ)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等级划分智商范围等级理论百分数实际百分数正常智力 140 以上非常优秀 1.6 2. 2 120199 优秀 11. 3 11.7 110119 中上 18. 1 18 90109 中等 46. 4 46 8089 中下 14. 5 15. 1 7079 临界状态 5.6 5 69 以下智力缺损 2. 5 2 智力低下 5069 轻度智力缺损 3549 中度智力缺损 2034 重度智力缺损低于20 极重度智力缺损二、 EPQ (艾森克个性测验)分儿童(715 岁) 及成人(16 岁以上) 两式。
EPQ 的分量表 E: 外向内向 N:神经质(情绪性) P:精神质(倔强性) L:掩饰性对分量表的解释(E、 N、 P、 L)低分居中 T=5O 高分 100 分 0 38 43 50 56 61 1:(E分特高)典型的外向善于交际,喜欢参加聚会,有许多朋友,健谈,不喜欢独坐静处,学习时好与人讨论,寻求刺激,善于捕捉机会,好出风头,做事急于求成,一般来说属于冲动型;喜欢开玩笑,回答问题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喜欢环境变1 / 22化,无忧无虑,不记仇,乐观,常喜笑颜开;好动,总想找些事来做;富于攻击性,但又很容易息怒。
总之,他不能时时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因此,他往往不是一个足以信赖的人。
2:(E分特低)典型的内向表现安静,不喜欢与各种人交往,善于自我省察,对书的兴趣更甚于人,除非对很亲密的朋友,他往往对人有所保留或保持距离;做事之前先订计划,瞻前顾后,不轻举妄动,不喜欢兴奋的事,待人接物严肃,生活有规律;善于控制情感,很少攻击行为,但一旦被激怒很难平复。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解释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姓名性别年龄班级下面是有关你近来心理状态的一些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一个题目,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索。
每个题目后边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
分别按照程度情况的高低用1、2、3、4、5来表示。
注意:①每个题目后只能选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画圈;②每个题目都要回答。
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1 2 3 4 52.我心情时好时坏 1 2 3 4 53.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1 2 3 4 54.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1 2 3 4 55.我感到苦闷 1 2 3 4 56.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1 2 3 4 57.我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1 2 3 4 58.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1 2 3 4 59.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1 2 3 4 510.为保证正确,做事必须做得很慢 1 2 3 4 5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1.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1 2 3 4 512.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1 2 3 4 513.容易哭泣 1 2 3 4 514.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1 2 3 4 515.我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1 2 3 4 5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16.经常责怪自己 1 2 3 4 517.当别人看着我或谈论我时,感到不自在 1 2 3 4 518.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不同情我 1 2 3 4 519.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1 2 3 4 520.觉得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1 2 3 4 521.大叫或摔东西 1 2 3 4 522.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1 2 3 4 523.必须反复洗手或反复数数 1 2 3 4 524.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谈论我 1 2 3 4 525.时常与人争论、抬杠 1 2 3 4 526.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1 2 3 4 527.我对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1 2 3 4 528.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1 2 3 4 529.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1 2 3 4 530.老师对我不公平 1 2 3 4 531.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1 2 3 4 532.我对同学忽冷忽热 1 2 3 4 533.上课时,总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 1 2 3 4 534.我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1 2 3 4 535.我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1 2 3 4 5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36.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感到紧张 1 2 3 4 537.别的同学穿戴比我好,有钱,我感到不舒服 1 2 3 4 538.我讨厌做作业 1 2 3 4 539.家里环境干扰我的学习 1 2 3 4 540.我讨厌上学 1 2 3 4 5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41.我不喜欢班里的风气 1 2 3 4 542.父母对我不公平 1 2 3 4 543.感到心里烦躁 1 2 3 4 544.我常常无精打采,提不起神来 1 2 3 4 545.我感情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 1 2 3 4 546.觉得心里不踏实 1 2 3 4 547.别人对我的表现评价不恰当 1 2 3 4 548.明知担心没用,但总害怕考不好 1 2 3 4 549.总觉得别人跟我作对 1 2 3 4 550.我容易激动和烦恼 1 2 3 4 551.同异性在一起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1 2 3 4 552.有想伤害他人或打人的冲动 1 2 3 4 553.我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 1 2 3 4 554.我对比我强的同学并不服气 1 2 3 4 555.我讨厌考试 1 2 3 4 556.心里总觉得有事 1 2 3 4 557.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1 2 3 4 558.有想摔东西的冲动 1 2 3 4 559.要求别人十全十美 1 2 3 4 5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60.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但能力并不比我强 1 2 3 4 5计分方法:每一题中选:从不=1分,偶尔=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5分。
一、心理健康量表为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次测评使用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之一,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本量表共有90个自我评定项目,从以下10个维度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分别是:身体不适、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态度、恐怖症状、偏执思维、思维异常以及生活不适。
具体解释如下:(1)身体不适: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和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
(3)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
(4)抑郁情绪: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性症状,还以生活兴趣的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等为特征。
以反映失望,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的感受。
另外,还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
(5)焦虑情绪:主要指那些烦燥,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等。
测定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是本因子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一项解体感受的项目。
(6)敌对态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思想,感情及行为。
其项目包括厌烦的感觉,摔物,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暴发等各方面。
(7)恐怖症状:恐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或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
此外,还有反映社交恐怖的一些项目。
(8)偏执思维:主要指投射性思维,猜疑,关系观念,妄想,被动体验和夸大等。
(9)思维异常:反映各式各样的急性症状和行为,有代表性地视为较隐讳,限定不严的精神病性过程的指征。
此外,也可以反映精神病性行为的继发征兆和分裂性生活方式的指征。
(10)生活不适:反映了睡眠及饮食状况。
计分方法本量表采用0~4分5级计分,个体在本量表中的得分越低,代表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分数在0~0.5之间,表明被试自我感觉没有量表中所列的症状;在0.5~1.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点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在1.5~2.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在2.5~3.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在3.5~4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且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
心理测量常用量表解释一、韦氏智力测验量表(成人16-74岁、儿童6-16岁)韦氏智力量表解释1、语言智商(VIQ)2、操作智商(PIQ)3、总智商(FIQ)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等级划分智商范围等级理论百分数实际百分数正常智力140以上非常优秀 1.6 2.2120-139 优秀11.3 11.7110-119 中上18.1 1890-109 中等46.4 4680-89 中下14.5 15.170-79 临界状态 5.6 569以下智力缺损 2.5 2智力低下50-69 轻度智力缺损35-49 中度智力缺损20-34 重度智力缺损低于20 极重度智力缺损二、EPQ (艾森克个性测验)分儿童(7-15岁)及成人(16岁以上)两式。
EPQ的分量表E: 外向-内向N:神经质(情绪性)P:精神质(倔强性)L:掩饰性对分量表的解释(E、N、P、L)低分居中T=5O 高分100分0 38 43 50 56 611:(E分特高)典型的外向善于交际,喜欢参加聚会,有许多朋友,健谈,不喜欢独坐静处,学习时好与人讨论,寻求刺激,善于捕捉机会,好出风头,做事急于求成,一般来说属于冲动型;喜欢开玩笑,回答问题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喜欢环境变化,无忧无虑,不记仇,乐观,常喜笑颜开;好动,总想找些事来做;富于攻击性,但又很容易息怒。
总之,他不能时时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因此,他往往不是一个足以信赖的人。
2:(E分特低)典型的内向表现安静,不喜欢与各种人交往,善于自我省察,对书的兴趣更甚于人,除非对很亲密的朋友,他往往对人有所保留或保持距离;做事之前先订计划,瞻前顾后,不轻举妄动,不喜欢兴奋的事,待人接物严肃,生活有规律;善于控制情感,很少攻击行为,但一旦被激怒很难平复。
办事可靠,偏于保守,非常看重道德价值。
3:(N分特高)典型情绪不稳焦虑,紧张,易怒,往往会有抑郁,睡眠不好,患有各种心身障碍。
情绪过分,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
常用心理测评量表常用心理测评量表包括人格量表、智力量表、婚姻家庭量表、儿童青少年量表和其他量表。
其中,人格量表包括MMPI 和16PF等;智力量表包括MMSE和I/Q TEST等;婚姻家庭量表包括OLSON婚姻质量问卷等;儿童青少年量表包括NYLS3-7岁儿童气质问卷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等;其他量表包括家庭环境量表FE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等。
自尊量表(SES)是一种常用的量表,由Rosenberg编制,最初是设计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
该量表由10个题目组成,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
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测试,如考试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
这些测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目的,可以帮助医生或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受试者的心理状态和问题。
3、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
4、我认为我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
我同意这个说法。
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
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
7、总的来说,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
我同意这个说法。
8、我希望我能更看得起自己。
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
9、有时我会感到自己很没用。
我同意这个说法。
10、有时我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
归因是指个体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___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内因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以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
如果将行为归因于个人特征,称之为内归因。
行为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
如果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之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心理健康综合评定量表该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
通过评定个体的心理健康综合状态,可提供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客观了解,并帮助确定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量表内容该量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内容:1. 生理健康:评估个体的身体状况,包括身体疾病和健康惯等方面。
2. 情绪状态:评估个体的情绪状态,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
3. 自我感觉:评估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自我评价,包括自尊、自信等方面。
4. 精神活跃度:评估个体的动力和积极性,包括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等方面。
5. 应对能力:评估个体处理压力和逆境的能力,包括应对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评分及解读每个评估内容都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根据个体的表现进行打分。
评分结果可以用来衡量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解读如下:- 生理健康:较高得分表示身体状况良好,较低得分可能意味着潜在的身体健康问题。
- 情绪状态:较高得分表示情绪较稳定,较低得分可能表明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
- 自我感觉:较高得分表示个体对自己有较好的认知和评价,较低得分可能表明存在自尊或自信问题。
- 精神活跃度:较高得分表示个体积极向上,较低得分可能表明存在活动度不足或社交困难。
- 应对能力:较高得分表示个体具备较强的应对能力,较低得分可能意味着应对压力的困难或问题解决能力的不足。
使用建议心理健康综合评定量表可以作为评估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参考工具,但结果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在使用量表时,建议考虑以下几点:1. 结果解读应综合个体的具体情况和背景进行分析,避免片面解读。
2. 量表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代替专业心理咨询或医学建议。
3. 在评估结果显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请注意,在使用该量表时,要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隐私保护,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结束语通过心理健康综合评定量表的使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该量表能够在个体心理健康的评估和干预中起到积极的作用。